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敏敏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江苏南通 226001)
【摘要】目的:探索优质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恢复情况。结果:100例患者经密切观察后表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血糖正常例数低于观察组,高血糖例数和夜间低血糖例数均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恢复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中的护理效果确切。
【关键词】优质护理干预;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6-0190-02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老年性疾病,同时有研究表明,其发病率还在不断的上升,若未及时发现处理,将带给患者巨大的伤害[1]。本文旨在探索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临床意义,具体的内容可见下文描述。
1.资料和护理方法
1.1 基线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我院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收治时间在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并对所有入选的患者采取随机的分组方式,分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患者入院标准为:(1)均达到糖尿病的临床标准,(2)签署同意书患者,(3)无精神抑郁患者。
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5:25,年龄60~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34±4.28)岁,平均病程(4.35±1.28)年。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4:26,年龄60~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24±3.54)岁,平均病程(3.24±2.37)年。
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相比男女比例、平均年龄、平均病程之间各项资料没有差异(P>0.05),之间可以进行相互对比。
1.2 护理方法
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照组护理方式:采用常规护理,其中包括嘱咐患者健康饮食,禁烟禁酒,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血糖变化。
老年糖尿病患者观察组护理方式:采用优质护理干预:
(1)饮食的护理:指导患者使用正确的糖尿病饮食,且控制患者每天的总热量摄入,同时按照患者的病情均衡摄入营养物质,培养患者定量、定时进餐的习惯,在维持药量和饮食量平衡的条件下,可给予加餐,若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时,立即给予患者口服醋类食物或者是浓糖水,若是低血糖且不能进食患者,可给予患者10%的葡糖糖静脉注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药物的护理: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和其家属,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的不良反应,同时嘱咐其不可随意调节药量,并指导患者和其家属正确、合理的用药方式,包括告知患者餐中服用二甲双胍等双胍药物,餐后半小时后服用磺脲类药物,避免血糖同类药交叉使用,大部分患者并发低血糖症状时均在夜间,所以在夜间服用降糖类药物的患者需密切观察。
(3)临床观察与监测:30分钟观察一次患者的临床意识以及是否出现低血糖典型症状,且详细记录,但其中少部分患者由于自身的体质引起的反应性较低,即便发生了低血糖现象,也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尤其在夜间,患者容易直接进入昏迷状态,因此夜班的护理人员需主动、及时巡视病房,同时重点关注近期无明显好转、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患者,并在每天的凌晨3点监测患者的血糖。
(4)控制胰岛素的使用: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时,需控制胰岛素的剂型与剂量,在患者注射前充分摇匀,且保证患者注射时剂量的准确性,以及在注射过程中需注意抽回血,保证胰岛素进入患者的脂肪与肌肉之间,注射后可按摩注射部位,防止胰岛素吸收过快导致低血糖的发生,注射胰岛素后半小时内必须进食。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恢复情况,其中包括观察患者血糖正常例数、高血糖例数、夜间低血糖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的处理,血糖正常例数、高血糖例数、夜间低血糖发生率均用(%)表示,平均年龄和平均病程采用t检验,以(P<0.05),代表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之间对比血糖恢复率存在着明显差异,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经不同护理后表明,对照组的血糖正常例数低于观察组,高血糖例数和夜间低血糖例数均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恢复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所示。
表 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恢复率对比
组别 例数(n)血糖正常(n;%)高血糖(n;%)夜间低血糖(n;%)
观察组50 47(94.00%) 2 (4.00%) 1 (2.00%)
对照组50 19(38.00%) 14(28.00%)17(34.00%)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类较难根治的疾病,而糖尿病患者中最危险的并发症为低血糖,其常好发于夜间,若不及时处理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将带给患者造成巨大的伤害,严重时可直接导致患者失去生命,因此采取正确的护理方式,能有效的减低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2~3]。
我院为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特采取了优质护理干预,其主要优势在于:(1)由于老年患者和其家属对疾病的不了解,容易导致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此时护理人员需向患者和其家属讲解关于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其了解到疾病的相关知识,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降低其负面情绪,其可在根本上控制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以及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4],(2)我院通过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可有效的控制患者血糖,合理用药其可有效的降低患者夜间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发生率,从而达到稳定患者血糖的临床效果,(3)在注射胰岛素期间,患者容易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而优质护理可控制胰岛素的剂量使用,从而可有效的降低其临床不良反应[5]。
通过本次临床试验发现,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的血糖正常例数低于观察组,高血糖例数和夜间低血糖例数均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恢复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
总而言之,优质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中的护理效果显著,其可有效的降低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恢复率,所以其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冬.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7):226-227.
[2]魏亚楠.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原因及护理预防措施[C].//中华护理学会第十届全国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13:439-439.
[3]谭俊英.综合护理干预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效果[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7):917-919.
[4]程杨,汪爱民.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8):141-142.
[5]刘杰.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并发夜间低血糖的预防与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156-157.
论文作者:鲁敏敏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低血糖论文; 患者论文; 夜间论文; 例数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老年论文; 血糖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