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二九一中学教师 张雪亮
点 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二九一中学副校长 韩立柱
课标要求及分析: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维度目标是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是知道,完成内容为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学习水平是了解。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和声的利用之后,对声学知识的延伸拓展。本节内容可分为三部分:(1)噪声的来源;(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3)控制噪声。
本节内容教学主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让学生经能探究防止噪声各种措施的过程,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这些内容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具有丰富的德育教育价值。在渗透学法,培养学习习惯的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这对解决当今社会和今后面临的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很有帮助。
学情分析:
优势: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求知欲高。刚开始学习物理,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有较强的上进心和探究知识的欲望。
劣势:学生对于学习物理的方法并未掌握,所以,教师要予以必要的学法指导。本节课内容难度不大,要求不高,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便于为以后的教学做铺垫。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教材分析中又提到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所以本课确定的重点是控制噪声的途径。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对于学习物理的方法并未掌握,所以预设难点是噪声的危害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将STS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噪声污染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学生对于学习物理的方法并未掌握,通过学习,应认识到噪声的危害,并由此探寻噪声产生的根源,最终找到根治噪声的最佳办法,从而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所以将“减弱噪声的途径,增强环保意识”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为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实际教学目标,课前需要准备如下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玻璃、铁钉、示波器、电动机、泡沫塑料、罐头盒等
学习目标:
1、通过声音情境,学生能够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知道噪声的来源以及危害;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
2、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方法,学生会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学流程:
复习提问,巩固旧知(预设时间2分钟)
教师利用下面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复习前面学习的有关知识: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什么??声音的三个特性分别与什么有关?
【点评:通过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复习巩固上节所学内容,两个问题基本囊括了上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情景导入,激发情趣(预设时间3分钟)
先请学生利用乐器演奏一段乐曲。教师再演示:用铁钉刮玻璃,听听产生的声音。对比两段声音,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指出:前者称为乐音,优美动听,使人心情愉快。后者称为噪声,刺耳难听,令人心烦意乱。那么,噪声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有没有危害?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这些声音的产生或者削弱它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点评:创设真实的情景引出物理问题,体现从生活到物理的课程理念,激起学习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预设时间25分钟)
1.噪声的来源
教师引导,认识噪声:
教师通过播放歌曲、演示实验、组织学生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物理知识:
(1)播放谭晶演唱的歌曲地球村,让学生欣赏美妙的音乐;
(2)用泡沫塑料在玻璃上快速摩擦,发出刺耳的声音;
(3)让学生一起听一名学生讲故事,同时让另一名学生在旁边大声唱歌。
教师在进行上面教学活动的同时,利用示波器展示以上进程中声音的波形,加深印象。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噪声:通过对比(1)和(2),问学生:你喜欢哪一种声音?在第(3)种情况中,唱歌对大家听故事有什么影响?
阅读教材,明确概念: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关于噪声的来源的描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物理学的角度讲,什么是噪声?
(2)从环境保护角度讲,什么是噪声?
(3)第一类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4)教室和教室周围有哪些噪声?这些噪声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点评:(1)教师通过创设特定的物理问题情景,使物理学习生动有趣,简单易懂;(2)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重视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基本内容,矫正一部分学生不爱看书,忽略教材的不良习惯。】
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教师讲解:人们以“分贝”为单位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其字母符号为“dB”。0 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43页内容和“小资料:人对不同强度的声音的感觉”,完成以下问题:
(1)找出以下几种声音的强弱:
轻声耳语的声音;图书馆阅览室中的声音;人与人之间的一般说话声;很嘈杂的马路上的声音;喷气式飞机起飞的声音
(2)讨论:噪声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总结:强的噪声可以引起耳部的不适,如耳鸣、耳痛、听力损伤等;噪声可以使工作效率降低;损害心血管;干扰休息和睡眠等等。
教师用问题引导学生组队辩论:鞭炮燃放有没有?
问题:王安石《元日》诗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燃放鞭炮是我国的传统,近年来,许多大城市采取了一些禁止性的办法。从环境保护以及喜庆的角度,发表你对此事的看法,并且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更合理的建议。
【点评:由学生自愿组成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体现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体现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3.控制噪声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控制噪声的知识。(利用实验增加学生的体验。)
(1)学生实验:把旋转的电动机放在桌子上,会产生较大的声音;将电动机用软泡沫塑料垫起,减少桌面的振动,噪声明显减弱;将电动机置于空罐头盒上,将罐头盒用软泡沫塑料垫上,再用软泡沫塑料挡在电动机与学生之间,发现噪声明显减弱;听到噪声时,捂住耳朵,噪声明显减弱。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控制噪声的三条途径:①防止噪声产生;②阻断噪声传播;③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2)教师引导学生做教材上的“想想做做”,并引导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采用不同方法减弱噪声的实例。
教师讲解控制噪声的必要性,并介绍“禁止鸣笛”的标志。
【点评:本节的重点是控制噪声的途径,设计者通过引导组织学生实验,探究出控制噪声的三条途径,符合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
效果检测,课堂小结(预设时间10分钟)
教师利用课件投影习题进行效果检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知识。
【点评: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总体点评:
本节内容教学难度不大,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掌握本节的基础知识,实现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教学过程中利用演示实验、自主阅读和学生分组实验与问题讨论,也能较好地实现,特别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控制噪声的途径”,利用学生实验和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通过学习噪声的危害,多数学生也能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总体效果较好。教师在备课中为学生创造了进行实验探究的可行性,准备了成功性较高的学生分组实验设备,为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减小了难度,实验效果好,可视性高。
论文作者:张雪亮,韩立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4
标签:噪声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声音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物理论文; 知识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