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40论文_郭红伟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河北保定 071000

【摘 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40例DN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真武汤加味与西药合用(治疗组)治疗及西药常规(对照组)治疗,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治疗组8周后,DN患者24h尿蛋白定量和血肌酐(Scr)较治疗前有极明显差异(P<0.01),血尿素氮(BUN)有显著差异(P<0.05);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均有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能够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并增强西药的疗效,其中24h尿蛋白定量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DN能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真武汤加味;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025-01

1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来自于我院2013—2014年间的住院患者;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WHO制定的标准,糖尿病肾病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出版《糖尿病中西医治疗》进行判定。排除其它因素所致肾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36岁~71岁;对照组20例,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35~69岁。主要临床表现:口渴多饮,颜足浮肿,唇淡无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呆呕恶,怕冷,小便量少,舌质淡,苔白腻,脉细滑。经过统计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根据空腹血糖(FBG)水平,以糖适平或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组加用真武汤加味,附子15g(先煎),茯苓15g,白术12g,生姜9g,白芍15g,随症加减,若血瘀血虚者加丹参、红花、当归,活血养血;脾气虚者加山药、黄芪、党参,补气健脾;阴虚火旺者加生地等滋阴补肾。每日一剂,水煎服,两组均治疗观察8周。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统计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数据用 ±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组间率比较用x2检验。

3 疗效判定标准与结果

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改善明显,24h尿蛋白下降50%以上,肌酐清除率升高20%以上,血清肌酐、尿素氮下降40%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改善,24h尿蛋白下降但未达到50%,肌酐清除率升高但未达到20%,血清肌酐、尿素氮下降但未达到40%;无效: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肌酐清除率无升高或持续下降,24h尿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无下降或持续升高。

结果:见表1、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的比较见表1。

注:治疗组前后比较,24h尿蛋白定量、Scr治疗后P<0.01具有极显著差异,BUN治疗后 P<0.05具有显著差异,Ccr治疗后P>0.05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24h尿蛋白定量治疗后P<0.05具有显著差异,BUN、Ccr治疗后P>0.05无统计学意义。

由表2可知,DN患者24h尿蛋白定量和Scr较治疗前有极显著差异(P<0.01),BUN具有显著差异(P<0.05),Ccr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均有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中24h尿蛋白定量有显著差异(P<0.05)。

4 讨论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微血管严重并发症,其发生与发展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其中糖脂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改变,细胞因子及血管活性因子等均为重要因素,主要累及肾血管、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病变呈结节性、弥漫性和渗出性肾小球硬化。大血管病变是指肾动脉、肾小动脉硬化,二者同时出现,以血管基底膜增厚、功能失常及组织缺氧为特征,临床表现为浮肿、蛋白尿、高血脂、高血压、低蛋白血症,晚期发生尿毒症[1]。祖国医学认为,DN属中医学消渴、水肿、尿浊等范畴。消渴病虽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但病久必阴损耗气,累及脾肾,致脾肾亏虚,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肾虚不能蒸化水液,而至水湿泛滥肌肤,发为水肿;脾虚不能升清,肾虚固摄失常,精气下泄,则可出现蛋白尿;气虚血行无力,阴虚血液粘稠,均可导致淤血,出现血液高脂、高凝等临床表现[2],因此益气健脾、温肾利水、滋阴活血是治疗的大法。

真武汤是《伤寒论》用来治疗少阴病的方剂;方中茯苓、白术淡渗利湿,益脾逐水,附子、白芍、生姜温经袪湿。全方共奏温阳利水之功,适用于脾肾阳虚之证,脾肾阳虚与血液动力学的改变有关,表现为血浆粘度增高,其结果可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加,继而引起肾小球内压增高以维持正常血流通过,同时使大分子物质漏出速度增加而形成蛋白尿。通过益气温阳利水治疗,能改善微循环,纠正高凝状态,减轻肾小球毛细血管病变,从而有可能降低肾小球内压而减少蛋白尿的漏出,其利水机制是: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有效肾血流量增加及肾小管回收率降低[3]。现代医学证实:白术、茯苓、山药能降糖;黄芪能降低尿蛋白,并有双向调节血糖的作用,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党参含有生物活性的多糖体,能激活细胞免疫反应;而活血化瘀类中药也可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减少微血栓形成,降低血液中自由基对肾小球的损害,改善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促进肾功能恢复。故补益脾肾、益气活血药的加入,更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是长期的,基础治疗如血糖、血压的控制是必要的,西药应用不能中断,同时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两者配合应用,互补不足,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尹艳雅,刘亚平,王伟丰. 实脾饮合真武汤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J].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1):42

[2]崔云竹,张娟,崔勇.糖肾宁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36例临床观察[J]. 四川中医,2006,24(1):57—58

[3]戴陆庆.真武汤加减治疗肾病综合征12例[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05,25(6):834

论文作者:郭红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9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40论文_郭红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