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基本理论: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_奥林匹克论文

奥林匹克: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基本理论: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奥林匹克论文,与人论文,全面发展论文,基本理论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1年7月13日,北京获得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举办权。北京即将举办的这届奥运会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国际奥委会评估团认为它“将给中国和世界体育留下独一无二的遗产”,北京庄严承诺将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国内的民众也对此寄予厚望,据盖洛普(中国)咨询有限公司在北京进行的民意测验,94.9%的居民支持申奥。应该说,2008奥运会对北京来说是个百年不遇的历史机遇。这是因为,从奥运会的发展来看,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奥运会的举办开始进入成熟期,即奥运会与举办城市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开始充分展示。从中国国内的形势来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逐渐摆脱了计划经济束缚,市场经济的框架基本形成,充分开发奥运会各种效益的条件正在成熟。

但是,在一个发展中的东方社会主义大国举办奥运会无论对中国还是对奥运,都是第一次,挑战巨大。今天的奥运会,其影响早已远远超出体育的范围,蕴含着巨大的商业利益、政治影响和社会意义,我们如何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这一机遇,深入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改善国民素质,需要深思熟虑,周密计划,否则可能会留下历史的遗憾。因此,需要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一、什么是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运动是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以体育运动和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庆典为主要活动内容,促进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社会运动。

图: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动体系

它的结构包括,以奥林匹克主义为基本内容的奥林匹克思想体系,以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国家(地区)奥委会三大支柱为骨干的奥林匹克组织体系,以奥运会为核心的奥林匹克活动体系。

二、奥林匹克运动的本质是教育

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构想是通过体育运动促进人的和谐发展,进而扩展到改善社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最后扩大到整个国际社会,使人类有一个和平的更加美好的世界。因此它的本质是教育人、培养人。教育在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的心目中占有至高无上的位置,他认为“总的来说,大部分重大的国家问题可以归结为教育问题。”(1896)“现时文明的未来既不依赖于政治基础,又不依赖于经济基础。它完全取决于教育的方向。”(1925)

历届奥林匹克运动领导人都以明确的语言强调奥运的教育作用,国际奥委会前任主席萨马兰奇,说过“1894年,当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成立之际,讨论的主题即为教育的价值。时至今日,历届奥林匹克代表大会在体育运动的教育方面也都倾注了大量的时间。离开了教育,奥林匹克主义就不可能达到其崇高的目标。”(《奥林匹克运动》序1993)

现任主席罗格认为“奥林匹克运动独特的力量在于它具有激发一代代青年的梦想的能力。奥运冠军的榜样激励着青年运动员,使他们向往参加奥运会。体育运动强化他们的身体与精神,教会他们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体育运动给他们以个性,欢乐和自豪。体育运动改善他们的健康。国际奥委会的责任就是使他们的梦想永葆青春,参与奥运会,完善这一教育工具。”

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宪章》也重点强调了这一思想。“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的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谋求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的精神相互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宪章》)

右图概括了奥林匹克思想的要点。

三、奥林匹克教育的关注点

奥林匹克教育试图在人类社会的三个基本关系上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即针对人自己的身心关系,促进人自身的和谐发展;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应该说,人类社会有许多教育形式都有类似的目标,但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不同寻常之处是它独具慧眼地选择了体育运动作为工具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奥林匹克思想概括

就个人和谐发展而言,奥林匹克运动有助于使人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心智和完整的人格。这是因为,体育运动对人,尤其是青少年有全面锻炼之效。体育运动不仅使人筋骨强健,心肺发达,动作协调;而且可以改善心境,磨炼意志,锻炼思维;还可使人学习社会公德,遵纪守法,乐于合作。

就人与社会和谐而言,奥林匹克运动有助于强化集体认同感,增强社会凝聚力,缓和与消解社会内部矛盾。这主要是通过奥运会上一系列激发人们爱国主义措施来实现的。如开幕式的运动员入场式、为优胜者升国旗,奏国歌,奥林匹克文化展示等。

就人与国际社会的和谐而言,奥林匹克运动可以促进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从而维护世界和平。这主要是通过对团结、友谊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的强调实现的。正如顾拜旦(1896)所说,“只要使不同种族分裂的偏见存在,人们就不会有和平。要消灭这种偏见还有什么比让全世界的青年定期在一起进行身体力量和灵敏的比赛更好的方式吗?”

就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言,奥林匹克运动有助于人们认识环境问题,培养环保意识。《奥林匹克宪章》将保护环境列入国际奥委会的任务之一:国际奥委会“鼓励并支持认真关注环境问题,促进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并且确保按照上述原则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

四、奥林匹克教育的方式与途径

如上所述,奥林匹克运动选择了体育运动作为实现其崇高目标的手段,发挥其教育人、培养人的作用。但是体育运动本身并不能自然发挥奥运期望的教育功能,如果处理不好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在现实的体育实践中人们不难看到许多违背道德准则的丑陋事件,如假球、黑哨、球场暴力以及被称体育运动毒瘤的兴奋剂问题。奥林匹克运动的高明之处就是看到体育运动可能出现的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从而保持体育运动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

(一)与文化艺术紧密结合——以保证身心和谐发展

顾拜旦在认真研究了古奥运会后,发现古奥运会最光辉之处在于它的“美和尊严”,正是这种庄严肃穆的美,起到震撼人、激发人,提升人境界的作用,促使人们在人文精神的指引下,去诚实地拼搏,去领悟人性之美。但是古奥运会的“美和尊严”是依靠宗教的力量获得的。在生活世俗化、文化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宗教不再具有古时的效力。于是,现代奥运的创始者们决心用以艺术取代宗教,以审美创造崇高,将目光转向了艺术文化,认为奥运应是创造美的过程,展示美的机会。于是,奥运突出强调体育运动与文化艺术相结合,发挥文化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调节、控制的功能,使人的行为变得崇高,赋予竞技运动以高尚的价值观念,使之成为高尚的社会文化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人们得到美好的艺术熏陶,心灵得到净化,内心世界变得丰富起来。如萨马兰奇所说,“奥运会与一般体育运动的区别在于,奥运会是体育运动+文化。”

沿着这一思路,奥运创造出一系列独特而鲜明的象征性标志,如五环、格言、会旗、会歌、会标、奖牌、吉祥物等。将抽象的教育概念变为可视、可听、可触的物质文化,用简明的艺术形象符号,表达奥林匹克思想的内涵。奥运还发展出了一整套特有的恢宏庄严、华彩而凝重的传统仪式:奥运会前的千万人参加的圣火传递,盛大的开幕式中的入场仪式,点燃圣火,释放和平鸽,运动员、裁判员的庄严宣誓,严肃而热烈的授奖仪式,欢快而充满激情的闭幕式等。

(二)奥运选手榜样的作用——身心和谐发展的典范

奥运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青少年是社会中最活跃、最少保守思想,也是最不稳定的社会群体。他们羡慕英雄、崇拜英雄,而且渴望成为英雄。奥运抓住了青少年这种特点,试图造就一大批身心健康的奥运选手,让他们去学习,取得教育效果。一百多年来,奥运俊杰辈出,他们高尚的品德,顽强的拼搏精神激励了无数青少年。如:

在1896年的首届奥运会马拉松比赛中,24岁的希腊青年路易斯获得冠军,成为希腊的民族英雄。当他取得胜利时,一名贵夫人摘下自己镶有珠宝的金表相赠,一位餐馆老板效法古希腊的遗风慷慨地为他免费提供365顿大餐,更有一位富翁激动地要开出一万法郎的支票给他。但出身贫寒的路易斯却淡淡地一笑,谢绝这些馈赠。奥运会后,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

1960年罗马奥运会,20岁的美国女子田径运动员威尔玛·鲁道夫,独得3枚金牌。而她在刚学走路时,由于两次肺炎和一次猩红热,不得不长期卧床,4岁时又患小儿麻痹症,愈后左腿跛行,走路时不得不佩带沉重的金属支架。在母亲的帮助下,她每周对左腿进行100英里的康复训练,哥哥和姐姐们每天轮流给她进行按摩,经过7年的努力,11岁时,她终于可以像常人一样走路了。然而鲁道夫并不满足,她继续训练,1956年她16岁时出现在墨尔本奥运会上,获得铜牌。四年后,创造上述常人难以想象的奇迹。还先后创100米11秒3(1960)和11秒2(1961),200米22秒9(1960)的世界纪录,人称“黑羚羊”。由病孩子到“黑羚羊”,鲁道夫在向世人表示,只要努力,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再如,1968年第19届奥运会,墨西哥城,在浓重的暮色中,坦桑尼亚马拉松运动员阿克瓦立,步履蹒跚地行走在比赛途中,他在比赛途中摔倒受伤,缠在伤腿上的绷带血迹斑斑。当他进入主运动场时,这一项目的发奖仪式早在一小时前就已结束,观众席上人迹寥寥。当他走过终点线时,在场的观众禁不住站起来为他大声欢呼。事后,记者问他为什么明知获胜无望,还不中途退出比赛。阿克瓦立正色回答道:“我的祖国派我来墨西哥城不是为了仅仅参加起跑,而是要我跑完全程。”人们称他为“伟大的最后一名”。

(三)专门的奥林匹克教育计划1.国际奥林匹克学院(10A)的教育活动

国际青年学习班(International Session for Young Participants)该院规模最大的教育活动。每年夏天,各国奥委会派出35岁以下的男女学员各一名参加,教师由国际奥委会资深委员及各国有一定影响的学者担任。这项活动自1961年国际奥林匹克学院成立以来每年一次。每次学习班的内容各不相同。学员除了学习讨论外,还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如运动比赛、舞蹈、绘画、雕塑、诗歌、文艺演出、电影、参观古奥运竞技场和博物馆等。学员之间有着十分广泛的接触和交流,学员们在十多天中,朝夕相处,既可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又可充分展示自己国家的风貌。

国际研究生奥林匹克研讨班(International Post Graduate Seminar on Olympic Studies)

自1992年起,国际奥林匹克学院每年举办一个为期6周的各国在校研究生参加的奥林匹克研讨班。学员们在该班学习过程中,对古希腊体育的诸多历史遗迹进行实地考察,从历史、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社会科学的学科角度对奥林匹克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并请各国一些学者作专题学术讲座。这种高级研讨班对培养从事奥林匹克研究的青年学者起到了积极作用。

2.国家(地区)奥委会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

根据《奥林匹克宪章》,国家(地区)奥委会负有传播奥林匹克理想,支持奥林匹克教育的责任。世界上许多国家(地区)奥委会在奥林匹克教育领域十分活跃。如建立国家(地区)奥林匹克学院;与学校合作开设奥林匹克课程,编写奥林匹克教材;对体育官员、教练、运动员、记者、志愿服务者等进行奥林匹克教育;通过大众传媒进行奥林匹克教育;资助奥林匹克出版物;建立奥林匹克博物馆和图书馆等。3.奥运会举办城市的教育计划

历届奥运会的举办者大都十分重视奥林匹克教育,将其视为最重要的奥林匹克遗产。如,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筹备过程中,澳大利亚针对300多万澳大利亚中小学生制定了“国家奥林匹克教育计划”,于1998年8月18日开始实施。旨在使青少年树立奥运主人公意识和参与意识。将奥林匹克内容纳入从3岁幼儿到12岁的中小学生的学校课程中。再如,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奥林匹克教育计划由一系列活动和项目组成,为了实施这些活动,教育部门专门请了1000名体育教师,在1000多所中小学里每周教授一学时奥运课,讲述有关奥运的历史、理想及与2004奥运会有关内容。奥林匹克课程还上了网,另有千名教师参与课程内容的维持与更新。教育部门还采取多种措施,如建立教育网站,设置体育管理、体育营销和非营利组织经营的研究生课程,出版面向教师和学生的杂志,在电视上播放有关奥运会历史的教育节目,开设面向全希腊公众各种讲座,举办针对残奥会的专项活动、与奥运会有关的绘画、表演和音乐比赛,以及多种其他奥林匹克教育项目。为了给众多中小学提供奥林匹克教育榜样,组委会在其网站上展示了20所小学和11所中学的具体案例。

五、奥林匹克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奥林匹克运动的内容丰富,涉及到的领域广泛,奥林匹克教育也会是丰富多彩的。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并得到广大青少年的欢迎,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价值观念:强调比赛过程而不是比赛结果

体育运动是奥运的基本手段,奥林匹克教育也主要是通过体育运动进行的,因此,如何看待体育比赛的过程和结果,是十分重要的。许多媒体将注意力只集中于比赛结果的胜负和优胜者,而忽略了比赛过程及虽然失败但表现出色的运动员,这是不对的。其实体育比赛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而不是它的结果。正是顽强的拼搏过程中奥运选手们的身体得到锻炼,意志得到磨砺,品德得到提高,也是在比赛过程中,观众领略到奥运选手们不畏强手,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英雄主义气概和人格魅力。如果,将注意力集中到比赛的过程,我们就会在奥运中发掘出大量极具启迪的教育素材,而不仅仅是个别冠军。

(二)教育内容:提倡多元文化而不是单一文化

全球化的大潮已经将人类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我们的奥林匹克教育要培养的是具有国际视野的一代新人。他们既有爱国主义情怀,又有国际主义境界。因此,奥林匹克教育的内容选择应当是反映出由多元文化构成的国际社会。让青少年以博大的胸怀,去认识和理解自己民族以外的事物,领悟到各个民族都有着神奇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创造力,从而学会对其他民族的尊敬,以客观和公正的态度去看待别人和自己。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虚心地吸取其他文化的优秀成分,不断丰富自己。

(三)教育方式:提倡积极参与而不是简单说教

奥林匹克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在奥运会上,健儿们在竞技场上龙腾虎跃,观众们在场外声情并茂,与运动员的表演相呼应;在奥林匹克大众体育活动中,人们更是亲身参与中体验奥运精神。奥林匹克教育也应当是互动的,参与的,生动活泼的。让教师与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在参与中学习,在体验中领悟,这样的学习不仅是有趣的,而且容易产生长远的影响。

(四)教育效果:生活方式的改善

奥林匹克教育会产生多种有益的效果,但是最重要的应当是使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得到改善,这也正是奥林匹克主义所要求的。《奥林匹克宪章》明确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生活哲学”,它要创造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确,只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培养出健康的,和谐发展的人才。着眼于生活方式的改善,使奥林匹克教育得以融入千千万万青少年的生活之中,发挥切切实实的作用。

标签:;  ;  ;  ;  

奥林匹克: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基本理论: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_奥林匹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