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要着眼于形成区域竞争优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竞争优势论文,大开发论文,区域论文,西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西部地区以其丰富的资源、独特的区位和一定规模的经济技术积累,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西部大开发,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缩小东西部业已扩大的地区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西部大开发,对于21世纪中国经济的腾飞,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把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把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就能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推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差距不断扩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直接原因是区域经济竞争力不平衡所致。因此,西部大开发要着眼于形成区域竞争优势。
一、西部地区的经济竞争力
区域经济竞争力是指一个区域与国内其他区域在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经济实力的强弱程度。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区域,由于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性、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技术创新能力的不同,生产的同一产品存在成本差异,同类产品存在质量、档次差异。区域经济竞争力直接表现为一区域的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的严于龙根据国际经济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省际间的特点,选择地区经济实力、对外开放程度、政府作用、金融活动、基础设施、管理水平、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等八大类要素作为衡量我国地区竞争力的基本要素,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主成分得分法,计算1980年与1995年地区经济竞争力的得分与排序,得出了以下结论:
西部地区经济竞争力得分和排序表
1980年经济 1980年经济 1995年经济 1995年经济 排序名次
序号 地区 竞争力得分 竞争力排序 竞争力得分 竞争力排序 变化幅度
1四川0.1567 11
-0.4517 14-3
2贵州
-1.8218 26
-2.0220 28-2
3云南
-1.5356 23
-1.5239 24-1
4西藏*
5陕西
-1.0405 20
-1.1576 22-2
6甘肃
-1.3844 22
-1.9502 27-5
7青海
-2.0988 28
-2.1493 29-1
8宁夏
-2.0237 27
-1.6769 26+1
9新疆
-1.7469 25
-1.0200 21+4
注:①+表示名次上升,-表示名次下降,数字代表名次的变动。
②缺西藏的数据。
从经济竞争力总体得分来看,得分为负,表明地区经济竞争力位于全国水平之下,反之,则在全国水平之上。1980年,西部地区经济竞争力位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上的,仅四川一家。1995年,西部地区经济竞争力全部降至全国平均水平以下,除四川、新疆尚处在中游外,其余大都处于下游。从经济竞争力排序名次来看,只有新疆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竞争力上升幅度较大,西部其他省区经济竞争力都不同程度地下降。
西部地区的经济竞争力之所以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形成区域竞争优势。
二、竞争优势
1.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
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通过对世界上10个发达国家中的100 多个企业的发展和经营状况进行研究,在其《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波特认为:国家经济竞争力是一国产业创新和升级的能力,国家经济竞争力决定于该国有无一些独具特色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或产业群体。国家竞争优势产业是一国在国际上成功的产业,其重要标志是大量持续地向其他国家输出产品、技术和设备。没有哪个国家能在所有的产业部门都获得国际竞争的成功,各国只能在本国有特色的产业中获得国家竞争优势。一国的特色产业能否获得竞争优势,取决于四个基本因素和两个附加因素。四个基本因素包括:(1)生产要素状况, 即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投入要素。(2)需求状况, 指一国国内市场对某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3)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的状况, 指前后相关联产业的竞争优势。(4)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 国家的管理体制对企业的战略、组织、管理和竞争都产生很大的影响。上述四个基本因素即构成了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竞争方面所特有的“钻石”结构。此外,机遇和政府的作用这两种附加因素对以上四个基本要素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机遇可以打破现有的竞争环境结构。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制定有关的制度和政策来影响该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四个基本因素。机遇和政府的作用不是直接影响产业国家竞争优势,而是通过对四个基本因素的影响来间接实现的。综上所述,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其实质是产业竞争优势理论。
尽管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作出了贡献,但仅将国家竞争优势归结为产业竞争优势,未免过于狭隘,未能从根本上揭示竞争优势的本质,忽略了企业在形成竞争优势中的作用。
笔者认为: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的竞争优势由该国或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从区域的角度来看,区域竞争优势由区域核心竞争力决定。要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就必须培育区域核心竞争力。
2.区域核心竞争力
区域核心竞争力是区域经济长期发展中形成的、能使整个区域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长期持续发展的、区域经济竞争力中最基本的竞争力,是有效配置资源的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和自组织能力。
区域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同于一般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特征:(1 )稀缺性,区域核心竞争力为其他区域所不具备,如果其它区域也具备相同或相似的竞争力,则没有哪个区域能获得竞争优势;(2)长期性, 区域核心竞争力是在一定的自然历史基础上经过长期演变而逐步形成的;(3)独特性,区域核心竞争力是区域创新能力的反映, 是“干中学”、“用中学”的产物,其他区域很难通过模仿而获得这种能力,因而能使区域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
区域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为区域内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的竞争力。区域支柱产业是在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对地区经济具有重要作用,其产值一般占地区国民生产总值5%以上的产业。 支柱产业往往处于产业寿命周期的成熟阶段,是区域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可以看成是支柱产业形成和充分发挥其作用的过程。支柱产业的竞争力就是支柱产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表现出的产品竞争力。区域支柱产业一旦获得竞争力,则能为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积累资金,创造条件。区域主导产业是一般专门化部门中,产业关联性强,能够对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起引导、带动作用的部门。区域主导产业能促进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推动未来区域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主导产业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技术进步和时间推移,原来的主导产业会逐步被新兴的主导产业所取代,而成为新时期的支柱产业。区域主导产业竞争力就是区域主导产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表现出的产品竞争力。区域主导产业一旦在市场上具备竞争力,就可以通过扩散效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而形成区域的核心竞争力。
产业核心竞争力最终通过产品占有份额来衡量和检验,产业核心竞争力通过产品竞争力表现出来。任何一种产品都有生命周期,都经历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因此,无论支柱产业竞争力还是主导产业竞争力都不是某具体产品的竞争力,而是某类产品的竞争力。任何产业都要经历创新、成长、成熟、衰退等阶段,一旦产业步入衰退阶段,则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就不复存在。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特定企业个性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遍及企业研究与开发、生产、市场营销等各环节、相对于其竞争对手形成并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特征:(1)效益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帮助企业创造价值,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长期累积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干中学”的产物, 是企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3)独占性。企业一旦获得核心竞争力, 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其竞争对手既无法完全模仿,更无法通过交易而获取;(4)动态性。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任何企业不可能仅凭借其一时获得的核心竞争能力,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如果企业固步自封、不思进取,那么,新发明、新技术的出现,竞争对手的不断成长,都会使企业已获得的核心竞争力逐渐削弱,以致于丧失。任何核心竞争力都是和一定的技术发展阶段相联系的。只有与科技发展同步,保持领先优势,才能长期保持其核心竞争力;(5)整体性。 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其技术水平、研究与开发能力、管理能力和经济实力的综合体现,反映了企业综合实力。企业在产品和技术的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不意味着企业已具备核心竞争力,只有这种产品和技术使竞争对手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难以超越而得以保持,才体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只有系统地确立、培养和发展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
产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如下关系: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通过产业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表现。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一个企业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会逐步在区域内扩散,行业内的其他企业也会通过模仿创新,逐步具备这种核心竞争力,从而形成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在集中度很高的产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往往就是以一、二家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代表。在集中度不高的产业,其核心竞争力则是由产业中各企业所形成的综合核心竞争力。跨行业经营的大企业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甚至可以使其在多个不同行业获得竞争优势。
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培育和发展能使区域在未来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对那些已经拥有较强区域核心竞争力、并取得显著竞争优势的先进区域来说,必须保持和发展其核心竞争力。不管已经建立起来的核心竞争力多么强大,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技术进步和其他区域的竞争努力,区域已有的核心竞争力会逐渐削弱,以至于消失。对于尚未形成竞争优势的后进区域来说,尽快建立核心竞争力是获得区域竞争优势的唯一途径。所以,任何区域要想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准确把握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不断创新,努力建立和发展核心竞争力。
三、西部地区如何形成区域竞争优势
建立和发展核心竞争力是西部地区获得区域竞争优势的唯一途径,西部地区必须准确把握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不断创新,努力形成和发展核心竞争力,从而形成区域竞争优势。西部地区要形成区域竞争优势,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提高支柱产业竞争力
西部地区正处在工业化初、中期阶段,如何根据区情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选择支柱产业是一项重要而又现实的任务。发展支柱产业一方面要根据西部地区客观经济条件;另一方面要正确认识支柱产业的作用,运用适当的产业政策,充分发挥支柱产业的作用,发挥“后发优势”,缩短与先进区域的差距,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发展支柱产业,要面向市场,激发竞争活力,依靠市场配置资源。各支柱产业的发展要确定有限目标,择优扶持,重点突破,提高技术起点,积极利用区外资金和技术,在引进技术的同时,加强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形成经济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同时,避免产业结构低水平趋同。
2.培育主导产业竞争力
西部地区应根据各自的条件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选择符合主导产业基准的产业为主导产业。选择主导产业的基准主要有:需求收入弹性基准、生产率上升率基准、产业关联效应基准、动态比较优势基准等。除这些一般性基准外,还应进行定量研究,建立评选指标体系,如市场潜力、相对优势度、产业规模指标等。主导产业的个数应根据本地区资源的综合优势度、经济发展总水平、产业结构层次以及已有的主导产业的类型来决定,切不可贪多求大,要避免面面俱到,扶持重点过多,或资金投入的分散化。西部地区要大力扶持主导产业,带动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3.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规模的大小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规模经济能够创造低成本的优势。要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要鼓励大公司、大集团的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规模经济。
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有高度的依赖性,高素质的人才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企业要加强内部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其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经过长期努力形成的核心竞争力,也可能会逐步退化,或被其他企业所模仿。企业要保持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知已知彼,发挥其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特长,加大研究与开发的投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保持核心竞争力,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4.建立统一市场,打破地区垄断
激烈的市场竞争是形成和保持竞争优势最有效的刺激因素。在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则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会造就一些有活力、竞争力强的企业,并能促使企业保持其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地区垄断只会使区域内的企业养尊处优,不思进取,愈保护愈落后。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市场竞争日益国际化,西部的企业如果不能在国内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如何能在国际竞争中与世界顶尖企业一决高低。西部地区必须打破地区垄断,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建立统一市场,让西部的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经风雨,见世面,练就一身本领,形成竞争优势,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收稿日期:200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