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结合循证护理效果观察论文_杨天民

(绵竹市人民医院 四川 绵竹 618200)

【摘要】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结合循证护理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17例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均采用同一厂家密闭式吸痰管进行气管内吸痰,其中观察组给予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结合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结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道黏膜损伤、刺激性咳嗽)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采取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结合循证护理可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促进患者预后质量的改善。

【关键词】 ICU机械通气;密闭式吸痰护理;循证护理;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5-0206-02

ICU内的患者多为危重病人,部分患者需要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来帮助患者术后顺利度过危险期,气管内吸引是通过吸出分泌物,使患者能够保持呼吸道通畅,但气管内吸引也容易诱发多种并发症,其中以低氧血症最为高发,因此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操作时,需要严格掌握指证[1]。临床上将气管内吸痰分为开放式吸痰和密闭式吸痰,密闭式吸痰由于不需要停止呼吸机通气,吸痰过程中在密闭的环境中完成,有效的降低了感染的发生可能性[2]。本研究中通过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并结合有效的循证护理干预措施,显著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17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试验开展时间2017年4月—2018年4月。观察组中男61例,女42例;患者的年龄在23~70岁,平均年龄为(53.31±3.34)岁。对照组中男49例,女65例;患者的年龄在23~72岁,平均年龄为(48.20±3.30)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为患者实施相关的护理操作。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确立问题:首先要确定影响吸痰效果及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确定吸痰的深度、吸痰时间、吸痰的频率、气道湿化等问题。(2)循证依据:查阅相关的数据库,寻找相关文献,找到相关证据并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3)护理方法:①吸痰管的插入深度: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吸痰管的插入深度,同时需要注意避免引起气道损伤。②气道湿化:气道湿化是指增加吸入气体的湿度来保持呼吸道纤毛的正常运动和廓清功能,其主要目的是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一般在吸痰操作前采用生理盐水对气道进行湿化,可根据患者呼吸道内分泌物的量、浓稠度来调节湿化液的泵入速度。(3)吸痰频率和吸痰时间:吸痰的频率和吸痰时间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一般持续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并且连续吸痰的次数不得超过2次,如患者出现明显的憋气和血氧饱和度降低等指证时,应及时为患者进行吸痰,并且在吸痰的过程中应注意动作要轻柔缓慢,以防止损伤患者的气道黏膜,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4)吸痰前准备:告知患者吸痰时的相关注意事项,并选择合适的吸痰管,从各个方向、多个角度进行细谈,以防吸痰管阻塞而影响吸痰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损伤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道黏膜损伤、刺激性咳嗽)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

3.讨论

呼吸机通气是常见的临床操作,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为患者定时吸痰,吸痰是保证患者呼吸通畅的重要步骤,本研究为患者实施的是密闭式气管内吸痰,该法能有效避免病原菌侵入而引起的相关性感染和肺炎[3]。本研究通过配合循证护理干预,找到吸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并进行及时纠正,显著提升了护理质量。循证护理是通过寻找循证依据,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护理方案,为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服务[4]。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的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及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道黏膜损伤、刺激性咳嗽)比较,差异显著(P<0.05),上述结果提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结合循证护理能显著改善护理质量,提升了患者的预后效果。和其他研究结果基本相符[5]。

综上所述,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结合循证护理是一种较好的护理方法,能降低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周彦君,李兰.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不同吸痰深度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5):42-43.

[2]刘敏.体表定位振动排痰联合膨肺吸痰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8):110-112.

[3]李雪,何婧,王肜,等.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在机械通气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14(05):88-90.

[4]范玮.不同气管内吸痰方式对降低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5,34(09):1-2.

[5]王丹进,胡巧苗,李爱丹.ICU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吸痰时插管深度的改进[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08):74-76.

论文作者:杨天民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8

标签:;  ;  ;  ;  ;  ;  ;  ;  

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结合循证护理效果观察论文_杨天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