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县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江苏宿迁 223900
摘要:环境问题在各行各业都已经成为必须要面临的问题,在建筑业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因素有很多,所以,以注重环境保护为前提进行建筑规划是势在必行的。通过科学的手段、合理的规划和先进的理念完全可以实现建筑与环境保护的共同发展,这也是建筑领域的一大突破。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相关性,以供同仁参考借鉴。
关键词:建筑规划;环境保护;相关性
一、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相关性
1.1建筑规划应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新屋皆丑陋,旧屋太破旧。除了山水,人工营造几无看相。中国传统城市的营造及建筑观都是讲究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形成和谐的关系,建筑与自然环境呈现一种相依相偎之感。然而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快餐式的建筑风格层出不穷,每一栋建筑都希望能够标新立异,每一栋建筑都与自然环境拧着。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一旦建成将会在几十年的时间内持续对城市产生影响,若想改变这种快餐文化蔓延对城市造成的不良影响,即需要我们的设计师提高自身素养与专业技能,也需要我们的管理部门在制度建设、立法监督等方面形成有效的管控与约束。
1.2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平衡与制约
建设未动,规划先行。科学的规划是城市良好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对环境保护的最有利措施,科学的规划有助于减少资金与资源的浪费。规划先行,着重在于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建筑规划要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配合、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要求,通过科学规划的手段达到“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发展目标。
1.3建筑规划工作必须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进行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而对于自然环境数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能够为我们提供空间和载体,同时也能够提供资源和容纳废弃物。但是目前自然资源中对于废弃物的容纳还是比较有限的,随着人们的数量不断的增加,对于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再加上环境污染问题直接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在进行建筑规划阶段的时候我们需要在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严格的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重点加强各种承载力的分析,并不断地加强环境保护的控制,从土地资源、水资源、空气资源的方面进行,从能够更好地促进城市环境保护,进一步促进城市建设发展发展。
二、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的现状分析
目前,由于城市的住房拥挤、垃圾污染、绿地面积减少等问题而引起的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导致人们的生活环境下降。同时,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有限的资源被大量消耗,例如城市交通拥堵,大气污染严重,水质环境质量差等问题困扰着人们的生活。这一系列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很重要的因素是城市规划的不到位造成的。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环境保护的意识不足,没有衡量好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势的要求更高了,同时更高的要求背后带来了许多环境勿扰问题困扰着人类的生存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为了更好的解决城市规划不到位所带来的环境问题,避免环境污染的情况发生,我们需要牢固树立正确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建设速度,我们要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城市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合理利用资源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能够为了快速发展经济而牺牲了绿水青山。特别是在城市发展速度加快的情况下,更要把握好正确合理的规划观念,既要满足人类的生活需求更要保护好环境避免生态污染。通过不断摸索和高瞻远瞩的眼光探索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解决人类需求与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
三、建筑规划中环境保护的常用措施
3.1大气污染处理方面
作为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大气污染的治理势在必行,城市建筑规划者应提早制定大气污染的综合整治规划,对其产生的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首先,公共交通方面,主要表现为尾气排放,建立较为宽广严密的城市交通系统,加强城市及周边道路建设,防止汽车拥堵和在城市中大量逗留,在建筑的设计中直接采用太阳能和天然气为消耗的完备能源系统,或者为这些清洁能源腾开使用空间;对大型的工业企业进行布局调整,比如使其远离人口集中的主城区,布局专门的工业园区,使其处于城市的下风口。在城市中多为电动车和自行车等代步工具提供好的道路条件。生态方面最大的规划是城市植被的拓展,在居民区和商业区都安置一些绿化带,可以有效的洁净空气。
3.2固体废物污染处理方面
为了有效处理这些固体废物,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居民小区应多建一些垃圾暂存场,设计做好了垃圾分类的垃圾桶,并采用综合利用措施来利用固体废物,保证资源的再生利用率。在企业间建立固体废物的总和利用和循环使用。在城市外围建立充足的安全填埋场,统筹规划建设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和医疗废物的处理,在建设前集中管理城市中的大量污泥,将其合理使用,化废为宝,譬如应用到草坪和树木的种植等工作中;
3.3噪声污染处理方面
城市的功能区如此密集,而且经济文化高效交流作为出发点之一,重叠紧邻的特征几乎不可能改变,这就对我们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减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来讲,可以做到这些点:a明确区分城市各个区域的环境功能,最大程度上减少噪声污染的范围。起码要保证城市中那些较大的用地区域是互不干扰的。b噪音隔离带和生态长廊是较为优质的建设单元,在交通繁忙路段两侧种植树林,在娱乐场所和居民区之间建立公园,是一举多得的方式。c主要交通路段的针对性控制方式,在规划城市的交通干线时,应预留一定的防噪声距离,对于那些分割居民区的路段,必须设置降噪路面和绿化带。
3.4水体污染处理方面
作为城市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关键任务之一,规划建筑的设计中,首先要保证建立一个完善的排水和污水治理系统。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要对该城市的污水进行抽样调查,较为系统的掌握当地水资源的污染状况,由此制定出精确合理的综合治理对策。再者,对城市发展中规模扩大和人口增长要有科学的预估,这样在进一步的规划建设中才能保证原先治水能力的有效持续。另外,对工业废水,要有严格的污水处理系统和规整的指标监控。
结束语:
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有着紧密的关系,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一定的伤害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要通过重视城市规划,将多生态环境的伤害降到最小。所以如何协调盛水规划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通过全新的理念促进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在建筑规划过程中要把握改变自然的程度,保证其在生态自我修复的范围内而不至于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要想解决城市问题,首先要保持警醒、提高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把握建筑规划方向,通过强制制约和提高人们保护意识两方面入手,加大监管力度,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更全面的建筑规划进一步改进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带动其他方面促进环境保护向着水更清、天更蓝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史跃军.建筑施工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研究[J].科技风,2013(23):154.
【2】林佳妮,李依瑾,向彭博.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17):114.
【3】包存宽,王金南.基于生态文明的环境规划理论架构[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425~434.
【4】陈文杰,张春平.环境保护与绿色建筑的发展[J].才智,2012(23):287-288.
论文作者:李梦虹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0
标签:环境保护论文; 建筑论文; 城市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环境论文; 生态论文; 大气污染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