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康乃馨老年病医院临床药理研究中心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88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西药组和联合组,各44例。西药组采用西药治疗,联合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包括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收缩压及舒张压等血压指标对比,后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比分析组间数据。结果 (1)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7.76%),西药组治疗总有效率(72.73%),有统计学意义(P<0.05)。(2)测定结果显示,联合组舒张压及收缩压等指标与西药组相比要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准确稳定其血压指标,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疾病,由动脉血压长期属于较高水平为主要临床特征,随疾病不断发展,则会诱使心脑血管等疾病发生,威胁患者健康。近年来,虽然临床针对高血压开展的诊断及治疗等工作均取得较高提升,但由于疾病发生率高及降压药物种类多等因素,导致疾病治疗存在较大难度。因此,有必要针对其治疗开展研究,以明确治疗效果。本院就44例高血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开展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88例高血压患者,纳入标准[1]:(1)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诊疗指南》中疾病诊断标准:(2)有良好依从性,可主动配合研究内容实施;(3)研究之前未服用其他降血压药物。排除标准:(1)抵触或抗拒治疗开展者;(2)对研究药物过敏者;(3)合并其他脏器严重损伤。采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西药组和联合组,各44例。联合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58-72岁,平均(66.5±1.4)岁,病程1-5年,平均(3.2±0.4)年;西药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59-72岁,平均(66.4±1.5)岁,病程1-5年,平均(3.3±0.5)年。2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经χ2/t检验得出P>0.05,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西药组采用西药治疗,给予硝苯地平、美托洛尔等药物对患者进行降压治疗;联合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辨证论治,(1)肝阳上亢型。患者临床表现为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尿黄便秘、目中耳鸣,给予天麻9g、木通9g、朱茯神9g、益母草9g、决明子30g、菊花30g、茵陈12g、夜交藤9g、川牛膝12g、栀子9g等中草药治疗;(2)痰湿壅盛型。患者临床表现为尿黄、恶心呕吐、肢体麻木、胃纳不振,给予赤芍12g、桃仁6g、川穹12g、老葱3g、当归6g、地龙4g、天南星9g、茯苓12g、丹皮12g、白芷10g、红花5g、菖蒲9g等中草药治疗,均水煎取汁,每日1剂,分早晚温服。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
1.3 研究指标
观察治疗效果,包括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收缩压及舒张压等血压指标对比,后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比分析组间数据。
治疗总有效率以患者治疗后血压控制情况进行判定,显效:患者经治疗,血压控制平稳,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血压控制相对平稳,偶尔存在波动,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无效:经治疗未能达到上述标准;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
1.4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采取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数据呈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取独立配对t检验;计数数据呈百分比(%)表示,采取卡方x2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间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7.73%(43/44),西药组治疗总有效率72.73%(32/44),联合组与西药组相比明显要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收缩压及舒张压等指标对比
测定结果显示,联合组收缩压及舒张压等指标分别为(120.58±11.21)mmHg、(81.16±9.32)mmHg,西药组分别为(135.69±11.54)mmHg、(91.46±9.46)mmHg,联合组血压控制效果良好,且降低程度与西药组相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30、5.145,P=0.000、0.000)。
3 讨论
以往临床针对高血压患者多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即通过给予硝苯地平、美托洛尔等药物来实现降压的目的,应用于治疗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整体干预效果不佳。中医认为,高血压疾病属“头晕”、“眩晕”范畴,主要由不健康饮食及生活习惯导致,随着社会生活压力不断增加,导致临床高血压发病率不断提升。临床学者经大量研究,认为目前高血压患者以肝阳上亢型及痰湿壅盛型为主,针对肝阳上亢型患者实施治疗应以平肝潜阳、通窍活血为主,给予天麻、山茱萸、茯苓、丹参、山药、葛根、牛藤等中草药治疗,其中天麻具有熄风定惊之效;山茱萸具有补血固精、补益肝肾之效;茯苓有利水渗湿、健脾之效;丹参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之效;山药有健脾、固肾之效;葛根有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之效;牛藤有祛风散瘀、止痛;针对痰湿壅盛型患者实施治疗应以清热化痰、调养心脾为主,给予赤芍、桃仁、川穹、老葱、当归、地龙、天南星、茯苓、丹皮、白芷、红花、菖蒲等中草药治疗,其中赤芍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之效;桃仁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之效;川穹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效;当归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之效;其他主要相互配伍入药均能够对患者身体状态进行改善,并促使治疗效果得到增强。将上述中药配伍入方应用于治疗高血压可取得较好降压效果,联合西药治疗能够促使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3]。本研究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7.73%),明显高于西药组的(72.73%),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患者血压指标稳定在良好水平,证实采用中西医治疗效果显著,可促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患者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可协助临床对患者血压指标进行控制,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高永霞. 分析老年高血压护理中心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J]. 当代临床医刊,2017,30(1):2808-2809.
[2]张英杰. 76例老年高血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6):262-263.
[3]陈重宇.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50例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0):87-87.
论文作者:史微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9
标签:西药论文; 有效率论文; 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高血压论文; 收缩压论文; 血压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