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治疗方式治疗腹股沟疝气的效果比较论文_徐凌云

徐凌云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龙冈镇卫生院 224011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治疗方式治疗腹股沟疝气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选取了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120例男性腹股沟疝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6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传统疝修补术手术治疗,观察组腹股沟疝TEP手术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复发率小,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腹股沟疝TEP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气患者手术时间短、复发机率小,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关键词:不同手术;治疗方式;腹股沟疝气;效果比较

腹股沟疝气是外科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疾病,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腹股沟疝气会逐渐发展为嵌顿疝,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我国目前治疗疝气普遍使用的手术是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2]。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腹股沟疝TEP手术治疗方式应运而生。我院选取了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120例男性腹股沟疝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种手术治疗方式的效果,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了治疗的120例男性腹股沟疝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18-69岁之间,平均年龄(33.02±4.58)岁。把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60例患者。对照组腹股沟疝气患者年龄在22-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3±2.5)岁。观察组腹股沟疝气患者年龄在18-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25±4.7)岁。经临床检查,120例腹股沟疝气患者中可复性疝患者56例,观察组26例、对照组30例;滑动性斜疝患者38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18例;嵌顿性疝患者20例,观察组9例、对照组11例;绞窄性疝6例,观察组4例、对照组2例。两组患者在病情状况、年龄等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腹股沟疝气患者使用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手术治疗。

1.2.2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腹股沟疝气患者使用腹股沟疝气TEP手术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在手术之前对腹股沟疝气患者实施外麻醉,采取平卧方式,在患者下腹部位取1个10mm、2个5mm手术切口,选择大小合适补片把薄弱、缺损区域完整覆盖[2]。在对患者腹膜进行游离前使用纵行间隙方式把腹直肌前哨打开,充分把腹横筋膜和腹前脂肪层线路出来。使用器械拉钩把腹横肌提起,将腹横肌游离到下方和外侧之后,逐步地将腹壁下髂耻束、髂外血管等疏离。

1.2.3术后护理 两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所有患者均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3d-7d。

1.3观察指标 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我们对120例腹股沟疝气患者进行了2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后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复发机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对收集的所有患者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 两组患者资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手术时间为0.56h-4h,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5.14±6.89)mL,术后住院时间为4d-8d,复发机率3.3%。对照组腹股沟疝气患者手术时间为1.65h-6h,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6.25±8.54)mL,术后住院时间为6d-12d,复发机率为10%。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注:两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发病机制 引发腹股沟疝气的原因是人体腹腔内部通过人体内腹股沟部位时的残损突出于疝,民间称为“疝气”,主要原因是患者腹部不断减少的强度、腹内压力逐步增高。在临床中多发于中老年人,中老年人由于肌肉逐渐萎缩,腹壁膜不断薄弱,给引发疝气提供了通道。同时由于中老年人多有前列腺增生、便秘以及哮喘等疾病,为疝气形成提供了动力[3]。腹股沟区是大腿和腹壁相互交界的三角地带,主要依据腹壁下动脉和疝环之间关系,腹股沟疝气分为:可复性疝、滑动性斜疝、嵌顿性疝以及绞窄性疝。主要通过临床病症以及体检确诊,如果病情较轻,可以通过B超进行确诊。

3.2治疗方法分析 我国治疗腹股沟疝气患者多采取的是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使用传统疝修补术会使患者产生剧烈疼痛情况,创伤性较大,手术时间长,术中有较多出血量,同时复发机率也比较大,会给患者增加并发症危险。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地发展,逐渐使用了腹股沟疝TEP手术治疗方式,该种手术方式操作简单,不会有明显创伤,且出血量少、复发机率比较小,可助患者接受治疗后及时康复。

3.3结果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共选取了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120例男性腹股沟疝气患者,使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时间跨度大、年龄有一定差距,地区分布广,有良好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接受腹股沟疝TEP手术治疗后,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低、术后住院时间短、复发机率低,和对照组使用传统疝修补术相比,观察组使用腹股沟疝TEP手术治疗方式进行治疗有良好治疗效果,可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光明.充填式无张力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差异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4:196.

[2]寇吉林.充填式无张力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差异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2:45-46.

[3]赵恒宝,金炜.对比分析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4,06:661-662.

论文作者:徐凌云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7

标签:;  ;  ;  ;  ;  ;  ;  ;  

不同手术治疗方式治疗腹股沟疝气的效果比较论文_徐凌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