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阅读分类简论与思考_读书论文

美国阅读分类简论与思考_读书论文

美国阅读分级方式简评及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简评论文,美国论文,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级阅读本是舶来品,我们采用何种分级方式、如何制订分级标准,不妨也参照一下发展成熟的国家。本文通过查阅互联网和学术期刊数据库资料,对美国阅读分级方式做了一个大致了解,简要评价其基本特点与可借鉴之处,并进一步思考中国目前分级阅读的若干问题。

一、美国分级阅读概况

(一)分级阅读是一种被广泛采用、行之有效的培养少年儿童有效阅读的方式

分级阅读在美国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分级阅读已有几十年历史,拥有成熟、完善、多样的分级方式与分级标准,其中既有政府资助研发的标准,也有社会团体或个人研发的标准。

第二,分级阅读的理念被学校和家长普遍认可。很多中小学校采用图书阅读计划,设置课程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并建立自己的分级阅读数据库,按照阅读项目的推荐采购图书。出版商积极参与阅读推广,如美国最大童书出版社学乐(Scholastic)推出一套“阅读指导计划书系”,由阅读专家按照分级标准选定书目并写作导读,作为中小学和幼儿园基本读物。

第三,各类图书数据库提供分级分值的检索项,读者可以按照不同的级别需求搜索图书,可以看到免费目录(下载一般需要付费)。

第四,各类售书网站也采用分级观念。如亚马逊网站的“暑期阅读”将书目按从幼儿园到八年级的顺序分类排放,每个年级一类;出版商学乐提供GRL、DRA、Lexile三种分级标准的分值对照表①,并对已分级图书标注分值。大量少儿书籍在封底标注分级分值供家长参考。

以上种种,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美国社会对分级阅读的接受与重视程度。“分级阅读是否必要”的讨论已经成为过去式,其必要性和良好收效在北美、欧洲、新西兰、日本等地区和国家经过充分论证、实践检验和事后研究,被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值得推广的培养阅读的方式。

(二)分级方式多样化,各具特色并相互补充

美国阅读分级方式有很多种,大致可以分为字母表体系、年级体系、数字体系。字母表体系如较为流行的A-Z分级法(Guided Reading Level,GRL)②,即按照26个字母顺序将图书分成26级;年级体系如Grade Equivalent Level(GEL),根据年级、年龄判断应有的阅读水平;数字体系方式最多,如蓝思(Lexile)、阅读发展评价体系(Developmental Reading Assessment,DRA)、分级体系(Accelerated Reader Level,AR)、阅读校正体系(Reading Recovery,RR)、阅读数量分级体系(Reading Counts Level,RC)、阅读能力等级计划(Degrees of Reading Power,DRP)等,都采用数值对阅读能力量化计分,学生通过测验分数确定阅读水平。另外近几年出现的常识媒体(Common Sense Media),采用星号、颜色等方法对图书粗略评级。

各类分级图书数据库一般会提供多种标准分值以便于读者检索,如有的提供GRL、RR、AR三种分值,有的提供GRL、DRA、Lexile,等等。当然,很多分级方式有自己的官方网站,并提供分值作为检索选项。

(三)图书类别丰富多样

进行分级并推荐的图书可谓包罗万象,并不限于文学作品,而是该阅读水平的读者所能够或应该理解的全部类型,如科普、哲学、历史、旅游、地理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常识媒体网站上,它还对电影、电视、游戏等面向少儿的出版物进行分级,以便对一个处于成长期的小读者在媒体接受方面提供更为详尽的辅导。

二、美国主要分级方式点评及启示

(一)蓝思分级法③

该分级法由美国国家儿童健康与发展中心制定。在蓝思分级标注中,蓝思是衡量读者阅读水平和标识出版物难易程度时使用的单位。简单来说,一个蓝思(Lexile)是一个难度单位,读懂一本初级低幼读物与读懂一本百科全书之间差距的千分之一被定义为1个蓝思(1L)。蓝思最高分值为1700L。④

蓝思有一套阅读水准测评系统,包括词汇、阅读理解、熟练程度及写作几个部分的考核,共有两套,分别针对2~5年级、6~12年级。读者可以先对自己的阅读水平进行测试,得到一个分值,然后选择相同分值的书籍。每一个分值的对应书籍包罗面都很广,读者一定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而无需去读不感兴趣的规定读物。在蓝思官网上,除了分值,还有其他检索项,如关键词、图书类型、蓝思代码、页数等。

另外,蓝思还开发了一个与分级标准配套的语言训练项目——“蓝思专业进阶计划”(Lexil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该计划可供幼儿园至高中生的老师、阅读专家、图书馆专家、校长、写作课教师、课程管理者等使用。

蓝思分级法的特色可以概括为:1)能够对出版物难易程度和读者阅读水平用同一套分值体系进行检测,十分方便读者了解自己的水平,并据此去寻找难度适宜的读物。2)分级标准精确、量化、可操作性强,其意义不仅在于“课外阅读”,更是一个语言发展、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工具,是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模式。它让学习语言、阅读和写作变得目标清晰、有章可循,但缺点在于它主要是针对语言能力的提高而设计的,不涉及读物的思想性、艺术性等主观要素,只关涉语言难度的水平判断,不涉及价值判断。精确和量化就像一柄双刃剑,优点同时就是缺点,因为思想深度等主观要素是无法量化评级的。

该方法能否为我国所借鉴?笔者认为其分级理念值得重视,即把词汇、句法、读写能力等进行精确的阶段划分,并设计出合理的检测标准,这对我国目前语文教育中出现的若干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思路。当然,汉语的特点也促使我们面对这样的问题:汉语在语言难度上的阶梯跨度并不像英语那样大,英语词汇量庞大,句法复杂,相对而言现代汉语常用字不过几千,由字组词易于理解,句法也相对简易;因此,汉语进行分级训练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可能,汉语能否制订类似的精确量化的分级标准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A-Z分级法⑤

该方法将图书按A-Z进行分级,共26级,从A到Z难度递增,一级称为一个GRL。它是由凡塔斯和皮内尔(Fountas&Pinnell)两位阅读专家开发的一套图书分级系统。在其官网上已有3.2万种图书被分级,且在线分级书单每月更新。A-Z法是一个应用较广泛的分级方法,很多数据库采用其分级作为检索项,或用以标注图书级别。

A-Z法的特色在于:1)其分级标准将图书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综合考虑,采用电脑软件和专家分析相结合的办法,从而避免了蓝思的“机械化”,但是这样也造成该标准不能应用于所有图书,而必须依靠专家鉴定的状态。2)如果说蓝思分级侧重语言训练和读物难度,A-Z法则在难度基础上更看重图书的内容、深度、印刷等主观要素,因而它对少年儿童的阅读培养来说,更具针对性和推广意义。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它没有对读者阅读水平的测试,不过由于和DRA等阅读水平检测方法配合使用,这一缺陷得到了弥补。

笔者认为该分级方法比较适合我国模仿借鉴,综合考虑图书的主客观因素,我们可制订一个相对清晰的操作性强的标准,然后将大量图书进行分级,并向学校和家长提供分级目录以便进行阅读指导。

(三)阅读发展评价体系分级法

阅读发展评价体系(DRA)是用来测定少儿阅读能力的一个检测标准,教师或家长可根据测试结果来寻找水平适合的图书,以提高少儿的阅读能力。测试内容着重于读者阅读的准确度、熟练度和理解程度等,其目标是帮助每一个学生成为独立、成功的读者。其分值范围为1~80。⑥

DRA的应用很普遍,首先这个测试成绩与学生年级水平相关联,比如二年级开始时DRA成绩应为20,中间时为24,到二年级结束时应为28。DRA也与GRL、Lexile、RR等分值相关联,比如DRA为30,相当于GRL的N、蓝思的600L、RR的21分。很多网站提供几种分级标准的对照表,以便于读者正确使用图书分级目录。

DRA测试有点类似于我们的语文考试,不同的是其考核内容与目标更为清晰,其手段与结果也更具参考价值,值得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借鉴。

此外,RR、AR、RC等与此相似,作为发展成熟的阅读计划,针对不同的目标诉求,制订不同的测试标准来检测读者水平,以便于提高。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测试体系的分值都可以相互关联。

(四)常识媒体评级

常识媒体是一个成立于2003年的非营利组织,其目标是确保家长在这个媒体和技术时代成为影响孩子生活的主要力量。它声称将帮助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士教会孩子们怎样利用媒体,而不是被媒体利用。它运用由美国主要权威机构研究的标准来决定什么样的内容适宜什么年龄的儿童。⑦

与前面几种分级方法相比,它没有一套严格量化的操作程序,也不计算分值,而是笼统地采用绿、黄、红、灰四种颜色来表示该年龄段适宜度,用一星到五星来表示不同的质量等级,并对图书内容是否关涉性、暴力等作简单描述。其思路类似于一般网站上的消费者评级,区别在于评定人更权威、有公信力。该评级方法旨在为需要消费出版物的父母们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指导,父母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到该年龄段儿童适合消费的各类产品。只要在其官方网站注册时填入儿童年龄,那么登录网站后,按年龄推荐的相关网页会自动跳出来,含有图书、DVD、游戏等产品信息。

该方法有指导性而无强迫性,它所传达的理念似乎是:“我有评定等级的权力,你有自由选择的权力。”这种思路同样值得我们借鉴。

(五)美国分级方式的共同特点

其主流分级方式具有如下一些共同特征:

一是对阅读能力和分级标准精确量化,针对性强,专业性强,注重图书阅读难度的循序渐进。美国分级阅读理论不仅强调每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认知特点等要素,更注重对读者阅读水平的精确测评,用各种检测程序进行量化评定,然后对图书制订相应分级标准,按照图书难度循序渐进地阅读。这样就比单纯按照年龄段或年级来推荐书目更有针对性。毕竟同一年龄段的孩子阅读差距也可以很大。

二是各分级标准相互联系,相互参照。各分级方式产生的目的、诉求、计算方法等不同,但其分值可以相互参照,更利于满足阅读者的不同需求,例如GRL、DRA、RR、Lexile分值与学生相应的年级或年龄都有明确的对照表。这点前文已有论述。

三是有指导性而没有强迫性。各类标准、评级与图书目录,为家长、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但并不“强迫”,完全没有“卖书”嫌疑,避免了容易引起误解的因素。

另外,多数分级方式不按照年龄、年级直接推荐书目,它给出年龄或年级阅读水平的应有数值,就像身高体重的参考指标一样,然后将阅读书目与该数值挂钩。这个参考数值相当于一个中转站,它可以消除人们对分级阅读的一个重要误会,即对年龄或年级的强迫性。当然,按照年龄或年级的分级最为直观,也有的家长更欢迎这种方式。

三、对中国分级方式的思考

(一)关于分级阅读的目的

分级标准的制订服务于分级目的。我们的目的是“把合适的书籍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送到孩子的手中”,这个表述没有问题,但需要进一步精确,所谓“合适”,内涵不同,是侧重语言难度,还是思想内容?是送给他一本适合提高阅读与写作水平的“有用的书”,还是送一本能提高精神境界滋养心灵的“好书”?当然,二者兼顾最好。但提倡“兼顾”容易把问题变得笼统含糊,使制订标准变得困难,因此,将目标细化,并根据不同目标制订不同的分级标准,或许是更为理想的途径。

分级阅读的指向大致可以概括为两种:1)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能力是个体通过文字吸收知识和信息的能力,阅读速度、阅读量、阅读技能、理解程度都是能力的体现,这种能力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得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设计其实更多地指向这一点:阅读或写作首先是对一种能力的掌握,其次才是爱好或兴趣。2)阅读品位的提高和知识面的扩大。强调阅读的内涵、图书的品质,追求个人读书修养、精神境界、道德情操等方面的逐步提升以及知识面的扩大。当然,也涉及阅读习惯的培养。

所以,分级阅读不应单纯地指向“课外读物”,如果把阅读单单理解为“课外书”,理解为兴趣和爱好,势必会导致分级阅读走到羊肠小道上去。对于爱读书的孩子,阅读是爱好、自由、快乐;对不那么爱读书的孩子,也可以通过家长和学校的引导,使他接受合理的训练以获得技能,或者培养出读书的习惯,爱上阅读,这应是分级阅读的目的。

(二)国内分级标准和书目简评

“分级阅读的核心和难点是在科学的标准体系下选书”,“具体来说就是选什么、怎么选、由谁来选”。⑧当前的任务,一是建立关于分级阅读的本土理论,二是建立科学的适合本土的分级标准体系。目前国内研究者们推出的分级标准已经走出了可喜的一大步,但仅仅是第一步。

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于2009年率先推出首个《儿童青少年分级阅读内容选择标准》和《儿童青少年分级阅读水平评价标准》,并准备推出《儿童青少年分级阅读评价方法》,采用网上测试方法,与“水平评价标准”配套使用。这套标准虽然简略,但极具参考价值。内容方面,它将1~9年级分为4个学段,对每一学段读物的内容、类型、体裁等都作出了界定;水平评价方面,采用阅读数量、阅读技能、阅读习惯三项指标,对每一学段的应有水平作出界定。该标准已经在广东地区试行使用,这一探索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仅从理论角度来谈的话,笔者认为该标准也还存在这样一些遗憾:

第一,其年龄段设定为1~9年级,没有将幼儿园阶段包括在内。儿童的良好阅读习惯应该从3岁起开始培养,也就是幼儿园小班。事实上国外绝大多数分级标准都是从幼儿园开始的。

第二,该标准很明确地将分级阅读设定为“课外阅读”,实际上限制了分级阅读的价值和意义。虽然分级阅读目前暂时还无法融入教学体制内(当然也有学校已经大胆试水引入课堂⑨),无法“撼动”语文教学的“正宗”地位,但是如果从一开始就自居“课外”,那么终将会限制分级阅读的“前途”——包括其推广、成效、国家重视程度、投入力度、研究深度等,都会不断遇到阻力。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很大程度上其实是被动的,阅读计划主要依靠学校和家长来引导和推动,那么老师和家长对一个“课外”计划缺乏积极性是必然的。分级阅读不是“课外”,而是事关少年儿童阅读能力提高、阅读习惯培育、阅读品位养成的“终身大事”。分级阅读应当以高屋建瓴的眼光和水准去衡量语文教学,“兴利除弊”,而非自甘语文课堂的陪衬和补充地位。

第三,标准是第一步,接下来应该根据标准制订相关书目,或对图书进行评级、打分,便于读者选择,否则标准有流于空泛之嫌。期待南方研究中心在研发测试方法的同时,也考虑相应图书的关联,以便更好地检测该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似乎为了弥补这一遗憾,“接力儿童分级阅读研究中心”适时推出了一份书单,《中国儿童分级阅读参考书目》,涵盖0~12岁少年儿童,为家长和教师选书提供了较好的借鉴。惜乎书目较少,总共200本,加之没有配合一套明确清晰的标准,要赢得社会认可并不容易。

但无论如何,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与接力儿童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同时进行的分级标准与书目的努力,都将为分级阅读的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三)设想与展望

国外模式不可也无法照搬,但其理念和方法可以借鉴,理想的分级方式应当具备以下几个要素:1)包括一套量化的、精确的测验程序,以便对阅读能力所包含的可以量化的客观要素进行测评,以分值的方式体现图书水平和阅读水平。2)有一份适宜的数量较大的相关书目,便于读者选择,消除“强迫性”。3)年龄段方面,最好涵盖从幼儿园至高中毕业。4)其阅读计划实现方式应当与学校教育相关联,将语文教学纳入分级阅读视野。

如此,读者将能够清楚地检测自己的阅读水平在哪个层次,应该读哪些书。而目前的语文教学与考试并没有做到将层级分清楚,上初中以后,学生往往不知道怎样学习才能提高语文成绩。阅读和写作作为两项基本的语言技能,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并不成功,阅读题目往往出得匪夷所思,考察不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则走向八股文之路。如果一套科学的分级方式得以推行的话,则现有的语文教学模式将会被改变,比如语言教学课、阅读欣赏课分别开设,比如按照分级标准出考试试卷,比如教材的重新编写,等等。

另外,出版社的跟风出版、选题集中、同质化严重等痼疾也会得到遏制:当各种图书被标上质量等级、打上分数并引导大众消费之后,劣质图书自然会被市场淘汰。当然,成功的阅读计划会培养批量的优质读者,这无疑也利好出版业。

(注:本文为作者在“第二届中国儿童分级阅读研讨会”上的演讲论文)

①http://teacher.scholastic.com/products/classroombooks/browse_level.asp.

②此处采用琳达·瓦理查在《让孩子阅读适合自己的图书》中提到的说法,见《出版发行研究》2009年9期,19页.

③http://www.lexile.com.

④智荣《蓝思分级:欧美广泛采用的图书阅读难度分级法》,《中国教育报》2010.4.1.

⑤http://www.fountasandpinnellleveledbooks.com.

⑥http://www.pearsonschool.com/index.cfm?locator=PSZ4Z4&

PMDbSiteID=2781&PMDbSolutionID=&PMDbProgramId=23661

&level=4&prognav=po.

⑦知力:《常识媒体评级:提供选择的判断》,《中国教育报》2010.4.1.

⑧王泉根:《新世纪中国分级阅读的思考与对策》,《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9期.

⑨李怀源讲稿:《中国儿童分级阅读研讨会专家发言摘编》,接力出版社整理2009.

标签:;  ;  

美国阅读分类简论与思考_读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