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与保险市场发展的关联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平性论文,收入分配论文,保险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保险服务,作为一种有价值的商品,是与消费者的需求密不可分的。根据保险产品的特点,保险产品并不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它与食品、衣服等消费品有着不同的特性。所以,用马斯洛需求层次论进行分析,只有当消费者的收入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产生对保险产品的需求。然而,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如果不开发新产品和服务,消费者的保险需求终究会被满足。所以,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是决定保险需求的重要因素。很多学者都对此做了研究,也得到了充分的证明(Campbell R.A.,1980;Browne、Mark J.、Kim和Kihong,1993;Truett D.B.、Truett和Lila J.,1990;粟芳,2000;白雪、杨振宇,1999;俞自由、粟芳、纪兵,2001)。从理论上讲。富人比穷人有着更多的保险需求。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结论。而且,富人的保险需求也有被充分满足的时候,这也是无庸置疑的。
但是,决定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因素除了经济发展水平以外,还与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密切相关。上面介绍的学者都证明了决定消费者收入水平的第一个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保险市场的影响。他们的研究结果都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和保险市场的规模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尽管各位学者采用的指标不同,比如他们用人均GNP或恩格尔系数来表示经济发展水平;用保费收入或保险密度表示保险市场的规模和发展程度。但是最终的结论都是相似的。经济水平越发达,保险需求就越大,保险市场就越发达。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简单的正相关关系。
而就收入分配的公平性而言,大多数学者是从世界经济的角度进行了研究(Atkinson,Anthony B.,1970;Smeeding和Timothty et al.,1993;Chotikapanich、Valenzuela和Rao,1997;Firebaugh、Glenn,1999;Williamson、Jeffrey G.,1999;Yao、Shujie和Liwei Zhu,1998)。他们仅仅分析了世界范围、某个地区或国家内部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现象,然后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后果,并对未来做出了预测。他们关注的重点在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平衡,而并非保险市场。特别地,Yao、Shujie和Liwei Zhu对中国的收入分配的公平性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Branko Milanovic和Shlomo Yitzhaki(2002)则收集了119个国家的数据,分析了世界范围内各洲和各地区中个人收入的不公平现象。
可喜的是,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不同的政策,对收入分配进行调节,希望能尽量做到公平。所以,这些政策将人们口袋里的钱进行了再次分配,人们最终的实际收入必然会发生变化。某些人的收入可能会增加,而某些人口袋里的钱则会减少。人们之间的贫富差距发生着变化,实际收入也有所改变,从而他们的保险需求也会相应变化。那么,这些调整贫富差距的政策对保险需求、保险市场的发展究竟有怎么样的作用呢?迄今为止,几乎没有人对这方面做过详细深入的研究。
一些学者曾经研究了收入的公平程度对养老金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Dimitri Vittas,1973;Xu D.Q.和Wang Z.,2000)。这些方面与保险有关,但并非保险市场。其中,Dimitri Vittas分析了阿根廷养老金制度的改革,并得到了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对养老金制度的影响。而Xu和Wang则分析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得到了其对收入分配的效率和公平性的影响。Castles(1998)的研究表明,人们的收入与财富并非是完全同样的,特别是对退休人员而言,收入越低并非就越贫穷,应该根据个人实际的财富状况来修改养老金制度。这些学者都是从养老和保障的角度研究了收入分配的公平性,而这些都仅仅是与保险相关的一个方面。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对保险需求的影响关系仍然不甚明了。
但是,非常明显的是,世界各区域之间的不平衡正日益悬殊,各个国家内部的经济不平衡也逐步扩大。无论是从联合国的角度而言,还是从各国政府的角度而言,保持区域的平衡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来调节收入,实现收入的再次分配,比如税收、捐赠以及社会保障等等。中共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也指出,我们第一次分配时要注重效率,而第二次分配时要讲究公平。所以,非常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知道这些再次分配收入的措施对消费者的保险需求、对保险市场的发展究竟有什么样的影响结果。这既是一项有趣的研究,也是一项有意义的研究。
二、假设和模型
我们先来进行定性分析。在本文中,我们忽略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不同习性,忽略他们的偏好、储蓄和消费习惯。假定他们具有相同的保险消费倾向,也就是说假定在相同的收入水平下他们会具有相同的保险需求。而且,在这里,收入的再次分配不会影响整个蛋糕的大小,只是切蛋糕时孰多孰少的问题。也就是说:首先,各国消费者的保险偏好相似;其次,保险服务和产品也相似,不考虑保险创新;最后,不考虑收入的增长。我们用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基尼系数越大,则收入越不公平。用保险密度,即人均保费来表示保险市场的规模和保费收入,人均保费越高,保险需求越大,保险市场的规模越大。
如果整个国家都非常贫穷,消费者的收入只能满足自己对生活必需品的需要。那么,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不是生活必需品的保险产品的需求必然很少,几乎为零。这时,如果收入的再次分配拉大了贫富差距,让一小部分人先富起来。尽管穷者更穷,但富者却有能力购买保险了。所以,在大家都非常穷的时候,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反倒能增加保险收入。
假设一:对低收入的国家而言,基尼系数与保险密度成正相关关系
当经济逐渐发展时,人们也都逐渐富裕起来,他们的收入除了满足生活必需品以外,也有能力购买保险产品了。这时如果对收入进行再次分配,拉大贫富差距,让一些人变穷,而另一些人变富,则变穷的人支付保险产品的能力变小了,而变富的人的保险需求几乎已经得到了满足,即使收入再增加也没有再多的保险需求了。那么这时,整个国家的保险需求就会下降,而保费收入就会下降。
假设二:对中等收入的国家而言,基尼系数与保险密度成负相关关系
当经济再继续逐渐发展,人们更加富裕时,每个人对保险产品的需求也会逐渐被满足。这时对收入进行再次分配,让一些人相对地变穷,而另一些人相对地变富。相对穷的人仍然有能力购买保险产品了,而相对富有的人的保险需求依然已经得到了满足。那么在这时整个国家的保险需求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收入的再分配政策即使相对地拉大了贫富差距,对保险市场也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了。
假设三:对高收入的国家而言,基尼系数与保险密度之间不相关
我们用G表示基尼系数,用D表示保险密度,P表示人均GNP。设P≤c的国家为低收入国家,c<P≤e的国家为中等收入国家,e<P的国家为高收入国家。则模型的假设为:
b>0
ifP≤c (假设1)
D=a+bG b<0
ifc<p≤e
(假设2)
b=0
ife<p (假设3)
三、数据
基尼系数可以从《世界经济发展指标》(世界银行,1975~1998)上得到。但是,世界银行只是在不连续的年内对一些国家进行了调查。另外,Klaus Deininger和Lyn Squire(1996)曾经对138个国家进行了研究,得出了1890~1996年间各国的基尼系数。其中有些数据也是从《世界经济发展指标》得来。其他数据是用各种调查方法计算而来。由于调查方法的不同,所以数据的可信度也不尽相同。为了能在大样本的基础上得到有规律的数据,尽可能地得到基尼系数与保险密度之间的关系,我们选用了所有高精度的基尼系数,包括1995~2001年《世界经济发展指标》上的所有数据,也包括Klaus计算结果中的高精度数据。各国务年的保险密度数据可以从瑞士再保险公司的出版物Sigma上得到。我们用人均GNP(注:本文中所有的GNP数据都是采用购买力评价计算。)(按购买力评价计算)来表示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最终,我们选用了1975~1998年间65个国家的327个样本(数据来源:基尼系数:1995~2001年《世界经济发展指标》,Klaus Deininger和Lyn Squire,1996;保险密度:1990~2000年Sigma人均GNP:世界银行数据库)。
四、计算分析
首先对所有327个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两个奇异点。按照统计学的要求将奇异点删除,还有325个样本。基尼系数与保险密度样本点的图形如图1所示。
图1 基尼系数与保险密度的关系
从图1中可以看出,基尼系数与保险密度之间并非简单的单调相关关系。我们根据人均GNP的大小对国家进行分类,分为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其中,人均GNP小于2800当年美元的为低收入国家,人均GNP为2800~12000当年美元的为中等收入国家,而人均GNP高于12000当年美元的为高收入国家(注: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也每年在变化。2002年《世界经济发展指标》的划分为:人均GNP低于755美元的为低收入国家,755~2995美元的为下中等收入国家,2996~9265美元的为上中等收入国家,大于9265美元的为高收入国家。但是,这里的人均GNP是用世界银行阿特拉斯方法计算的,通常比用购买力计算的GNP要小。在这里我们把下中等和低收入国家统称为低收入国家,而上中等收入国家为中等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的样本数为50个,中等收入国家的样本数为184个,高收入国家的样本数为91个。
1.相关性分析。对这3组数据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其结果见表1。
表1 相关性分析结果
相关系数 低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高收入国家
保险密度保险密度保险密度
基尼系数 0.51** -0.46* 0.08
注:**p<0.01;p<0.05
表1中,低收入国家的基尼系数与保险密度的相关性系数是0.51,表明基尼系数与保险密度显著地具有正相关关系,与前面的假设1基本符合;中等收入国家的基尼系数与保险密度的相关性系数是-0.46,表明基尼系数与保险密度显著地具有负相关关系,与假设2基本符合;高收入国家的基尼系数与保险密度的相关性系数是0.08,表明基尼系数与保险密度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与假设3基本符合。所以,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到的初步结果已经证明了前面的3个假设。
2.线性回归分析。下面再用回归方法进行分析。令低收入国家的基尼系数为G[,1],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的基尼系数依次为G[,2]和G[,3],3组的保险密度分别为D[,1]、D[,2]和D[,3]。则3组数据的分布点和趋势线如图2所示。
图2 各种收入国家的基尼系数与保险密度的关系
从图2中可以看出,低收入国家的基尼系数与保险密度的趋势线是向上倾斜的,即成正相关关系;而中等收入国家的基尼系数与保险密度的趋势线是向下倾斜的,即成负相关关系;而高收入国家的基尼系数与保险密度的趋势线的倾斜度不明显。对3组数据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3组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
从表2中可以看出,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回归模型的R[2]都大于0.2,表示其中的基尼系数与保险密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可以接受。括号中的数值为T检验值,检验结果也全部接受。而且,低收入国家的回归模型中G[,1]的系数为0.54,基尼系数与保险密度是正相关关系;而中等收入国家的回归模型中G[,2]的系数为-9.75,基尼系数与保险密度是负相关关系。高收入国家的回归模型中的R[2]很小,应该拒绝,基尼系数与保险密度之间不存在比较明显的相关关系。因此,用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也得出了与前面的相关性分析相同的结论,也证明了前面的3个假设。
五、典型国家的案例分析
从一些典型国家的数据分析中,我们也能得出类似的结论。以亚洲国家为例,中国和印度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他们正努力地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奋进。2000年,中国和印度的人均GNP分别为3920美元和2340美元,刚刚进入了下中等收入的行列。我们对中国和印度的所有有效数据进行了分析,其中,中国:1986~1992年、1995年、1998年,共9对数据;印度:1977年、1983年、1986~1992年、1994年、1997年,共11对数据。样本取值的各年中,中国和印度正在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靠近。从假设1可知,中国和印度的基尼系数与保险密度之间应该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两个国家各自的基尼系数和保险密度的数据点如图3所示。
图3 中国和印度的散点图
图3中的趋势线向上倾斜,充分显示基尼系数与保险密度之间的关系为正相关关系。中国和印度的基尼系数与保险密度的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所示。
表3 中国、印度的回归分析结果
注:打*表示t检验不能接受
表3中G的系数都为正,也证明了在发展中国家,基尼系数与保险密度之间是成正相关关系。由于样本数比较少,回归模型中参数的具体系数值的可靠性不高,但是R[2]仍然比较高,分别为0.67和0.22,表明系数的符号仍然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中国和印度的数据充分证明了假设1。
中国和印度是两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而韩国和日本是亚洲两个典型的发达国家。2000年,韩国的人均GNP为17300美元,日本的人均GNP为270800美元。而对日本和韩国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符合假设2的结论。中等发达的国家中,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公平,保险消费需求就会下降,保险密度越小。日本的数据为:1975年、1977~1982年、1985年、1989年、1990年、1993年,共11个数据点;韩国:1980年、1982年、1985年、1988年和1993年,共5个数据点。在这段样本的取值中,日本和韩国从发展中国家发展到了发达国家,从中等收入的国家逐步发展到了高收入国家。从假设2可知,日本和韩国的基尼系数应该与保险密度成负相关关系。图4是韩国和日本的基尼系数与保险密度之间的散点图。
图4 韩国和日本的散点图
图4中的趋势线向下倾斜,充分显示韩国和日本的基尼系数与保险密度之间的关系为负相关关系。日本和韩国的基尼系数与保险密度的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所示。
表4 日本、韩国的回归分析结果
注:打*表示t检验不接受
表4中R[2]仍然比较高,分别为0.36和0.74,表示系数和符号仍然具有一定的可靠性。G的系数都为负,也证明了假设2,在中等收入国家中,基尼系数与保险密度之间是成负相关关系。
六、结论
对整个世界而言,收入分配的公平性是目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要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性,逐步消灭贫穷和饥饿。这个政策是目前联合国和各国政府发展目标取向的大趋势。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下,收入分配的政策对消费者的保险需求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结果。在低收入国家中,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会增加一部分人对保险产品的需求,从而社会的保险总需求增加;在中等收入国家中,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会减少一部分人的保险需求,而其他人的保险需求又有被完全满足的潜在性,所以社会的保险总需求会下降;而在高收入国家中,由于消费者的保险需求几乎都被完全满足了,所以收入分配的变化对保险需求的变化影响不大。本文的结论对保险公司适应国家调整收入的政策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并不一定是越公平,消费者的保险需求就越大,而应该根据各国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另当别论。
当然,上面的结论有着比较苛刻的假设前提:首先,各国消费者的保险偏好相似;其次,保险服务和产品也相似,不考虑保险创新;最后一个假设就是,收入的增长不考虑。我们单单是就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对保险需求的影响做了分析。任何一个假设条件的拓展都可以引发新的研究课题。
在上面的假设前提下,各典型国家的数据也充分证明了本文的观点。所以,在没有保险创新的情况下,收入分配政策发生变化,接踵而至的保险需求变化也就明显了。虽然在得出的结论中有令人沮丧的地方,好像在高收入国家中,富人的保险需求迟早会被完全满足,那么保险市场的前景似乎不妙。但是,我们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如果考虑保险创新,则情况可能就乐观多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的增加,保险公司应该不断开发针对高端客户的服务和产品,让富人不断产生保险需求,让富人的保险需求永远满足不了。美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美国是典型的发达国家,但是保险需求仍在不断增加,关键原因就在于保险公司坚持不懈地保险创新。只有这样,保险市场的前景才能辉煌。所以,本文的结论似乎对保险公司而言,又是一个警示。提醒他们要不断创新,否则前途难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