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批判的当代价值论文

论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批判的当代价值论文

论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批判的当代价值

陈友德1王晋晓2

(1.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100081;2.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100081)

【摘要】 民粹主义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得到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它是在19世纪的俄国兴起的一股社会思潮,对世界各国都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影响最大的就是中国。本文通过思考俄国民粹主义思想的两大主要理论来源:斯拉夫派的思想和赫尔岑等人的理论,并把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思想批判的内容与当代中国国情结合,充分认识到吸收借鉴列宁思想的合理内核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列宁;俄国民粹主义;批判;当代价值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民粹主义成为十月革命前期的一种重要社会思潮,对俄国和世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俄国民粹主义的思潮简介

理论界认为俄国民粹主义不论什么派别,他们的思想理论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斯拉夫派的思想,二是赫尔岑等人的村社社会主义思想。

爬上东坡梁子,天已经大亮。我说:“大梁,你转去吧。槐生醒来冇见我,会以为整夜夕都冇见我的,那他会怕。”

(一)斯拉夫派的思想

1825年12月26日,十二月党人在彼得堡参政院广场发动了武装起义,然而起义很快遭到尼古拉一世的残酷镇压。虽然起义失败了,但是革命的进步思潮并没有止步。俄国的进步分子一直在探索俄国的发展道路,在二十世纪30年代俄国出现了如何发展及要走什么样的道路的争论。斯拉夫派最早从俄国的思想界分离出来,他们立足于历史和现实思考俄国的未来,并为俄国贵族阶级的代表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进行争论,他们争论的焦点就是俄国的发展是否要走西方发展道路。斯拉夫派认为俄国发展具有独特性,村社和东正教永恒存在,要从俄国发展历史中寻找俄国发展的道路,不能一味地学习西方。以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为代表的西方派则主张俄国应该向西方国家学习发展的经验,认为俄国是西方的一部分,两派之争体现了俄国知识分子关心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责任感。人们后来把他们之间争论的思想称为斯拉夫派思想,这种思想对赫尔岑等人的村社社会主义理论以及民粹主义思想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赫尔岑等人的村社社会主义理论

列宁认为民粹主义开始于赫尔岑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思想,赫尔岑创立了俄国社会主义学说,车尔尼雪夫斯基进一步发展了其思想,推动了民粹主义思想的形成。赫尔岑等人的村社社会主义理论是受到斯拉夫派和西方派争论的影响,并以西欧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为基础,在不断认识俄国发展的现状及历史的条件下形成发展的。赫尔岑在1849年《俄国》一文中写到俄国的社会主义是来自于农民和土地,以及土地的分配、村社的占有制和村社管理,他认为在俄国的人民,尤其是农民的生活方式已经是集体主义形式,所以通过村社制度,人们可以跨越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车尔尼雪夫斯基继承了赫尔岑的思想,他除了认为俄国可以直接实现社会主义之外,还提出了要用暴力推翻俄国专制农奴制度、对资本主义采取尖锐的批判态度等主张。他们的理论推动了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展开,极大地影响俄国知识分子的思想,使他们看到俄国发展的特殊性,进一步掀开了民粹主义运动的大幕。

在《共产党宣言》俄文第二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公开发表了对俄国公社和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看法,他们认为俄国革命同西方各国无产阶级革命会产生相互影响,俄国革命的爆发会推动西方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同时西方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也会帮助俄国革命的进行。列宁结合俄国发展实际,认为资本主义对俄国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主张向西方学习借鉴经验,不寄希望于公社,而俄国民粹派的坚持公社道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跨越论,反对资本主义,因此列宁对民粹派公社道路思想进行了批判。

二、基于民粹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否定,列宁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进步性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是指以实际工作为基础,建立合理的项目,引导学生逐步完成由多个相互关联的任务组成的项目,以获得系统的知识和把握相关技能。它为学生创设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情境,并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实践项目,可激发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将理论转化实践的能力。

列宁对民粹主义的批判思想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学习借鉴列宁批判思想有利于捍卫、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利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贯彻群众路线。

(3)在天然气锅炉中,由于增设冷凝式节能器后,其烟气内的水蒸气得以冷凝而释放出大量汽化潜热,其热量占比可达高位热值的10%左右。并且,在冷凝水侧,烟气内的酸性气体与温室气体直接溶于冷凝水中,降低直接排放至大气中造成的环境影响,可同时达到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作用。

三、基于民粹主义坚持公社道路问题,列宁辩证认识其跨越特征

三是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推行绿色经济考评、生态文明考核和GDP与GEP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机制,加快推进自然资源负债表编制试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工作,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实现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加快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与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其他地区绿色发展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普洱范例。

农村公社又称村社,俄国的村社是指农民自给自足,土地公有,定期重新划分,农民没有权利放弃和买卖土地;村社内实行连环保制度,政社合一,村社以符合封建主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为原则。村社为农民提供了基本的生活资料,保障了多数人的利益,而且俄国由于地广人稀,抑制了劳动分工和非农业的发展,形成村社内部封闭状态,也正是因为这样村社在俄国存在已久,推动了俄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民粹派将村社作为走向社会主义的基础,认为俄国的落后是走向社会主义的有利条件,他们认为在俄国发展资本主义是倒退和反动的。民粹派还认为俄国的经济制度具有独特性,农村村社就代表着俄国的独特性,企图证明村社是稳定的,能够防止资本主义侵入农民的生活。所以说民粹主义核心思想是反对资本主义与推崇村社相统一,提倡巩固村社,坚持走公社道路,从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中批判了民粹派的这种主张,他列举了许多事实和数据来说明资本主义关系如何在俄国农村发展,如何把农民划分为贫富两个阶级,列宁在文中写到俄国的工厂从1879年到1890年从27986个增长到21124个,工人人数从763125人增加到875764人,工人人数11年增加了10万,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宁还指出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越来越多农民到城市打工,雇佣关系大量的存在,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开始发挥作用,这给民粹派提倡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观点带来挑战,使其思想开始发生动摇。

四、基于民粹主义的英雄史观,列宁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

唯心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坚持的唯物史观是相对的。列宁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我们究竟拒绝什么遗产?》等文章中揭示了民粹主义思想的阶级根源,他认为只有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依靠人民群众,个人才能在历史上起到作用。民粹派曾经以人民为根基最终却成为人民之敌,就是因为脱离了人民群众,就像列宁所说的“这样的做法只能产生天真的幻想;生活脱离你,而你也脱离了生活”。[1]387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资本主义得到快速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成为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70年代民粹主义开展了“到民间去”的运动,但运动最终失败,使民粹主义者不得不反思、总结这次革命的失败经验,然而此时其内部开始逐渐分化,出现了危机。80年代以后,民粹主义运动逐渐地走向极端主义,他们的思想在一些方面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的障碍。此时已经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的列宁,开始对民粹主义的思想主张进行思考批判,基于当时民粹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否定,列宁却看到了资本主义的进步性。

民粹主义表达的是对人民大众的极端推崇,他们提倡平民化,与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政治诉求联系在一起。他们认为国家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具有合法性的根本就是平民化,平民大众是改革的重要推动力,只有依靠民众才能促进改革的顺利进行。民粹主义主张人民是真理的支柱,认为俄国的农民天生就是社会主义者,还认为文化和文化的进步是由具有批判思维能力的个人来实现、由人民付出的血汗代价换来的,提倡个人创造历史的个人主义英雄史观,认为个人是社会的推动者,是历史的创造者。民粹派一方面把农民理想化,认为从本性上讲人民就是革命者,另一方面又认为农民不能独立组织活动,是消极力量,只有具备批判能力的个人才是积极的力量。民粹派后来的这种理论使他们逐渐脱离人民群众,这也是他们运动失败的根本。

五、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批判的当代启示

19世纪中后期西欧资本主义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在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中,资本家对内强制掠夺直接生产者的生产资料,剥夺农民土地,对外进行殖民掠夺。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使得大批破产农民被迫离开家园,变成流浪者进入城市,从而成为了资本家的雇佣工人。资本家的贪婪、农民的流离失所等使得俄国的民粹主义者害怕走资本主义道路,对资本主义充满厌恶和恐惧,他们认为只有否定资本主义道路,才能远离其带给人民的苦难。民粹派认为“欧洲的不幸,欧洲的绝境对于我们是教训”,[7]9认为资本主义只会给俄国带来灾难,为了避免欧洲的悲剧重演,必须吸取教训,走社会主义道路。而列宁却认为资本主义对俄国发展有进步作用,列宁从俄国社会的历史现实出发,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适应程度上肯定了资本主义的作用。他认为资本主义动摇了沙皇的专制统治,打破了旧的经济格局,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且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一)捍卫马克思主义,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错误思潮的界限

俄国民粹派知识分子较早就学习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没有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他们提倡村社社会主义,认为俄国的发展道路应该是建立在村社经济基础上的公社道路,主张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并试图以村社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所以他们极力反对并攻击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的列宁认为俄国的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推动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必须要从根源上彻底清算这一错误思想,坚持捍卫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发展建设中也受到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主要有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文化保守主义等。只有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错误思潮的界限,才能捍卫、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立足于中国国情,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

列宁在对民粹主义思想的批判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武器,与民粹主义进行斗争。列宁还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从俄国的国情出发,在指导俄国革命和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俄国化,逐步形成了列宁主义理论体系。列宁之后的俄国领导者在管理国家期间由于逐步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最终葬送了俄国社会主义政权。而列宁的思想却对中国产生巨大影响,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帮助他们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开始思考国家前途命运,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立足中国国情,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当今,我们必须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的历史方位,坚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推进理论的创新,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列宁通过对资本主义科学的分析,批判了民粹派对资本主义片面的理解,他看到了资本主义进步的作用,认为资本主义不仅不是社会主义的阻碍,反而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前提。通过分析列宁与民粹派关于资本主义问题的争论,让我们看到列宁敢于批判旧思想、肯定新事物、善于学习新发展理念和思想的品质,这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具备的精神。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前苏联推行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管理上以计划经济为主,这种模式影响了中国,这种经济制度排斥市场经济,使得社会主义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逐渐拉大。我国从1992年召开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实现了经济体制的根本创新,到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重点是要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可以看出经济体制改革具有过程性,在经济发展中不断创新超越。在新时代改革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只有坚持习总书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开拓开放市场,才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实现中国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

(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贯彻群众路线

列宁批判了民粹主义的英雄史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他认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是革命的主要力量,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中成功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的工农联盟思想。列宁的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中,通过分析各阶级的状况,从我国国情出发,进一步发展了工农联盟思想,提出了统一战线理论。无论在革命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阶段,工农联盟都是取得胜利最基本的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立场,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家作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古语曾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向背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这些话告诫我们执政党只有始终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与广大人民群众风雨同舟,才能实现国泰民安。中国共产党和人民一起经历了98年的风雨征程,才取得了我们今天的伟大成就,我们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列宁: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列宁:列宁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3]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俄国民粹派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8]梅荣正: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9]林红:民粹主义——概念、理论与实证[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10]马龙闪:俄国民粹主义及其跨世纪影响[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1]姜兆儒,于志亭:列宁爱国主义思想新探[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3).

[12]何萍:从列宁对民粹派的批判看列宁的东方社会理论[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1.

[13]夏银平:列宁与俄国民粹主义关系再认识[J].社会科学家,2007(01).

[14]周凡:马克思与俄国民粹主义问题[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04).

[15]徐芹:论列宁对民粹派“非资本主义道路”理论的批判[J].理论学刊,2010(02).

[16]吴潜涛,杨峻岭:列宁爱国主义思想探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07).

作者简介: 1.陈友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王晋晓,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周洁

标签:;  ;  ;  ;  ;  ;  

论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批判的当代价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