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探究——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例论文_龚洁琼

民办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探究——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例论文_龚洁琼

摘要: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正在逐渐步入法治社会,民主、法制理念正在不断地深入人心,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摇篮,是参与世界舞台主要参与者的来源地,法治理念的落实,高等院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要求高校要在新时代下,做到依法治校,依法育人,以实际法律行为去潜移默化影响大学生意识的形成。本文以民办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为切入点研究深刻总结并反思我国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构建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新路径。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依法治国、法律意识

在依法治国的“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目标被赋予了更高的期待,然而,反观大学生的法治知识水平、法治思维习惯以及法治行为方式,却与其高学历的背景明显不符,表现为大学生违法犯罪此起彼伏、对自身权利一知半解、用法护法不情不愿等。从这些问题影射出我国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体系尚不完善,法治知识教育、法治思维教育和法治方式教育方面与国家的法治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期建设中国的生力军,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大责任,是推动法治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参与者与见证者,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

广东科技学院作为珠三角地区的一所民办高校,人员结构、地理、人文环境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着诸多影响,我们于2019年6月广东科技学院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进行抽样调查,问卷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按性别、民族、年级、专业方面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并召开座谈会对一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通过电话、微信、QQ等网络方式对一部分学生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大学生有关法律的态度以及遇到相关法律问题时的处理.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

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的结果来看,大学生作为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总体上来说,法律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且有较高的学习法律课程的意愿, 在与被调查者交流中,发现许多大学生对法律常识仅略知一二、一知半解。虽然有将近百分之70的学生表示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会采取法律的手段来保护自己,但在如何运用法律程序保护自己时,却是模糊不清的。这表明大学生法律知识有限,法律常识较为欠缺,运用法律的行动能力不足。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原因分析

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有将近一半是来源于网络、电视或者报纸,通过学校课程学习的较少。广东科技学院作为一个理工类院校,暂时未开设相对专业的法律类课程,法治教育附属于德育,仅仅通过“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来完成。法律基础教育缺乏独立的空间,大学法治教育一定程度上的缺位,导致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供给缺乏。同时,大多数高校都将法律基础课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部分,基本是由学校社科部或思政教研室负责具体安排和实施。教师本身对法律的研究和理解不够深入,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等方面还有许多局限性。大学法治教育师资缺乏专业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学生而言,现行法律的体系过于庞大,法律知识量极大,12个左右的课时难以完成这些内容的教授。讲授大量的法律条文和法律知识,过于抽象,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自然也很难培养学生较好的法律意识。同时法律课程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未安排法律实践课程。这使得法律意识的培养往往流于表面,学生的收获甚少。

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传统和现代观念相互交叉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及习近平新时代法治思想强调法治与德治并重,宪法地位、良法之治等[1],体现了“德法共治、良法善治”的价值追求,并提出了法治建设的“十六字方针”。即“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重人情、权大于法、重实体轻程序、厌讼等观念仍然在社会中占有一定的市场,大学生不可能独立于整个社会群体,因此也就难以避免受到传统法律文化的消极影响。

网络社会信息传播的快速和广泛,使校园与社会互动趋势越来越明显,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也无可避免地影响到校园,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受到社会法律意识的影响。虽然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整体的法律意识有了较大提高,但我国社会法律意识仍有较大提高空间,对法律存在一些偏见和误解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司法实践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非法现象时有出现,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

第一,加强和改革高校法治教育。现实中,大学生的法律基础教育主要通过《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教育》这门课程来实现,在广东科技学院里教学任务归思想政治教育基础部,属于大德育的范畴,在不足20个学时的时间里教师要讲授太多涉及的法律专业知识,很难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有很好的培养。因此,要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建议要从改革和加强高校法治教育开始,提高法律基础教学的师资力量,提高法律教学的专业性,同时,要丰富法制教育的形式,增开法律类选修课程,满足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需要。

第二,鼓励大学生参与法律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活动让大学生直接参与到法学教育活动中,使大学生内心真实感受到法律的作为,对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尤为重要。通过结合实际案例和热点法律问题,进行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和模拟法庭教学。让学生不仅仅是听老师讲法律,还通过思考、讨论寻找答案,理解法律的应然和实然的问题。鼓励学生参与到相关部门开展的法律宣传活动中,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方式来体验法律的作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创业创新活动,而无论是创业还是创新都离不开法律支持和法律服务。如计算机学院的同学就结合自己的专业创建“法律服务众筹平台”,项目的筹建过程就已经让同学们感受到法律的魅力和作用,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三,优化社会法制环境,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养成有着强化或消弭的作用,高校的法治环境所起的作用更为直接,高校内部的法治建设尤其重要。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现实中的非法治现象的同时,也要优化社会法治环境,加强全社会的法治建设。高校在对学生管理过程中存在不依法办事、不重视学生权益的保障,以及学生权益受到侵犯时的救济方式少等问题,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养成。因此,有必要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完善高校法治,促进学校本身依法办事,重视学生合法权益,从而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达到最直观的效果。同时,在高等院校大力倡导法治精神,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师生以及学生、学校的矛盾和纠纷。在法治和民主日益深入人心的时代下,法律信仰的培养是法治得以实现的根本精神动力和文化土壤,做好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也将对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根本上为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做出重要的贡献。

我国正在全面推进法治建设进程,民主、法治的理念正在不断深入人心,时代的潮流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无法脱离法律、民主的环境生存下去,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是教育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摇篮,是参与世界竞争舞台的主要参与者的来源地,高等教育是大学生群里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也是他们独立走向社会的重要准备阶段,民办高校作为国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法治教育应当担负起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的重任,从而使大学生信仰法律,不仅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遵守者,更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者和捍卫者。

参考文献:

[1] 石冠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宏观解读--以十九大报告文本为中心[J].云南社会科学.2018(2);47-53

[2] 李雅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重大创新[J].法治研究,2018(3);3-9

基金:广东科技学院2018年度校级科研项目“和谐视野下大学生危机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GKY-2018KYYB-13);广东省教育厅2018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和谐视野下大学生危机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8WTSCX167)。

论文作者:龚洁琼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民办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探究——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例论文_龚洁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