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炼油工业的现状与展望_石油产品论文

亚太地区炼油工业的现状与展望_石油产品论文

亚太地区炼油工业的现状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太地区论文,现状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序言

在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于1984年转趋下跌、1986年出现暴跌之后,世界的石油需求开始从疲软转向坚挺。世界的石油消费量在1987年以后便不断趋于增大,其中亚太地区由于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一直保持了高经济增长,其石油消费量的增大尤为显著。根据国际能源组织《石油市场报导》(1991年6月号)的数字,1990 年世界石油日均消费量为6560万桶,比1987年的6290万桶增大了270万桶, 其中亚太地区的增大部分占82%;从1991—1994年,世界日均石油消费量又从6690万桶增大到6820万桶,增大了130万桶,其中亚太地区的增大部分占90%以上。 另一方面,亚太地区的石油产量却趋于停滞,使亚太地区的石油供需缺口日趋扩大,依赖从区域外(主要是中东地区)进口石油的程度日趋提高。展望今后10年(1996—2005年)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将会比前此10年(1986—95年)有所疲软,但预计仍将会高于世界的平均经济增长水平。加上自80年代中期以来亚太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诸原因,今后10年期间内,亚太地区的石油供需关系将会进一步紧张,对中东石油的进口依赖程度也将会趋向提高。

二、亚太地区石油产品需求的增长趋势

在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10年期间内(1984—1994年),亚太地区的石油产品需求量年平均增长5.8%,中国年平均增长7.5%、印度次大陆地区5.6%、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2.9%、东南亚地区10%。亚太地区在全球石油产品消费量中所占的比重从1984年的18%增大到1994年的25%。

从短期和中期的发展趋势看,亚太地区的石油产品需求量将会持续增大,其主要原因有:(1)该地区的经济规模每增长1%,便会导致能源消费增长1.5%—2.5%;(2 )亚太地区的其他能源(特别是天然气)取代的进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就天然气取代的进展情况而言,受到亚太地区天然气缺少输送网络的严重制约;(3 )电力需求增长十分迅速,需要有石油的火力发电等。

加上有鉴于:(1 )亚太地区今后石油需求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交通运输用石油量的增长,为此对汽油、轻油的需求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2)区域内各国的国内、国际航运运输业的迅速发展, 飞机用油的需求量也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3 )亚太地区对石化产品的需求将更趋增大,为此对作为乙烯原料的石脑油的需求也将趋于增大;(4 )发电部门的发展也将增大对重油的需求;(5 )今后亚太地区对中东原油的进口依赖程度将日趋提高,而中东原油属含硫量大的原油,为此需要增大脱硫设备能力。

根据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的预测数字,今后10 年期间内(1993 —2005年),亚太地区对石脑油、汽油、飞机用油、轻油、重油的需求增长趋势有如有一所示。

表一 亚太地区石油产品需求的增长趋势预测(单位千桶/月)

石油产品类别

1993年 2000年 2005年

石脑油1373

1782

2005

(比重,%) 10 10 9

汽油 2555

3663

4492

(比重,%) 18 20 21

飞机用油、灯 1537

2026

2326

(比重,%) 11 11 11

轻油 4101

5834

7153

(比重,%) 29 32 33

重油 2906

3011

3180

(比重,%) 20 16 15

其他石油产品 1725

2155

2474

(比重,%)12 12 11

亚太地区合计14197 18469 21630

(比重,%)

100100100

年平均增长率(%)

石油产品类别1993-2000 2000-2005 1993-2005

石脑油

3.82.4

3.2

(比重,%)

汽油 5.34.2

4.8

(比重,%)

飞机用油、灯 4.0 2.8

3.5

(比重,%)

轻油 5.2 4.2

4.7

(比重,%)

重油 0.5 1.1

0.8

(比重,%)

其他石油产品 3.2 2.8

3.1

(比重,%)

亚太地区合计 3.8 3.2

3.6

(比重,%)

资料来源:1993年的实际数字引自各国的统计。

2000年、2005年的预测数字系由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所进行的预测数字。

根据表一的数字可以看出,在亚太地区的石油产品需求结构中,石脑油、汽油、飞机用油、轻油等石油产品所占的比重将从1993年的68%提高到2000年的72%、2005年的73%。此外,由于环保意识的增强,亚太地区各国(地区)均在进行汽油的无铅化和轻油、重油的低硫化。为此,亚太地区除了石油产品需求量趋于大幅度增大之外,还要求油品质量的提高。

三、亚太地区炼油能力的现状

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10年期间内(1984—1994年),亚太地区的炼油能力已从一天1190万桶增大到一天1580万桶,年平均增长3.2%,但远远落后于日均石油产品需求量的年平均增长率5.8%。

亚太地区的区域外原油供应主要是中东地区,但中东原油的含硫量高,为此亚太地区在积极扩大炼油能力的同时,也需要计划增大炼油能力的分解能力(见表二)。

表二 亚太地区的原油拨项能力和分解设备能力增长趋势预测(单位:千桶/日)

日本韩国台湾 新加

拔顶设备能力 1993年

50551675 600 1085

2000年

预定的能力

55002488 720 1135

必须追加的能力0

000

合计(必要的能力) 55002488 720 1135

2005年

预定的能力

55002488 900 1135

必须追加的能力0 77

0 0

合计(必要的能力) 55002565 900 1135

分解设备能力 1993年970 71 85

86

2000年

预定的能力

1076 291 85 127

必须追加的能力 88 14 61

0

合计(必要的能力) 1163 305 146 127

2005年

预定的能力

1076 291 85 127

必须追加的能力144 255 152

0

合计(必要的能力) 1219 546 237 127

炼油设备高度化比率%

1993年19

4 148

2000年21 12 20

11

2005年22 21 26

11

印度尼

马来泰国、印度

西亚 西亚菲律宾

拔顶设备能力 1993年856 230 691 1086

2000年

预定的能力 1011 4501179 1598

必须追加的能力

141

0

00

合计(必要的能力)1152 4501179 1598

2005年

预定的能力 1131 4501179 2025

必须追加的能力

485

0 1590

合计(必要的能力)1616 4501338 2025

分解设备能力 1993年138

0 53 185

2000年

预定的能力

198 24 155 241

必须追加的能力

304 51 18 298

合计(必要的能力) 502 75 173 539

2005年

预定的能力

198 24 155 241

必须追加的能力

436 73 228 513

合计(必要的能力) 634 97 383 754

炼油设备高度化比率%

1993年16

0

8

17

2000年44 17 15

34

2005年39 22 29

37

中国 大洋 合计

拔顶设备能力 1993年

3200 824

15302

2000年

预定的能力 3900 900

18881

必须追加的能力

560

0 701

合计(必要的能力)4460 900

19582

2005年

预定的能力 4400 900

20108

必须追加的能力 1635

02356

合计(必要的能力)6035 900

22465

分解设备能力 1993年

1309 2513148

2000年

预定的能力 1595 2544046

必须追加的能力

247 311112

合计(必要的能力)1842 2855158

2005年

预定的能力 1800 2544250

必须追加的能力

448 602309

合计(必要的能力)2248 3156559

炼油设备高度化比率%

1993年 41 3121

2000年 41 3226

2005年 37 3529

注:(1)分解设备能力指接触分解能力、 氢裂化分解能力和热分解能力的合计。

(2)2000、2005年的中国的数字包括香港部分。

(3 )炼油设备高度化比率=(接触分解能力+氢裂化分解能力+热分解能力)/原油拔顶设备能力。

资料来源:1993年的实际数字引自各国(地区)的统计数字。

2000年、2005年的预测数字系由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所进行的预测数字。

如上所述,亚太地区目前不仅炼油能力尚有缺口,而且缺口将日趋扩大;此外,炼油设备的高度化比率(分解能力对炼油设备能力的比率)也很低,1993年此项比率约近只有20%;其中在10%以下的有4 个国家(或地区),在10—20%之间的有4个国家(或地区)(见表二)。 此外,亚太地区炼油设备的开工率也较低,1994年整个亚太地区的炼油设备开工率为87.7%;东南亚地区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为80%以上,中国为80%,印度次大陆为90%。

四、亚太地区炼油工业的发展展望

就目前(1996年)的情况看,亚太地区所拥有的原油拔顶设备能力超过北美地区,在世界所有地区中占居首位。但是亚太地区的炼油工业体系过于单一化,加氢裂化设备、催化裂化设备、催化重整设备、热分解设备的能力却低于北美地区和西欧地区,生产轻质和中质馏分燃料油的能力也很低。

近年来燃料油价格趋于坚挺,使拥有较多裂化设备的炼油厂商未能获得厚利,结果最近新增加的新炼油设备能力中,裂化设备能力所占的比重相对地较低。亚洲地区虽然拥有多于北美地区的原油馏分能力(初级炼油能力),但其催化裂化设备能力、加氢脱硫设备能力、加氢裂化设备能力却远远达不到北美地区的一半。此外,亚洲地区的高级炼油能力的分布又是不平衡的,中国拥有这个地区的催化裂化设备能力和加氢脱硫设备能力的40%、加氢裂化设备能力的25%;但中国的这些设备能力却都未能充分利用。而且,亚洲地区的石油裂化设备主要集中于催化裂化和加氢脱硫,目的在于尽量增大汽油的产量。

许多亚太地区国家均曾制订扩大炼油能力的计划, 希望能在公元2000年以前达到炼制石油产品基本自给。但是法国的Enerfinance 咨询服务公司的1994年调查报告指出,“亚太地区虽然有许多建立新炼油厂扩大现有炼油厂的计划, 但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出, 这些计划能在公元2000年以前完成的只是极少数。这些已公布的计划将多数会被宣布放弃或延缓实施。为此, 这个地区的石油产品供需缺口仍将会日益扩大。 1994年亚太地区16个国家与地区(指日本、韩国、中国、台湾、香港、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石油产品年供需缺口短缺8500万吨,其中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短缺3500 万吨、 中国1400万吨、印度次大陆2000万吨、东南亚地区1700 万吨。 这一缺口到2000年将扩大到1亿吨”。1997年下半年东南亚、 东亚地区出现金融风暴之后,亚太地区的炼油厂增建和炼油设备高级化计划将更加难以实现了。即使以没有受到或较少受到东南亚、东亚地区金融风暴影响的中国与印度的情况看,它们的扩大炼油能力的计划进展也并不顺利,实现的程度也同样并不高。

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的石油产品需求量急剧增大,计划上的炼油能力虽然也有增大,但实际上的炼油产品产量却只有些微的增长。石油产品需求量与本国炼油产品产量的缺口一直是依靠进口石油产品来填补。过去中国的炼油厂一直是按处理国内低硫原油的模式来建立的,无法处理由中东进口的高硫原油。进口原油也以从亚洲产油国进口低硫原油或从阿曼、也门进口低硫原油为主。此外,中国沿海地区的石油产品需求增长尤为显著,最近也曾有与国际跨国石油公司合资建立新炼油厂和扩大、提高旧炼油厂的计划,但由于政策上不容许外资公司参与石油产品销售领域等原因,谈判进展并不顺利。 1995 年中国的炼油能力为一天380万桶,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年)计划增大到一天440 —460万桶,增大一天60—80万桶,但预计只能增大一天40万桶。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2001—2005年)预计又可增大一天90万桶。

近年来,印度的石油产品需求急剧增大,但炼油能力却几乎没有任何增大,为此石油产品进口数量随之急剧增大。1996年印度的炼油设备能力约为一天120万桶,开工率已超过100%,石油产品产量已无扩大的余力。印度的第八个五年计划(1992—1996年)虽然规划建设三座大型炼油厂(合计炼油能力为一天26万桶),但实际上只建成门格格尔炼油厂(炼油能力为一天6万桶), 其他两个炼油厂的建设计划已经被拖迟实施。第九个五年计划(1997—2001年)的炼油设备扩大计划多半采取与外资合资和由民间资本投资的方式,但由于印度政府实施石油产品价格统制政策,预计这些投资计划也难以实现。

五、区域外供应来源的前景展望

如上所述,亚太地区的炼油能力(特别是高级炼油能力)远远不能满足本地区的需求,而且供需缺口将会日趋扩大。那么,其区域外的供应来源前景又如何呢?

亚太地区石油产品的区域外供应来源主要集中于中东地区、美国的海岸地区和欧洲地区。就这些地区的石油出口供应余力的前景看,虽然可能还会有某种程度的增大,但难以有大幅度的增长。受到海湾战争损坏的科威特3家炼油厂虽已恢复投产, 但进一步扩大炼油能力的可能性并不大,加之中东地区的石油产品需求量也正在坚挺地增长,其石油产品对区域外出口的供应能力预计不可能有大幅度的增长。美国西海岸地区的石油产品供应量近年来已有所增大,今后也许还会有适度的增大,但从该地区的炼油设备能力、石油产品供需关系平衡的情况看,大幅度增大石油产品的出口供应能力也同样是不大可能的。来自欧洲地区的石油产品供应量在进入1993年以后虽然曾有较大幅度的增大,但这是由于前此欧洲地区的经济衰退所造成的。今后能否保持目前这样的出口供应水平也是难以确定的。(见表三)

表三 亚太地区来自区域外的石油产品供应情况(1993年数字)(单位:千桶/日)

中东地区①美国西海岸地区②

石油产品类别(1998年)(1993年)

石脑油 270 0

汽油6037

飞机用油、灯油 10026

轻油

120

126

重油

30038

合计

850

227

欧洲地区③

石油产品类别(1993年)合计

石脑油 3 273

汽油

3 100

飞机用油、灯油 5 131

轻油 86 332

重油 19 357

合计 1161193

注:

(1)表中所列的数字,为海湾危机前的数字。1993 年中东地区对亚太地区的石油产品输出量为一天691万桶左右,比1988年有所减少。 结合今后中东地区的炼油厂增建计划和石油产品需求量的增大情况看其出口供应余力不可能有大幅度的增大。

(2)表中所列的数字系1993年的实际数字。 根据日本川崎顺次先生的推算,今后来自美国西海岸地区的石油产品出口供应数量的增大主要将是轻油的增大(可能增大到一天15万桶),为此也只能是略有增大而已。

(3)表中所列的数字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1993 年实际数字。1993年以后由于欧洲经济衰退,炼油设备有过剩的生产能力,因此欧洲地区的石油产品输出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大,但今后的情况则难确定了,预计顶多只能大致保持目前的出口供应水平。

资料来源:根据各国的贸易统计、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统计、川崎顺次先生在299 届定期研讨会上提交的论文《美国西海岸地区的石油供需关系及其对亚洲市场的影响》等资料编制。

标签:;  ;  ;  ;  ;  ;  

亚太地区炼油工业的现状与展望_石油产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