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评价与混合学习融合式师范生教学能力实训模式探索
——以丽水学院师范生教学能力实训类课程为例
金建生,胡锋吉
(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丽水323000)
摘要: 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依然需要校内专门课程实训。“认知定向—优质示范—持续练习与精准即时反馈—动机维持”是师范生教学能力提升的基本点。利用课堂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现场任务驱动与规训化以及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的泛在化特征,可以形成“课前线上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三示范、即练习、三点评、再练习;课后合作学、小组练、呈视频”基本模式。这个模式具有较强的学理依据,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教学能力;混合学习;表现性评价;实训策略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强调“推动实践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改革和以师范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变革,注重教学基本功训练和实践教学”[1]的重要性。这种“实践导向”“能力为重”的趋向将成为未来教师教育发展的主导。但考察目前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现状,还存在如下应用误区:(1)实践导向即增加实践教学时间。(2)实践课程就是见习、实习。(3)见习、实习就是交给中小学管理。这种认识和做法的基本假设是:增加了实践活动就必然会提高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在中小学参与活动,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就会提升。实际上,以上做法收效甚微。师范生教学能力提升依然需要校内专门实训课程,这样可以解决好能力形成的几个要点:认知定向、持续精准练习、社会情境和动机维持。本文以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师范生教学能力实训类课程为例,通过对相关文献梳理,对实践模式的描述和分析,尝试提出师范生技能实训效能提升的共性策略,以求教于同仁。
保持口腔卫生,用0. 9%生理盐水清洁口腔,每天2次,可增强食欲,防止口腔炎。汗多的宝宝要及时更换潮湿的衣服,并用干毛巾把汗液擦干,这对皮肤散热及抵抗病菌有好处。
一、表现性评价与混合学习融合的优势
(一)表现性评价与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
表现性评价通常要求学生在某种特定的真实或模拟情境中,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完成某项任务或解决某个问题,以考察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或者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2]。这种评价方式恰好符合教师教学能力获得的二个核心要点,一是动机的持续保持,二是即时的精准正确反馈。首先从动机的保持方面看,相关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能力获得是一个生态互动的过程。其中社会的物质文化环境和具体的学习情境在动作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学习者的目的、态度、期望、动机、情感等非认知因素在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甚至是关键性作用[3]。其次,从即时的精准正确反馈看,无论是西蒙的“产生式系统理论”、加里陪林的“认知技能分阶段理论”,还是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提出的智慧技能三阶段理论,都涉及到“转换”的正确性。其中,认知转换的原点是“认知定向”,也就是把动作规则清晰地陈述出来,并转化为练习动作。其中,“动作原型与描述动作的规则原型”必须具备正确的示范性。在练习过程中,从断续动作到连续再到自动化动作的“练习转换要点”是准确反馈,否则,错误的练习越多,就离正确技能越远了。因此,只有准确即时反馈的练习过程才是有效练习,而表现性评价的即时性、现场性会让指导者发现技能练习者的不良动作,提出即时精准正确的反馈。实际上,《全美师范院校协会》(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for Teacher Education)在美国的教师教育中也大力提倡用表现性评价系统来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4]。
(二)混合学习与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
混合学习涵义较多,在我国,著名学者何克抗、黎加厚、李克东等教授都基本认可“面对面(F2F)教学和在线(Online)学习两种学习模式的整合”的观点。其基本假设是:(1)从信息传播的视角,学习者的学习偏好不同,喜欢采用的传播媒介不同,编码和译码偏好不同,因此应该采用多种学习媒介方式。(2)从认知视角,学习者不同的认知基础、不同的学习内容和问题、不同的学习情境需要不同的学习方式。(3)综合的视角,为学习者提供多元而灵活的学习要素、资源组合,可以达到1+1>2的学习效果。混合学习的关键是“混合”,也就是要充分利用线上学习的个性化、泛在化与面际学习的规训化和社会化优势组合。目前,我国高校推出了许多MOOC、SPOC,反转课堂等模式。实践研究者还进行了比较有意义的探索,比如《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5]《“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6]。这些探索针对性很强,具有启发意义。但就师范生教学能力提升学习而言,因其特殊规律和特点,需要利用课堂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现场任务驱动与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的泛在化特征建构一种新模式。
(三)表现性评价与混合学习融合在师范生技能提高教学中的必要性
师范生技能提高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大量的练习,而师范生技能类课程的课时有限。据统计,大部分师范专业的技能训练类课程开设得比较少,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微格训练,基本是单一技能训练;二是教学技能训练,能体现综合性能力整合的训练,大致两门课程4个学分。另外,如前所述,师范生技能训练需要即时精准正确反馈,而当下各师范专业的微格训练基本没有真正发挥“微格”的切片诊断作用,主要还是学生的自我练习,缺少真正的即时观察和及时反馈。当然,由于师范生班级人数大,真正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双能型”教师缺少,师范生的微格和综合性教学能力训练基本处于“无人监管”的自我练习现状,也缺乏足够的练习和维持动机。这些现存的问题可以通过表现性评价与混合学习融合的思路得到很好的消解。例如,混合学习的线上学习可以大大延展学习的时空,混合学习的现场教学有利于教师的即时反馈,特别是在混合学习中增加表现性评价,利用表现性评价的功能和特点强化了混合学习的动力,使混合学习的效能得到极大提升。我们知道,中外关于师范生教学能力形成的理论与实践都突出强调了表现性评价的如下功能。第一,既能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又能给教师即时反馈的抓手。表现性评价中,老师要为学生设计真实或模拟的环境,并要求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完成具体的心智操作和动作练习任务,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被评价既是完成任务的动力,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对师范生来说,教育演讲能力水平的高低、课堂教学能力的强弱不是能够用纸笔测验获得的,必须通过表现性评价,让学生当场“表现”,教师当场“反馈”,从而推动不断精准练习而获得,同时,学生在不断的迭代“表现”中,也会逐渐提升其教学能力水平。第二,它是对学习的直接测量,既测量结果又测量过程。表现性评价通过学生在切实地“做(doingor making)”一些任务时的行为和表现来进行测量。如要求师范生面对评委现场说课、现场模拟教学、现场示范标准动作等真实任务的展现,能很好地反应出师范生的真实教学能力水平。这个过程相当于学生为了表现(for performance)、在表现中(in performance)、基于表现(byperformance)的学习,既统合了学习目的、过程和效果,又强化了学生持续学习的动机。第三,具有高阶评价的功能。教学能力是复杂的综合能力,既有心智活动,也有动作表现,还需要社会机智,需要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不断练习获得。表现性评价恰好提供了“准社会现场”感,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和积极思考心理认知、智慧操作、社会协同等高阶学习的交互问题。
二、表现性评价与混合学习融合式实训模式及运行策略
图4(b)是在其他反应条件不变时测定的不同H2O2用量下苯酚的降解曲线。由图可知,随着溶液中H2O2浓度的增加,苯酚的降解速率和去除率均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当H2O2的浓度达到1.0 mol/L时,反应20 min后苯酚的去除率可达80%以上。如继续提高H2O2浓度,则苯酚的降解速率和去除率均增长缓慢,为节省原料,同时保证较快的降解速率和较高的去除率,最终选择H2O2的浓度为1.2 mol/L。
(一)模式架构
1.师范生实训活动课程化。目前,师范生校内实践教学形式多样,但主要是以活动或项目的形式呈现。这样做的好处是时间和内容安排都比较灵活,缺点是内容不系统,评价难度大,易流于形式。因此,需要根据《教师专业标准》从能力为重的角度设计一类校内实训系列课程,使活动和项目课程化。课程化就是要实现目标、内容、组织实施与评价序列化,外显化,有课程名称,有任课教师指导,进入课程表。
丽水学院具有百年师范教育历史,历来重视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其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立足校内课程实训、项目实训、见习、实习、研习五位一体,取得了较好效果,获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其中课程实训方式不断与时俱进,聚焦效能提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先进性。
图1 表现性评价与混合学习融合式师范生教学能力实训模式结构图
2.课程资源在线化。进入课程表的课程都需要建设线上课程资源,组织好线上学习活动。比如《小学全科教师教学技能训练》课程,可以分解为“教师教育演讲”“教学设计”“说课”“课件制作”与“课堂教学模拟”专题。每个专题再按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两条线录制微课。理论指导重点讲述理论要点,实操课程提供优秀模仿学习的原型标准。这些原型学习标准包括一线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学生练习和教师点评的视频以及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的视频。同时,组织好学生学习合作小组,提出线上学习要求,开放微格教室、智慧教室,做好线上学习记录。
(二)运行策略
基于混合学习的特点,表现型评价的基本原理,以及师范生技能形成过程理论,紧密围绕表现性评价、混合学习、师范生校内教学能力3个中心词,强调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的核心要点:“认知定向—优质示范—持续练习与精准即时反馈—动机维持”,可以建构“表现性评价与混合学习融合式师范生校内教学能力实训模型”,见图1。
该模式从教学过程出发,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阶段,组成实施结构。课前教师的任务重点是课程资源建设、学生是线上自主学习,线下自我和小组体悟;课中是这个模式的主要阶段,教师要提出表现性评价任务,学生现场展示、教师即时反馈、指导学生精准练习;课后是学生再练习巩固,提交视频作业,师生评价,优秀资源上网阶段。这个闭环利用线上理论教学实现师范生的“认知定向”;利用线上“优质示范”实现师范生“动作原型”定向;利用线下课堂面对面表现性评价实现师范生“动作定向”。这样就形成一个线上线下、课内课外、个人小组互动的课程学习闭环,实现螺旋上升,迭代提高。
对于认知,教师采用精讲多练,尽量把理论与实践结合成模式化流程展示给学生。对于课堂面际操作,基本做法如下:第一步,学生展示课外线上学习成果,教师现场评价并录像。然后,教师现场示范与讲解。有时也可以同伴当堂示范,教师伴随讲解。这样操作符合技能学习的原型定向原理。第二步,教师针对学生现场表现即时反馈指导。首先是通过表现性评价标准指出学生练习的优点和缺点,然后进行基于标准的示范,再让学生进行矫正练习,及时强化优点,改正缺点,这样做符合原型操作原理。第三步,学生练习。可以独立练习,也可以分组练习,练习时要求手机录像,然后回看,再练习,不断达到熟练程度。这属于原型内化。
3.教学改革混合化。课程与教学是一体两面,密不可分。就课前而言,关键是课程资源上网和组织好学生学习小组、监管和指导学生网上学习,实现学生的线上学习,这是混合学习的前提。课中的课堂教学是混合学习效能提升的关键,这里就需要利用表现性评价的特点来组织教学了。其基本策略是当堂训练,精讲多练,用表现性评价驱动教学。实践中,指导教师要强调技能形成的路径:认知—练习—反馈—熟练—激励化过程。其中认知是前提、练习是根本、反馈是关键、熟练是重点、激励是动力。当然,反馈、熟练、激励都是结合练习这个基点同步展开的。
3.2 巡回护士 ①协助麻醉准备,与医师共同摆放体位,配合消毒铺单,确保静脉通路畅通。②放疗时根据术中放疗要求将手术床移至合适位置,协助对接放疗系统;放疗前需撤离时应再次检查输液通路和麻醉通气系统及监护设备,请房间内所有人有序撤进观察室,关闭前后门并切换成手动状态,避免放射过程中门意外打开;前后门摆放明显的放射标志。③放疗后将手术床移回原位,更换敷料,连接电刀等仪器,整理房间物品,核对清点;手术结束后和放疗科人员一起整理加速器,登记签字;配合放疗科人员做好仪器的维护,环境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在35% ~40%。
由于技能的形成是从不熟练到熟练再到自动化的过程,需要时间和空间。因此,要想获得技能的提升就必须拓展课堂空间和时间。从空间上说,为了提高练习密度,学生可以在旁边的教室或走廊进行必要的练习,等自己觉得满意或等到自己要展示的时候再回到课堂。从时间上说,学生组成了课后学习小组,开展相互监督,相互学习活动。并且合作学习活动必须通过录像的形式予以记录,合作的效能通过录像视频提交,作为表现性评价的依据之一。这样的安排,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符合技能形成的内化理论。
三、模式实施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虽然,表现性评价与混合学习融合式师范生教学能力实训模式在学理上具有提升教学能力培养的系统功能,在实践操作中简洁明了。但是鉴于培养对象、学习资源、学习环境的复杂性,在具体的模式实操中还需要关注如下要点。
爱美之心人人有之,染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流行时尚,很多人认为染发后能让自己拥有一头靓丽的头发,显得年轻,增添活力,充满自信。其实,染发现象并非当代所独有,而是自古有之。大文豪苏东坡诗云:“膏面染须聊自欺。”这里的须,是胡子和头发的总称。意思是说,满脸褶子已经是既定的事实,将头发染黑,看起来年轻点,也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做法。苏轼作此诗,是对当时染发这一现象的贬斥和批评。
(一)注重课堂表现性评价驱动,促进学生参与率提高
如前所述,表现性评价既是评价手段,也是上课依据,还是上课过程。实践表明,通过表现性评价,课堂节奏加快了,学生参与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维持住了,对学生学习、练习、巩固技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视频表现性作品的提交,拓展了课堂教学时空,也给学生课堂后活动评价定了标准和依据,落实了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任务。
由表2可知,精子顶体完整率均随各组稀释液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且各组在第6 d到第9 d精子顶体完整率下降较快。虽从第1 d开始A1组顶体完整率稍低于C组,但A1组与C组精子顶体完整率在各个相同时间点差异均不显著(P>0. 05)。
(二)形成简洁变式,灵活运用
实践表明,教学模式的定型和简洁化有利于师范生提前了解学习步骤,提高师范生参与课堂的内控力。混合学习和表现型评价要程式化和标准化,有利于师范生自我评估和主动调节。实践中,我们逐渐形成了课外线上学习+课堂三示范,即练习、三点评、再练习模式。所谓三示范,即教师示范、优秀学生示范、优秀视频示范。主要是在教师精讲理论之后,通过示范让学生理解、模仿并内化技能标准。三个示范从不同的视角对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是对学生线上学习的调节和强化,起到“动作原型”定向的作用。所谓即练习,就是在学生观看完三示范后,马上会根据任务练习难度设置5~10分钟的自由练习时间,接着是表现性任务时间,也就是让学生在大家面前展现练习效果,教师根据学生表现当面给出评价。所谓三点评,一是教师点评,即在学生练习、教师评分后,教师指出评分的依据,肯定长处,指出改正要点。随后是其他学生点评,最后是练习学生自我点评。最后是再练习环节,即完成评价过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再认识把需要改正的地方进行再次练习。
(三)注重混合学习效率提升
通过课堂三示范,即练习、三点评、再练习之后,学生的教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内化,但如果不及时强化巩固,则前功尽弃。为此,教师们设计了课下合作学习环节。实践中,指导教师对课外线上学习设计了学习指导单制度,也开通了固定的线上即时交互指导热线,形成了课外线上学习的小模式:合作学、小组练、呈作品。根据学生申报课程学习的情况,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学科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除了在课堂学习外,学习小组还承担课下学习任务。为了驱动课后学习,教师们设计了提交课后学习影像资料,课后学习视频作业的做法。这样能很好地解决课后学习的管理问题。根据学习任务,学生需要提交教育演讲视频资料、说课视频、上课视频3个视频资料。同时,资料中一定需要其他同学作为背景,展现合作和自主学习的结合。经过几年的实践,这种模式被学生广泛接受,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很高。
参考文献:
[1]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EB/OL].(2018-03-02)[2019-05-11].http://education.news.cn/2018-03/2/c_129839367.htm
[2]赵德成,卢慕稚.新课程与学生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9.
[3]董奇,陶沙.动作与心理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9-82.
[4]PHILLIPSN,FUCHSLS,GFUCHSD.Effects ofclass wide curriculum-based measurement and peer tutoring;collaborative researcher-practitioner interviewstudy[J].Journal of LearningDisability,1994,27(7):420-434.
[5]苏小红,赵玲玲,叶麟,等.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7):60.
[6]施晓秋,刘军.“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8):34.
Strategies for Normal School Students to PromoteTeaching Competency by Using Performance Assessment and Blended Learning Model
JINJiansheng,HUFengji
(Faculty of Teacher Education,Lishui University,Lishui 323000,Zhejiang)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Normal school students teaching competency needs school class curriculum to train.It is believed that cognition direction,normal models,consistence practice and precise feedback,and motivation maintain is the key points to promote the pre-teachers teaching competency.A blended learning model,which consists of 3 demonstration and practice in time,3 evaluation and re-practice in the class;cooperation learning and grouping practice after class,and at last assuming video works can be set up by using characters of task-driven and discipline based on th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and on-line learning.The blending learning model is logical in theory and effective in practice.
Keywords: teaching capacity;blended learning;performance assessment;training strategies
doi: 10.3969/j.issn.2095-3801.2019.06.015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3801(2019)06-0091-05
收稿日期: 2019-07-03;修回日期:2019-09-27
基金项目: 浙江省教学改革项目“山区小学全科教师教学技能类课程效能提升研究”(jg20180357)
作者简介: 金建生,男,宁夏石嘴山人,教授,博士。
标签:教学能力论文; 混合学习论文; 表现性评价论文; 实训策略论文; 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