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车驾驶人交通陋习全方位透视及纠正对策论文_苏菠

私家车驾驶人交通陋习全方位透视及纠正对策论文_苏菠

广西警官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 530021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进入家庭已成为平常事,特别是中央汽车下乡政策和各种惠农政策的出台,直接刺激了人们的购车欲望,私家车的数量猛增。私家车数量的增加,加快了交通现代化的进程,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然而,不少私家车驾驶人不讲公德、不讲文明、不守法规的现象(也即交通陋习)尤为突出。从不少地方的交通违法现象的统计中不难发现,私家车占一半以上,私家车的交通事故发生率也居高不下,情况令人担忧。文章对南宁市私家车驾驶人交通陋习全方位透视及纠正对策,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私家车;驾驶人;交通陋习;纠正对策

1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私人轿车已经浩浩荡荡行驶在大街小巷。但由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引发的高交通事故发生率也在向全社会拉响警报。南宁市城市道路共发生重点责任交通事故(即多次违法引发的交通事故)21824起,造成153人死亡、2387人受伤。不按规定让行和分心驾驶已成为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两大主因。其中,因不按规定让行而发生的事故一共9083起,造成27人死亡,646人受伤,而分心驾驶则造成4862起事故,18人死亡,351人受伤。

据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科梁宇新科长介绍,目前,在南宁城市道路里,摩托车只允许在快环以外的道路行驶,却涉及了这么多起的死亡交通事故,应该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另据数据显示,去年,交通事故造成受伤人数最多的前三类车辆分别是小微型客车、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分别是1351人、640人、207人。目前,南宁的电动自行车已达200多万辆,数量庞大。据记者了解,去年,在南宁市城市道路发生的交通事故中,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前三位、发生事故最多前三位、造成受伤人数最多前三位,电动自行车都位列其中。这主要是由如下两方面原因造成的:第一,随着行驶在路上的车辆数的增加,道路交通系统向驾驶人提供的信息越来越复杂,呈现出多源性、异构性和层次性,这提高了驾驶人对道路交通信息进行正确的感知、分析和判断的难度,增加了驾驶人出现驾驶失误的概率。在机动车行驶过程中,驾驶人要不断地通过感觉器官(特别是视觉)从运行环境中获取各种与交通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输入大脑经过判断后发出指令,支配手脚运动器官操作车辆,使其按照驾驶人的意志沿一定的方向前进或停止。如此循环重复,驾驶人实现驾驶任务集聚和协调反应的行为过程。驾驶人的感知、判断、操纵三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也就是说,当前交通环境下驾驶人正确的感知、判断和操纵行为是车辆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只有掌握了驾驶人驾驶行为特性,构建驾驶行为模型,并应用于道路交通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预报,才能为主动性安全避险系统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从根本上降低和预防道路交通的发生,保障人——车——路复杂系统的交通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二,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作为人——车——路交通系统的调节者和控制者,行驶在路上的驾驶人数量剧增、驾驶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驾驶人心理生理水平、驾驶状态的可靠性以及车辆操纵的行为稳定性下降,从而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死伤人数逐年增长。据统计,驾驶人酒后驾驶、疲劳驾驶所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数在交通事故总数的原因中约占25%,占死亡交通事故数30%-35%,位居首位。由此可见,疲劳或饮酒后引起的驾驶人状态可靠性的降低亦是高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分析驾驶人行车可靠性,量化驾驶人可靠性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准确预报驾驶人低可靠性状态,利用光设备提醒机动车驾驶人行车危险的存在,采取相应措施,对于降低道路交通事故数,减少人员死伤,创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基于基本的交通安全理论,引入先进的智能优化技术,研究机动车驾驶人行为模型,分析驾驶人行车可靠性量化及预测问题,设计实时有效的安全预警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2国内外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相关研究现状

2.1.1国外现状

截止目前,全世界死于机动车事故的人数超过20世纪死于战争的人数。在世界上,伦敦是最早记录人与车发生交通事故的国家,从1896年第一次发生交通事故至今,在全球范围内,积累有3400多万人死于车轮之下,数目令人吃惊。《全球道路交通安全统计报告》上显示,道路交通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头号杀手,预计2030年,因道路交通而致死的人数,全世界范围内将达到240万。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认识到机动车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加大了对其的研究,并结合本国实际,研究本国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发展方向及交通规划,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自1992年以来,发达国家的交通事故死亡率也有了明显下降。现在,世界各个国家都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放在了重要位置,对减少和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1.2美国

在美国,每年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人数超过40000人,受伤人数超过300000人。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道路交通也在迅猛发展,人们也逐渐认识到道路交通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大推动作用。1997年,美国就提出了国家道路安全战略规划,目的是将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降低5000-7000起,并使道路交通安全达到人们可以接受的程度。

2.1.3英国

在上世纪60年代,受工业革命影响的英国,也饱受了交通事故给国家经济带来的危害,让英国的道路交通一度面临瘫痪的境地。英国于2000年提出了“明天的道路——对每个人都更安全”的口号,具体达到的交通安全目标:相比1994年-1998年的各项平均数,儿童交通事故死亡和重伤人数减少50%;同时,英国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做的很到位,国民交通意识整体较好。截止2009年,英国全国机动车保有量3420万辆。近年来英国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一直较为良好,是世界上交通安全情况最好的国家之一。而英国,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已经覆盖到各类人群,英国交通法规健全,交通设施完善,现代化的技术广泛应用于交通系统,促使了英国在交通安全管理的发展。

2.2国内现状

近几年,我国交通事故与前几年相比较,交通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随着汽车使用量越来越多,道路安全不稳定因素以及隐患依然严重,形势依旧严峻。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汽车又是事故率是最高的。根据美国1985年统计,汽车事故率是火车的200倍,是飞机的350倍。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一最便捷的交通工具时,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风险性,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道路交通越来越便捷,人们在享受同时也在感受着它的危害。我国的交通安全研究在起步上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在研究成果上也不如发达国家。但从80年代开始,我国许多专家也不同程度的从不同方面开始着手研究,也研究出了相对丰硕的成果。如:秦春玲,刘灿齐等对以前发生的交通事故统计数据作为参数进行分析研究,将影响道路交通事故的路面形状、结构、环境、等级状况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给我国路网设计规划者们在设计道提供了很大参考,也对预防交通事故赋予了相应的责任,收到的效果较好。金会庆教授结合中国国情,政治体制不同,人为因素的影响,对交通事故预防工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道路交通事故区域防治的观点。陈树荣提出应运用科学管理模式来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提出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弥补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存的弊端和不足。在应用科学管理方法进行安全管理水平时,应加大宣传“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重视宣传效果,加强对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全方位管理的激励机制,建立完整的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等。

近些年来,随着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的深入开展,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现状得到了很大改观,一些先进的交通管理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开始被采用,国家也很重视全国交通的发展。高铁在世界的发展就是最好的例子。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依然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还存在差距,我们的交通拥堵也在日趋严重。在2000年,我国也提出了“畅通工程”,但各个城市距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而由于我国近几年机动车拥有量迅猛发展,由其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环境污染和城市堵塞问题仍然非常严重。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南宁市私家车驾驶人交通陋习

驾驶员存在的驾驶陋习,既有社会大环境影响,也有驾驶员自身问题。(1)管理力度不够。首先是对存在交通陋习的违法人员处罚力度不够,起不到警示、震慑作用。(2)警力不足,管理不到位。由于交管部门的警力不足,警力主要用于查获涉牌涉证、酒后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上,很少查处驾驶陋习行为。且相关技术措施不到位,驾驶陋习路面管控不足。(3)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最近这几年,我国进行了大量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但是全民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交通意识仍然跟不上快速发展的道路交通步伐。驾驶员安全意识不强,没有认识到驾驶陋习中所潜在的危险和危害,对于自身的驾驶陋习习以为常。(4)驾驶员存在侥幸心理。驾驶员即使意识到驾驶陋习存在一定风险,但是坚信自身的驾驶技术精湛、经验丰富,总认为灾难不会落在自己头上,特别是有的驾驶员有过几次转危为安的经历,慢慢形成侥幸心理,最终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下面对驾驶人的交通陋习进行了分析。

3.1不系安全带

不系安全带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驾驶陋习,毫不夸张地说,在没有外在监督与约束的情况下,10个驾驶员中可能有7个都不会主动的系安全带。设计安全带,并规定在行驶途中必须系安全带的原因,是因为它属于一种保护措施,它能够防止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包括驾驶员在内的所有车内人员不被甩出车体,从而降低可能造成的危害。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的交通事故中,大约有14/的驾车人由于系了安全带而幸免于难。正确使用安全带可以大大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当车辆发生正面相撞时可使死亡率降低57%,侧面撞车时可降低科%,翻车时可降低80%。所以,在行驶过程当中,驾驶员应当抵制不系安全带的驾驶陋习,从而保证自身及车内其他人员的安全。

3.2酒后驾车

酒后驾车的危害性相信大多的人都了解,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交通法规修改之后,将酒驾列为了违法行为,大幅度提升了对其处罚力度。但是,在实际的驾驶过程当中,依然有人怀着侥幸的心理,在饮酒过后不顾社会道德、法律法规以及家人的担心、自身的生命安全,而执意驾车上路,他们不知道这样做可能会带来多么严重后果与社会影响。驾驶员在没有饮酒的情况下行车,发现前方有危险情况时,从视觉感知到踩制动器的动作中间的反应时间为0.75秒,而饮酒后驾车反应时间要减慢2一3倍,同速行驶下的制动距离也要相应延长,这大大增加了事故的可能性。资料表明,人在微醉状态下开车,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为没有饮酒情况下开车的16倍。所以,驾驶员应当坚持’`饮酒不开车,开车不饮酒’`的基本驾驶原则,尤其在节前节后要控制好自身的思想与行为,避免给自身、他人造成伤害。

3.3不合理的使用汽车灯光

在实际的驾驶过程当中,很多驾驶员都存在不注重驾驶礼节的陋习,特别是在对汽车灯光的使用上,常常会对他人造成不便,进而引发交通事故。为了对他人、对自身造成伤害,驾驶员应当养成良好的驾驶礼节与行为习惯,给与他人方便,保证大家的安全。

3.4驾驶中吸烟或接打电话

行车驾驶过程当中吸烟或接打电话也是非常常见的驾驶陋习,吸烟主要是对于一部分男性的驾驶员而言的,一是他们长期以来都有吸烟的习惯,所以会不自觉的一边驾驶、一边吸烟,二是长时间驾驶而感觉到疲劳,想要通过抽烟来提神。接打电话是男性或女性驾驶员都存在的一种陋习现象,由于工作或生活上的事情,他们常常会忘记安全,在驾驶途中一边接打电话,一边操控汽车。这两种陋习,一方面都会导致驾驶员单手单手操作方向盘,引起上述的交通事故,另一方面还会降低他们对道路与驾驶的注意力,不能全心的投人到驾驶中,所以同样非常容易引起交通事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研究表明,打手机时,驾驶人对前面车辆的刹车信号灯变化反应迟钝,使用刹车的能力也相对降低。以年轻司机为例,开车打手机时,他们踩刹车的反应时间从平均0.8秒降至0秒。因此,驾驶员必须要改正驾驶中吸烟或接打电话的陋习,这样才能保证行车安全。

3.5超速行驶

在实际的驾驶过程当中,很多人都会为赶时间或是追求快感而超速行驶,但这却是非常危险的。超速行驶会对驾驶员的反应判断能力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从相关的研究数据来看,在驾驶汽车行驶时,时速40公里时,驾驶员可以观察到90度至100度范围内的物体;时速为105公里时,就只能观察到40度内的物体了。时速为40公里时,一般驾驶员可看清前方200米以内的物体;时速为100公里时,就只能看清160米以内的物体了。同时由于车速快,就大幅度缩短了驾驶员的操作反应时间,且驾驶员对空间的认知能力会明显减退,从而造成空间判断误差,最终导致交通安全事故出现。另外,超速行驶会增加操作难度,提高车辆故障发生几率,这些问题都是导致交通安全事故的高危因素。

3.6闯红灯

闯红灯这种驾驶陋习也是经常可以看见的,这种行为习惯不仅违反了交通规则、影响了社会交通秩序,更严重威胁别人和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因为交通信号灯所处的位置一般都是交通流的汇合点和冲突点,如果驾驶员驾驶车辆硬闯红灯,就直接加大了汇合点和冲突点本身的不安全性,导致安全系数下降,同时由于驾驶员驾驶车辆冲闯红灯的时候,对车辆的操控能力会大幅度下降,且空间认知能力会变差,加之思想与心理上的压力,更是容易导致交通安全事故出现。

3.7疲劳驾驶

很多的驾驶员都有疲劳驾驶的经历,尤其是一些职业驾驶员,出现疲劳驾驶的几率更高。驾驶员睡眠质量差或不足,长时间驾驶车辆,容易出现疲劳。驾驶疲劳会影响到驾驶员的注意、感觉、知觉、思维、判断、意志、决定和运动等诸方面。有研究数据显示,5%的车祸由睡眠不足引发,其中又有一半的肇事者睡眠不足6小时。疲劳后继续驾驶车辆,会感到困倦磕睡,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判断能力下降,甚至出现精神恍惚或瞬间记忆消失,出现动作迟误或过早,操作停顿或修正时间不当等不安全因素,极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4南宁市驾驶陋习行为干预

4.1交通违法行为干预的原理

健康概念模型是由Becker与Rosenstock在1974年开发的一个健康行为变化模型。考虑到行为产生的效益明显并且不会花费很多代价,加之存在一个促使行动的原由,那么行为会发生。健康概念模型应用于驾驶陋习行为的干预,是使驾驶人意识到自己的驾驶陋习会对自身及他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所受的处罚和危险的代价要比自身进行驾驶陋习代价高,而改正自身的驾驶陋习。在驾驶人知觉到行为的代价大小与交警部门的执法活动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4.2驾驶陋习干预的执法方法

交通违法干预常用的手段:立法、执法、惩罚、强化与宣传,结合使用多种手段,才能更好地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干预。

4.2.1驾驶时使用手机的干预手段

(1)健全整治驾驶时使用手机法律法规。法律干预就是发挥宣言效应和威慑效应。《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安全法实施条例》中规定了对驾驶时使用手机应受到处罚,但是处罚力度很轻。即便被发现存在驾驶时使用手机行为,当事人不会主动承认、取证难,起不到驾驶时使用手机干预的威慑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刑法修正案时,有提议将“盲驾”列入危险驾驶罪的范畴,但驾驶时使用手机取证难是不能入刑的原因。驾驶员驾驶时使用手机的行为在英国一旦被发现最高可判刑两年,在新加坡将面临最高12个月监禁及2000新加坡元罚款。所以,应明确驾驶时使用手机应负的法律责任,加大处罚力度。(2)加强视频及取证技术研发,提高查获驾驶使用手机的执法水平。交通执法干预是通过强硬的策略来改变驾驶人行为,提升法律的威慑性。实现视频全覆盖,利用视频监控将驾驶使用手机行为进行视频抓拍,准确进行打击。加快取证技术的研发,开发适用于路面常规检查的取证设备,方便第一时间调取驾驶人使用手机记录。充分利用视频及高科技取证技术,加强日常路面检查。对查处的驾驶时使用手机行为严肃处理并公开,让公众意识到整治驾驶时使用手机的力度,消除驾驶员的侥幸心理,严格执法对驾驶陋习起到威慑作用。(3)加强驾驶员安全教育,树运输行业职业道德新风。加强驾驶员的安全教育与管理,特别是申领驾照的驾驶员,通过道路交通中的真实案例进行宣传教育,使驾驶员提高安全意识,自觉消除驾驶时使用手机的陋习。通过源头管控,积极协调运输行业企业,加强自身管控,建立运输行业驾驶员职业道德,建立客货运驾驶员交通安全教育制度。向大众宣传驾驶时使用手机的危害,倡导驾驶时不用手机,让珍爱生命及财产安全成为自觉。

4.2.2随意变更车道干预手段

(1)从严整治随意变更车道作为日常查处工作。交警、城管、派出所等多部门多警种联动、齐抓共管,共同严厉整治随意变更车道行为。交警部门坚决依法行政,对于查纠的驾驶陋习,绝不姑息迁就严格依法处理。执勤交警要本着交通违法无小事,提高驾驶员的危险意识,要实行日常管理和专项整治相结合的勤务模式,加强电子抓拍随意变更车道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形成依法严查驾驶陋习的高压态势。日常工作中加大对随意变更车道的路面检查,使驾驶人知道被查获的几率大,不再随意变更车道。(2)强化宣传教育,倡导文明安全出行。交管部门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文明安全出行的宣传,提高公众的文明交通意识,营造全社会文明交通氛围。交管部门通过通俗易懂典型案例宣传,普及公众的交通安全知识,增强驾驶员道路安全意识,从而进一步规范机动车驾驶员随意变更车道的行为。对于驾驶员变更车道不看后视镜,不打转向灯的坏习惯,发现一起,纠正一起,培养良好的驾驶习惯。

4.2.3不系安全带干预手段

不系安全带干预手段的关键是强化安全宣传教育。加强对不系安全带的危害及整治活动日常宣传,通过安全课、看录像、网络教育等方式,从公众容易接受的角度,因小习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案例的分析,通俗易懂地向群众进行宣传,进一步提升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来影响驾驶人的态度,从而影响驾驶人的驾驶行为。交警部门对发现不系安全带的驾驶人既要严厉处罚,又要对驾驶人进行劝说教育,给予正确引导,使驾驶人自觉养成驾驶好习惯。加强驾驶证申领时的交通安全教育,使通过驾驶资格考试的驾驶员培养良好驾驶习惯,自觉遵守驾驶规则

4.3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倡导文明交通新风

各级政府,特别是交通管理职能部门,要以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为契机,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文明交通宣传教育活动,将倡导什么,摒弃什么的具体内容,进行长期、反复、不懈的宣传,使文明交通的主要内容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使文明交通的良好风气逐步形成。同时,每位交通参与者,作为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一员,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者,理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规范,养成讲道德、守公德、遵法律的好习惯,做新时代的文明公民,作和谐社会的推动者。强化路面秩序管理,严厉规范交通行为。交通管理职能部门,要依据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切实履行管理职责,对违法交通法规,特别是存在严重交通陋习的故意违法人员,要根据法律规定从严处罚,要严格兑现处罚手段,对交通违法人员该罚则罚、该拘则拘,该扣分的扣分,该吊销驾驶证的要坚决吊销驾驶证,绝不姑息迁就,绝不允许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交通陋习有存在的“空间”和生长的“土壤”。

4.4建立学习培训机制,对重点人员强化学习

在强化对存在交通陋习人员的宣传、查纠、处罚的同时,要将这些人员作为管理重点,建立一套针对重点人的“学习培训制度”,对记满6分以上者,实施有效的“短期培训制度”,进行强制学习培训,有针对性的制定学习计划,专门进行“文明交通行为学习教育”,并组织进行学习考试,力求取得实效。同时,对记满12分的人员,要实施全面的“长期培训计划”,除按照规定进行吊销驾驶证的相关学习外,加入“文明交通行动”的教育内容,重点加大对这些人的文明交通行为的培养。通过一系列措施的落实,在全社会逐步养成“文明交通光荣,交通陋习可耻”的社会风尚,真正实现“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的目标,推动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

5结束语

驾驶陋习看似微不足道,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驾驶陋习行为的干预,从根本上减少习惯性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机动车驾驶员既要做道路交通安全的建设者,也要做捍卫者,使汽车文明社会获益。总之,作为驾驶员,应当时刻反省自身的不良驾驶习惯与驾驶陋习,并认识到这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从而积极、主动地抵制驾驶陋习,做到安全驾驶、文明驾驶,保证交通行车驾驶安全。

参考文献:

[1]彭文华.危险驾驶行为入罪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刑法修正案(九)》的相关规定为视角[J].法学论坛,2015,30(05):23-31.

[2]马勇,付锐.驾驶人视觉特性与行车安全研究进展[J].中国公路学报,2015,28(06):82-94.

[3]章桦,李晓霞.醉酒型危险驾驶罪量刑特征及量刑模型构建实证研究——基于全国4782份随机抽样判决书[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4(05):99-108.

[4]刘磊.认定醉酒驾驶行为的抽象危险应排除合理怀疑——兼谈认定醉酒驾驶行为的证明方法及证明规则[J].法商研究,2014,31(04):127-135.

[5]漆巍巍.城市道路拥堵状态下驾驶人生理及换道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6]冀秉魁.基于驾驶员视觉特性的驾驶行为预测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4.

[7]秦洪懋.基于驾驶行为的车道偏离预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江苏大学,2014.

[8]王斐,王少楠,王惜慧,彭莹,杨乙丁.基于脑电图识别结合操纵特征的驾驶疲劳检测[J].仪器仪表学报,2014,35(02):398-404.

[9]张克文.也论危险驾驶罪的基本问题——与冯军、张明楷两位教授商榷[J].当代法学,2014,28(01):67-79.

[10]段立飞.驾驶员精神负荷评价及在辅助驾驶系统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3.

[11]付坤.基于驾驶员与道路环境因素的驾驶行为差错数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3.

[12]张明楷.危险驾驶罪的基本问题——与冯军教授商榷[J].政法论坛,2012,30(06):130-141.

[13]赵盼.城市环境下无人驾驶车辆运动控制方法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14]冯军.论《刑法》第133条之1的规范目的及其适用[J].中国法学,2011(05):138-158.

论文作者:苏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  ;  ;  ;  ;  ;  ;  ;  

私家车驾驶人交通陋习全方位透视及纠正对策论文_苏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