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教育的不断推广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在对教育模式的探讨和研发中,我们不难看出游戏化学习给传统古板的教育模式所带来的理念上的冲击。我校借此东风,将活力教育确定为特色发展方向,将课堂作为实施活力教育的主阵地,追求有趣、自主、高效、减负。学习和娱乐的本质是通过玩而学到东西,采用游戏化教学,将互动元素引入沟通环节中,将游戏作为与学习者沟通的平台,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讲究先提高兴趣再学习知识。
一、“游戏化”学习的定义
广义的游戏化学习,是在学习游戏化观念的指导下,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就培养目标与发展、评价手段方面,就学习者年龄心理特征与教学策略方面,借鉴游戏、设计选择适当的发展工具、评价的方法、教学策略。包括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游戏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也包括通过利用新的网络技术、智能技术进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探索性游戏开展学习。
狭义的游戏化学习是指学生借助一些融入了学习因素的计算机游戏软件或者APP来进行学习的一种,以学习为中心的新型学习模式。它利用计算机游戏培养游戏使用者的知识、技能、价值观、情感、人生观和见识面,具有某种特定的教育意义。
二、为何将游戏化教学引入课堂
1.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今天的教育中,被我们视为工具、手段的信息技术,实际已成为生产力快速发展的驱动力,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承认,信息素养在不久的将来都会成为学生必备的、与语言素养和科学素养并重的核心素养。小学阶段引进游戏化学习方式,不仅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而且符合儿童由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心理认知规律。我们在课堂改革中实施游戏化学习,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全身心参与的认知、实践、反思的环境,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智力、精神和身体、个性得到均衡发展,进而激活学生的内在潜力。
2.学校课程改革的需要。近年来,我校将活力教育确定为特色发展方向,“活力”是向人传送生命气息思想的确立,是以人为本、敬畏生命、关注成长观念的阐述,是教育回归本真、回归自然的追求。活力教育指导下的活力课堂,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现代学校的办学育人理念,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有生命力的文化内涵。在课堂上巧妙运用游戏化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兴趣,把课堂真正做“活”了,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内涵教育的深化和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通过游戏化学习实施活力教育的策略
在游戏化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课程搭台、空间放开、课堂实施、评价激励”的四维变革模式,立足语言与人文、科技与信息、品德与生活、运动与健康、艺术与审美五大领域和综合实践活动,形成了“5+1”活力课程体系。
基于“5+1”活力课程体系,我们实现国家基础课程校本化,结合地域资源,创设了小种植、茶艺、科技小实验、小镇银行、国旗班等66门“活力小镇课程”,保证拓展性课程满足学生自主选择;开设了实践性课程,重在角色体验和参与担当,落实校内外结合;将游戏元素引进课堂,以情境模拟的方式尝试游戏化实践。此外,学校还建立了游戏化学习实验室和安全体验游戏室,帮助学生在模拟实验中实现多学科知识的融合,逐步积淀,形成素养。在评价中,我们通过电子评价平台对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行为素养的数据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
四、倡导创新游戏化的活力教学课堂
1.创建有趣的游戏课堂。我校引进了教育部数学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研究中心主导开发的“狸米数学”这一软件,通过文字、图形的有机结合,鲜活漂亮的彩色插图,多元的习题呈现方式,解题方式、纠错方式、独特的奖励方式,从多角度让学生觉得“用它学习数学是好玩的”,很好地把孩子吸引进游戏化学习过程。
2.创建学生自主的课堂。学生不仅是自由的,而且是自主的。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创造力=自由+自主,当我们选择把自由和自主真正还给学生的时候,蕴含在学生身上的创造力就会自然而然地迸发出来。
3.创建教学高效的课堂。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追求高效课堂的前提是要找到课堂低效的原因。经过研究我们发现,教师在课堂上占用绝大多数时间讲授的知识,其实学生是能够自己习得的,教师要相信学生是具有一定知识基础且能够基于知识能力储备完成新知学习的。
4.创建阳光减负的课堂。“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作”,对于学生而言,“负担”是心理学概念,只要学生不喜欢做的,做得再少也是负担。引入游戏编程教学内容之后,编制游戏成为课堂主线,常用软件学习融入了游戏编程过程的不同阶段,好玩成为了该课程的标准注释,兴趣有了,效率高了,负担却没了。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尝试了创设情境法、探究总结法、竞赛激励法、成果展示法等游戏化学习方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游戏化学习方式内联书本,外联生活,将学习与实践融为一体,拓宽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激活了师生的发展潜能,同时也是学生知识学习、能力提高与人格形成的过程。
活力教育能有效地激活教师和学生的内驱力,以教师的激情焕发学生朝气蓬勃的力量。如果教育没有活力,就没有教育质量,同时教育公平也就失去了意义。我校提出的“活力教育”办学思想,其目的在于关心每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提供优质的路径,为学生创造美好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
论文作者:朱秋庭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游戏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活力论文; 化学论文; 素养论文; 知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