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飞 王小林 吴金东
(江苏省南通市肿瘤医院 江苏南通 226361)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检测D-二聚对无转移性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09年12月在南通市肿瘤医院住院的60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病例资料,分析术前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60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52.5个月(5~78月)。D-二聚体升高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正常D-二聚体组(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D-二聚体水平、T分期及N分期、Dukes分期与患者预后相关,COX回归显示,年龄、D-二聚体水平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前D-二聚体升高提示非转移性大肠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存时间较短,术前检测D-二聚体对患者术后生存预测有一定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1-0025-02
D-二聚体(D-dimer)是交朕纤维蛋白特异的降解产物,它的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有研究发现D-二聚体与多种肿瘤的预后有关,如肺癌、乳腺癌、胃癌等[1],其主要的机制可能是肿瘤诱导激活了凝血过程[2]。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09年南通市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的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分析其术前D-二聚体水平与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探讨根治术前D-二聚体检测对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接受外科根治性手术的大肠癌患者。术后病理确诊为结直肠腺癌。排除标准:伴有其他肿瘤病史,合并远处转移,术前行放化疗,术前或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长期口服抗凝药或预防性使用肝素等抗凝剂。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共60例,平均年龄61.3(37~86)岁,具体临床病理资料见表1。
1.2 标本检测及随访
术前1天自外周静脉采血2ml,利用日本SYSMEX CA-7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美国DADE BEHRING试剂,乳胶颗粒免疫浊度分析法测定D-dimer含量,血浆D-二聚体正常参考值<0.3 mg/L。根治手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2年后每6个月随访1次,随访截止到2015年1月或者直至患者死亡。
1.3 统计分析
利用STATA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 Rank检验组间分布的差异。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60例患者,1例失访,中位随访时间52.5个月(5~78月)。D-二聚体正常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2.7%(95%CI,54.1%~84.8%),D-二聚体升高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38.1%(95%CI,16.1%~60.0%)。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如图1所示,Log Rank检验发现术前D-二聚体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术后生存时间明显缩短(P<0.001)。
表1 60例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
图1 术前不同D-二聚体水平大肠癌患者的生存曲线
2.2 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对本组60例大肠癌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年龄、D-二聚体水平、T分期及N分期、Dukes分期均与患者预后相关,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D-二聚体水平是本组大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如表2所示。
表2 多因素分析影响术后生存的相关因素
3.讨论
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指标常出现异常,表现为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纤维蛋白原升高、D-二聚体升高等。D-二聚体是一种纤维蛋白单体的降解产物,是纤维蛋白溶解酶作用于血管内外交联纤维蛋白所产生的。研究表明在多种肿瘤患者中,术前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与病理分期和预后相关[2]。对于肿瘤异常的凝血机制,有许多因素参与其中。凝血级联反应可能是由于肿瘤细胞本身,或肿瘤相关炎性细胞刺激激发的[3]。
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结直肠癌预后密切相关,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同样Kilic, M等[4]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分析发现,除了高分化的组织学分型,病期较晚及高D-二聚体水平也预示患者术后生存时间较短。王俊锋等[5]通过对341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D-二聚体研究发现,术前高D-二聚体水平与肿瘤分期及浸润深度相关,提示D-二聚体参与了肿瘤发展的过程,也与预后生存有关。
总之,该研究纳入的患者数量不多,但结果清楚的提示了术前高D-二聚体水平与大肠癌患者术后预后相关。术前D-二聚体升高提示非转移性大肠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较短,检测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患者术后生存预测有一定价值。
【参考文献】
[1]Ay C,Dunkler D,Pirker R,et al.High D-dimer levels are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in cancer patients[J]. Haematologica,2012,97(8):1158-1164.
[2]Lee A Y.Cancer and thromboembolic disease: pathogenic mechanisms[J]. Cancer Treat Rev,2002,28(3):137-140.
[3]Gouin-Thibault I,Samama M M.Laboratory diagnosis of the thrombophilic state in cancer patients[J].Semin Thromb Hemost,1999,25(2):167-172.
[4]Kilic M,Yoldas O,Keskek M,et al.Prognostic value ofplasma D-dimer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J].Colorectal Dis,2008,10(3):238-241.
[5]王俊锋,郭志,唐亮等.术前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与结直肠癌预后的关系[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12):906-909.
论文作者:徐海飞,王小林,吴金东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7
标签:患者论文; 术前论文; 术后论文; 因素论文; 水平论文; 大肠癌论文; 肿瘤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