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纤颤患者规范化抗凝治疗在临床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冉,华1,何,泉*2,何,艺1,敖泽慧3,许

(1.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 重庆 404100;2.宁夏医科大学研究生院临床医学系 宁夏 银川 750004)

(3.重庆市秀山县人民医院 重庆 404100;4.重庆市酉阳县人民医院 重庆 404100;5.重庆市彭水县人民医院 重庆 404100)

【摘 要】目的:对比研究低浓度华法林治疗房颤及其并发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于我院心内科的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137例,随机分为低浓度组及对照组。低浓度组66例,对照组71例,所有患者均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低浓度组使其INR值控制在1.5~2.0之间,对照组使其INR值控制在2.0~3.0之间。随访1年,观察用药期间脑栓塞及全身出血情况。结果:低浓度组治疗期间脑栓塞发生率为7.6%,对照组发生率为4.2%,略低于低浓度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两组相近,分别为4.5%和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华法林和常规浓度华法林对于房颤的治疗差异不显著,对于房颤的抗凝治疗要注重其个体差异性,理想的INR值是要为每一个病人制定个性化指标。

【关键字】心房颤动;抗凝治疗;华法林;低浓度

【中图分类号】R541.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269-02

心房颤动( AF)也称为心房纤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1],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明显升高。有资料显示,50~59岁人群中AF的发病率为0.5%,60~69岁为1.8%,70~79岁为4.8%,而80~89岁为8.8%[2]。血栓栓塞是房颤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脑栓塞,导致该病的致死率大大提高[3]。因此心房颤动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原则包括转复并维持窦律、控制心室率及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等[4]。临床上最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是华法林,它能够显著降低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但由于该药治疗安全窗窄、半衰期长、与食物药物的相互作用明显,抗凝治疗需在严密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R)下进行, 才能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及最大限度地减少出血风险[5]。对于INR的目标值,欧洲2010年房颤指南和欧洲2012年房颤指南更新均建议将华法林抗凝的靶目标调整为INR2.0~3.0[6]~[7]。本文旨在对比研究低浓度华法林治疗房颤的临床应用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至2013年于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房颤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心电图检测临床确诊为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137例。其中男性72例,女性65例,年龄33~90岁,平均(64.75±13.42)岁。排除合并出血性疾病、脑卒中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将137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低浓度组66例,其中男39例,女27例,平均(64.85±11.24)岁;对照组71例,其中男33例,女38例,平均(64.66±15.24)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具有均衡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从2.5mg/d,每3d测定1次INR,根据INR值调整剂量,每次增减0.5~1.0mg。低浓度组使其INR值控制在1.5~2.0之间,对照组使其INR值控制在2.0~3.0之间。待其稳定后,每月来院随访测量INR值并根据情况调整药物剂量。随访1年,观察用药期间脑栓塞及全身出血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分析均用SPSS19.0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低浓度组治疗期间脑栓塞发生率为7.6%,对照组发生率为4.2%,略低于低浓度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两组相近,分别为4.5%和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血栓栓塞是心房颤动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中脑栓塞严重影响房颤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因此,抗凝、抗血栓形成是治疗房颤及血栓栓塞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用于房颤抗凝治疗的药物主要有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新型抗凝药物IIa因子抑制剂(达比加群)和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依度沙班)等[8]。华法林是双香豆素类抗凝剂,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II、VII、IX、X以及抗凝蛋白C和S的合成,同时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抑制新的血栓形成,减少栓塞的发生[8]~[9]。有研究指出,华法林是针对房颤患者经济有效的治疗药物之一[2]。然而华法林的应用可能会引起出血等不良事件,因此治疗期间,需对患者进行INR监测。通常来说,健康成年人INR值大约1.0。有静脉血栓的患者的INR值一般应保持在2.0~2.5之间;有心房纤维性颤动的患者的INR值一般应保持在2.0~3.0之间。INR过低提示不能提供有效的抗凝,而INR过高则提示血液凝固时间需要很长时间,这可能引起无法控制的出血,甚至死亡。国内外多个指南均认为,INR2.0~3.0是抗凝的合理指标[6]~[7]。然而,有学者提出,对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强度INR在1.7~2.5时能显著降低脑栓塞发生率,不增加出血事件发生率,该抗凝强度对国人安全有效[8]。因此,理想的INR值一定要为每一个病人制定个性化指标。

本文主要对比研究低浓度华法林治疗房颤及其并发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低浓度华法林(INR1.5~2.0)和常规浓度(INR2.0~3.0)在预防脑栓塞及出血事件发生上的差异。研究发现,低浓度组治疗期间脑栓塞发生率为7.6%,对照组发生率为4.2%,略低于低浓度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两组相近,分别为4.5%和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低浓度华法林和常规浓度华法林对于房颤的治疗差异不显著,后续研究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且进行跨地区联合研究,以寻找针对国人适宜的INR标准,使房颤的抗凝治疗更加规范安全有效。另外,也提示临床医师对于房颤的抗凝治疗要注重其个体差异性,在治疗中为每一个病人制定个性化指标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Lydie-Edwige Biye(丽蒂), 葛卫红, 于锋. 房颤患者规范化抗凝治疗现状调研[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1,19(4):348-351.

[2]胡淑芬, 裴晓阳, 曾秋容. 心房颤动的华法林规范化治疗依从性现状[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3,19(1):112-114.

[3]岳锦明, 吴容展, 潘华福. 华法林在心房颤动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0):138.

[4]陆学林, 张建, 郑枫, 等. 房颤患者233例抗凝治疗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2010,31(19):16-17.

[5]吴楠, 顾晴, 吴玉霞, 等. 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管理现状[J]. 中华护理杂志.2014,49(3):337-339.

[6]Camm AJ, Kirchhof, Lip GY, 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of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J]. Europace. 2010,12(10):1360-1420.

[7]刘树红, 朱爱武, 高顺元. 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林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预防脑栓塞的对比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2):277-278.

[8]Lüscher TF,Steffel J. Individualized antithrombotic therapy[J]. Hamostaseologie. 2015,35(2). [Epub ahead of print].

[9]李志华, 罗晓菡, 卢英民, 等. 华法林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梗塞的临床意义[J]. 心血管康复医学.2013,22(2):166-168.

科研项目:

重庆市卫生局2011年医学科研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1-2-548

*通讯作者:

何 泉

论文作者:冉,华1,何,泉*2,何,艺1,敖泽慧3,许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2

标签:;  ;  ;  ;  ;  ;  ;  ;  

心房纤颤患者规范化抗凝治疗在临床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冉,华1,何,泉*2,何,艺1,敖泽慧3,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