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非美育课程的隐性美育功能开发
——以应用文写作课程为例
徐 令 张宏芳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1)
摘 要: 美育的空间在“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拓展。高职院校各种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等非美育课程的课堂学练和相关实践均隐含不可忽视的美育元素。开发高职非美育课程的隐性美育功能应遵循定位恰当、润物无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四个原则,从开发教学内容中的美育元素、教学主体向美的本性、教师的审美力、教学的形式美四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 高职课程 隐性 美育功能
国办发〔2015〕71号文《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从“2015年起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美育一贯受到国家重视,并且有明确的特点倾向。目前,高职院校的美育以“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为主要渠道和主流方式[1],传统美育主要以公共艺术类课程为载体,相关艺术实践为主要手段展开,这些课程与实践被称为“显性课程”。后来,“隐性课程”被提上日程并越来越受重视,所谓“隐性课程”,即“环境育人”,通过接受者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无声对话,使接受主体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正确的美丑观,提高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所谓美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按照特定时代的审美意识,以审美为中心内容,以美学和教育学为理论基础,借助各种审美媒介向受教育者施以审美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陶冶情感、净化精神,塑造灵魂为目的的教育活动”[2]。从美育的定义看,美育的教学空间不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或者说高职院校的美育空间并未被全部挖掘出来。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高职学生每天花费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各种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与实训之中。事实上,这些非美育课程的课堂学练和相关实践(包括实习、实训)中就蕴含着美育元素。如果这些课程中蕴含的美育元素被挖掘并有效利用起来,一定能够成为高职院校美育的有效助力。
本系统采用双机容错系统基于FPGA热备份方案。在该系统中,仲裁器通过与CPU子系统交互来获取工作状态,并据此判断CPU状态标志。FPGA仲裁器从两路控制信号中仲裁出与外界通信的实际控制信号[7],双机容错系统方案如图1所示。
一、高职非美育课程大多具有隐性的美育功能
高职院校的许多非美育课程,如高等数学、大学语文、心理健康、机械制图等文化基础课程和更多的专业课程具有独特的美感。有的严谨庄重,有的灵动活泼;有的富有意境之美,有的富有逻辑之美;有的审视内心美,有的着重形式美……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其内蕴美使许多专业人士爱上它,甚至痴迷于它。铁道工程专业人员能够感受到锃亮铁轨传递的严整美及“诗与远方”,高铁乘务专业呈现出靓丽的仪容仪表与气质美,旅游专业时刻瞩目着世界自然、物质、人文的可贵遗产与胜迹……
(3)矢量控制系统代替方向舵转向,会减少飞机的转向时的时间,便于完成任务,减少任务用时。由于矢量控制系统通过改变电机拉力线可以直接控制拉力方向,再通过操纵员的飞行经验或者飞控的帮助下向反方向反打副翼,使飞机在水平姿态下转向,在对地侦查项目中,更加便于观察地面目标,同时减少转向造成的时间浪费,极大地降低了飞行难度和比赛难度。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应用文写作同样具有美育元素。“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处理公私事物、交流传递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时使用的具有直接实用价值和惯用格式的一种书面交际工具”[3]。应用文写作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应用写作基础知识与技能,提高常用应用文的写作和阅读能力,以适应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写作和阅读需要,但是,我们应该留意到,其借助的表达媒介是国家通用的现代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既是中华文化的载录工具和传播媒介,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自身就带上语言文字美的特质。又因其具有形式规范美、表达内容美,在实现课程主要目标之余,完全可以向学生传递美育元素,起到一定的美育作用。
二、开发高职非美育课程隐性美育功能的原则
高职非美育课程涉及专业很多、种类复杂、涵盖面广、特点各异,故而给这些课程的隐性美育功能的开发和实践带来较大难度,并非无从下手。结合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美育功能开发和实践情况,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定位恰当
几乎每一门高职课程在自身承担的知识与技能信息之外,都不同程度地暗含着美育因素。如:高等数学课程富有逻辑严密美和严谨形式美;大学语文课程经典的文学内容可以呈现形象美、情感美与意境美,陶冶美好情感,培养良好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教师如能以此对学生循循善诱传达自己对学生的期望,必能引导学生形成审美意识,创造更多的美”[4]。对于应用文写作课程来说,好的应用文应该具有:语言的严整美、简约美、字迹美;内容的真实美、真善美,格式要求的规范美、庄重美,文档版面的形式美、匀称美等。另外,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实践训练课时的比例几近50%,还要借助实践平台,在实验、实训、实习中促进学生练就发现美、挖掘美的能力,提高审美力和水平,弘扬美的精神。如近几年一直被高职院校赞颂推崇的工匠精神,就蕴含着规范、精细、追求完美的性质。
2.润物无声
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美到处都有,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老师在教育实践中应注重引导教学主体——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和眼光发现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形式美和内涵美。如人际交往课程中学会赏识他人,努力发现别人不同的仪态美、性格美、心灵美等。人的全面发展仅靠智育单极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审美能力的缺乏势必影响健全人格的形成。“为智育而智育”的做法本身对智育也是消极的。通过美育的介入,一方面能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提高审美能力,进一步完善人自身,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智育及其他教育目标实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老师要想方设法地挖掘和激发学生内心含有的这种爱美、感受美的初心与本能,使之发扬光大。应用文写作主体者的思想要美、“二观”要正,言辞要既庄雅又灵活,文种应用要既规范又个性,这种美的趋向需要老师强调与引导。
3.全程育人
对于非美育课程的隐性美育功能的开发与实践,虽然可以先试点再推广,但不能局限于一门或某几门课程,不能只局限于一段时间,而应引导老师们关注所有课程,持续下去不中断。我们要始终留意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隐藏的美育功能,不断挖掘美育元素,合理传输,并且落实到课堂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第二课堂拓展与实践等一切教学形式之中,贯穿教学整个过程与学校教育教学整体中。
4.全员育人
1.2.1 透析前细节管理(1)根据不同时间段的心理情况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让其负面情绪得到充分的宣泄;(2)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背景采用不同的健康宣讲方式为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对病情治疗和控制的优点、必要性以及透析过程中透析头身体产生的不适反应,让其对血液透析治疗的步骤、优势、不适有一定了解,提前做好心理准备,面对透析治疗中的带来的各种困难;(3)在对患进行血液透析前,必须谨慎估测患者当前的干体重,并预设最佳脱水值,防止在透析时发生大规模的超滤,使血压急速下降。
三、开发高职非美育课程隐性美育功能的切入点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感人”是美育的任务,如果在学校形成美育的“汪洋大海”,美育的功效必将大大提升。因此,开发高职非美育课程的隐性美育功能是有必要的。从高职人才培养任务和社会需要看,高职非美育课程的隐性美育功能的开发和实践应该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开发教学内容中的美育元素
高职艺术课程和隐性美育仍然学校美育的主渠道,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等非美育课程不能喧宾夺主、鸠占鹊巢。况且各课程本身自有目标任务和教学规律,不能硬性规定美育内容一定要占整个课程的多少比例,或者与美育课程混为一谈。非美育课程的美育元素只能作为美育的补充和辅助手段,不能本末倒置。比如:同许多非艺术类课程一样,应用文写作课程不是专门的美育课程,不是艺术专业的课程,自有该课程本来担负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与特点,挖掘其美育元素,传达美育功能,只是该课程的“副业”。
2.开发教学主体“向美”的本性
不能把非美育课程上成美育课,也不能将非美育课程生硬地割裂为独立的课程内容+死板的美育讲述,在每节课中抽出单独时间进行机械说教,而应该巧妙融入,做到“润物细无声”。第一,我们要立足课程本身特点与规律,自然生发,而非生拉硬拽地解析美育元素。第二,要在课程教学环节中合理融入美育,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知识与开展训练的过程中慢慢感受和领悟美的一些要素,从而不断审美水平和审美品位。第二,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成长所需因素;老师以身作则,让正确的审美取向、气质风貌等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美育,不只是美育课及美育教师的任务,还是所有任课教师的任务,因为一个社会对美的认同与传扬仅靠一小部分人的努力显然是不够的。高职院校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都要与美育老师形成合力,传播美的思想、美的言行、美的情操、美的趣味、美的眼光。师生应该共同努力,教学相长,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不断提高审美水平和审美能力,促进审美趣味正向发展和提高,向着国家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才培养目标靠拢。
2014年,我县共落实国家级玉米高产示范区五个,选择了辽单565、良玉88、良玉188、明玉6等耐密玉米新品种为主栽品种。全县五个国家级示范区平均798.5 kg/667m2,对照田平均 316.3 kg/667m2,增产152%。
3.开发教学的形式美
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们一致认可的“第一印象”,其实又被称为“第一眼”印象,意味着学生看到教师的第一眼,上的第一堂课,往往会深深影响后面的教学。一些教师看重教学内容,对呈现内容的各种形式不足够重视与思考。其实,内容和形式一样重要。形式美对学生的审美感知有不小的作用。根据座谈会反馈和专门访谈发现,比较容易获得学生好感的形式是:教师形象干净端正、言行沉着得体;教学课件制作科学、精美,教学设计巧妙,教学实施行云流水、张弛有度;教师声音悦耳,教学用语干净、流畅、精准、优雅、生动幽默;文字、符号、图表美观协调,板书顺畅熟练、简洁优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恰当,有时代美感。随着教学时长的延续,学生会进一步发现教师的人生观和人生理想、品德和情操、学识和修养等方面的“内在美”。这些“内在美”能促进学生审美情感的发展,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使之思想行为朝着积极的方向发生可喜的变化[5]。
4.开发教师的审美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教书育人主导者的老师,自己的审美力要强一些。老师们要不断学习提高,增强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水准。如目前课堂教学最常用的PPT的制作,其版面架构、字体字号、文图搭配、色彩搭配等都应协调顺眼。有的人很努力地把教学课件做出来,但就是欠协调美观,看着不舒服,影响教学效果。其实PPT的美观与否和个人审美有密切关系。开发高职非美育课程的隐性美育功能,对教育主导者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美学知识、较好的审美发现能力和较高的审美传达能力。美育能陶冶人的性情,提升人的审美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精神,温润心灵。因此,教师除了钻研本专业本课程教学之外,还应该自觉不断接受美育,提升审美素养,这样不仅对开发高职非美育课程隐性美育功能有帮助,还对自身良好的性情、气质、风度的养成有很好的帮助。
习近平在2018年9月10日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相互渗透、交叉,又相互影响和推动。我们一定要做好五个方面的教育工作,使学生顺应时代要求,找准自身成长的路径与目标,成为新时代社会的接力者。
参考文献:
[1] 漆书青.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研究[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169.
[2] 唐斌,顾嘉琪,李英梅.社会学视角下的中学美育课程与教学研究[J].教育参考,2017(02):11-16,33.
[3] 张宏芳,黄建岚.应用文写作[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8):1.
[4] 刘萍,傅培凯.略论高校美育导向型隐性课程的建设[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10):104-105.
[5] 朱明科,张雪怡.论隐性课程发挥美育功效的心理机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113-116.
此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美育功能的开发与创新》(项目号2017SJB0688)的研究成果。
标签:高职课程论文; 隐性论文; 美育功能论文;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