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百年目标的背景下,工业的完善节能和全面构建已然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任务,这也就意味着实体工业的主要载体,即建筑工程的发展必须跟上步伐。全面小康也要求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得到满足,这也促进了建筑工程在公共事业领域的扩展和构造。建筑工程的发展要求向高效、节省、科学以及先进的层次递进,这除了构造技术和设备要与时俱进,顺势更新之外,还需要对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先行条件,即建筑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率的计算和规划。建筑工程造价是先行且贯穿于部分或整个工程建造的动态行为,它的稳定与精确也就代表着建筑工程有了投入支出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
引言
建筑工程造价是针对建筑工程在实施前中后所需要的一切资产动态信息而产生的,本质上是对一项工程的成本把控。现代经济发展下,由于工业领域的竞争力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数量质量与效益规模,经营者也不能只以产出互相比较,应当更加重视投资于支出。这便督促企业,作为工业的建造主体,需要从其他的途径来优化自身的建设,其中对于建设成本的节约且高效便成为了其优化内部设施,精简机构的重要途经。因此对于建筑工程造价的科学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也将在下文重点叙述。
一、开宗明义,概念先行
建筑工程造价可以总结为工程所需要投入的资本,包括前期规划版图的预算,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增减工程量所衍生出来的价格浮动评估,竣工后对于可能获得的效益以及运营效果的预测,其中人力、物力、地理位置、周遭建筑状况、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是需要纳入考量的因素。这也就说明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多种多样,且随着时间的变化有所浮动,这些决定了工程造价是一个动态过程[1]。
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是实施建筑工程造价活动的具体行为,它自身对于专业程度和技术水平的高度要求使得其能对于工程的前中后期开展有着较为全面的监督,同时也能考虑到各种变量条件,针对变化做出改动和调整,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的。这也是一项工程能否取得理想效益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动态便意味着不能一蹴而就,纸上谈兵,不能按照既定思维和传统模式去管理工程,而是以动制动,同时造价也应当为变量留有余地,设定合理范围。
二、抓住重点,找准问题
建筑工程造价主要解决的是整体投入和实际价格的问题,即投资和投资对象的价格。投资是对于工程规划下的造价进行监督和敲定,而价格便是对于具体设备,所需材料,实体交易的成本进行的考量。从企业的角度来讲,这是市场条件下的具体经济活动,需要有资本进行支撑;从市场主体来讲,这是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管理态势,属于抽象意义上的价格导向,对于同处在竞争关系中的企业都具有约束力。这两个部分各自所包含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但实质上都是在要求对于工程造价进行科学的管理,改变以往实现效益最大化的途径只能是价格最大限度地压缩地错误观念。对于在建筑工程造价中所出现的问题,分阶段讨论可以列为以下几类:
(一)规划阶段的低水准
一个项目实施建筑的条件是需要有从设计定价到招标选择的过程的。在规划阶段的项目,部分投资人为了能将投资数额降到最低,往往会选择降低招标的要求,比如价格降低,标准降低等等。这样虽然能够以比较合理甚至是在平均市场调控范围以外的不正常低价中标,直观上明显地降低了投资成本,但与此同时,最后所能选择的工程负责人也不能达到建造的实际需求,可能会出现技术不到位,态度不认真,过程不负责,偷工减料,滥竽充数,审视马虎,忽视错误等许多专业性问题。这样的结果,只能使事先贪图便宜的企业在事后更大地投入资本来查漏补缺,有可能会出现投入大于实际收益,建筑质量不过关有潜在危害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风险等情况[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低水准下的恶性循环
招标价格的降低在很大程度上会引起实际施工质量与企业自身水平的严重和不符。对于投资企业来说,即使是竣工后的工程并没有出现质量或者是态度问题,但在投资缩水的情况下,建造规模必定会有所缩小,若是企业本身的发展程度较高,那么不能跟上自身进程的建筑是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的。除此之外,若是企业之间形成这种以低价进行招标的风气,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不正常低价竞争垄断市场的风险,整体的建筑水平都会下降,由此造成恶性循环。这无论是对于出资者和委托人来讲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而且在双方的关系中,企业建筑出现问题往往归结于施工方,简单来说就是企业自身决策失误需要由施工一方承担责任,这显然是不合理的[3]。
(三)建筑过程中的生搬硬套
建构的开始是以施工图为依据的,建筑合同中事先也会对材料,时间,设备进行具体约定。这些先行条件是大体上的指导,无法准确预测施工过程中的所有变量,当遇到具体变化时,应当做出合适的变通。然而部分企业由于担心变通会引起价格上升或者是资源增加,往往会忽视实际情况,仍旧坚持按照预先的大体设定进行施工指示。例如施工材料价格的上涨,那么在采购过程中企业就很有可能为了节省成本进行替换,这就有可能造成工期延误,也是对于施工主体劳动力资源的浪费,使他们消极怠工。
三、依据弊端,寻求方案
建筑工程造价中所出现的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归结为没有对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加以重视,片面僵硬地执行规划必然导致工程的瘫痪。由工程造价自身具有兼容性、差异性、动态性,在对其进行管理的时候就一定要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具体的方案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
(一)对最高出资额进行限制
在最初对于工程进行规划时,要做到总额有度。这是指将工程从施工到竣工所需要的各项费用的总和进行预算设定,包括投资和具体设施的购入,同时也要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本程度,如果资金充足,有相应的投资条件且又可以对造价进行科学规划的,可以设定较高的出资限额。如果资金暂时无法大量周转,可以在适度设定总额的前提下选择合理的采纳方案,将价格最优化。设定总额的目的也是为了给实际选择施工方,采购材料,出现足以变通增资减资时进行合理变动的依据。
(二)科学计算具体价格
在造价的采纳中,应当从工程量入手,这样对于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大部分具体设备都能有大致的依据和考量。根据具体的价格来寻找最为合适的被委托方。工程价格应当站在市场价格和企业个体刚需的角度进行科学计算,同时也应当较为专业地预测可能会出现的突发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三)注意承包关系内容的确立
建筑工程关系的确立是以书面合同为表现形式的,对于合同的具体条款除了法定条款之外,也应当对施工的必要情况设置必要条款。尤其是对于动态管理的约定,双方应当在作出真实意思表示的基础上进行协商,并明确显示在合同的内容里,这样在出现施工工期延后,施工材料替换,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时才能有明确的处理依据。由此可见建筑合同也是具有不完全性和延续性的,如果故意模糊不清,在发生具体事故的时候无法处理争议,就会造成工期的推迟,施工主体罢工,企业的利益得不到有效实现等等问题[4]。
四、结束语
由于建筑过程的复杂性与不可全面预测性,建筑工程造价也不能死板生硬,加强对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考虑前中后期与工程建筑直接相关的各个影响因素,严谨认真,作出较为合理的判断与决策。这对于企业来说是扩大市场,提高市场地位,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最大效益的重要途径,应当不断加深理解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和控制的具体含义,制定合理措施,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有效运用,企业和施工方均需对其加以重视,帮助自身生产效率和专业水平迈入新的台阶,从而共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国良.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的探究[J].居舍,2017(36):130+185.
[2]孟辉.建筑工程造价实施动态管理与控制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8,v.15;No.442(10):191-192.
[3]王中琴.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7(12):136-137.
[4]冯良.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研究[J].居业,2017(7):166-166
论文作者:邓昭颖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工程造价论文; 建筑论文; 动态论文; 企业论文; 工程论文; 价格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