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实施中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_教学技能论文

新课程标准实施中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_教学技能论文

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应论文,实施过程论文,新课程标准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一轮的英语课程改革(以下简称“课改”)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对于课改的意义和目的均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随着课改的深入,不少教师对于教学中许多认识和操作上的问题仍感困惑,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关系

教育理念是指人们对于教育现象(活动)的理性认识,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教育观念体系(韩延明,2003)。教育理念具有民族性、国际性、导向性、前瞻性和规范性等特征。教育理念以教育规律为基础,它反映了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蕴涵着教育发展的思想。

教学方法是指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焦瑶光,1994)。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王道俊、王汉澜,1999)。教学方法是建立在一定的教育理念之上的。在同一教育理念下,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从不同角度体现教育理念的基本精神。例如,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它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强调学生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实施上述教育理念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许多教师一提课改就会说:“不要讲那么多理论,只要告诉我们怎样做就行了。”有些教师观摩了一节课后便去刻意模仿,认为这是体现课改的最好方法。有些教师甚至认为上级教育部门应给出课改的具体模式或操作方法。上述教师的说法或想法都是没有弄清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具体表现。

任何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土壤,一旦脱离了具体的教学环境就会失去其可行性、有效性和可借鉴性。以交际语言教学为例,交际语言教学是20世纪70年代欧洲文化委员会为满足欧共体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交往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法在“专门用途英语”职业培训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满足了当时社会对外语人才的迫切需要。如果考虑到当时的培养对象是具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成年人,而且在师资和教学条件方面集中了英国最优秀的外语教师和最先进的外语教学设备,我们就不会为其突出的教学效果感到惊讶了。若忽略了我国普通教育的实际,而把这种教学方法原封不动地移植到我国的中小学外语教学环境中,其效果必然差强人意。课改需要的不是简单地照搬或模仿,而是需要教师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并在充分理解课改理念的前提下,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自身条件,创造出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法。

面对课改,笔者认为教师应认真思考如下问题:(1)为什么要进行课改?(2)课改的理论依据是什么?(3)反映新的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有哪些?(4)推行新的课程理念是否切合当地的实际?(5)怎样结合当地的实际对新的课程理念做适当的调整?只有这样,才会有大量的、与新的教育理念相适应的、并与当地实际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方法的产生、应用与推广。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

许多教师不能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盲目追求形式。例如,新课程标准强调合作学习,有些教师则认为合作学习就是要组织小组活动。于是,他们置60~70人班级的客观条件而不顾,将课桌椅摆成长方形或圆形。他们认为,调整了课桌椅的位置就是体现合作学习。笔者以为,如果教师的教育理念不变,无论教室的课桌椅怎样摆,教师照样可以“满堂灌”。

再如,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体验和参与,在教学中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有些教师却误认为“任务型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活动起来”。许多学校或教育部门的领导评价一节课的优劣往往也只看学生在课上活动了多少次;对于活动的内容和效果是否有利于学生储备知识和发展能力,是否真正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等实质性问题却忽视了。笔者在听课中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一项又一项的任务,但活动内容与该节课的教学重点却毫无关联,而且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都讲汉语,只有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时才说英语。可见,这样的活动和任务没有体现“做中学和用语言做事”的原则。

笔者曾经听过一节英语课,该课主要是围绕“什么是急救?怎样进行急救?”等话题展开的。课前教师准备了调查问卷。课上教师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20分钟);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用英语讨论“什么是急救,怎样进行急救?”,并填写问卷(10分钟);最后让学生四人一组相互交流,并进行全班反馈(8分钟),教师边总结边将结果写在黑板上(7分钟)。整个课堂活动看似很有计划,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但仔细观察学生的活动过程,笔者发现这堂课存在很多问题:(1)大部分学生在活动中都讲汉语;(2)一些学生不参与交流而直接把答案从书上抄在问卷上;(3)教师提问学生的问题与学生讨论的问题完全相同,缺乏层次性;(4)学生活动时教师站在讲台上看教案:(5)课堂反馈时教师只提问个别学生,大部分学生无所事事;(6)教师没有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查。我们不禁要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究竟是什么?学生通过活动学到了什么?笔者以为,这位教师错就错在过于片面追求教学形式,而忽略了语言教学中本质的东西。

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而语言技能的培养要通过每节课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来实现。如果教师所设计的活动没有围绕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中的任何一种技能展开,很难想像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之间的关系决定着教学的效果。教学形式应为教学目标服务。为活动而活动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笔者认为,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前应认真思考以下问题:(1)通过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3)如何处理个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大班学习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有的放矢。

三、语言基础知识教学与实现课程其他功能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目标。教师应认识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必须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英语教学中强调对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培养符合课改的精神。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和态度的培养却值得探讨。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Madame Curie一课时的教学步骤是:(1)教师用英语介绍课文的中心思想;(2)教师用投影仪呈现一张表格(表中设计的项目内容包括“居里夫人是谁、哪国人、出生年月、早年经历、求学经历以及取得的成就”等);(3)学生独自默读课文并填写表格;(4)学生填写表格后进行反馈;(5)教师边填表格边总结;(6)教师提问学生问题(例如,“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对不对?她很伟大对不对?我们应该向她学习对不对?”等)。

笔者认为,该教师的课堂提问紧扣课文内容,而且巧妙地将定语从句设计到问题中,达到了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另外,教师通过填表活动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学生边阅读课文边填写表格,课堂气氛也较为活跃。但是,该教师注重了语言知识教学,却忽略了在语言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Madame Curie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除了复习定语从句外,还应让学生了解居里夫人一生奋斗的艰辛及其伟大的人格,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我们不妨重新设计这堂课:(1)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2)与学生就居里夫人的生平进行问答式讨论(讨论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尽量运用定语从句);(3)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①居里夫人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她为什么早年离开父母到外国去?②她求学时的生活状况如何?③她嫁给了一个什么样的人?成家后她与丈夫合作又取得了哪些成就?④她事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成功后她是怎样对待她的研究成果的?(4)让学生朗读相关段落,找出能回答上述问题的语言(教师将关键词写在黑板上);(5)让学生总结居里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6)让学生继续思考以下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应该向居里夫人学习什么?”步骤(3)中所讨论的问题从低级到高级,由表及里,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通过朗读和讨论等活动,能使学生真正感悟到居里夫人奋斗的艰辛与人格的伟大,以及居里夫人奋斗的价值所在。这样设计语言课能将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以及情感和态度教育融为一体,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四、传授英语基础知识与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关系

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教育部,2001)。然而,许多教师却误认为课改中语言基础知识教学不重要了,甚至一提到基础知识就认为不符合课改精神。

首先,语言知识是表情达意的必需手段(Wilkins,1974,1983),是语言学习的中心,是英语教学的立脚点。因为语言知识可以成为外语教学所要培植的运用语言能力之大树的根,语言知识可以成为外语教学这位三级跳远者的弹跳点(张正东,2003)。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交际能力,而要具备交际能力必须先获得语言能力。所以,语言基础知识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所在。离开了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优化而不是淡化基础知识教学。

优化基础知识教学就是要在英语教学中正确处理语言形式、语言意义和语言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新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要求教师能根据学习内容设计相应的交际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语言知识,学会运用语言。在教授语言基础知识时,教师应本着“体验、反思、归纳、总结、计划”的原则设计活动(Kolb,1984),即先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语言,对所感知的语言进行反思后再对该语言现象进行归纳和总结,然后再设计新的活动来加深印象。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应始终围绕形式、意义和功能三个方面,并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标签:;  ;  ;  ;  ;  

新课程标准实施中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_教学技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