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形成无缝对接
——巍山县马鞍山乡脱贫出列后迈出乡村振兴可喜步伐
文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调研组
马鞍山乡位于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北部,2018年末,全乡总人口4742户16595人(其中:农业人口4161户15762人),彝族人口12727人,占总人口的76%,201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9872亿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9267元,增长11.14%,是典型的集山区、边远、民族为一体的农业乡。2015年以来,马鞍山乡突出精准,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就业帮扶、教育卫生等工作,2018年底与全县其他乡镇一道脱贫出列。同年,被大理白族自治州确定为乡村振兴州级试点乡。
该公司是一家数学计算软件的领先软件供应商。MathWorks的产品除了作为研究和开发的基础工具在汽车、航空、通信和电子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外,还被应用于金融服务和计算生物学等对建模和仿真有越来越高要求的技术领域;MathWorks软件可用来辅助许多尖端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包括汽车系统、航空、通信和其他电子产品、工业机械和医疗器械等。
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质性决定性成效
近年来,马鞍山乡党委、政府扎实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宣传党的扶贫方针政策,积极争取群众理解支持,努力形成脱贫攻坚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表1中:va为飞机平台飞行速度;D为天线方位向口径尺寸;Δθ为天线波束方位向扫描角度范围;θmax为方位波束最大指向角,正侧视工作下有Δθ=2θmax;λ为雷达工作波长;R为作用距离;Ls为方位向波束地面照射范围;Rmax为最大作用距离;Pav为发射平均功率;G为收发天线的增益;σ为目标有效反射面积;K为玻耳兹曼常数;T为接收机温度;Ti为目标驻留时间;η为系统损耗;SNR0为脉冲压缩后的信噪比。
对照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出列标准,马鞍山乡4个贫困村都已达到退出标准,全乡2017、2018年度326户1168人达到脱贫标准,15户44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于重病、残疾等原因,暂不列入脱贫对象,需进一步给予关心、帮助和扶持。
对照贫困人口退出6项指标进行审核,1168人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已超过3200元,已达到不愁吃、不愁穿的目标。都有安全稳固住房,适龄青少年就学得到保障,基本医疗得到保障,社会养老有保障,都已享受产业扶持、技能培训、扶志引导、项目资金帮扶等政策,已经达标。2018年底,马鞍山乡贫困发生率降至0.27%。
马鞍山乡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长期任务,严格按照“脱贫不脱政策、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要求,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全乡4个贫困村2017年度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在2万元以上,已达脱贫出列考核标准。除建档立卡贫困户外,全乡低保户、危房户、重病户、残疾人户等群体也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乡适龄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中小学合计29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情况。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对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乡政府驻地到4个贫困村的道路已全部通过沥青路面或水泥路面实现硬化。乡政府到各行政村的硬化道路共有95公里,危险路段已采取防护措施处理。全乡4个贫困村均已通10千伏以上的动力电,4个贫困村下辖55个村民小组,均已通380V三相动力电。全乡4个贫困村所辖的55个村民小组均实现广播电视信号100%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村群众都已看上电视。目前,4个村委会、4所学校、4个卫生室均已实现网络宽带全覆盖。全乡4个贫困村所辖20户以上自然村或村民小组共55个,通过实施光伏提水项目,铺设管网接通钢管、胶管和修建水窖等方式,解决了群众饮水问题。全乡4个贫困村有4个村级卫生室,通过提升改造或新建,均已达到标准化卫生室要求。4个贫困村都实现了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1.2张的标准,并按每千服务人口不少于1名的标准配备乡村医生,每所卫生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执业。全乡4个贫困村均配备了农家书屋和具备教育、培训、会议等多功能的活动室。党员10人以上或200人以上的村民小组均已建设活动场所。
巩固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古村古木古民风,新业新居新气象。”这是芝麻坎议事点悬挂的一副对联,也是今日芝麻坎村的真实写照。全乡实施乡村绿化行动,完善“河长制”“三清洁”长效机制,实施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饮用水源地污染控制与水质改善等工程建设,以合理的村庄规划、完善的基础设施、宜人的人居环境、稳定的主导产业、宽裕的居家生活、配套的公共服务、淳朴的民风民俗、良好的管理机制为抓手,抓好美丽乡村建设。通过集中治理、全面改善、长效提升,营造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城乡环境,让群众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更幸福。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和一站式服务,落实县乡村一体化医疗共同体和医护队伍建设,完成村卫生室的规范化建设,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教育资源整合和教师优化配置,巩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加强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继续完善农家书屋建设。健全完善救助体系,做好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和其他特殊人群的关爱救助保障工作。开展公民道德活动,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个人品德。
近年来,面对日益加剧的国际科技竞争,世界主要国家(地区)都将发展目标瞄准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强科学研究与创新战略部署,增加科技创新投入,抢占未来科技经济发展的先机。本文根据国内外权威机构发布的研究报告及相关数据,力求从全球视野分析和把握近15年全球科技投入的基本趋势及中国科技投入的水平,以期为我国科技投入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加大产业投入力度。紧紧依托全乡资源、区位优势,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继续把全乡9.2万亩核桃管理好、抚育好,真正发挥效益。红雪梨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马鞍山乡积极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建成名副其实的“红雪梨之乡”。芝麻坎村隶属马鞍山乡建档立卡贫困村红旗村委会,全村53户225人,是一个山区彝族自然村。主要以经济林果、畜牧和种植业收入为主,201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317元。通过积极发展林下经济,重点扶持林下种养殖,提高林业综合开发利用率。充分利用沿江低海拔地区气候、热能等优势,积极发展芒果、美国山核桃、香橼、蔬菜等果蔬产业。发展适度规模养殖,以畜种改良、科学养殖、动物疫病综合防控等为重点,抓好流通体系和示范基地建设,发展生猪、肉牛、云岭牛、黑山羊、山地鸡产业。继续加强烟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烟叶生产条件,确保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
马鞍山乡素有“彝族打歌之乡”“彝族风情长廊”的美誉,民族文化积存丰厚,民俗民风浓郁,民族民间传统活动及节庆活动内容丰富。三胜村地处马鞍山乡东南边,是巍山红雪梨的主产区,种植面积达2.4万亩,产值4000余万元,形成了万亩连片的巍山红雪梨种植示范区和巍山红雪梨生产的核心区。
注重抓好民族团结工作。加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示范户创建工作,力争把马鞍山乡建设成为全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同时,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全乡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全面提升群众生活质量。芝麻坎村都由村民代表会议决定。村规民约的制定、全村产业结构调整、村内发展规划等都是由大家议、通过民主表决大家定,充分实施村民自治。芝麻坎村作为易地搬迁分散安置点,2018年,全村53户农户新建房就有40户,为了节俭办事,党支部和村民小组提出,建房户一律不准请客,提交村民代表会商议,村民一致同意,新事新办,一户都不请搬家客。
拓展基础设施建设路径。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抓住打造大理面向西南、南亚重要交通枢纽的机遇,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支持和优惠政策,加快扶贫村组公路路面硬化建设项目,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形成“网络全乡、四通八达、出行便利、货畅其流”的农村交通环境,继续做好农村公路改扩建项目和紫金公路、小湾库区环库公路的协调工作。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继续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提灌站建设、光伏提水工程、河道堤防整治,梨园河水库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夯实水利基础,提升蓄水和水资源综合利用能力,突出抓好饮水安全工程,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因地制宜集中连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深化电力制度改革,实现低压集抄全覆盖,推进电力缴费智能化。全面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升电力供应保障水平。扩大4G网络信号覆盖面,建成高速传输、光纤到户的信息网络。芝麻坎村党支部抓住整村推进项目实施和易地扶贫搬迁点项目,实现“一房五通五化两有”,即建新房,通水、通电、通路、通网络、通广播电视,硬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有公共服务设施场地、有脱贫发展的主导产业。
启动三胜村乡村振兴试点试验建设项目
数学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认知结构,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的数学结构,都需要从简单的数学结构出发,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进行简单的结构构造,进而找到突破,加以引导变式研究,就可以帮助学生找到突破口,既可以增加求知欲和对数学的探索欲望,又可以在探索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提升。所以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构建学生的新的数学结构。
擦亮乡村特色旅游品牌。为把马鞍山乡建成州内出名、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生态休闲观光体验旅游目的地,乡党委、政府突出“乡愁·梨花源”这一主题,科学规划梨花源建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突出乡村生活生产生态特点,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开发建设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依托万亩连片的红雪梨、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良好的生态环境等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在梨花盛开和果实成熟时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注重保护民族村落、古村古镇,建设有历史渊源、民族特点的特色村落,让游客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
2018年以来,马鞍山乡在三胜村启动实施乡村振兴试点试验示范项目。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设持续构建农村生态文明发展机制、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弘扬乡村传统文化、建立健全农民持续增收机制等五个方面26个项目。项目估算投资2093万元,其中争取财政补助1000万元,部门整合662万元,自筹461.4万元(其中筹集其他资金10万元、村集体投入48.4万元、村民筹资酬劳373万元)。
试点村注重培育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集体活力和实力,通过加大发展特色产业扶持力度、打造乡村旅游促发展、创新发展模式、加大政策扶持、拓宽增收渠道,加强规范管理等综合措施,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层基础。积极探索“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红雪梨农民专业合作社、核桃农民专业合作社、云岭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实现农户收入和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重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增强村民民主决策参与能力;建立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经济组织、合作组织间的良性互动,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规范作用;推出“移风易俗倡新风”主题教育活动,提升乡村德治水平。试点村通过深度挖掘民族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人文精神,发挥民族歌舞在凝聚人心、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鼓励和引导种植户、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之间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达到共赢目的。用万亩梨花源的“花”、高山生态的“清”、民族风情的“厚”、徒步花路的“美”、巍山红雪梨的“特”,吸引游客或客商花钱换环境、环境换心境、心境换健康。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马鞍山乡党委、政府注重加强对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引导和培育,建设针对红雪梨为主产业的专家工作站,通过解决日常生产问题,重点研究疑难问题等形式培养和留住人才。通过推动巍山红雪梨产业升级,培育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拳头产品”。通过建设巍山红雪梨品牌产品示范基地、高原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巍山红雪梨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努力把马鞍山乡建设成全州红雪梨种植示范区,全州出名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休闲观光体验旅游目的地,全州彝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示范基地。通过实施光伏提水等项目工程,改变三胜村万亩巍山红雪梨产区“要水无水、望水兴叹”的瓶颈制约,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在建好管好设施的基础上,村集体合理定价收取水费,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巧传播:面向网络传播特点积极生产内容,利用社交媒体中的本地人群和KOL(关键意见领袖),采用大数据所描述的精准用户画像多场景、多维度的复合型精准智能传播。
试点试验项目注重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整治村容村貌,彻底转变村庄“脏乱差”现象,完善垃圾清扫清运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开展河道治理,打造生态景观带。实施退耕还草300亩,增加牲畜饲养量。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七改三清”示范村建设项目,进行水泥路面硬化、小型垃圾填埋场建设、卫生厕所改建,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当前,走进马鞍山乡三胜、红旗等试点村,一个个“村在林中、家在绿中、人在画中”的新农村景象呈现眼前,全乡上下正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激情、务实的作风、苦干的状态奋力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路上。
(调研组成员:杨文江 陈丽芬 何守伦 邓自标官家富 墨绍海 毕 波 苏宇箫)
(责任编辑 沈 艳)
标签:马鞍山乡论文; 巍山县论文; 乡村振兴论文; 无缝对接论文; 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调研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