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街解放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0045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方法:将 2015 年 1 月—2015 年 12 月于我院就诊并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 82 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 40 例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 42 例则采用针灸推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患者各项症状均改善,但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灸推拿治疗 CSA 效果显著,优于传统西药治疗,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椎动脉型颈椎病
随着现代人们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工作时间越来越长,颈椎病的发病率层显著增加趋势、发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又称为椎动脉压迫综合征,大多为椎节不稳导致椎—基底动脉缺血所致,以头晕、眩晕、耳鸣等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还引起头痛、视物不清等症状,患者常于颈椎后伸、侧弯时加重[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均为 2015 年 1 月—2015 年 12 月于我院就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参考《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2]制定的标准)的患者共 82 例,依据随机数据表法进行分组。
观察组男性 18例,女性 24 例,年龄(48.65±8.68)岁,病程(3.79±0.52)年;对照组男性 17 例,女性 23 例,年龄(47.86±9.06)岁,病程(3.86±0.56)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具可比性,P>0.05。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并知情同意者;②自身无其他严重疾病者;③年龄 60~75 岁;④近 1 个月未服用其他治疗药物者。
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诊断标准者;②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障碍者;③严重精神病不配合者;④受试药物过敏者;⑤存在颈椎骨折、脱位等颈椎疾病者;⑥未遵医嘱退出研究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用常规西药治疗,西比灵10 mg,口服,1 次/ d;西其汀250 m L 静脉滴注,1 次/ d。
观察组: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嘱患者头稍前屈,取端坐位,采用揉、拿、?等手法使其颈背部斜方肌、胸锁乳突肌、项韧带及上肢肌肉放松,并顺着肌肉走向采用弹拨、点按、理筋等手法治疗。针刺时取 C3~C7 相应夹脊穴、百会、足三里、后溪、风池、内关等穴,并随证加减,得气后留针 30 min,所有患者 28 d 为 1 个疗程。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
1.6 统计方法
SPSS17.0 统计分析,均双侧检验,统计前进行正态分布检测,计量资料值以()表示,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率用百分数(%)表示,用 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中治愈、显效、有效分别为 8 例、25 例、7 例,总满意率 82.5%;观察组则分别为 11 例、30 例、1 例,总满意率97.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x2 =5.319,P<0.05。
3讨论
CSA 的病因较复杂,椎间盘突出及椎体病变均可引起椎-基底动脉受压,导致血流运行受阻,使脑组织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引发眩晕、头痛等不适感。治疗上,西医目前以改善微循环等对症治疗为主。倍他司汀属 H2受体激动剂,具有纠正血管痉挛,扩张血管,增加血供的作用,尤其对内耳动脉及椎基底动脉更明显;可抑制 ADP 所致的血小板凝集,改善微循环;可促进淋巴回流,有效清除迷路淋巴积液[4]。西比灵也具有较强的改善微循环作用,两药合用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已获得多项研究证实,因此将此定为对照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效果显著,总有效率更高,与郭玉海[5]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均证实了针灸推拿联合治疗对于本病的独特优势。正骨手法是颈椎病手法的核心,以解痉止痛、活血舒筋、整复错位为原则,对头颈及肩部穴位施以揉、拔伸、按、拿手法,将颈椎关节结构及时调整理纠正,减轻对血管的压迫,从而改善血液循环[6,7]。针刺取相应夹脊穴、百会、足三里、后溪、风池、内关等穴位,标本兼治。椎动脉位于颈夹脊穴深部,针刺该穴则是针灸近治作用的体现,百会系督脉和足三阳经交会穴,针刺时可调节脑部气血运行。研究表明,针刺百会及夹脊穴可使椎动脉血流速度提高,C3~C7改善脑部供血,且能缓解椎动脉及颈部肌肉痉挛,并减轻炎症反应。风池具有活血通窍,疏风解表,清利头目作用,针刺可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具有活血化瘀,和胃降逆作用;足三里可健脾化湿、调理气血;后溪则可通经活络,疏通督脉作用。研究发现,后溪、足三里、风池均可提高颈动脉血流速度,并改善脑部供血供氧[8]。可见观察组治疗方案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角度均有充实的理论支持,疗效显著,可作为本病的常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晓峰.颈源性眩晕与颈椎不稳定相关性及其中医分型论治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4):61-62.
[2]孙 宇,陈 其 福 . 第 二 届 全 国 颈 椎 病 专 题 座 谈 会 纪 要 [J]. 中 华 外 科 杂志,1993,13(8):472-476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4]任小涛.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45.
[5]郭玉海,林定坤.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3,21(9):2322-2323.
[6]张创和,李和.中医综合治疗颈性眩晕 50 例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5):74-76.
[7]李 群 祥 . 中 医 推 拿 治 疗 50 例 颈 椎 病 的 体 会 [J]. 中 医 临 床 研究,2013,5(23):31-32.
[8]孙月华.针刺颈椎夹脊穴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江西中医药,2007,38(1):62.
论文作者:呼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4
标签:动脉论文; 针灸论文; 颈椎病论文; 疗效论文; 中医论文; 针刺论文; 手法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