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全盲学生人物特征描写的多模态策略
● 沈光银
【摘 要】 由于视觉通道受阻, 先天性全盲学生无法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视觉性描述。 但信息表征是多模态的,人物特征是丰富的,所以作文教学可以指导学生从听觉、皮肤感觉、嗅觉和运动觉等多种通道捕捉人物的特征,并学习用生动、灵活的语言通过多种信息加工策略来表征人物的特征。
【关键词】 全盲学生;人物特征;信息表征;多模态策略
先天性全盲学生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虽然从未体验过视觉性的信息,但他们表征信息的方式是多模态的,他们可以通过听觉、皮肤感觉、嗅觉和运动觉等非视觉通道来感知和表现外在的世界。通过分析先天性全盲学生的作文,我们也可以验证这一基本规律:先天性全盲学生较少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更多是对“声音”“体味”“人体冷暖”等非视觉性的人物特征信息进行表征,进而生发积极或消极的情绪情感。因此,关于信息表征多模态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可以帮助先天性全盲学生强化对人物特征的感知,提高其对人物特征描写类作文的学习成效。
一、人物特征表征方式的分析
要更好地指导先天性全盲学生利用多感官通道感受并描绘人物的特征,教师就要首先了解普通人表征人物特征的一般方式,并在充分考虑先天性全盲学生的基础上,探讨适合先天性全盲学生的表征人物特征的方式。
(一)感觉信息在感官通道内的表征方式
要在头脑中表征这个世界,我们必须识别环境中的物理能量,并且将其编码为神经信号,这个过程被称为感觉。同时,还需要选择、组织并且解释我们的感觉,这个过程通常被称为知觉。[1]因此,人脑表征感觉信息的初始阶段是在感知觉通道中完成的。
光波、声波或其他外部刺激的感觉信息进入相应的感受器后,被转换为神经信号,神经信号经过神经通路被传送到大脑的感觉皮层,进而被转变为视觉性、听觉性等各类感觉,这些感觉就是信息在通道内的直接表征(见图1)。例如,先天性全盲学生在和别人握手时,最直接的感觉来源于他的皮肤感觉,对人物特征的直接表征便是对方手部的光滑度和温度。
图1 感觉信息在通道内的直接表征过程
(二)感觉信息在情绪情感上的表征
人类大脑感知外界的过程并非止步于对外界信息的直接感受,感知还通过“将这些感觉与大脑其他部分的记忆、期望、情感和动机联系起来对感觉信息进行解释”。[2]因此,先天性全盲学生对人物特征的理解还会延伸到将感知的感觉信息与情绪情感等联系起来,并用带个人感情色彩的情绪词进行表征,而这些情绪词一般会呈现积极或消极的两极性(图2)。如果所产生的情绪情感是中性的,则一般不会形成深刻的印象,也不容易进入长时记忆系统。
图2 感觉信息在情绪情感上的表征过程
信息一旦进入人脑,其输入、加工、存储的最初形式是相应通道内的表征,“每一种感觉都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我们生活的世界的独特信息”。[4]也就是说,视觉通道对图像信息进行表征,听觉通道对声音信息进行表征,皮肤感觉通道对冷暖和触觉信息进行表征等,这是表征人物特征的起步阶段,难度较低,适合作为引领先天性全盲学生练习通过多个通道进行人物特征的表征。
二、先天性全盲学生获取人物特征的方式
VxWorks操作系统不完全支持实时扩展标准,实时性较差,网络连接功能也较差,系统对应用程序开发支持较弱,程序开发效率较低。另外,VxWorks操作系统对现在复杂的、网络化的多处理器嵌入式系统的许多应用已显得力不从心。
人脑对信息的加工,不仅表现为通道内的表征,还表现为通道间的表征。换句话说,尽管“每种感觉提供的信息是截然不同的,但作为其结果的对周围世界的表征却不是杂乱的感觉,而是一种统一的多感觉体验”。[5]先天性全盲学生在利用多感官感知人物特征较为熟练之后,教师可引导其发掘不同感官之间的相通性,将不同通道之间的特征予以融通、整合。例如,听觉通道可以对视觉的信息进行表征,皮肤感觉通道可以对听觉的信息进行表征。
家政课上,张老师教我们学习冲咖啡。当亲手磨制的咖啡粉在开水的冲泡下翻滚时,一股浓浓的香味便扑鼻而来,静静地品尝,柔柔的、暖暖的、纯纯的,像触摸在毛茸茸的毯子上,像浸泡在温暖的泉水中……
相较于明眼学生,先天性全盲学生对某一人物的印象多是零落的、片段的、具身的非视觉性信息。他们更倾向于用“声音甜美”“动作温柔”“步伐轻盈”“体香清新”等词汇来刻画女性,而用“声音厚重”“动作有力”“步伐稳健”“体味含蓄”等词语来描绘男性。
三、先天性全盲学生人物特征描写的多模态策略
4~6岁儿童在来生信念不同维度的理解上存在差异,他们更倾向认为情绪、愿望和认知功能在死亡后仍然存在;父母相信存在死后生活的程度越高,跟孩子讨论死亡话题时,更偏向于使用“天堂”“另一个世界”等象征有死后生活的词汇,谈及逝者时,也更倾向于描述逝者仍有情绪和心理状态,父母的来生信念会通过死亡话题的亲子谈话进而影响到儿童对死亡的认知及来生信念。
表1 先天性全盲学生获取人物特征的通道特征
(一)起步阶段:实施单通道的加工策略
例如,作为皮肤感觉之一的触觉在人际关系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我们可以通过身体接触来表达希望给予,或得到安慰、支持、爱和热情的愿望。[3]先天性全盲学生感知到某人手部的温度后,最先会用“冷”“暖”或“温和”等词语进行直观表征,然后会用自己的情绪情感对这种感觉信息进行解释,从而把“冷”的感觉信息表征成“淡漠”“不易交往”等消极性的情绪,把“暖”的感觉信息表征为“热情”“值得信赖”等积极性的情绪。
由于问卷(思维导图)是开放性的,调查对象提交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要素名目繁杂。笔者先将概念相近且属于同一范畴的评价要素进行合并归类,然后按“教师”“学校”两个板块分别统计,并算出分值。确定各评价要素认可度的标准是:分值在90分(含)以上的为高认可度;75-90分(不含)之间的为中等认可度;60-75分(不含)之间的为低认可度,具体见表1和表2。表中存在a、b、c三个选项的人数之和与调查对象总人数不合的现象,原因是有的调查对象没有在相关子项中填写内容,但平均分值的计算仍然以 122人为基数。
教师在指导盲生描写人物特征时,可以引导学生将多种感官的人物信息逐一细化,具象成单通道内的感觉信息。然后,再将这些通道内的信息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多通道、多角度的人物特征描写片段。例如,可以从听觉通道描写某一人物的声音特点,同时从嗅觉通道描写这个人的身体气味特点,还可以从皮肤感觉描写这个人在接触时的触觉特点,最后将这些单一通道的人物特征整合在一起,就可以生成一个非视觉性的人物特征信息。如某学生写道:
基于上文对先天性全盲学生感知人物特征通道的分析,盲校教师在对先天性全盲学生开展写人作文教学时,可从感官通道入手,采取逐层递进、逐步深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先天性全盲学生进行人物特征描写的质量。
这样的场景下,用水质考核是无意义的。而用“入河污染物总量”考核则不同,如果该农场的种植业采用了减量施用化肥农药或养殖业釆用了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或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采用了无害化处理,那么在该小流域出口断面监测出来的“入河污染物总量”就会下降。反之,“入河污染物总量”就会上升。
王老师的声音像夜莺一样婉转、优美,走近她,就能闻到一股淡淡的茉莉花香。每次,她引着我的手,教我在琴键上熟悉乐谱时,我就能清晰地感觉到她手指的纤柔、温暖和灵巧。
这种方法基于先天性全盲学生与生俱来的各种感官能力,学生有着较好的基础,教师稍加引导即可基本实现本阶段教学目标。
(二)拓展阶段:优化多通道的加工策略
这是因为,由于视觉通道受阻,先天性全盲学生表征世界的感觉通道发生了改变,他们更依赖身体本身去感知世界,有意无意地通过听觉、皮肤感觉、嗅觉、味觉、运动觉等通道对人物的信息进行表征。例如,从听觉上认知某人说话的声音(包括音量、音高和音色)、节奏、语气;从皮肤感觉上认知某次接触时的触觉、冷暖感;从嗅觉上认知某人或交流环境的气味;从味觉上认知某次聚餐时的甜、酸、咸、苦、鲜;从运动觉上认知某次共同活动时身体各部位的空间位置等。因此,无论一个人在外貌上是否符合审美的标准,他在先天性全盲学生的印象里只是由一些声音、动作、步伐、体味等信息构成的弥散的形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情绪情感。换言之,先天性全盲学生对某个人的美好印象,可能是因为其说话的声音温柔,满足了他们被尊重的需求;也可能是通过牵手引导其行走时,手部的力度合适,给了他们安全的感觉;还可能是走路的步伐稳重矫健,给了他们“此人做事效率高”的印象。
因此,教师在指导盲生对人物特征进行描写时,可以引导学生将多个单一通道的人物特征信息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一个更加全面、丰富的认知。如某学生写道:
今年来恒丰银行昆明分行更组织青年员工,为富民县赤鹫镇的磨丹阳光希望小学建起“小小恒学堂”图书室,勉励孩子们用阅读丰富人生;开展“暖冬公益行”系列活动,将御寒衣物、棉被送到山区贫困学校和家庭,用行动传递恒丰银行的温暖力量。并深入社区、企业及农村,通过各类专项宣传教育活动,帮助金融消费者提高金融风险识别能力,避免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事件对金融消费者权益造成侵害,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共同维护社会金融稳定环境。通过积极践行“恒必成 德致丰”的核心价值理念,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履行社会责任。
先天性全盲学生获取人物特征的通道特征可以理解为不同感觉通道通过感觉器官中的感受器捕捉相应的刺激信息,进而表征为相应的具体感觉(见表1)。
在这段描写中,学生将嗅觉与触觉进行了整合,从而非常生动地展现了冲泡咖啡带给自己的直观感受,为描写人物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细节素材,增强了写人作文的文学内涵和情感体验。
(三)深化阶段:探索泛通道的加工策略
感受自然
人脑对感觉输入的信息作出反应,并对其自身进行重新组织,这种重新组织的能力即指向泛通道信息重组。当完全剥夺一个专门感觉通道中正常感觉输入时,负责这一专门感觉通道的脑区会逐渐对其他通道的感觉输入做出反应。[6]这是因为,人类大脑在对动态的感觉世界进行表征和编码过程中,自身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以适应环境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7]脑成像等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现,视觉障碍者的视觉皮层广泛地参与了其他感知觉任务,原本暂时的神经联结由于受到新的感觉信息传入方式的持续激活而固化,建立起新的神经回路,成为跨通道重组的神经基础。[8]同时,对于先天性全盲学生而言,过于强调单个感官通道的作用不利于其综合感官能力的发展,我们更应进一步培养其跨越感官通道障碍,以“泛通道”的方式深化其对人物特征的感悟,提高其综合感知能力。
因此,教师在指导全盲学生描写人物特征时,可以捕捉类似这种视觉信息在听觉通道中的重组、视觉信息在触觉通道中的重组等现象,帮助其学习感受、理解、表达人物特征在泛通道中的表征,从而使得人物特征描写的文字更加鲜活、灵动。如某同学写道:
在黑暗的世界里,生活是枯燥的、乏味的、迷茫的,一种持续的失落感压得我透不过气来。陈老师的出现,就像黑暗中的一道极光,点亮了我暗淡的眸,时刻指引着我走向生命的光亮处。
1.1 施工单位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或未落实目标管理不到位。没有相应的施工安全技术保障措施缺乏安全技术交底,有的企业甚至把施工任务通过转包、违法分包或以挂靠的形式承包给一些根本不具备施工条件或缺乏相应资质的队伍和作业人员,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
这段描写突破了感官通道对学生感知、感悟的限制,学生的描绘也因此更加丰厚、有质感,体现出了更多的人生思考。相比单通道、多通道,泛通道策略对盲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指导帮助。
《盲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6 版)》提出,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开展教学。先天性全盲学生视觉通道完全受阻,极大地影响了他们观察、分析、感悟世界。因此,从多感官通道理论出发探讨盲校作文教学的策略,为我们提供给了全新的指导先天性全盲学生认识世界、感受世界、描绘世界的方式,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地研究思考。
参考文献:
[1]Myers D G.迈尔斯心理学[M].黄希庭,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Philip G Zimbarbo,Robert L Johnson,Ann L Weber.津巴多普通心理学[M].王佳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4][5]Michael S Gazzaniga,Richard B Ivry,George R Mangun.认知神经学——关于心智的生物学[M].周晓林,高定国,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6]Kujala T,Alho K ,Naatanen R. Cross -modal reorganization of human cortical functions[J]. Trends in Neuroscience,2000,23 (3):115—120.
[7]商应美,张明.视觉障碍者的跨通道重组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7(1):30—34.
[8]吴健辉,罗跃嘉.盲人的跨感觉通道重组[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4):406—412.
【中图分类号】 G761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7 年度教育学青年项目“先天盲和后天盲学生信息表征方式的实验研究”(项目批准号:CBA170279)的阶段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518112)
标签:全盲学生论文; 人物特征论文; 信息表征论文; 多模态策略论文; 广东省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