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附属医院 450004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实施中医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中医汤药治疗)各30例,观察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糖尿病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中医治疗;血糖水平
【中图分类号】R781.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051-01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中老年人是主要的发病群体,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不断提高。在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导致糖尿病患者人数逐年增加,已经成为一项危害身心健康的社会性问题[1]。随着中医研究的深入,中医治疗糖尿病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对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探讨了中医辨证施治的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病例,共计患者6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对这些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在对照组中,男性15例(50.0%),女性15例(50.0%);年龄位于36—78岁阶段内,平均为(56.3±2.8)岁;病程2—6年,平均(3.2±0.6)年。在试验组中,男性18例(60.0%),女性12例(40.0%);年龄位于37—80岁阶段内,平均为(57.2±3.1)岁;病程2—7年,平均(3.0±0.4)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依据《糖尿病中医诊疗标准》[2],患者年龄在18-80岁之间,经血糖检测后确诊;满足中医阴阳两虚证、脾肾阴虚证、肝气郁结证、气阴两虚证的诊断标准;本次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且自愿参与。(2)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患者,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妊娠哺乳期女性患者等。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西医治疗,选用促胰岛素分泌药物,例如格列酮类、双胍类等;严重患者可注射胰岛素,促进胰岛素正常分泌;与此同时制定科学的饮食和运动方案,治疗时间为2个月。
1.3.2 试验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汤药治疗,依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阴阳两虚证患者药用黄芪、熟地、山药、茯苓、山茱萸各20g,肉桂15g,泽泻、知母、枸杞各12g,甘草10g;脾肾阴虚证患者药用虎杖、麦冬、熟地、山药、石斛、平地木各20g,杏仁、仙灵脾各16g,苦参12g,苍术、胡黄连各10g;肝气郁结证患者药用生地、黄柏、黄连、半枝莲各20g,麦冬、黄芪、柴胡、五味子各15g,丹参12g,炙甘草10g;气阴两虚证患者药用丹参、白芍、生地、土茯苓各20g,黄芪、当归、郁金、大黄各15g,葛根10g,杜仲5g。加水煎服、每日1剂,共计治疗时间2个月。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依据临床症状和血糖水平的变化 [3]:显效:患者三多一少症状基本消失,空腹血糖值在6.6mmol/L以内,餐后2h血糖值在11.1mmol/L以内;好转:患者三多一少症状明显减轻,空腹血糖值在8.5mmol/L以内;无效: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血糖水平控制不佳。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版本为18.0),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P<0.05说明差异显著。
2 结果
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3.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3 讨论
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特征是患者血糖明显升高,主要是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胰岛功能异常引起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在疾病的长期影响下,不仅降低了生活质量,还会引起眼睛、肾脏、心脏、血管、神经等发生慢性损害,危害生命安全[4]。在发病原因上,除了遗传因素以外,多是由于环境因素诱发,例如运动量少、饮食不节、病毒感染等。
在中医领域,糖尿病属于“消渴”的范畴,认为发病机制在于肝气郁结、情绪紊乱,外加饮食无节制,引起脾胃运化失调,而中医治疗方案表现出良好的效果。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单纯给予西医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中医汤药,结果显示有效率达到93.3%,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认为,中医治疗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其中阴阳两虚证患者用药黄芪、山药、肉桂等,具有补气、健脾、补肾的功效,实现助阳补阴的目标;脾肾阴虚证患者用药熟地、泽泻、仙灵脾等,具有滋补脾肾、健脾益气的功效,实现温阳补肾的目标;肝气郁结证患者用药麦冬、丹参、五味子、黄柏等,具有行气、解郁、清热的功效,实现疏肝解郁的目标;气阴两虚证患者用药黄芪、生地、大黄等,具有理气、滋阴、清热凉血的功效,实现滋阴补气的目标[5]。临床实践证实,中医方案能够标本兼治,且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性和依从性。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糖尿病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凯文.中医治疗糖尿病 200 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09(30):140-142.
[2]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中医诊疗标准[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06(06):540-547.
[3] 田锦鹰,魏东,马祖等等.糖尿病发病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0):1693-1694.
[4] 张卫,许金元.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6):3149-3150.
[5] 韩淑辉,李康增,郑建明.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02):199-204.
论文作者:刘彩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7
标签:患者论文; 中医论文; 糖尿病论文; 对照组论文; 血糖论文; 黄芪论文; 肝气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