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因素。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的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作为数学老师应努力使学生热爱数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学习有兴趣,只有有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因为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注意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使直接兴趣转化为学习的间接兴趣,学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激发兴趣 形成兴趣 生活兴趣 直观兴趣 操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自主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孜孜不倦,全神贯注地沉浸于求知的境界中。因此,要使学生从小学起就喜欢数学,对数学感兴趣,建立自信心,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与生之间必须建立和谐的感情,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信息传递、交流的双向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人的感情有潜移默化的功能,小学生则更为强烈。学生如果喜欢他们的老师,那么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就会产生兴趣。
要想得到学生的喜爱,教师必须首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事实证明,小学生学习积极性很容易受到挫伤。在课堂上,当学生敢问而又问得不当,敢说而又说得不对时,如果不能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正确对待,相反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嘲笑、指责、歧视,那就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刺伤,就有可能由积极变为消极,大大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
每个学生,即使常常受到批评的学生,也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欲望,也有对成功的期盼和肯定的渴求。如果教师能够向这些学生敞开爱的大门,那么这份爱心对于他们来说尤为珍贵。如果能够为学生创造展示和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珍惜、爱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就会表现出异常积极的态度,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而真挚的情感。他们会把感激之情化作学习的动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对问题回答得十分完满的学生赞一声,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对问题回答得不够完满的学生说:“你说得虽然不完全正确,但只要你再思考一下,你一定能回答得更好!”对于想回答而又不敢回答的学生,老师给予一个信任的眼神,说一句“你能行!”的鼓励。让孩子们在老师的赞扬声中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肯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增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加强直观教学,形成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上下功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利用“直观”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来进行教学。“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参加者,课堂教学应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中,要诱发学生可利用旧概念去认识新概念,应用已学习过的公式、法则去解决新的问题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发展。
三、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把书本数学变为生活数学。教师要把教学植根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并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数学的兴趣。
怎样才能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喜欢数学呢?教师可将教材例题、习题的情节做适当的改编,编成学生感兴趣的、有生活气息的学习内容。例如:教学“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时,教师先请学生汇报课前购买商品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及三者间的关系。
四、注重操作过程,发展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仅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获取知识。
五、体验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学生取得成功后,因成功而产生的自信心可以成为追求新目标、新成绩的新动力,随着新成绩的取得,心理因素再次得到优化,从而形成发展进步的良性循环。”体验成功是培植自信心,激发兴趣的最好方法。因此,教师应面向全体,关注差异,根据大多数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背景来设计教学,创造条件,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当然,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手段、方法很多。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以及形成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体验艰辛探索的历程以及获得成功的喜悦。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情趣,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促使他们主动发展。
论文作者:韦本海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7月第28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兴趣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教师论文; 直观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7月第28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