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人才引领发展的“源动力”
文/朱廷
近年来,隆昌市突出人才的战略资源地位,着力创新人才工作思路,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广泛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不断激活人才引领发展的“源动力”,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开源拓渠,做大人才资源总量。 一是招聘引才。大力实施“隆昌英才引进工程”计划,积极对接西博会、“海科会”等招才引智活动,采取“组团+小分队”“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人才引进活动。二是柔性引才。深化市校(院)企友好合作,依托隆昌籍在外商协会和知名人士,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契约管理、绩效激励”的方式,突破地域、户籍、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限制,通过挂职、兼职、技术咨询、“假日工程师”等途径,柔性引进国内外优秀专家教授。三是以才引才。设立驻外人才联络站,聘请各领域专家教授担任“隆昌招才大使”,大力推进“100所高校、100个优秀团队、1000名优秀人才到隆昌行动”,采取“人才+人才”“人才+团队”的形式,引进人才和人才创新团队,充分发挥了人才“虹吸效应”。
2.1.2 精密度试验。通过对混合标准品溶液重复进样6针,计算RSD值,结果见表2。绿原酸、葫芦巴碱、D-(-)-奎宁酸、咖啡酸峰面积的RSD值分别为0.32%、0.25%、0.56%、0.71%,表明在此试验条件下仪器精密度良好。
增智强能,提升人才队伍质量。 一是培训增加智慧。采取“党校+高校”“公共+专业”“全员培训+个别深造”等方式,分层分批对基础性、中端业务骨干、高端研发管理3类人才开展专题培训,积极选派优秀人才到省内外知名高校进行深造。二是实践提升能力。创建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业园,建立古宇新村、隆桥化工等人才实践基地,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科学研发基地,采取“挂任职务、顶岗锻炼、结对帮带、跟班学习”等方式,遴选人才参加实践锻炼,提升人才综合能力。三是考察拓展视野。根据人才行业领域、科研范畴等特点,采取“实地考察”“现场体验”“交流互动”的方式,分批组织人才到沿海发达地区和世界500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考察体验,充分拓展人才视野。
搭建舞台,释放人才创造活力。 一是创设人才项目。紧紧围绕新材料、新装备、新医药、新能源和大数据“四新一大”产业,开发项目、部署创新、匹配资金,组织人才实施“超精细防眩光光学防爆膜研制”等重大项目,积极为规模以上企业争取国家、省、内江市人才专项资金和研发资金。二是创建干事平台。通过“企业自建、校企共建、专业认定”等途径,建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内江市级工程实验室、内江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研发平台44个,特别是依托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孵化体系,形成“苗圃+小试+中试+加速器”完整孵化链,推动人才协同创新。三是创新工作载体。围绕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等重点中心工作,实施“十百千万人才助力计划”,选派100名优秀人才组成人才服务团,开展“送教下乡服务”“人才帮扶进田间地头”等活动。实施智慧共享计划,组建经济社会发展顾问团,邀请知名院士担任首席顾问,为隆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优化环境,打造人才发展生态。 一是强化联系服务。深入贯彻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市领导联系服务优秀专家、人才,定期拜访知名院士专家。建立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住房医疗等服务小组,构建全方位人才“保姆式”服务体系,切实解决人才困难,让人才“安心”工作。二是强化政策保障。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立1000万元的人才发展资金,出台24条人才新政,围绕人才引进、培育、创新创造、激励服务等重点环节,制定工作方案和制度。三是强化氛围营造。积极参与国家“千人计划”、内江市有突出贡献人才等项目评选申报,定期评选省劳动模范、内江市拔尖人才等。通过悬挂标语、LED滚动播放等形式宣传人才工作,并利用四川省、内江市各类媒介宣传、表扬优秀人才,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3)行政执法监督。对企业的水污染排放进行执法监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及时查处,是地方政府部门应尽的管理职责。需要通过信息化建设,改善各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协同管理,提高执法监督效率及对违法排污行为的震慑力。
(作者系中共隆昌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供图/隆昌组)
(责编/裴佩 )
标签:人才工作论文; 源动力论文; 激活论文; 人才发展环境论文; 优秀人才论文; 智力支撑论文; 人才保证论文; 质量发展论文; 中共隆昌市委论文; 隆昌市委组织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