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现象之反思论文_席耀虎

“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现象之反思论文_席耀虎

陕西省咸阳市彬县公刘中学 713500

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然而目前却出现了一些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平时在上课时我就发现有一些同学体育课前带着“阴云突散”的愉悦心情,欢呼雀跃冲向操场,而在老师刚宣布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时,他们就“乌云密布”,表现出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跟其他同学和老师谈起某个体育明星、某项体育赛事等真是“活字典”,个个滔滔不绝,但是一到上体育课他就兴趣大减,有意躲避,甚至出现逃课现象。在一次对全校学生喜欢的学科调查中我发现,近35%的学生对体育课的喜欢程度并不高。这个调查结果不禁让我大跌“眼镜”,体育课到底怎么啦?为什么学生不喜欢呢?以往对上体育课充满自信的我不禁多了些迷惑,也多了些沉思。

为了改观此现象、解除迷惑,我认真学习了《中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教师用书》、《走进课堂——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案例与评析》等教学用书,同时也在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我对体育新课标有了重新的认识。于是,我就把体育课搬到了室内和同学们一起商讨“我心目中的体育课”。这一下,教室里像是炸开了锅,同学们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喜欢的体育课是无拘无束,在大家互相帮助下进行学习。”“我喜欢的体育课是在游戏比赛中进行学习。”……我眼前一亮,原来同学们所喜欢的体育课是这样的!同学们并不是不喜欢体育课,而是什么样的体育课令同学们喜欢、感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豁然明白了“症结”所在,也终于明白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真正涵义。教师心中要有学生,而我平时只是按个人的意愿、习惯来进行教学,哪里会顾及学生的感受。因此,我认为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的构思和教学各部分中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一、课的构思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练能力是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新课标》的要求,也体现了主体性教学的一种现代教学思想。每节课应当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树立健康第一的宗旨。课的构思要以“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为主要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印象,为他们建立直观的体验和感受;教师应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和发现性、多样性思维。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可采用尝试、启发、点拨的方法,使学生对新动作有一个整体的解读;同时根据不同水平,让学生自主选择完善技能和辅助练习的不同训练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乐趣;还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超越过去那种“授之以鱼”的被动教学模式,更好地贯彻“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会学、会用、会举一反三。通过以上方法,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合作精神,激发了学生爱国主义的高尚品质,又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各部分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1.准备。在课的开始部分,选用创新“集体性”游戏,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你讲我做的教学方法,也让学生动脑思考、发挥想象、创新练习方法,并在合理运用情境导入的基础上,更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精神和创新能力。

2.基本部分。在运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如直观的图片示范、教师的标准动作示范、甚至多媒体示范,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安全的基础上敢于尝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及时点拨,诱导和学生相互补充,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思考、自主活动、自主创新、自我管理的活动方式,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乐、学有所获。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只提出目的和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确定练习方案和保护措施,在比赛练习中,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激发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结束部分。让学生对小组和个人进行自我评定,通过学生的自评,体现教学效果的真实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语言的组织和表述能力,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方法,在评价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促进了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也构建了以学生主体为目标的主体教育观,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的构思和教学各部分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对消除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现象的“疗效”较为突出。

论文作者:席耀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11月总第2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  ;  ;  ;  ;  ;  ;  ;  

“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现象之反思论文_席耀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