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IA模型的描述与评价_通货膨胀率论文

AD-IA模型的描述和评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模型论文,评价论文,AD论文,IA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1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530(2008)04-0005-09

由于IS-LM模型和AD-AS模型存在着一系列缺陷,其中有些缺陷不能被学生接受,而且带有根本性的;就连当代世界上最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在他的第十八版的《经济学》教科书中已经不再使用IS-LM模型了,由此可见其局限性。因此,经济学家又进行了经济模型的开创性研究,AD-IA模型就是其中之一。这个模型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翰·泰勒和戴维·罗默在新世纪初首创,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做了进一步阐发,威拉帕纳给予高度推崇,它是对IS-LM模型和AD-AS模型的一种替代,新颖而优良,它是一个新生事物,是国内教科书所没有的,目前,在一些西方教科书中,总需求—通货膨胀曲线和通货膨胀调整曲线已经成为用来解释经济波动和通货膨胀分析的核心框架,也是一些预测机构所使用的模型。

一、AD-IA曲线的含义和影响因素分析

IS-LM模型说明的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决定;AD-AS模型说明的是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时国民收入和价格的决定;但是这两个模型都没有说明通货膨胀与产出之间的关系。经济学家为了探讨GDP和通货膨胀之间的联系,分别把通货膨胀率和GDP在纵、横坐标系中表示出来,找到不同通货膨胀率下的收入水平,由此得到了AD-IA曲线。AD是总需求—通货膨胀曲线,反映的是通货膨胀率与总需求之间的关系。IA是通货膨胀调整曲线,反映的是通货膨胀水平的变化。在短期内,国民收入是由总需求决定的,总需求是由投资、消费、净出口因素决定的,而且这些因素又与利率有关,利率主要是由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定的,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主要目标是稳定通货膨胀率,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中央银行提高利率,这会引起投资、消费以及净出口的减少,总需求下降和收入下降;反之,当通货膨胀率下降时,中央银行降低利率,这会引起投资、消费以及净出口的增加,总需求上升和收入上升。这样,把通货膨胀率与国民收入结合起来,就得到了两者之间的反比例关系,也就得到了总需求曲线—通货膨胀曲线。换句话说,中央银行关注的是保持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通常为2%),如果总需求超过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企业就会提高价格,同时低失业率导致工资率上涨超过生产率的增加,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成本,这时通货膨胀率就会上升;反之,如果总需求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中央银行就会降低利率,进而导致总需求和产出的增加,这时通货膨胀率就会上升;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水平时,实际通货膨胀率等于目标通货膨胀率,中央银行保持政策不变。平均通货膨胀率是由货币政策决定的,因此货币政策起了关键的作用。新凯恩斯主义假定,在短期内,工资和价格的调整不够迅速,从而不能使经济总是保持在充分就业的状态,结果,失业和产出可以围绕充分就业水平而波动,当产出等于总需求时就出现了均衡。在封闭经济中,较高的利率通过两条基本途径降低总支出:一是较高的利率降低了投资的盈利性,导致了厂商缩减投资项目;二是消费者抵押贷款利率较高使家庭减少对新住宅和耐用品的购买。

中央银行的政策规则就是,当通货膨胀上升时,提高名义利率,使实际利率上升,总需求和产出下降;当通货膨胀下降时,降低名义利率使实际利率下降,总需求和产出上升,这就意味着通货膨胀与产出的运动方向相反。

通货膨胀与总需求之间的反向关系,用曲线来表示就是总需求—通货膨胀曲线(aggregate demand inflation curve),或AD曲线。横轴表示实际产出(GDP)或GDP缺口,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率。不同的通货膨胀率对应着不同的产出水平。通货膨胀率越高,产出越低;通货膨胀率越低,产出越高。现在假定通货膨胀率上升到超过目标通货膨胀率,于是中央银行做出对名义利率提高的反应,结果实际利率上升,企业的投资和家庭的消费下降,总需求下降,通过乘数的作用,均衡的收入下降了,这就是AD曲线斜率为负值的原因。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呢?因为利率与实际GDP成反比例关系,通货膨胀率与利率成正比例关系,所以通货膨胀率与实际GDP成反比例关系。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与利率成反比例关系,货币供给增加会引起利率下降,虽然财政政策与利率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政府赤字增加往往导致利率上升,低利率往往是扩张性货币政策所致的,意味着经济可能处于衰退和萧条阶段,此时往往也需要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相配合,因此可以笼统地、不很确切地说,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与实际GDP以及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都与利率反比例关系,所有这些因素都与总需求和实际GDP成反比例关系,所以,实际GDP也就与利率成反比例关系。

通货膨胀和产出对经济扰动的调整,也取决于AD曲线的斜率,当AD曲线相对平缓时,通货膨胀的变动导致总需求较大的变动;当AD曲线相对陡峭时,通货膨胀的变动导致总需求较小的变动。在封闭经济条件下,AD曲线斜率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取决于通货膨胀变动时中央银行如何调整利率,也就是说取决于货币政策规则。如果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反应很强烈,通货膨胀较小的变动导致实际利率较大的变动,那么通货膨胀较小的上升就会导致总需求较大的下降,从而使AD曲线相对平缓。相反,如果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反应很微弱,通货膨胀较大的变动导致实际利率较小的变动,那么通货膨胀较大的上升就会导致总需求较小的下降,从而使AD曲线相对陡峭。二是实际利率对家庭和企业关于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多少的决策的影响。如果投资支出对实际利率是很敏感的,那么AD曲线就是相对平缓的;换句话说,通货膨胀引起的实际利率既定变动导致总支出较大的变动;如果投资支出和家庭支出对实际利率变动的反应不大,AD曲线就是相对平缓的。

在开放经济中,AD曲线的斜率还取决于实际利率对汇率和净出口的影响,如果出口和进口对汇率的变动非常敏感,那么AD曲线将比它们较不敏感时更加平缓,通货膨胀的上升通过货币政策的反应使利率提高,结果引起本币升值,家庭和厂商将用国外产品替代本国产品的购买,即进口增加,出口下降,净出口下降。如果这种购买的替代效应很大,通货膨胀的上升将引起国内总需求较大的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汇率变动对净出口的影响越大,AD曲线越平缓。反之,如果这种购买的替代效应很小,通货膨胀的上升将引起国内总需求较小的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汇率变动对净出口的影响越小,AD曲线越陡峭。

AD曲线反映的是通货膨胀率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每一个通货膨胀率对应一个产出水平。通货膨胀的变动导致实际利率的变动,实际利率的变动又造成总需求和产出的变动。由通货膨胀变动引起的产出的变动表示为沿着既定的AD曲线移动,给定通货膨胀率,任何其它因素(即非通货膨胀因素)引起的总需求的变动,将使AD曲线左右移动,在既定的通货膨胀率下,凡是使总需求扩大的因素使总需求曲线右移,凡是使总需求缩小的因素使总需求曲线左移。引起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有:

1.消费因素。任何使消费增加的非通货膨胀因素都会使AD曲线向右移动,这表示在既定的通货膨胀率水平下,总需求的增加;反之,则相反。

2.投资因素。任何使投资增加的非通货膨胀因素都会使AD曲线向右移动,这表示在既定的通货膨胀率水平下,总需求的增加;反之,则相反。

3.净出口因素。通货膨胀率上升,中央银行为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利率,一方面引起国内投资和消费下降,GDP下降;另一方面,本国利率上升,引起国内利率相对于国外利率上升,外国资本流入增加,本国资本流出减少,本币供给减少,本币升值,净出口下降,总需求下降,GDP下降。

4.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影响总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给定的通货膨胀率下,政府购买或税收的变动改变了总需求水平,从而影响了产出。政府支出增加或税收减少,使总需求曲线右移;反之,政府支出减少或税收增加,使总需求曲线左移。这种曲线的移动,表示在既定的通货膨胀下,由于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变动,影响了产出水平。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会被实际汇率的变化引起净出口的变动所弱化,引起AD曲线移动的幅度比封闭经济条件下要小。

5.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影响总需求的另一个重要因素。AD曲线的位置还取决于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的行为,这一行为可以用货币政策规则来表示。AD曲线的斜率内生于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变动的自动反应机制中,我们可以研究在每一通货膨胀率下中央银行改变利率对总需求和产出发生什么影响。如果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使利率下降,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增加,总需求增加,进而产出增加,表现为AD曲线右移;反之,如果中央银行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使利率上升,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下降,总需求减少,进而产出减少,表现为AD曲线左移。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会被实际汇率的变化引起净出口的变动所加强,引起AD曲线移动的幅度比封闭经济条件下更大。

6.其它因素。尽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AD曲线移动的关键因素,如果在实际利率的每一水平上投资和消费发生了变动,就会有类似的作用产生。如资本市场的繁荣导致有价证券收益增加,即产生了财富效应,会增加人们的消费支出,从而扩大了总需求和均衡产出水平,使AD曲线右移。对未来的乐观预期可能导致消费和投资支出的增加,使总支出增加,也会使AD曲线右移。对于给定的实际利率水平,均衡产出将提高,这由AD曲线的右移来表示;反之,则用AD曲线的左移来表示。如果家庭和企业对未来更加悲观并削减支出,或者由于股票市场不景气而使财富减少,总需求将在市场面临的每一利率水平上下降,这会导致AD曲线左移。目标通货膨胀率上升,货币政策规则线右移,AD曲线右移;反之,则相反。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国收入上升会增加对本国的进口,使本国出口增加和总需求增加,GDP增加,在曲线上表现为AD曲线右移,反之,则使AD曲线左移。如果外国提高利率,导致外国货币升值,本币相对贬值,使本国出口增加和总需求增加,GDP增加,在曲线上表现为AD曲线右移,反之,则相反。

长期总供给曲线,或充分就业产出,或潜在GDP,它是由劳动市场处于供求均衡状态时所决定的产出水平。即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的产出,严格来说,是由就业水平、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等因素所决定的,这些因素在短期通常被假定为不变的,所以,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它不取决于短期因素,即不取决于通货膨胀率和总需求因素,因为在短期内,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反应是首先调整产量(数量调整),这样,价格或通货膨胀率可以认为是不变的,经济的均衡产出将主要由总需求决定,也就是在通货膨胀率一定时,通过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决定产出水平。根据西方经济学家观点,在长期内,工资和价格都可以做出调整,从而能够保证所有市场出清,经济能够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产出由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位置决定的。然而,在短期,工资和价格的反应不够敏感,从而不能使劳动市场总是处于充分就业均衡,产出和就业围绕其充分就业水平而波动。但是也有一些市场,如股票市场、黄金市场、农产品市场等,当供求发生变动时,价格能够做出迅速反应和调整。但是对于大多数产品和服务来说,不管是生产商、批发商或零售商来说,在对工资和价格变动率进行调整时,都有相当的粘性。但是对产品市场和均衡产出做短期分析时,将假定通货膨胀率调整缓慢,因此假定IA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通货膨胀调整曲线(IA曲线)描述了经济中厂商和工人确定价格和工资的经济行为。它的斜率和位置具有几个重要特征,它是一条水平线表示厂商和工人是以这样的方式调整工资和价格的:在短期内,当实际GDP变化时,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只有时间足以使通货膨胀发生明显变化时,通货膨胀调整曲线才会移动。在短期内,如果通货膨胀率为4%,那么IA曲线恰好就在4%的位置,无论实际GDP发生多少变化。诚然,假定它是一条水平线,是对经济现实的一种近似,实际上它可能是向右上倾斜的,因为伴随着实际GDP的改变,通货膨胀率有可能发生变化,即使这个变化很小。但是假定它是一条水平线仍然是一个较好的近似。

二、AD—IA曲线的数学表达式

假定投资函数为:i=e-dr(r为实际利率),储蓄函数为:

用文字表示就是:现实的实际利率和均衡的实际利率缺口与实际的产出和潜在的产出缺口之间存在一个简单的关系,该关系有一个负的斜率,如果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实际利率高于均衡水平;如果实际产出高于潜在产出,实际利率低于均衡水平。当中央银行希望紧缩经济,降低实际产出,就要提高实际利率;反之,则要降低利率。

它表示本年的预期通货膨胀取决于上年的实际通货膨胀,这是一种最简单的通货膨胀预期表示方法。

由于上面等式的右边是滞后的实际GDP()而不是现期的实际GDP,通货膨胀不依赖于横轴上的实际GDP的现期水平。因此,把等式表示为一条水平线,标为IA曲线,表示价格调整。如果上年实际GDP高于潜在GDP,本年通货膨胀上升,IA曲线上移;如果上年实际GDP低于潜在GDP,本年通货膨胀上升,IA曲线下移。依此类推,如果现期实际产出大于潜在产出,下期通货膨胀率就要上升,反之,如果现期实际产出小于潜在产出,下期通货膨胀率就要下降。如果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IA曲线上移;如果预期通货膨胀率下降,IA曲线下移。如果有一个正的价格冲击(Z为正值),IA曲线上移;如果有一个负的价格冲击(Z为负值),IA曲线下移。如果本币贬值,国内厂商购买外国产品的成本上升,厂商按照成本加成定价的方式定价,就会通过提高生产的产品价格转嫁,使产品价格上升,结果引起通货膨胀,对于给定的产出和通货膨胀预期,汇率的变动使IA曲线向上移动,反之,IA曲线则下移。

在价格调整方程中,通货膨胀率是事先决定的,因为它依赖于滞后的GDP缺口,而不是现期的GDP缺口。因此,在以通货膨胀为纵轴,现期GDP缺口为横轴的图形中,价格调整曲线是水平的。由于预期通货膨胀对滞后通货膨胀做出反应,当GDP缺口为正(或负)时,价格调整曲线随时间逐渐上移(或下移)。这里对短期的关键假设是:工资和价格的调整是交错的,不是同时进行的,从而不能保持劳动市场和产品市场在充分就业实现均衡。在长期内,工资和价格一定会做出调整。当经济高于或低于潜在产出时,通货膨胀会上升或下降,通货膨胀的变化一定最终把经济推回到潜在产出水平。

有三个因素对解释通货膨胀是如何随时间而变动是重要的:一是尽管工资的调整不够迅速从而不能保持供求相等,只要需求不等于供给,经过一段时间工资会做出反应,周期性失业的增加导致较低的通货膨胀。二是工资和价格取决于工人和企业对通货膨胀的预期,预期的通货膨胀上升导致实际的通货膨胀率上升。三是经济有时会经历通货膨胀冲击,如石油价格上涨,重要物资的短缺等,提高了通货膨胀预期或造成通货膨胀冲击,迫使决策者做出困难的抉择。

在短期内,有几个理由使IA曲线不会发生明显的移动,甚至出现实际GDP和对厂商产品的需求变化:(1)稳定通货膨胀的预期;(2)交错的工资和价格决定。对于其他厂商关于工资和价格的决策会影响本厂商的工资和价格的决策,如果经济中总通货膨胀率年复一年地盘旋在4%左右,那么该厂商就预期到它的竞争者价格可能也每年提高4%左右,除非情况发生了变化才不会这样。为了保持价格接近于竞争者价格水平,该厂商需要每年提高价格4%左右,这样通货膨胀率就会每年稳定4%左右。工资调整也必须考虑到未来的预期,如果厂商和工人预期到其他厂商的工人工资上涨了,为了满足竞争的需要,那么本厂商也会类似地提高工资,如果工资提高幅度小,相对于其厂商的工资也就低了(相对工资),许多厂商是以其具有与其他厂商的相同经验和技术的工人的工资为基础来支付工资的,如果其他厂商提高工资,本厂商也就提高工资。

当厂商和工人决定他们的工资时也注意到通货膨胀的预期,在具有4%的通货膨胀经济中,工资也增加4%,以维持相应的生活费用,低工资的增加将导致工人实际工资的下降。价格和工资调整的粘性是由于菜单成本、工会力量、隐含合同、交错的工资和价格决定等原因造成的。

当实际GDP小于潜在GDP时,通货膨胀下降;当实际GDP大于潜在GDP时,通货膨胀下降;当实际GDP等于潜在GDP时,通货膨胀保持不变。根据澳大利亚的实际经济数据拟合,通货膨胀调整曲线基本符合现实的,仅有很少的例外。

三、不同经济状态下的AD-IA模型分析

在现实世界里,经济经常会遭遇到各种随机冲击或扰动,这些冲击和扰动可以分为总需求冲击和价格冲击(也称供给冲击),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家也认为,实际因素如技术变化等会引起潜在GDP发生波动。总需求冲击是能够使总需求曲线移动的某些经济事件,这些冲击可以影响实际产出水平以及价格。价格冲击是改变价格调整关系的某些经济事件,如石油价格上涨、少数重要商品价格上涨,战争、严重自然灾害等,由于它能改变供给水平,所以又称为供给冲击。价格冲击的直接后果就是价格水平的改变,由此产生产出变化。如果不采取任何政策行动,经济在长期内通过自动调整也会重新回到潜在产出水平,但历时较长,这是西方经济学家的一般观点。如果采取某些经济政策行动,可以抵消其影响,使经济在短期内恢复到潜在产出水平,但为此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由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有着强烈的影响,政府支出和货币供给的变动对实际GDP有着及时的影响,对价格水平则有延迟的影响,所以它们常常被作为应对各种冲击的政策工具。例如,货币供给的增加在短期内会刺激产出和就业,随后通货膨胀率上升,实际GDP最终回到正常水平。下面来分析经济受到各种类型冲击后的自动调整过程以及政策干预的调整过程。

1.总需求冲击或扰动的分析。如外国对本国产品的需求减少,净出口需求下降,银行系统出现了新的信用卡,降低了人们的货币需求,使货币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企业家对经济前景充满乐观预期,扩大了投资,人们的消费偏好发生了转移,导致产品需求的下降等。这些冲击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持久的,暂时性扰动一般很快就会消失,它对经济的影响可以被忽略,但是,现实中的扰动发生时,很难判断它是暂时的还是持久的,所以按持久的扰动来分析。

净出口减少,导致总需求下降,AD曲线左移,实际GDP低于潜在产出水平,价格水平也随之开始下降,厂商发现对其产品的需求减少了,就会开始降低产品价格。在经济沿着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的过程中,价格水平逐渐下降。较低的价格水平降低利率,低利率增加投资支出和净出口,投资支出和净出口的增加又会抵消原先的净出口下降。只要实际GDP低于潜在GDP水平,这个过程就一直持续下去,最终实际GDP又回到潜在GDP水平,这时投资和净出口的增加量正好等于原先的净出口的减少量。利率会降低到足够的程度,以刺激投资和净出口增加这一数量。在长期,实际产出会回到潜在产出水平,但是,在价格逐步调整的时期内,经济会经历一个失业率上升的衰退阶段。

当AD曲线左移时,均衡产出下降,在短期,经济将在潜在产出水平以下运行,周期失业上升,通货膨胀下降。当个人和厂商对较低的通货膨胀做出调整时,通货膨胀预期下降,于是通货膨胀调整曲线向下移动。通货膨胀的下降导致中央银行降低利率,刺激投资支出,较低的利率使本币贬值,使净出口增加而复苏。最终可能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经济回到了充分就业(见下图)。

这一调整过程继续下去,只要GDP低于潜在水平,通货膨胀就会下降,通货膨胀调整曲线继续向下运动,经济再沿着AD′线向右下的充分就业均衡运动,周期性失业最终会消失,经济将有一个较低的通货膨胀率π′。尽管这一过程恢复了充分就业,在短期里,即可能在一年或更长的时期中,经济会在生产能力使用不足和低于充分就业的情况下运行,这就是经济在遭到总需求冲击以后所发生的自动调整过程。如果要抵消这种冲击,就需要做与冲击方向相反的政策干预,使移动了的总需求曲线重新移回到原来的位置,使产出和通货膨胀率不发生改变。

当货币需求下降时,总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动,利率水平下降,而投资、净出口和消费上升,总需求增加和产出增加。但是,较高的产出水平使价格水平上升,而价格水平的上升又会提高利率。经过一个逐步的价格调整过程,经济最终又回到正常水平。然而,在调整过程中,经济会经历一个通货膨胀和经济活动繁荣的时期(见下图)。

总之,在上面的两种情况下,都是总需求的冲击暂时地偏离了潜在产出水平,并且使经济进入了繁荣或衰退,经过价格水平变化的逐步调整,经济最终会回到正常状态。如果进一步分析它的动态调整过程,可以把它分成三个时期来分析(见下图)。假定经济初始均衡的通货膨胀率等于,用通货膨胀调整曲线I表示,初始均衡点在点,如果经济面临一次总需求的冲击,使总需求减少,表现为总需求曲线左移,由AD[,0]移动到A位置,新的均衡点位于点,产出下降,由下降到,生产减少的一个后果就是对劳动需求的减少,因为工资调整不够快,劳动需求下降导致就业的下降和周期性失业的上升,经济进入衰退期。在点,通货膨胀开始下降,由于失业上升,工人必须接受工资的小幅度上涨,企业把成本的上升转嫁到价格上升的能力也降低了,这样,通货膨胀曲线向下移动,由I移动到I,产出低于充分就业水平,新的均衡点为E′,通货膨胀率下降到。如果AD曲线保持在它的新位置A,当通货膨胀下降时,经济将沿A曲线向右下运动。由于通货膨胀下降时中央银行调低了利率,均衡产出上升了,结果,实际利率下降,有助于刺激总需求,这使均衡产出增加,因此GDP上升了。这代表沿着A运动,这一调整过程继续下去,只要GDP低于潜在水平,通货膨胀就会下降。通货膨胀调整曲线继续下移,经济一直向处的充分就业均衡运动。周期性失业最终会消失,经济将有一个较低的通货膨胀率π[,2]。尽管这一过程恢复了充分就业。在短期内,即可能在一年或更长的时期中,经济会在生产能力使用不足和低于充分就业的情况下运行。

2.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如果政府实行扩张性政策(增加政府购买或减税),总需求扩大,使总需求曲线右移,产出增加;反之,如果政府实行紧缩性政策(减少政府购买或增税),总需求减少,使总需求曲线左移,产出下降。政府购买支出增加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如果通货膨胀的初始水平为,产出的初始水平为,政府购买增加以后,均衡产出从上升到,在通货膨胀保持不变为,产出现在变成了。它说明,政府购买的增加在实际利率的每一个水平上都提高了总需求,使均衡产出增加了(见下图)。

3.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如果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总需求增加,使总需求曲线右移,产出增加;反之,如果政府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总需求减少,使总需求曲线左移,产出下降。假定政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量,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假定通货膨胀率的初始水平为,产出的初始水平为,货币供应减少以后,均衡产出从下降到,在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为,产出现在变成了。由于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水平,对通货膨胀施加了一个向下的压力,通货膨胀率不断下降,最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移动,恢复到原来的产出水平,但通货膨胀下降到了π'。

4.能源价格变动对经济的影响。能源价格会引起厂商的生产成本,进而影响厂商的价格。如果原油价格上涨,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为了对成本的增加做出反应,企业通过提高产品价格转嫁,导致通货膨胀激增。假定经济最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通货膨胀率等于,初始均衡点由表示。

通货膨胀冲击使通货膨胀率上升到π′,通货膨胀调整曲线由I上移到I。新的均衡点是。由于通货膨胀率上升,央行提高实际利率,结果使总需求下降,产出下降,低于潜在产出水平(),对通货膨胀施加了一个向下的压力,经济沿着通货膨胀调整曲线向右下移动,最后通货膨胀率和产出又回到原来的均衡点。使通货膨胀调整曲线移动的经济冲击(通货膨胀冲击)常常被称为供给冲击。

5。潜在GDP变动对经济的影响。经济的潜在GDP变动可以使通货膨胀调整曲线发生移动,相对于实际GDP,当潜在GDP增加时,如技术进步导致的生产率上升,或劳动市场的变动导致就业水平的上升等都可以认为是潜在GDP提高了,潜在GDP上升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右移,从原有的潜在产出水平移动到新的较高的潜在产出水平。如果总需求AD曲线不变,在初始通货膨胀率下,均衡产出保持在点。但经济不会保持这一点,因为现在有了超额的生产能力,对通货膨胀施加了一个向下的压力。通货膨胀调整曲线会下移,通货膨胀下降,实际利率也下降,导致总需求增加和均衡产出增加,经济沿着AD曲线向右下移动。最终经济将达到点,均衡产出处于新的较高的潜在产出水平,通货膨胀低于初始水平(π′<)。如果潜在产出水平下降,如战争、大规模自然灾害等,长期总供给曲线左移,通货膨胀调整曲线上移。

这里,我们假定AD曲线不变。但是如果潜在产出水平上升,也可能对AD曲线产生直接的影响。较高的潜在产出意味着经济中的总收入上升了。当实际收入预期上升时,家庭将愿意提高其消费支出,这可能导致AD曲线的右移。结果经济可能向较高的产出水平移动,而通货膨胀的变动很小。

6.对价格冲击的反应。对价格冲击做出反应比对需求做出反应更加困难,即使在实施政策时没有任何时滞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价格冲击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价格水平或实际GDP。假定出现一次价格冲击,如果没有政策反应,将会降低GDP,并提高价格水平(如下面的左图所示)。

如果货币当局对价格冲击做出了反应:持续地增加货币供给,使总需求曲线右移,并且减轻了实际GDP水平的向下移动,但同时也促使价格水平的上升(如下图的右图所示)。如果产量并不是低于潜在水平很多,价格水平下降的压力就相对较小。价格就会停留在较高的水平,并且再也不会回落到原来的水平。如果总需求曲线停留在新的较高的位置上,那么价格线将停留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上。经济中使价格下降的压力较小,所以价格水平再也不会回落到以前的较低水平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在长期内,试图消除实际GDP波动的政策使价格水平更加不稳定了。换句话说,当价格冲击发生时,价格稳定和实际GDP稳定性之间存在着相互取舍的关系。当经济中发生正向价格冲击时,增加货币供给的政策为适应性政策,保持货币供给不变的政策称为非适应性政策。两种不同的政策所导致的实际GDP和价格水平的不同变化,适应性政策有利于保持实际GDP的稳定,却不利于保持价格水平的稳定;非适应性政策有利于保持实际价格水平的稳定,却不利于保持实际GDP的稳定。

在上面的左图中,货币政策没有对冲击做出相应反应。价格冲击使价格水平从上升到,产出从下降到了。然后,价格调整过程开始。在下一年度,价格水平会下降到。最终,价格会回落到正常水平,产出也回到潜在水平。在上面的右图中,货币政策对价格冲击做出反应。货币供给增加了,总需求曲线也随之向外移动。在总需求和价格线的新交点(点1)上,因为右图中的产量比左图中更接近潜在水平,所以经济中使价格下降压力相对较小。假设新的总需求曲线保持不变,价格水平最终将下降到P[,新]的水平上。

四、对AD-IA模型的评价

通过与IS-LM模型和AS-AD模型的比较,可以发现AD-IA模型具有明显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有的缺点是该模型固有的,有的是西方经济模型共同存在的缺陷。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一些优点和缺点。

(一)AD-IA模型的优点

1.在现实世界里,价格水平(特别是以GDP缩减指数作为测量指标)很少下降的,因为价格具有刚性,只会随着时间上升而不会下降。反映价格水平的指标有CPI、PPI、WPI和GDP缩减指数等,其中GDP缩减指数是一个综合性指数,具有相对稳定性。如果像AS-AD模型那样,把价格水平放在纵轴上就意味着价格水平是可以下降的,实际上不然。有下降就隐含着价格水平在纵轴上是个变量,是在下列情况下成立的:总需求曲线左移将引起一般价格水平的下降。但是,这一点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没有得到证实。在AD-IA模型里,通货膨胀率的下降代表反通货膨胀,这一点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得到了证实,反通货膨胀就是代表一般价格水平的下降。

2.具有教学上的原因。一般价格水平是个相当困难的概念,而通货膨胀容易被理解和处理,IS-LM模型假定价格不变,学生不容易接受,AS-AD模型假定价格水平变化,然而变化多少,则不知道,是否产生通货膨胀也不知道。学生一般也不接受只有价格变化而没有通货膨胀发生的结论,但是用通货膨胀率表示价格不变和变化都很方便。然而媒体提到反通货膨胀时,不是关于一般价格水平,在特殊年份通货膨胀率是2.5%,要比同年末价格水平是176%更容易被理解。进一步说,因为中央银行的目标是通货膨胀率(不是一般价格水平),为了理解这种分析的目的,在模型中清晰地表明通货膨胀率是更适合的。并且横轴上表示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之差的百分比要比用收入的绝对水平表示更合理,这一指标与通货膨胀的变化更直接、更紧密。

3.AD-IA模型可以避免概念混淆。因为在这个模型中,利率明确地是指实际利率,它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名义利率来控制实际利率,如果经济同时伴随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名义利率的幅度大于通货膨胀率使实际利率上升。而在IS-LM模型里,没有说明利率究竟是名义还是实际利率,也没有说明价格上升是否就意味着通货膨胀率提高。

4.它是一个动态调整的均衡模型,把经济调整过程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而IS-LM模型只是一个同步调整的静态均衡模型。这一模型说明了经济调整随时间变化的过程。短期被假定为一年以内,如果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总需求下降,导致实际GDP下降,进而是使消费下降,净出口上升,但投资不变,IA曲线不变,实际GDP小于潜在GDP;在中期,由于实际GDP小于潜在GDP会对通货膨胀施加一个向下的压力,引起IA曲线向下移动,中央银行降低利率,使总需求增加和实际GDP增加,但实际GDP仍然小于潜在GDP;在长期,由于实际GDP小于潜在GDP使IA曲线向下移动,通货膨胀率降低,利率下降,总需求提高,直至实际GDP回到潜在GDP的位置,IA曲线也不再下移,重新恢复到原来的均衡位置(如下图所示)。

5.这个模型包括了从短期到长期的动态调整过程,说明了经济遭遇总需求和价格冲击以后,经济暂时偏离均衡点,在长期内,通过自动调整,又回到了初始的均衡位置,它能够较好地表达西方经济学家的一个信念:市场机制是充分有效的,具有自动恢复均衡的功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只能在短期内影响实际产出,在长期内只会引起价格同比例上涨,并无产出效应。如果总需求扩大,实际产出大于潜在产出,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使价格调整曲线上移,结果使产出下降,一直沿着总需求曲线向左上移动,回到潜在产出水平,但通货膨胀率比原来提高了;反之,则相反。而AS-AD模型不具有这样的功能。

6.把一般价格水平放在纵轴上,造成这样一个印象,即AS-AD模型来自于微观供求模型的直接加总,给学生造成了混乱。然而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AS-AD模型的推导更复杂,更难理解。推导总供求曲线特别麻烦,可是,在这个模型里,推导总需求曲线很容易进行,由于通货膨胀率和支出存在负相关关系,从通货膨胀到利率到支出的因果效应也就很容易得到了。在这种模型里,可以直接得到每一个通货膨胀率下的实际GDP水平,每一个GDP就对应一个通货膨胀率,把通货膨胀率和实际GDP直接地联系起来,符合当今世界很多国家把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的事实。

7.该模型考虑了不确定性问题,这是凯恩斯理论一再强调的;而IS-LM模型和AS-AD模型却忽略了这个问题。在该模型中,价格调整方程中包含了预期因素和随机冲击Z,这些就是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可能造成价格调整曲线上下移动,从而影响通货膨胀水平和均衡产出水平。

8.与AS-AD模型相比较,AD曲线实际上是相同的,IA曲线实际上相当于AS曲线,只不过它是一条直线,但是它可以作上下移动,以反映经济在不变的总需求水平下具有不同的通货膨胀水平;或经济在不变的通货膨胀水平下,通过AD的移动来反映经济处于不同的经济状态。而在AS-AD模型中,AS曲线有三种形态:水平的、正斜率的、垂直的。水平段代表经济处于萧条阶段,正斜率的曲线段代表经济处于中间状态,垂直段代表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样,表示不同经济状态的均衡水平需要用数条AS、AD曲线相交来表示。而在AD-IA模型中,只需一条总需求曲线和IA曲线的上下移动来表示,或一条IA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的左右移动来表示。所以,这一模型在表示方法上更具有简便性、灵活性。

9.通货膨胀调整曲线得到了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经验数据的证实,但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没有得到经验数据资料的支持,所以,AS-AD模型缺乏可信性。在美国学者威拉帕拉看来,AD-IA模型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他运用该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采取货币政策刺激经济为何失效,以及美国2000年以来美联储为什么从紧缩性货币政策迅速地转变到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二)AD-IA模型的缺点

1.预期处理过于简单,该模型把预期通货膨胀仅仅理解为上一年的通货膨胀率或一部分,即π=π[,-1],这只是一种适应性预期,是比较机械性的,它没有反映人们对未来情况变化的估计,即没有做前瞻性预期,因而是不符合实际的,经济中至少有一部分人是做前瞻性预期的,也就是理性预期。

2.在反映政策决策以及政策对消费者和投资者行为的影响时,只关注单一利率,没有一个明显的可供选择的货币传递渠道,从而显得过于简单。实际上,当经济处于高通货膨胀状态时,中央银行可能也很关注货币供应量,因此,这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就可能不只是利率一个了,不同层次的货币量(M[,1]、M[,2])也可能是关注的重点。

3.由于假定IA曲线为一条水平线,当经济面临总需求冲击时或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支出的增加全部转化为产出的增加,而在图形上丝毫没有反映价格以及通货膨胀率的上升是不合理的。经济中有时产品数量变化可能立即引起价格的变化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化,有些则有一定的滞后期。尤其是在实际产出达到潜在产出时,增加的支出使总需求超过潜在产出后,其中一部分支出应当转化为产出的增加,另一部分也会直接转化为价格上涨,即通货膨胀上升。这时IA曲线可能表现为两部分:在实际产出小于潜在产出以前,IA曲线可能是水平段;在实际产出大于潜在产出以后,可能是向右上倾斜的斜线段(如下图所示)。如果这样,总需求曲线右移,既有实际产出的增加,也有通货膨胀的上升,实际上,斯蒂格利茨在表示IA曲线时使用的是斜线段。

4.在AD-IA模型中,隐含着假定中央银行的唯一政策目标是维持价格的稳定,使通货膨胀率保持目标通货膨胀率的水平上,而不考虑其它目标;并且假定货币政策完全根据实际通货膨胀率与目标通货膨胀率的差距来调整利率,说明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有非常敏感的政策反应,这是不大符合现实的。实际情况是,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以价格稳定作为唯一目标,如德国和日本等,包括英美在内的其它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都不是把维持价格稳定作为唯一目标的,还考虑了就业和经济增长等目标。因此,在货币政策兼顾其它目标时,货币政策实施的方向和力度,就可能不会使利率与通货膨胀完全有规则和一一对应,由此引起通货膨胀的变化与产出的变化也就不会完全有规则和一一对应。

5.该模型仍然使用西方经济学家的一个共同观点:在长期内,潜在产出水平是不变的,经济在遭遇各种冲击以后,会自动调整到潜在产出水平,一切政策都是无效的。实际上,随着短期冲击和政策的影响,潜在产出水平可能是变化的,尤其是技术进步使潜在产出水平不断向右移动时,经济就不会调整到原来的均衡位置,产出会增加,政策也就会有效,这是西方经济学模型中共同存在的一个问题。此外,该模型分析的出发点也假设从一种均衡状态到另一种均衡状态,实际上,在大多数年份里,经济可能处于非均衡状态中,尤其是处于实际产出小于潜在产出的非均衡中,即调整应当是从非均衡到均衡状态的调整过程中。

[收稿日期]2008-03-28

标签:;  ;  ;  ;  ;  ;  ;  ;  ;  ;  ;  ;  ;  

AD-IA模型的描述与评价_通货膨胀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