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想象的悲剧论文_邵妍

个人想象的悲剧论文_邵妍

——评哈代《一个富于想象的女人》中的埃拉

邵 妍 海军工程大学理学院外语系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 要:本文对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短篇小说《一个富于想象的女人》中女主人公埃拉的形象及其命运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分析其是否作家心目中的理想女性。

关键词:想象 徒劳 女性形象

托马斯.哈代是跨越19世纪和20世纪的英国著名作家。他一生著作颇丰,其创作阶段分为前期小说和后期诗歌,在这两大领域皆表现出色。其中长篇小说《苔丝》和《裘德》等广为人知,塑造了苔丝、淑等一系列形象鲜明、令人喜爱的女性形象。实际上,哈代也创作过中短篇小说,也涉及到女性角色的描写。本文对其短篇小说《一个富于想象的女人》中女主人公埃拉的形象及其命运进行了探讨,进而分析其是否作家心目中的理想女性。

埃拉是名枪械制造商的妻子,家境富裕。相夫教子的平静生活令她郁郁寡欢,为排遣痛苦沉闷的胸怀,她以男性笔名吟诗作赋,偶而投稿,虽反响平平,却也起到了一定的舒缓作用。想象和梦幻的驰骋使她对一位素未谋面的诗人产生了极大的好感,数次谋求见面而不得之后她得知了诗人自杀的消息,心力交瘁之下,她难产而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小说的悲剧色彩在哈代笔下并不少见,在这里,我们的问题是:埃拉和诗人之间是否存在柏拉图式的、心有灵犀的爱情?如果并非爱情,导致埃拉命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哈代是否赞赏这样的女性?或者说,哈代对这位富于想象力的女人所给予的评价是否正面,如同对待纯洁的苔丝、勇敢的淑一般?

从埃拉的形象开始探讨,关键词是“想象”。她生性柔弱而多情,情感细腻超俗,小说一开始在海滨胜地散步时她便边走路边看书,沉湎于书的梦幻之中。她对年轻诗人的好感,离不开“巧合”二字。首先,他们一前一后租了同一套度假房屋,房东太太的描述“这个年轻人与众不同——富于幻想,性情孤僻,甚至有些多愁善感”让她感觉两人莫名相似。更有甚者,她在诗人住过的房间发现他还是以前和她在同一本杂志、同一页上、就同一题材发表作品的那名诗人,更使她惊喜不已:“她竟然住到了罗伯特.特鲁的房间里来了。这是一种多么奇特的机缘啊。”性情的相似和对诗歌的共同热爱使得她把这位诗人视为自己的灵魂伴侣。她把他的诗集读得滚瓜烂熟,穿他穿过的雨衣,亲吻他的照片,甚至瞒着丈夫去找他(无功而返)、以笔名给他写信、以真名邀他到访(没来),通过各种方式维系着自己的热情。

与“想象”相对应的是“徒劳”。这一点主要反映在她数次谋求见面(联系)而不得。先是以为他会过来取书,等了一下午后被房东太太告知他不需要了,用不着来取;乘船渡海去找他,后因为没有具体地址,更因为缺乏向人打听的胆量而放弃;用男性笔名给他写信,得到的是不咸不淡、礼貌客气的回复;以真实身份邀请他来家做客时,却被告知他走到门口改变了主意——“你家看上去那么新那么富”。最终在报纸上读到诗人自杀的新闻,她万分悲痛,鼓起勇气去了坟地,这恐怕是两人距离最近的一次了,但实际上已经是两个世界。讽刺的是,悲痛欲绝的她难产而死之后,她的丈夫竟误解了她,怀疑小儿子同自己毫不相干。这实在是作家对埃拉的想象、对她丈夫的世俗的双重绝妙的讽刺。

实际上,她对诗人的爱情是一厢情愿的,并非心有灵犀。或者说,这种感情是虚幻的。诗人寻找的是“未曾遇也不可求的神秘爱人”,“那个无处寻觅、无可捉摸的她,是我最后诗集的灵感之源”。埃拉以为这是上帝的妒忌,如果两人见面诗人就不会死。而从他们以前短暂的通信就可以看出,诗人对于她或者她的思想并无兴趣。他们两人从未真正交流过。她在弥留之际坦承:“也许我只是需要一个完全理解我的人,而不是一个情人——”正好呼应了她因机缘巧合对诗人产生强烈感情时作者全知视角的评价:“她的这种情感只是一种冲动。她的结局不是爱情的悲剧,而是激情和个人想象力的悲剧。埃拉不同于对感情如同飞蛾扑火、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苔丝,也不同于离经叛道、有独立思想的新女性淑。实际上作为武器制造商的妻子和三个孩子的母亲,她在德行上挑不出大错。苔丝未婚生子,还犯下杀人罪,哈代仍称她为“一个纯洁的女人”;淑从女校逃学、与裘德婚前同居,哈代却赞誉她具有新女性意识。究其原因,作家并没有用世俗眼光作出评价。哈代所欣赏看重的,是有生命力、充满生活热情、遵循内心情感、淳朴善良的女性形象。而埃拉缺乏行动力,其想象力更缺乏生命力。

想象力是诗歌的灵魂,可惜埃拉的想象并没有让她写出打动人心的诗歌;而罗伯特.特鲁却是真正用生命在写诗,为攻击性的评论黯然神伤。最后的巧合,她的小儿子竟不似面目平平的父亲,他有“诗人那特有的梦幻般的神情”,甚至头发的颜色也极为酷似,让枪械制造商厌恶至极。由此看来,也许身为同行、感于身受的缘故,哈代对于从未正式出场的诗人更为赞赏,给他奇妙地留下了影子;而埃拉的形象,虽说是名值得同情的、可怜的女人,但她不能称为哈代所赞赏的、充满生命力、有思想的新女性。

参考文献

[1]托马斯.哈代 朱炯强 等 译 西波利村探险记[M].上海三联书店, 2013。

[2]聂珍钊 马弦 编选 哈代研究文集[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4。

论文作者:邵妍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8月总第2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7

标签:;  ;  ;  ;  ;  ;  ;  ;  

个人想象的悲剧论文_邵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