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民医院肾内科 江苏南京 210029)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6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结果:心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不良情绪,可进一步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理行为干预;维持性血液透析;焦虑;抑郁
【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2-0308-02
慢性肾脏疾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且肾脏损害病史≥3个月,伴或者不伴有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或者不明原因引起GFR下降(<60ml/min·1.73m2)超过3个月[1]。根据肾脏损害程度及GFR指标,可分为5期,其中终末期肾病是肾脏损害进行性恶化的最后阶段,其中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但是因为疾病本身或者治疗过程中的压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状况[2-3],此次研究对63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给予心理行为干预,效果满意,现表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6例。入选标准:(1)年龄≥18周岁。(2)规律血液透析治疗≥6个月。(3)意识清楚。(4)自愿加入本次研究。(5)观察组患者为首次行心理干预治疗。(6)排除合并有心脑肺血管疾病者。按照数字表法将入选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63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33例;年龄在28~72岁之间,平均为(48.62±5.07)岁;婚姻状况:未婚10例、已婚41例、离异9例、丧偶3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例、中专或者高中26例、大专23例、本科及以上8例;职业状况:在职26例、离职9例、退休16例、其他12例。观察组中男35例,女28例;年龄在26~75岁之间,平均为(49.03±4.95)岁;婚姻状况:未婚9例、已婚37例、离异13例、丧偶4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7例、中专或者高中29例、大专21例、本科及以上6例;职业状况:在职25例、离职12例、退休15例、其他1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及职业状况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严格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予相关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干预,分为三个阶段,透析前干预:为患者创造干净舒适的病房环境,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面带微笑,态度和蔼向患者介绍疾病知识,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感。告知患者透析前注意事项以及透析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让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另外可通过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来缓解压力,如听音乐、看报纸、玩游戏等,可以根据患者自身喜好选择不同的方式缓解压力,鼓励患者说出心中不悦并及时给予心理疏导。透析中干预方式: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对于透析中出现的并发症,采取安全有效的处理措施,多数患者在透析开始2~3h时会出现高血压,患者出现焦躁不安等情绪,耐心向患者讲解血压升高的原因,嘱咐患者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部分患者透析开始后出现低血压症状,恶心、呕吐等,告知患者头偏向一侧同时安慰患者,减轻紧张情绪。有时候会出现局部肌肉强制性收缩,做好心理护理,告知患者不要紧张,医护人员会马上采取措施减轻患者痛苦。透析后干预:透析完成后起床动作不要过快,防止出现直立性低血压。长期透析引起的皮肤瘙痒、疼痛等并发症给予对症治疗,告知患者这是透析后的正常反应,并不是病情加重的临床表现,可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保证热量前提下,减少维生素A的摄入,控制含磷食物摄入量,选用优质蛋白。患者可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家属也应积极鼓励患者参加一些社交活动,给予精神支持。
1.3 观察指标
焦虑抑郁程度评价[4]入院和出院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对患者进行评价。
1.4 数据分析
此次研究所有数据录入excel表格够,经过核实无误后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对比 心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各种原发性或者继发性慢性肾脏疾病持续发展,导致肾功能进行性减退,出现水电解质紊乱、水钠潴留、酸碱失衡,引起全身各个系统症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随着肾脏功能和结构进一步破坏,患者将进入终末期肾病,其中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为血液透析治疗。随着透析技术的不断发展,维持性血液透析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是疾病本身发展及治疗过程中引起的不适会给患者造成双重困扰,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模式转变,治疗疾病、延长生命的同时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已成为评价临床疗效的重要指标[5]。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况,与患者进行沟通,总结原因如下:患病后原有的生活方式被迫改变,对水和食物的摄入有严格限制;长期透析治疗需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无法正常工作进一步加重经济负担;自理能力下降,需要照顾者长期照顾,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加重产生负性情绪;自我价值感降低或者丧失,家庭角色改变,社交活动减少,对生活失去希望;疾病本身及治疗引起的并发症对患者造成的困扰也会引起不良情绪。针对患者引起不良情绪的原因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本次研究对观察组63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行为干预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度,可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乐于表达自己的情绪,护士及家属可以及时给予心理疏导,鼓励患者适当参加社交活动,实现自我价值。综上所述,心理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不良情绪,可进一步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海燕.慢性肾脏病与心血管病、代谢综合征的关系[C]//中华医学会全国内科学术会议.2007.
[2]孟令飞,卢雪红,刘丽华.慢性肾脏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5,16(5):462-464.
[3]张晓庆,张红梅,常立阳,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症状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6,17(4):347-349.
[4]卓少贤,阮礼茹,王小宏,等.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1,29(5):565-568.
[5]李东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心理调查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5.
论文作者:周颖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1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血液论文; 焦虑论文; 抑郁论文; 疾病论文; 肾脏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