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的前景和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篮子论文,货币论文,前景论文,意义论文,人民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众所周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在2015年底前召开执行董事会,对人民币能否加入其创立的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DR)货币篮子进行投票表决。IMF对候选货币要求满足“出口标准”(export criterion)和“自由使用标准”(freely usable criterion)。由于IMF对SDR货币篮子的评估每五年进行一次,2010年中国政府曾经努力,但由于人民币虽能满足“出口标准”却不满足“自由使用标准”而功亏一篑。5年来,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对外贸易总额高居世界第一。为达到IMF的要求,中国政府实施了包括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等一系列的改革,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发取得翻天覆地的成就。IMF对此给予充分肯定,正如IMF总裁拉加德今年访问中国时所言,人民币加入SDR只是时间而非是否的问题。2015年8月3日,IMF职员公布了长达63页的报告《SDR估算方法的评论——初步考虑》(简称“初评报告”),供执行董事会决策参考。该报告对人民币与现有的SDR货币篮子的币种进行客观评价分析,同时,该报告还指出人民币加入SDR应解决的操作层面的问题,中国政府随后采取相应措施。中国政府在近期展开外交攻势,美、德、法等国先后表态支持。10月23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称,人民币可能很快就会加入SDR。种种迹象表明,人民币本次通过评估加入SDR货币篮子是大概率事件。但是,最终决定仍有赖于执行董事会的主观判断、操作层面问题的解决以及执行董事会投票表决所需的多数票原则。 一、SDR发展的历史沿革 (一)IMF创设SDR以缓解单一主权货币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内在风险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二战后期,以设立国际金融机构、稳定汇率、扩大国际贸易、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为目的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应运而生,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B)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前者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借贷,目的为保障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后者提供中长期信贷来促进成员国经济复苏。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核心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以及实行固定汇率制度。该体系的运转与美元的信誉和地位密切相关。但是,为满足全球贸易增长的需要,美元的供给必须不断增加,美元的持续外流导致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增大,反过来导致美元的内在价值降低,并导致美元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固定比价也难以长期维持,从而使这种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发生动摇(“特里芬悖论”)。1969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暴露之初,IMF创设了SDR,以缓解主权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风险,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了一种思路。SDR具有超主权储备货币的特征,是可以自由兑换国际储备货币的一种“权利”。 成员国拥有的SDR可以在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用来向IMF指定的其它会员国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IMF贷款。SDR还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作国际储备。但由于其只是一种记账单位,不是真正货币,使用时必须先换成其他货币,不能直接用于贸易或非贸易的支付。因为它是IMF原有的“普通提款权”(会员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本国货币依照本国所认缴的基金份额向IMF按规定程序购买一定数额的外汇,并在规定时间内以购回本国货币的方式偿还借款)以外的一种补充,所以被称为“特别提款权”。 (二)SDR的估值已从单一美元走向货币篮子 为促进其作为储备资产的吸引力,1969年创立时,SDR的估值与黄金挂钩,规定35个SDR单位等于1盎司黄金,即相当于1美元。但是,1971年与1973年的美元贬值以及随后普遍的浮动汇率表明与黄金挂钩并不能确保SDR的估值与主要货币之间保持稳定。随后货币篮子取代单一美元进行估值。1974年,SDR的价值被重新由16种货币确定,这16种货币的选择标准为其所在发行国的货物与服务出口份额占世界总份额的1%以上;某一币种在货币篮子的相应权重基于其出口份额,但是基于美元的重要地位,美元所占的权重适度上调。1980年,SDR估值篮子减少到5种货币(美元、英镑、法国法郎、西德马克、日元)。1998-2000年间,由于欧元的产生以及德国马克、法国法郎的消失,SDR货币篮子变为四种货币(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目前,某一币种在SDR中的权重取决于它在全球储备以及国际贸易中的占比,这两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为大约为40∶60。计算下来,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的权重分别为42%、37%、11%、9%。如果这次人民币能够加入,据测算人民币的权重最高能够达到15%。至今,SDR单位价值依然换算成美元计价,但是由于组成货币篮子中的其他货币相对美元的汇率不断变动,因此,以美元计价的SDR单位价值不断发生变化,2015年10月30日1个SDR单位价值为1.39687美元。本轮SDR货币篮子将于2015年底到期。8月19日IMF宣布执行董事会已批准将目前的SDR货币篮子延长至2016年9月30日(以往惯例是年初)。 (三)SDR的分配 IMF依据各成员国缴纳份额的比例进行SDR分配,以作为除“普通提款权”以外的储备资产补充。自1970年至1972年,创设93亿特别提款单位,按会员国所摊付的基金份额的比例进行分配,份额越大,分配得越多;1979-1981年间,创设并分配121亿特别提款单位;2009年8月28日,为应对金融危机提供流动性创设并分配1612亿特别提款单位;2009年9月9日为1981年之后加入IMF的国家特别一次性创设并分配215亿特别提款单位。至此,IMF累计创设并分配2041亿特别提款单位,以2015年10月30日换算率相当于2851亿美元。从SDR分配之日起,成员国持有的新分配的特别提款权将计入它们的储备资产。一些成员可能选择将分配给它们的全部或部分SDR出售给其他成员,以换取硬通货,例如为了满足国际收支需要。其他成员则可能选择通过购买更多的SDR重新配置储备资产。目前,中国所占SDR份额为80.901亿份,占总份额的4%。 成员国之间转让SDR单位,借入方必须支付利息。现行SDR利率由四种入篮货币利率加权平均并定期公布。由于人民币属于为数不多的拥有正利率的大型经济体的货币,人民币的加入将有效提升SDR利率。 二、人民币作为SDR候选货币的优势与不足 从2010年开始,申请加入SDR货币篮子需要符合IMF两项宽泛的标准:(1)发行该货币的辖区在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中占有较高权重;(2)该货币可“自由使用”,即“广泛用于国际支付”(widely used)及在主要外汇市场上“广泛交易”(widely traded)。人民币明显符合第一条标准,但人民币是否满足第二条标准则颇具争议。 (一)人民币早已满足“出口标准” 2010年中国是全球第三大的商品和服务出口国,此后五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持续攀升,2012年达25.42万亿人民币,列世界第二位,2013年为25.83万亿人民币,超过美国位列世界第一位,2014年达26.43万亿人民币,继续保持世界第一排名,五年平均中国对外贸易额亦名列全球前茅。2014年,中国GDP总量折合10.38万亿美元,为全球第2大经济体;中国每年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仅次于美国,每年输出对外投资(ODI)在G20中仅次于美国和日本,金额接近FDI。显然,中国实体经济、贸易和投资增长为人民币加入SDR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且早已满足“出口标准”。 (二)人民币在“自由使用标准”诸指标中有强有弱,离岸市场深度不够 加入SDR货币篮子的第二要件是符合IMF在ArticleXXX(f)规定项下的自由使用(freely usable,FU)标准,经执行董事会2011年批准的指标如下:(1)在IMF全球官方外汇储备币种构成(Currency composition of official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COFER)中的占比;(2)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BIS)国际银行业负债即跨境存款统计(International banking liabilities,IBL);(3)BIS国际债券市场统计(International debt securities,IDS);(4)BIS全球外汇市场交易统计。 在以上四项指标中,人民币强项是“(2)跨境存款”和“(4)外汇市场交易”,2014年底离岸人民币存款约为2.8万亿元人民币,合4400亿美元,比照BIS统计,仅次于四只SDR货币的跨境存款数额;根据BIS进行的三年一度的外汇市场抽样调查,人民币是第九大交易货币,占比为2.2/200。截至2014年底,人民币在外汇交易货币中排名第六位。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数据显示,目前人民币是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今年8月份,人民币首次超越日元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人民币弱项则是作为外汇储备的持有量和人民币国际债券市场规模。一方面,COFER迄今为止未单独统计人民币,全球各央行持有人民币作为其外汇储备归入占比为3.1%的“其它币种”中;另一方面,2014年底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余额约为4800亿元人民币,约占国际债券市场的0.4%,水平偏低。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入SDR的四大量化指标中,与离岸市场相关的指标占有三席,表明离岸市场的发育程度与人民币能否加入SDR息息相关。 人民币弱项则是“(1)作为外汇储备的持有量”和“(3)人民币国际债券市场规模”,一方面,COFER迄今为止未单独统计人民币,全球各央行持有人民币作为其外汇储备归入占比为3.1%的“其它币种”中;另一方面,2014年底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余额约为4800亿元人民币,约占国际债券市场的0.4%,水平偏低。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入SDR的四大量化指标中,与离岸市场相关的指标占有三席,表明离岸市场的发育程度与人民币能否加入SDR息息相关。 (三)IMF报告对人民币角色的初步评估 2015年8月3日,IMF发布报告《SDR估算方法的评论——初步考虑》(简称“初评报告”),IMF对人民币加入SDR的评估将不仅限于之前公布的“货币可自由使用”的静态标准,也会考虑到人民币在扩大“可自由使用”方面的动态指标。静态来看,人民币距离SDR的“货币可自由使用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譬如,根据IMF对成员国的官方外汇储备的调查,2013年,持有人民币的国家有27个,占比仅为0.7%;2014年,持有人民币的国家有38个,占比为1.1%。如果从静态的指标来看,人民币作为官方外汇储备的持有情况还不及澳元和加元,并且与现有的SDR货币篮子相比,差距相当明显(见表1)。但是,如果从动态的角度来看的话,在各种货币中,人民币被作为官方外汇储备的持有额无疑是上升幅度最大的。标签:外汇论文; sdr论文; 货币国际化论文; 货币市场论文; 货币论文; 中国货币论文; 人民币论文; sdr债券论文;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论文; 评估标准论文; 外汇储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