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中医医院 615600
摘要:目的:探讨孕期健康教育结合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即将分娩的产妇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孕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孕期健康教育结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前产后EPDS评分情况及产后产妇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产妇产前EPD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EPD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更加显著,(P<0.01);观察组产妇满意度高达97.8%,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健康教育结合心理护理能有效降低产后抑郁评分,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提高产妇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孕期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产后抑郁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 pregnancy
Lu Ziqiu
Mianning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iangshan prefecture,sichuan province 615600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education pregnancy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postpartum depression. Selection methods:our hospital in January 2016 - February 2017 admit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delivery of 90 cases of maternal as the research object,which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5 cases in each group,control group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during pregnancy,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health education during pregnancy in combination with psychological nursing,comparing two groups of maternal prenatal postpartum EPDS score and postpartum maternal satisfaction. Results: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prenatal EPDS score,(P BBB 0 0.05). Both groups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postpartum EPDS scores,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P < 0.01).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maternal satisfaction was 97.8%,compared with 80.0%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the combination of education during pregnancy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reduce postpartum depression score,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improve maternal satisfaction,and deserve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prenatal health education;Psychological nursing;Postpartum depression
产后抑郁是一种高发病率的心理障碍,产妇在产褥期出现的一种精神障碍,大多出现在产后1周左右。产后抑郁的主要临床症状与抑郁症类似,疾病初期会出现情绪低落、头痛、少食、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1]。病情严重患者会失去对生活的乐趣,快乐减少,反应迟钝,社会能力逐渐丧失,甚至出现自杀倾向。此病若不及时干预会逐渐演变为产后精神病,对产妇生理和心理健康及家庭和谐产生严重影响,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较多[2]。本院在产妇孕期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进行预防,有利于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保障母婴身心健康,提高产妇生活质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即将分娩的产妇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7.76±2.13)岁,初产妇26例,经产妇19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2例,高中14例,大专及以上29例;分娩方式:剖宫产18例,自然分娩27例;对照组45例,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7.83±2.21)岁,初产妇27例,经产妇18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3例,高中15例,大专及以上27例;分娩方式:剖宫产19例,自然分娩26例。两组产妇在年龄、生育情况及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孕期健康教育结合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孕妇产前检查时,医生和护士要向孕妇详细说明妊娠期可能出现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同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产妇的妊娠和分娩感受,便于评估产妇心理状态。(2)加强健康教育,产妇在产前检查时,要将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向孕妇进行宣传,同时组织讲座、借助孕妇学校等向孕妇详细耐心的讲解妊娠期、分娩期和产褥期的生理变化情况,并告知孕妇要重视孕期保健,饮食要以高营养、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同时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也要告知孕妇,让孕妇有充足的心理准备。若发现孕妇恐惧心理严重,医护人员要耐心的了解原因,同时以温和的语言安慰孕妇,了解孕妇真实的心理感受。(3)孕妇入院待产时,面对陌生的人员和环境,加上对分娩知识较为缺乏,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心理,护理人员要热情的帮助产妇对医院的环境进行熟悉,同时与产妇积极沟通,对其心理负面情绪进行疏导和干预,鼓励产妇,减轻产妇的不良情绪。此外,在分配床位时,将不良情绪较重的产妇与心理素质较好的产妇分配在同一病房,帮助产妇稳定情绪,积极的面对分娩和产褥期。同时我们要和产妇家属进行沟通,嘱咐家属要鼓励安慰产妇,帮助产妇稳定情绪,减轻抑郁和焦虑情绪。(4)保持住院环境安静和整洁,调节病房温度和湿度,护理人员在产妇住院期间要保持热情,对产妇的提问耐心解答。(5)产妇住院期间要对产妇的社会状态进行干预,使产妇及其家属树立正确的生育管理,部分重男轻女思想较严重的家庭要加强干预和教育,使其明白男女平等的思想,最重要的是母婴平安健康,只有抛弃旧思想旧观念才能有效降低产妇思想负担,减轻不良情绪,并告知产妇及其家属产妇抑郁症的严重性。同时要嘱咐产妇适当的进行锻炼,如散步、爬楼梯等,并听一些轻音乐使心情放松。
1.3观察指标
(1)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产妇产前和产后10d抑郁情况,抑郁情况评价标准: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自评量表(EPDS)评价两组产后抑郁情况,EPDS量表共有10个方面,满分是30分。总分低于12分则为阴性,总分高于12分则为阳性。阳性即表示有产后抑郁症。(2)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评价两组产妇产后满意度。总分为100分,满意:总分≥85分;基本满意:60≤总分<85;不满意:总分<60分。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检验水准为σ=0.05。
2 结果
2.1 两组产前产后EPDS评分比较
表1 两组产前产后EPDS评分比较
3 讨论
有研究显示[3],孕妇在孕期若出现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产后发生抑郁症的比例明显增加。产后抑郁症是一种产后较为严重的精神疾病,不仅会对产妇的生理、心理产生严重影响,还会对夫妻关系、家庭和谐造成严重影响。此外,孕妇若在孕期出现抑郁情绪,不利于胎儿的认知能力和情感行为[4]。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1)生理因素:产后产妇体内雌激素水平出现明显下降,产妇易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心理较为脆弱,敏感性增加,使抑郁症状加重。产时和产后出现的一系列并发症、难产、手术产、滞产等都会增加产妇的抑郁情绪。再加上分娩时的疼痛,剖宫产术后切口的疼痛使产妇感觉恐惧、焦虑,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增强,出现严重的情绪波动,心理严重不平衡,抑郁症状加重。(2)心理因素:部分产妇对分娩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大部分产妇都对分娩有着恐惧、紧张、焦虑心理,一方面害怕分娩时的剧烈疼痛,怕无法进行自然分娩还要行剖宫产手术,也担心手术过程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对胎儿是否健康、胎儿性别等有着明显的担忧。此外大部分产妇都属于初产妇,对产后婴儿的护理知识缺乏,未及时转变角色,对母亲角色不能很好的适应,给产妇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引起情绪紊乱,出现焦虑、抑郁心理。(3)社会因素:社会和家庭因素:有研究显示,社会支持量表得分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呈反比,社会支持对于产妇的情绪、体验能很好的维持,此外社会支持也能提高产妇对重大事件的应激能力,提高应对环境压力的信心和能力。有研究显示,丈夫是产妇最大的社会支持来源,婚姻满意度较高,丈夫支持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较低。
产后抑郁症除了积极治疗以外,预防性的干预措施也必不可少,对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显示,孕期健康教育结合心理干预是预防产后抑郁症的重要措施。对产前孕妇的不良情绪进行针对性干预,便于护理人员和家属及时了解产妇的心理情况,主动的对产妇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于不良情绪,采取早发现早干预的政策,为产妇提供持续性的情感支持,使产妇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迎接分娩,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5]。尤其对于产前抑郁、焦虑情绪较为严重的产妇,护理人员和产妇家属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多与产妇进行交流,不断的鼓励产妇。医护人员随时为产妇提供帮助和咨询,使其了解妊娠和分娩的相关知识,建立信心。家属也可陪同产妇参加孕妇学校的相关讲座,产妇之间相互交流,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妊娠分娩是大多数女人必经的一个阶段,也使情感较脆弱的阶段,除了不要的身体照顾外,对其精神的鼓励和关心也非常重要,产妇家属要主动的关心产妇,多抽出时间陪伴产妇,产妇生产后,家庭其他成员要主动照顾婴儿,使产妇有足够时间休息,顺利度过该阶段。
本研究对产妇进行孕期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与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产后产妇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两组满意度比较发现,观察组产妇满意度要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由此可见,孕期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能有效减轻产妇产后抑郁情绪,降低抑郁症的发生率,提高产妇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付力春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3):262,265.
[2]王荣. 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养生保健指南,2016,11(05):82-82.
[3]杨淑香.孕期心理健康教育防治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1):96-97.
[4]张培.孕期心理健康教育联合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预防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2017,(05):79-81.
[5]苏长春.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2):84-85.
论文作者:卢自秋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
标签:产妇论文; 产后论文; 抑郁症论文; 抑郁论文; 心理论文; 孕期论文; 孕妇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