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出口第一”:中国贸易战略的调整_国际储备论文

摒弃“出口至上”:中国贸易战略的调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战略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过去的“不计成本出口”到近年来的“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出口在中国贸易战略中始终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如果说过去出口在贸易战略中占据如此高的地位是由当时历史条件决定的话,那么,在目前新的历史条件下,“出口至上”战略也到了该终结的时候。

一、中国贸易战略应该向“出口创汇”告别

根据发展经济学的“两缺口模型”,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存在外汇短缺,因此要“千方百计出口创汇”。在10多年前,中国的外汇短缺问题也非常严重,因此当时采取各种鼓励政策来扩大出口和赚取外汇。这种做法在当时是有其合理性的。但是,目前中国外汇短缺的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如表1所示,2003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4032.51亿美元,贸易项目也早已实现了货币的自由兑换,完全摆脱了外汇短缺的限制。

1978-2003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与黄金储备

表1单位:亿美元

年份 黄金储备 外汇储备

19781280 1.67

19801280 -12.96

19851267 26.44

19901267 110.93

19951267 735.97

20001267 1655.74

20021929 2864.07

20031929 4032.51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04》,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版,第87页。

固然,为了正常的国际支付、平衡国际收支、维持货币汇率和应付紧急状况,国家必须要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和国际储备。但是,外汇储备和国际储备并非越多越好。无论从国际比较还是从实际需要来看,中国的外汇储备和国际储备已经明显过多。图1反映的是2003年中国与一些大国国际储备的比较,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国际储备大大高于一般国家,在世界上仅次于日本,居第2位。

从实际需要来看,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和国际储备也明显过多。从理论上讲,一个国家的国际储备额一般应相当于其3个月的进口额。2003年,中国3个月的进口额为1032亿美元,考虑到进口增长,我们再扩大50%,目前中国合理的国际储备额也就在1500亿美元左右。而在现实中,即使不考虑别的国际储备形式,单单外汇储备一项就超过了4000亿美元,是理论上合理规模的2.7倍。显然,与合理规模相比,中国的国际储备是绝对超标的。如果中国的国际储备不是偏多的,中央政府怎么可能拿出450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去支持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呢?

图1 2003年中国与一些大国国际储备的比较(亿美元)

资料来源: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发展展望200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网站。尽管中国的外汇储备和国际储备明显偏多,但有些学者和官员仍然认为这是合理和正常的。其理由是,根据前些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一个国家必须拥有大量的国际储备,以应对国际金融风险和危机。当然,为了应对发生国际金融风险和危机,一个国家必须拥有充足的国际储备,但总要有个限度。而且,中国庞大的国际储备也带来了另外的金融风险,即外币贬值的风险。目前,中国外汇储备中绝大部分是美元资产,包括大量美国政府与公司债券。近几年的美元贬值已经使中国外汇储备受到了很大损失,因为它完全置于本国政府与人民的控制之外。

综上,目前中国的外汇和外汇储备已经相当充足,国家不应该再采取各种政策来“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出口创汇”一词到了“进历史博物馆”的时候。另外,“创汇”也不仅仅“出口”一途,外资的流入也是一条很重要的途经。我们在贸易战略上也需要“与时俱进”,诸如“出口至上”和“出口创汇”之类过去合理的政策,现在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已经失去了合理性。如果我们仍然死抱着过去的战略和政策不放,就会产生许多严重后果。

二、“出口至上”战略贻害无穷

实行“出口至上”战略在现实中产生了诸多弊端。首先是加剧国际贸易摩擦。目前,中外贸易摩擦已成为关涉中国和平崛起的重大问题。尽管中外贸易摩擦的根源在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余孽未消,但中国出口增长过速和巨额贸易顺差也是诱发中外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出口至上”战略必然引发出口过度增长,对一些国家的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造成严重冲击,结果招致进口国的保障措施等贸易壁垒,引发国际经济摩擦。例如,根据美国商务部提供的2002年1~6月份中国输美纺织品统计,中国针织布出口增长22314.5%,排名从第26跃至第5;睡袍增长455.6%,布织箱包增长416.8%,手套增长173.2%,内衣增长167.1%,排名均跃至第1。(注:http://news.shangdu.com,2002年12月23日。)于是,美国便开始对中国纺织品和服装产品启动特殊保障机制。

再以贸易顺差为例。中国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国际经济摩擦——中美经济摩擦——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此。近年来,中国积累的贸易顺差和其他的国际收支顺差越来越多,但人民币与美元的汇价却基本保持不变,于是便发生了 “人民币升值风波”。同时,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也就是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越来越大,必然招致美国贸易壁垒和中美贸易摩擦。表2所反映的是按美方统计的1995年以来的美中贸易逆差。从中可以看出,美中贸易逆差越来越大,从1995年的338亿美元持续上升到2003年的1240亿美元。美中贸易逆差占美国总贸易逆差的比重曾高达46.4%,最低也在22%以上。2000年开始,中国取代日本,成为美国贸易逆差最大的来源。当然,美国的统计数字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主要是低估了中国对美贸易中经香港的转口贸易在香港的增值,即美国把应该算在香港头上的出口计算到中国内地头上。但是,这只能导致美中贸易逆差的部分减少,而不可能完全消灭。图2描绘的是按中方统计的中美贸易顺差,即美中贸易逆差。这一数字也是巨大的,而且也呈现持续攀升的态势。当然,美中之间存在如此巨大的贸易逆差,责任不全在中方,美方也负有很大的责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在高技术产品出口中对中国的限制。但是,不管主要责任在哪一方,美中之间毕竟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这必然会被美国国内的利益集团所利用,作为对中国产品设置贸易壁垒的借口。

1995~2003年按美方统计的美中贸易逆差

表2单位:亿美元,%

年份金额比重位次

199533835.52

199639538.42

199749746.42

199856934.92

199958722.52

200083822.31

200183123.21

2002103124.7

1

2003124025.3

1

资料来源:Http://www.census.gov,2004年3月11日。

其次,“出口至上”战略导致中国贸易条件持续恶化。在“出口至上”战略下,受国家出口鼓励政策的驱动,为了获得比内销更大的利益,国内企业便竞相出口,甚至恶性竞争,低价出口,造成中国出口价格的不断下滑和贸易条件的持续恶化。如表3所示,1994年以来,中国的贸易条件持续恶化。如果以1995为100,2002年的贸易条件指数只有78,成为这一时期世界上贸易条件恶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表3中,世界上一般国家的贸易条件变化不大,甚至发展中国家(如墨西哥)还稍有改善。而中国和巴西的贸易条件明显恶化,但中国的情况更加严重。固然,中国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很多,但“出口至上”战略和出口鼓励政策应该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图2 按中方统计的1995-2003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亿美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3》,中国商务部网站。

表3 1994-2002年中国贸易条件的国际比较(1995=100)

国家/地区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2001

2002

中国 105

100 92 969289

83 81 78

印度 110

100 92 106

109

97

93 91 101

巴西 92

100 98 104

104

94

91 91 82

墨西哥

103

100103 104

100

102 107 107102

亚洲发展中国家

100

100 98 100

9699

94 97

-

拉美 99100101 103

9898

106 102 -

非洲 98100108 103

9298

127 119 -

发展中国家

99100100 101

9598

99 100 101

发达国家 99

100 99

99

100

100 97 98 99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手册2003》;世界银行网站:《国家一览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2003.9》。

另外,“出口至上” 战略和出口鼓励政策也使中国中央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和政治包袱。“最明显的例子是出口退税给中央财政增加负担,截至2003年年底,中央政府拖欠的应退未退税款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注:http://finance.sina.com.cn,2004年02月15日。)然而,这3000亿元人民币决不仅仅是中央政府的财政负担,而且更加严重的是,也成为政府沉重的政治包袱。因为中央政府拖欠出口退税款,意味着中央政府失信于企业。而缺乏诚信是目前中国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危机,也是各级政府近年来耗费巨大精力去着力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既然中央政府在出口退税问题上都失信于企业,还奢谈什么企业诚信和市场诚信呢?当然,也不是中央政府在主观上不讲诚信,而是相反,中央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诚信问题,只是受财政收入的限制不得已而为之。但是,中央政府因此付出的政治代价是十分惨重的。正因为新一届中央政府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才下定决心在最短的时间里来加以解决。这也促使我们不得不进行彻底的反思:长期推行“出口至上”战略和出口鼓励政策的代价是否太大了?而这样大的代价我们又能否承受得起?

三、新贸易战略应该重视进口和国内市场

表4 1997-2000年世界专利申请的分布 单位:件,%

19971998 1999 2000

数量 648093679830713112 839048

高收入国家比重

81.2 86.6 88.092.4

数量 13320296199 9026861798

中等收入国家 比重

16.7 12.3 11.1 6.8

数量

167129200 7027 7271

低收入国家比重2.1 1.2

0.9 0.8

数量 798007785229810407

908117

世界总计 比重

100.0100.0 100.0100.0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1999-2003年。

由于长期受重商主义思想的影响,在许多人的观念里,似乎出口永远是好的,而进口永远是坏的。至少是出口越多越好,进口越少越好。人们在谈及贸易的作用时,总是讲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而把进口当作可有可无的东西甚至是坏东西。其实,从一般意义上讲,无论大国还是小国,进口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其根本的作用就在于,它可以克服一国和地区的资源和要素瓶颈,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经济发展。对资源贫乏(如日本、许多非石油国家等)的国家来说,没有进口,甚至就没有正常的经济运行和发展。对资源相对丰富的大国来说,进口的作用也没有多大程度的降低。因为无论一国的资源多么丰富,总存在着资源瓶颈,根据木桶原理,如果这些资源瓶颈得不到克服,其经济发展将受到严重限制。此外,进口所带来的竞争效应也是一国经济效率提高的重要源泉。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进口的作用尤其重要。其根本原因在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一种外部输入型的发展模式,没有进口,就没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功。我们知道,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实现经济现代化,即建立现代化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制度结构等经济结构。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现代经济结构不是“内生”的,必须从外部输入。当然,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创新也很重要,但首先必须从外部输入基本的现代经济结构,然后以此为基础,再进行消化、吸收和进一步创新。而事实是,现代经济结构几乎都源自发达国家。仅以技术为例,如表4所示,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00年,低收入国家的专利申请占世界的比重为0.8%,中低收入国家的专利申请占世界的比重为7.6%,并且呈下降趋势。显然,国外先进技术的进口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日本、韩国等后起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功,无不得益于外国先进技术的进口。中国也是如此。根据统计,1981-2003年,中国共签订技术引进合同58640项,合同金额1762.4亿美元(注:外经贸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96~2002年,商务部网站。)。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有力地促进了国内技术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整体的经济发展。

即便从一般意义上讲,中国现在也已经到了高度重视进口的时候了。由于人口众多,中国人均资源的占有量本来就很低。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资源短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例如,2003年我国原油进口9112万吨,占国内总产量的53.6%;铁矿砂进口14813万吨,占国内总产量的56.9%;氧化铝561万吨,占国内总产量的92.1%。根据预测,在我国已探明的45种矿产中,到2010年,可以满足国内需求的只有21种,到2020年,则仅剩下6种。除煤之外,大部分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大宗矿产不能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能源的进口对中国来说尤其至关重要。根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自1990年以来,中国原油消费量平均每年增加7%。2003年中国每天原油消耗量540万桶,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原油消费国。2003年中国每天进口200万桶,比2002年提高了1/3。位于巴黎的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30年进口原油将占中国整体石油消费量的85%。剑桥能源研究协会的分析师预测中国2010年每天石油消费量是800万桶,而比尔士丹的分析师克拉克认为该数字将达到1300万桶。克拉克表示,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000美元,这是一个转折点,能源需求将暴增。(注:Http://www.chinesenewsnet.com,2004年2月21日。)又据中国专家测算,到2020年,我国石油进口量将达5亿吨,天然气将超过1000亿立方米,两者的对外依存度将分别达到70%和50%。(注:中财网,2004年2月18日。)

面对日益增长的对国外资源的依赖,我们必须要像对待出口那样高度重视进口和进口安全。否则,不仅国内经济增长要受到很大限制,而且国家安全也要受到很大损害。例如,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有计划地扩大进口来大幅度增加中国的石油等战略资源储备。据能源专家评估,中国目前石化企业的石油库存量只能维持7天左右的生产用量,与美国目前的120天和日本的160天存在极大距离。(注:Http://www.chinesenewsnet.com,2004年3月6日。)正因为如此,国际政治舞台上一有“风吹草动”,中国国内的能源市场的反映比美国、日本还激烈。如果出现诸如国际封锁等严重事态,中国将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

理论和现实都告诫我们:再不能忽视进口的作用了。出口固然重要,但进口也重要,甚至比出口更重要!今后,我们应该像重视出口那样重视进口的作用。

在对待出口的问题上,我们还存在一个误区,即把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割裂开来,把世界市场等同于国际市场。其实,国内市场也是世界市场的一部分,它和国际市场共同构成世界市场。因此,当我们在谈论世界市场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了自己身在其中的国内市场,而且是被世界公认为需求增长最快、潜力也最大的市场。正因为如此,才吸引了众多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以分享中国国内市场这块大“蛋糕”。在国内市场容量越来越大,国外企业不断大举进入国内市场的时候,我们自身再不应该忽视国内市场了。与国际市场相比,毕竟企业对国内市场环境更熟悉,也更能适应。这就需要我们改变歧视内销的出口鼓励政策,而改行中性的贸易政策。在中性政策之下,是出口还是内销,由企业通过成本收益分析来做出选择,否则,如果继续实行鼓励出口、歧视内销的政策,当国内企业耗费了巨大的政策成本和销售成本去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却因此丢掉了国内市场,那就得不偿失了。

总之,在中国经济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为减少国际经济摩擦,同时也为了最大限度地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我们应该摒弃“出口至上”的贸易战略,重视进口和国内市场的作用,实行出口、进口和内销并重的平衡贸易战略。

标签:;  ;  ;  ;  ;  ;  ;  ;  

放弃“出口第一”:中国贸易战略的调整_国际储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