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理论的国际实践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循环经济论文,启示论文,理论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工业在为人类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资料统计,建国以来,我国GDP增长了十几倍,而矿产资源消耗却增长了四十多倍,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消耗大量自然资源来实现的,然而,我国资源的现实状况难以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维持经济的高速可持续发展。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2003年约50%的铁矿石和氧化铝、60%的铜资源、34%的原油依赖进口。2004年1~8月,石油净进口量高达7600万吨,对外依存度上升到40%。与此同时,一些主要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开采成本增加,供给形势相当严峻。因此,如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刚性发展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目前,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面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循环经济理论综述
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为标志,循环经济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起来(Kennis Bardin,1968)(注:Kennis Bardin,Cutler,and Robert Kaufmann,Energy and Resource Quality:The Ecology of the Economic Process.New York:John Wiley & Sons,1968.)。循环经济(Recycling Economy)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指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将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物质能量循环利用过程的经济形态(注:王如松:《循环经济建设的产业生态学方法》,《UNEP产业与环境》,2003年4月。)。该理论的核心主旨是提倡经济活动应以“循环式经济”代替传统的“单程式经济”,从效仿以线性为特征的机械论规律转向服从以反馈为特征的生态规律(注:吴季松:《循环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北京出版社,2003年。)。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是完全不同的。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该模式中,人们高强度地攫取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抛弃到“地球垃圾箱”中(张坤,2003)(注:张坤:《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年。)。线性经济正是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变成垃圾的运动,通过反向增长的自然代价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与之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以“3R”为原则,遵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规律的一种自然和谐式经济发展模式。这也是许多发达国家将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重要途径的主要原因。
国外对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层面:
一是微观层面,研究对象为企业内部,主要侧重于在企业内部推行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贯彻低消耗、高利用和低排放的思想,在这方面以美国杜邦化学公司为典型代表;
二是中观层面,是指在企业之间推行的循环经济,侧重于在区域层面通过废弃物交换建立生态产业链,以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为典型代表;
三是宏观层面,侧重于在社会层面上实施循环经济,是针对人类生活消费后排放的循环经济,如德国的包装物双元回收体系(DSD)和日本的循环型社会体系(注:日本环境省:《(日本)循环型社会白皮书》,2001年7月。)。国外对循环经济的研究正逐步拓展到地区、国家甚至更广阔范围(如洲域、全球范围),其研究焦点集中于区域范围内的不同产业系统、工业群落之间如何通过有效集成来优化资源的使用,改善整体环境绩效,最大可能地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注:Schlarb,Mary and Ed Cohen-Rosenthal,Eco-Industrial Developments,Sustainable Archjtecture White Papers[M],New York:Earth Pledge Foundation,2000.)。
循环经济三个研究层面间的关系如图一所示,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正逐步从第一、二个层面向第三个层面转移。
图一 循环经济的研究范畴
国内在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方面主要侧重于循环经济的概念、特点、原则和模式的研究上,对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过程中所涉及的深层次问题研究较少。因而,如何运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我国工业经济发展逐渐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注:段宁:《清洁生产、生态工业与循环经济》,《环境科学研究》2001年第6期。)。
二、循环经济在各国的发展及其潜在的市场机会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循环经济在发达国家中逐步形成一股潮流和趋势,它对发达国家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资源短缺、减轻环境污染压力产生了显著效果,尤其是应运而生的资源再生产业为它们带来了丰厚的物质利润。据统计,20世纪末发达国家再生资源产业规模为2500亿美元,本世纪初已增至6000亿美元,预计2010年可达18000亿美元。
美国是循环经济的先行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了美国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循环经济涉及多个行业,既包括传统的造纸业、炼铁业、塑料业、橡胶业,也包括新兴的家用电器、计算机设备业,还包括办公设备和家居用品等行业。在循环经济中,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欧洲向循环经济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以德国为例,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企业以及普通民众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垃圾处理和再利用则是德国循环经济的核心。德国对垃圾处理和再利用实行双轨制回收系统,有效促进了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德国政府规定,玻璃、塑料、纸箱等包装物回收利用率为72%,1997年已达到86%;1994年,废弃包装物作为再生材料利用52万吨,1997年达到359万吨;包装物垃圾已从过去每年1300万吨下降到现在的500万吨。
日本的循环经济发展也十分迅速。据1997年日本通产省产业结构协会提出的《循环型经济构想》,到2010年,发展循环经济将使日本新的环境保护产业创造近37万亿日元产值,提供1400万个就业机会。2002年,日本回收家电850多万台,每种家电的资源回收利用率分别为:空调78%、电视73%、冰箱59%、洗衣机56%。总之,随着新的环保技术的开发,日本的目标是循环资源回收率达100%。
在我国,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初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底,我国环保相关产业的从业单位18144家,从业人员317.6万人,年收入总额1700亿元,占GDP的1.9%。在世界6000亿美元的环保产业市场中,日本占了3862亿美元,美国占了近1000亿美元,而我国只有200亿美元。我国环保产业与国际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循环经济的发展空间巨大,循环经济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
三、循环经济的实践形式:生态工业园
建立生态工业园区是循环经济在产业领域的主要实践形式。各种在业务上具有关联关系的企业聚集在一起,一家企业产生的废物将是另一家企业的生产原料,这些企业依照顺序形成一个高效率的闭环系统(Closed Loop System),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从根本上改善了生态环境,这是建立生态工业园的最终目的。一些发达国家,如丹麦、美国、加拿大等很早就开始建设了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其他国家如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纳米比亚和南非等发展中国家也正积极兴建生态工业园区。截至2003年,美国各州开展的生态工业园建设项目已经超过60个;在亚洲,日本的生态工业园建设项目也已超过30个;在世界其它地方,如欧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南非和纳比米亚等地也纷纷开展了生态工业园建设项目(注:A.J.D.Lambert,F.A.Boons,Eco-industrialparks:stirnula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mixed industrial parks,Teclmovafion(22),2003.)。生态工业园已经成为各国在产业领域实现资源循环和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丹麦
目前,国际上最成功的生态工业园区是丹麦的Kalunborg生态工业园区,如图二(见下页)所示。该园区以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制板厂4个厂为核心企业,把一家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另一家企业的投入或原料,通过企业间的工业共生和代谢生态群落关系,建立“纸浆—造纸”、“肥料—水泥”和“炼钢—肥料—水泥”等工业联合体。发电厂以炼油厂的废气为燃料,其他公司与炼油厂共享冷却水;发电厂煤炭燃料的副产品可用于生产水泥和铺路材料;发电厂的余热可为养鱼场和城里的居民住宅提供热能。该园区以闭环方式进行生产的构想,要求各个参与厂家的输入和产品相匹配,形成一个连续的生产流,每个厂家的废物至少是另一个合作伙伴的有效燃料或原料。同时,对各参与方来讲,必须具备经济效益,如节省成本等。Kalunborg的工业共生仍在不断进化,其成功提示着人为创造这种副产品交换网络的可能性。
(二)美国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和可持续发展总统委员会(PCSD)的支持下,美国的一些生态工业园区项目应运而生,涉及到生物能源的开发、废物处理、清洁工业、固体和液体废物的再循环等多种方面。从1993年开始,生态工业园区在美国发展迅速。美国政府在总统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下还专门设立了一个“生态工业园区特别工作组”。目前,美国已有近60个生态业园区,并各具特色。例如:改造型的Chattanooga生态工业园区。在该园区,以杜邦公司的尼龙线头回收为核心推行企业零排放改革,不仅减少了污染,而且还带动了环保产业的发展,在老工业区发展了新的产业空间。其突出特征是通过重新利用老工业企业的工业废弃物,以减少污染和增进效益。而今,旧钢铁铸造车间已变成一个用太阳能处理废水的生态车间,而旁边是利用循环废水的肥皂厂,紧临的是急需肥皂厂副产物做原料的另一家工厂,这样有可能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生态工业网络。这种革新方式对老工业区改造很有借鉴意义,并且更能适应老工业企业密集的城市。
全新型的Choctaw生态工业园区。其特点是基于园区所在地丰富的特定资源,采用废物资源化技术构建出核心工业生态链,进而扩展成工业生态网。
图二 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示意图
虚拟型的Brownsville生态工业园区。在园区原有成员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新成员来担当工业生态网的“补网”角色,如引入的热电站,废油、废溶剂回收厂等。表1列示了美国代表性生态工业园的特征。
(三)加拿大
加拿大也开发了一些含有生态特征的工业园,并于1992年在波恩赛德启动了“生态系统与工业园”项目,这是对生态工业园生态特征与功能规律探索的初步研究。类似的研究在安大略湖的多伦多市波特兰工业区也相继启动,与波恩赛德工业园一样,这一园区内也包含大量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他们以废物和能量的交换联系为纽带相互衔接起来。目前,加拿大约40个生态工业园区中有9个被认为具备很强的生态工业性质,表2列示了加拿大有代表性的九座准工业生态园。
不管在美国还是在加拿大,以循环经济为理论基础建立起来的生态工业园都表现出显著的生态特性。在安大略湖的萨纳亚工业园内,石油提炼厂,橡胶合成厂,制药厂和蒸汽发电厂以及其他可能存在联系的企业之间存在大量的共生现象。另外,布卢斯能源中心,就是围绕安大略湖Hydro核电站建立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它的废热和蒸汽,聚集在该中心内的企业,通过使用这些能源可以容易的完成诸如脱水、浓缩、蒸馏、水解和加热等工业生产过程。同时,园区中的四家工业企业也充分利用附近的农场内生产的农产品,形成了一个生态产业园。在加拿大的新斯托克省(Nova Scotia),一家企业同时与几家企业联系,它们实现着木材、纸纤维和碳氢化合物的循环流动,它们最为显著的特征是能够实现废纸、纸板和石油的循环利用。当然,在这些企业中也存在着其它物资流动的可能性,随着园区内企业的集聚,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工业共生的网络中,使生态工业园的发展更有利于实现平衡与稳定。
表1 美国各地生态工业园项目的主要特征
四、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以循环经济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必须从政策、法规、产业体系、和技术进步等角度全面推进。“十一五”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关键时期,届时资源能否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以循环经济为指导原则来发展经济应当成为新时期的重要特征。为此,在推进循环经济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将循环经济原则落实到“十一五”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在编制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把发展循环经济放在重要位置。一方面,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各类规划的编制;另一方面,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其次,建立与宏观战略相配套的政策和措施。目前,我国尚处在经济转轨时期,现行的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规大多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就必须真正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节约能源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及相关法规,但总体上看,循环经济方面的法制建设仍然薄弱,不能适应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要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研究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法规体系,加快《循环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抓紧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法规,包括《资源综合利用条例》、《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管理条例》、《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
第三,将自然资源和环境因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展循环经济是为了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改变经济发展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的状况,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平衡发展。因此,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十一五”期间,应加快建立以资源生产率、资源消耗降低率、资源回收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废弃物最终处置降低率等为基本框架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统计制度,并把主要指标逐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此同时,要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推行绿色GDP核算方法。
第四,在产业层面,推行生态工业园建设,鼓励在园区内进行资源的梯次流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在生态工业园内提倡资源的综合利用,使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把有害环境的废弃物减少到最低限度,这是循环经济的一条重要原则和重要标志。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有两种方式:一是原级资源化,即把废弃物生成与原来相同的产品。如将废纸生成再生纸,废玻璃生成新玻璃,废钢铁生成再生钢……这种方式的利用,可以减少原生材料量的20~90%;二是次级资源化,即把废弃物变成与原来不同的新产品,这种利用方式,可减少原生材料量的25%。世界上有许多成功的典型,这种方式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使资源和能源在这个工业系统中循环使用,上家的废料成为下家的原料和动力,尽可能把各种资源都充分利用起来,做到资源共享,各得其利,共同发展。
表2 加拿大有代表性的九座准生态工业园
第五,大力发展绿色技术,完善循环经济建设的科技支撑体系。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重点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造技术,以及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术等,不断提高单位资源消耗产出水平,尽快使资源消耗从高增长向低增长、再向零增长转化,使污染排放量从正增长向零增长、再向负增长转化,从源头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清洁生产中心的作用。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推行循环经济的经验,引进核心技术与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