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度市妇幼保健院 山东平度 266700
【摘要】目的:探讨幼儿急疹早期的诊断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发热患儿127例,均为随访后确诊为幼儿急疹的患儿,对患儿的基本资料及临床症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患儿临床症状以发热、耳后或枕后淋巴结肿大、咽部充血为主,同时可伴随咳嗽、流涕、腹泻等症状。结论:幼儿急疹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可以淋巴细胞为主可作为早期诊断指征。
【关键词】幼儿急疹;早期诊断;探讨
幼儿急疹是婴幼儿期常见的发疹性热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且早期诊断较为困难,为更好认识本病,特将近1年来我院就诊的患儿进行随访,对随访后确诊的127例幼儿急疹病例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门诊和病房就诊发热患儿127例,其中男65例,女62例,观察记录患儿性别年龄就诊时间等基本资料、患儿一般情况及发热时间具体如下:
1.1.1 年龄分布:新生儿1例,1个月1例,2个月2例,3个月6例,4个月17例,5个月44例,6个月35例,7个月11例,8个月4例,9个月2例,10个月2例,11月1例,1岁以上1例。
1.1.2发病月份:1月份1例,2月份3例,3月份6例,4月份13例,5月份24例,6月份14例,7月份5例,8月份8例,9月份23例,10月份20例,11月份9例,12月份1例。
1.1.3就诊时热程:≤24小时42例,24-48小时36例,48-72小时34例,≥72小时15例。
1.2 方法 诊断标准参照《褚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1]。
2 结果
2.1 发热情况:所有病例均有发热,热退出疹,其中98例(77.2%)为首次发热,发热患儿中最高体温低于38.5℃13例(其中3个月以下8例,4个月5例),38.5℃以上114例,热程3天以上6例,余均在3天以内。
2.2 出疹时间:距初次发热≤3天6例,4-5天121例,皮疹均为散在红色斑丘疹。
2.3 耳后或枕后淋巴结肿大:87例占总数的68.5%,其中热程≤24小时18例,占同期患儿的42.8%,24-48小时24例占同期患儿的66.7%,48-72小时30例占同期患儿的88.2%,≥72小时15例占同期患儿的100%。
2.4 咽部充血83例,占总数的65.3%,其中43例表现为悬雍垂两侧对称性充血,出现咽部充血患儿热程≤24小时16例,占同期患儿的38.1%,24-48小时31例占同期患儿的86.1%,48-72小时26例占同期患儿的76.5%,≥72小时10例占同期患儿的66.7%;6例表现为软腭疱疹或溃疡,占总数的4.7%,均在热程24-48小时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 伴随症状:咳嗽、流涕16例,均在热程≤24小时;腹泻62例,其中热程≤24小时10例,占同期患儿的23.8%,24-48小时19例占同期患儿的52.8%,48-72小时23例占同期患儿的67.6%,≥72小时12例占同期患儿的80%;另有34例出疹前哭闹明显。
2.6 辅助检查 127例患儿均行血常规检查,其中热程≤24小时患儿中白细胞增多14例,降低17例,正常11例,分类淋巴细胞≥60%8例,中性粒细胞≥60%6例;热程24-48小时患儿中白细胞增多2例,降低18例,正常16例,分类淋巴细胞≥60%12例,中性粒细胞≥60%1例;热程48-72小时患儿中白细胞增多2例,降低20例,正常14例,分类淋巴细胞≥60%22例,中性粒细胞≥60%0例;热程≥72小时患儿中白细胞增多0例,降低3例,正常12例,分类淋巴细胞≥60%14例,中性粒细胞≥60%0例。高敏C反应蛋白≤0.5mg/L21例,≥20mg/L3例,其余均在二者之间。7例行胸片检查,4例纹理增多。
3 讨论
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是人类疱疹病毒6型导致的婴幼儿发疹性疾病,特点是持续高热3-5天、热退疹出。本病多见于6-18个月小儿,3岁以后少见,春秋雨季发病较多,无男女性别差异[2]。
本资料发现,患儿发病与性别无关,全年都有发病,但发病时间以5月份及10月份前后多见,在当地分别为春秋季节。发病年龄绝大多数在1岁以内,且以6个月左右多见,4-7个月为发病高峰。在临床表现方面,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及皮疹,热程多在3天以内,但出疹时间距初次发热多数在4-5天。值得注意的是本组资料中有77.2%的患儿为初次发热。10.2%的患儿体温低于38.5℃,以3个月多见。可以考虑3个月内小婴儿病情不典型,发热低、热程短。耳后或枕后淋巴结肿大为常见体征,且随病程延长发生率越高。国外有报道人类疱疹病毒6型具有亲神经性,可引起高热惊厥,并可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脑炎,本组资料无高热惊厥患儿,考虑与观察病例少有关。另有国外学者研究发现,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引起者,在发热期(出皮疹前),89.5%的患儿其悬雍垂根部两侧出现溃疡[3]。但本组资料仅有4.7%有软腭疱疹或溃疡,但发现悬雍垂两侧对称性充血较多。有作者认为发热早期患儿白细胞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发热后期白细胞降低,以淋巴细胞为主[4],本组资料发现患儿早期白细胞增高降低均存在,二者无明显差异,后期白细胞以降低或正常为主,淋巴细胞分类高,可以作为早期诊断依据之一,发热早期检查血常规参考价值不大。
幼儿急疹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其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热退疹出,无特异实验室检查,所以相关报道很少,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易导致误诊和过度治疗。笔者认为,患儿高热但精神尚好,年龄在1岁以内,尤其6个月左右,春秋季节发病,初次发热,查体咽部对称性充血,伴有耳后或枕后淋巴结肿大,发热后期出现白细胞降低,以淋巴细胞为主可作为早期诊断指征。小于3个月患儿出现低热,查体有耳后或枕后淋巴结肿大,亦应考虑本病可能。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褚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36.
[2]王慕逖.儿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98.
[3]邢嬛.幼儿急疹[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11):643.
[4]阮学东.幼儿急疹临床早期诊断探讨[J].中国医师杂志,2002,9(4):1000.
论文作者:李,刚,刘念贵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1
标签:患儿论文; 个月论文; 小时论文; 白细胞论文; 淋巴细胞论文; 同期论文; 幼儿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