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理论模式在我国生态旅游开发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种论文,在我国论文,旅游开发论文,生态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人类面临着生存环境危机,全球兴起了保护人类自己生存环境的绿色浪潮。人们在厌恶城市噪音、环境污染的同时,渴望有一个绿色的生存环境,于是人们开始走出城市,走向大自然,以“回归自然”为主旨的生态旅游应时而生。[1](P34)[2](P241)
一、生态旅游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在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生态旅游业的开发与建设也日益成为许多国家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环境的有效实施途径。我国生态旅游起步较晚,许多理论与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不少旅游组织和部门不理解甚至滥用生态旅游的概念。加之旅游经济行为对短期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准则存在着直接而尖锐的冲突,因此,在我国旅游业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也就尤为困难。同时,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是一项涉及自然、文化、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单纯运用一种手段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3](P5)[4](P350)循环经济是一种以生态原则为指导的经济发展模式。[5](P6)[6](P17)它强调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以最小成本追求最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7](P1);持续改进是一个组织不断寻求改进机会的持续的过程[8]。将这两种理论模式引入生态旅游开发建设中,旨在为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使我国旅游开发成为一个循环往复、不断优化的过程。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是当前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热点。开发以可持续发展为首要特征的生态旅游最有利于生态系统的保护,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然而,旅游经济行为对短期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准则存在着直接而尖锐的冲突,并且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是一项涉及自然、文化、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单纯运用一种手段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3](P100)加之我国生态旅游起步较晚,许多理论与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不少旅游组织和部门不理解甚至滥用生态旅游的概念,使得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显得尤为困难而复杂,单纯运用一种手段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4](P350)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环境保护的最佳结合点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统一。循环经济按照生态原则指导经济活动,按照生态效益规范经济活动,以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基本原则(3R原则),是一种建立在物质充分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5](P6)。从长远的战略发展来看,同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统一的。循环经济不仅仅是一个战略,更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化,它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步骤和实施方法,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5](P6)
发展循环经济是环境保护长入经济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循环经济强调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坚持资源利用与节约并举,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科技含量,保护环境,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以最小成本追求最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6](P17)环境保护要长入经济,要为经济建设服务,而经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是环境保护长入经济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
我国已引进循环经济理念用于工业生态化过程,主要有以下实施途径:
建立基于资源全部成本的完全价格体系,防止过度利用资源;加大科技投入,最大限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相结合;加强宣传与教育培训,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在企业内部层次上实施清洁生产,是循环经济的具体化;建立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保持经济发展的持续性。
与生态旅游理论相联系,将循环经济理念引入旅游生态化过程。循环经济在对外部不利影响几乎为零的情况下,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赢,与之相对应,生态旅游是一种对自然资源、环境影响最小的利用方式,达到对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借鉴循环经济理论,探索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途径:
“资源有价”,旅游资源价值化。[9](P71)充分认识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通过资源价值化完善资源价格体系和成本核算制度,将旅游资源消耗核算和生态环境损失核算纳入旅游经济成本核算体系;对旅游产品成本重新界定,以此减少旅游环境资源损害。
“知识有价”,保证生态旅游开发的科技指导,计划性开发。[10](P27)投入足够知识,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保证资源及环境的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科学表示旅游环境质量、容量或承载力状况的发展趋势,控制旅游人数,避免环境污染,科学规划,防止盲目开发,谋求持续的投资效益。
完善市场机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群众参与。[9]完善旅游业的市场经济体系,使旅游资源进入市场,运用市场体制指导和制约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明确旅游业经营者的单一市场身份,即实现政企分开;建立并完善资源价格体系,在开发中资源入股,并从旅游收入中回投资金转向保护资源及环境。
市场经济本身并不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兼容。[3](P109)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未来人类承担着道义上的责任,且往往被赋予更为广泛的社会、文化乃至生态功能,显然在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下还需要某些特定的辅助手段,如政府干预和公众参与等,来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保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实现。[3](P116)政府干预表现在如合理调节旅游经营者与当地摄取之间的旅游收益分配;制定相关政策,完善保障体系,建立有效的全民监督、评估体制等。群众参与一方面促使政府和企业保护旅游资源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旅游者从自身做起保护旅游资源环境的自觉性,减少来自旅游者的环境污染。
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对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开展生物多样性、环境教育,制定一系列措施,提高他们自觉保护资源环境的意识。
清洁生产。[4](P350)从旅游产业角度看,“旅游清洁生产”是指从旅游产品与设施的设计与开发到整个旅游过程,都要减少和消除旅游者、旅游企业对环境直接与间接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景区应运用清洁生产技术,依托自身的景观资源和生产资源,尽可能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占用和消耗,将对景区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在旅游开发时,要尽量保持旅游地的原始性和真实性,保护其自然资源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和人文资源的完整性,降低开发性破坏;节约资源与能源,提高使用效率,开发使用可再生的能源;在废弃物产生和处理过程中实行减量化、资源化等标准,体现循环经济的3R原则。
法律规范。建立并完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法律来规范和保护旅游资源。强化法制观念,加大执法力度,依法管理和保护旅游资源与环境,使我国旅游业快速、高效、健康、持续地发展。
三、持续改进模式引入生态旅游(景区)的运行和管理
持续改进是一个组织不断寻求改进机会的持续的过程。[8](P12)持续改进模式是应用PDCA的循环方法,在系统运行和管理中取得优良的效果,并保持持续改进的趋势,从而使运行和管理效果逐步提高。PDCA循环为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查理斯·戴明(Chailes Demiry)提出,即按照规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和管理评审与改进[11]这四个阶段顺序开展并不断循环的科学管理方法,体现了持续改进的思想。这种管理方法首先被应用于质量管理过程,进而逐步应用于环境、安全等多种管理过程,尤其成为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12](P70)
在生态旅游(景区)的运行和管理中运用持续改进的理论模式,应能够对景区建设过程及今后的运行与管理起到良好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首先生态旅游(景区)建设的规划应在对园区地理位置、环境承载力、要达到的经济指标以及周边环境的充分调研基础上进行。景区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和环境规划是实现园区的良好运转和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
依据细化后的景区建设规划,按照既定进度进行景区建设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单位或个人可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也可在自身的工作范围内进行新的PDCA循环。经过一定阶段的实施过程后,景区管理单位应对景区建设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以便对规划落实情况和下一阶段的实施进程进行分析、协调及对原定进程进行必要的修正,最后确定出下一阶段的实施计划。
景区建设计划控制阶段是在景区建设的实施过程中,及时对规划的初步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检验或确认。发现有不利于景区建设或未达到景区规划既定要求的部分,进入调控改进阶段,从而逐步对景区建设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最终的检查和评估。这种最终的检查评估与实施过程中的工作检查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正式的、全面的和最终的,由景区管理部门予以实施。
景区建设的调控改进阶段是生态景区建设的持续改进模式中对景区规划与建设情况进行改进和提高的关键环节。在该阶段要通过前一计划控制阶段的检查评估工作,对所发现的不符合进行全面系统的讨论和总结,从而对景区建设规划的相应内容进行改进和调控,并将改进的部分进入新的实施、控制和调控阶段,从而实现景区建设过程控制的持续而有效的循环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