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典型人物和学术团体思想的可视化分析--基于“高等教育”等8种SSCI期刊作者合著的分析_高等教育研究论文

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代表人物和学术团体思想的可视化探析——基于《Higher Education》等8种SSCI期刊作者共被引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术团体论文,探析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代表人物论文,期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是发展中的高等教育大国,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入,高等教育研究亦逐渐跨越国家和地区的界限。全面了解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代表人物及学术思想和主流学术团队及学术观点,借鉴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先进成果,深入研究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把握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时代脉搏,对增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国际对话能力,切实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笔者运用文献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绘制《Higher Education》等8种SSCI高等教育学期刊2000-2011年刊载文献的作者共被引网络图谱,探测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及其学术思想,梳理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主流学术团体及其学术观点,以期对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质量有所裨益。

一、文献数据的选择与分析方法

目前,在使用期刊文献数据对国际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研究的成果中,大多数是以传统的应用统计学方法[1]或文献计量分析[2]的方法取得的。笔者使用文献信息可视化技术对期刊文献进行知识计量分析,可以较为直观地展现国际高等教育领域的代表性人物和学术团体。分析所使用的数据均来自美国科学技术信息情报所(ISI)的Web of Science文献检索平台。在数据库的教育学期刊类别中,按照期刊影响因子的排序,选取高等教育学领域的8种权威核心学术期刊作为分析的样本期刊。这8种期刊分别为《Higher Education》(荷兰)、《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澳大利亚)、《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美国)、《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荷兰)、《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美国)、《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英国)、《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美国)、《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美国)。对这8种期刊的2000-2011年数据进行检索,并经数据清洗处理,共获得用于分析的文献数据2014条(检索时间2011年11月)。应用的信息可视化分析工具为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系统[3],进行分析的数据记录主要包括文献的题目、作者、摘要、源期刊和文献的引文。由美国德雷克塞尔大学陈超美博士开发的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可以使用这些题录信息进行作者、文献的共被引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聚类分析[4-5]。

作者共被引的概念最初由美国学者怀特(White H.D.)博士提出[6-7]。作者之间的共被引关系反映了作者之间在该研究方向具有密切的关系,两个作者共被引的频次越多说明作者在该学术研究方向的关联性越强。由此推而广之,由多作者间的共被引分析形成的作者共被引聚类,反映了聚类作者间共同的研究方向和关注的热点。通过文献信息可视化的科学图谱表现出来的作者共被引聚类,揭示了科学知识领域中主流研究的学术团体和学术观点。

二、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代表人物及其学术思想

利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对前文确定的文献数据信息进行可视化分析、运行,得到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作者共被引网络图谱(见图1),其中网络中包括节点174个,连线721条。

图1 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作者共被引网络图谱

图谱中,按照节点作者在共被引网络中的中介中心性,展示出中心性较大的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代表学者,其中伦斯登(Ramsden P)、克拉克(Clark B)、比格斯(Biggs J)、巴内特(Barnett R)、比彻(Becher T)、丁托(Tinto V)、艾斯丁(Astin A)、布拉克斯顿(Braxton J)、哈群斯(Hutchings P)等分别在共被引网络中占据了重要节点位置。这些代表学者是国际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人物,通过对他们学术思想的分析和在作者共被引网络结构中的关系探测,可以梳理国际高等教育领域核心学术思想的逻辑关系和传承。

保罗·伦斯登(Paul Ramsden)是国际知名的英国高等教育专家,主要研究高等教育中的“教”与“学”问题。1992年伦斯登出版的专著《高等教育中的学习教学》(Learning to Teach in Higher Education)是国际高等教育中学习与教学研究的奠基之作,伦斯登的学术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高等学校的教学原理与实践。他的这一经典著作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指出教师要做好教学工作,首先要清楚学生的学习背景。伦斯登在整个作者共被引网络中占据核心的位置,与他有共被引关系的节点数也是最多,这也折射了伦斯登的学术观点和思想对整个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影响之大。尤其是在21世纪初,伦斯登的节点与其他作者共被引频次较高,说明他的学术思想在这一时期对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网络图谱中与伦斯登连接紧密、并且共被引频次较高的节点作者约翰·比格斯(Biggs J)也在网络中占据了重要的节点位置。澳大利亚教育家比格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模式,这一理论模式包括了一系列学生可控因素,如动机、方法等。比格斯认为,只有当学生积极想学而又懂得怎样学习时,他们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结果。比格斯的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他提出的SOLO分类评价理论。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思想受到皮亚杰的发展阶段学说思想的影响,在坚实的实践基础上,为高等教育教师根据学生特征和个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思想基础,有利于教师检测教学效果,可以较清楚地显示学生对某个具体问题的认识水平。同时,SOLO理论也为检测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思路。2008年以来,比格斯在作者共被引网络中的共被引频次突然增加,说明近年来国际高等教育领域对比格斯的学术思想更加关注,这一问题也是近年来国际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一个前沿问题。

纳德·巴内特(Ronald Barnett)是现代英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位重要人物,在高等教育哲学、管理学等方面都颇有建树。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构高等教育的“自由教育”理念一直是巴内特教授热衷的话题。从网络结构来看,巴内特的共被引频次较高,网络中的中心性也较高,他的学术思想是国际高等教育领域研究较为活跃的热点问题。

托尼·比彻(Becher T)的主要学术思想和贡献是学科分类观。他的学科分类观是对C.P.斯诺“两种文化”的否定与超越,既较好地诠释了学科的本质属性,对当今大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又恰当地昭示了学科的根本特征,为我们进行学术评价提供了学理基础。

克拉克(Clark B)是国际高等教育领域公认的权威学者,他的学术思想博大精深,主要集中在通过组织分析和跨国研究,从内部揭示高等教育的特性及高等院校的运行规律主要有以下三大领域,分别是:学术分化理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理论、研究生教育理论、创新大学和组织变革理论;通过高等教育制度变革的根源、要素成分及各种条件,研究高等教育现代功能的特性对社会发展具有的重大意义;以及高等教育多学科方法论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在作者共被引网络的主网络中,右侧以丁托(Tinto V)、艾斯丁(Astin A)、布莱克斯顿(Braxton J)等为关键节点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网络群组。从时间来看,这一网络群组是近年来共被引形成的,也就是说以这三位代表学者为中心的学术思想是近年来国际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文森特·丁托(Vincent Tinto)主要的学术思想贡献是关于高等学校学生失学主要因素的研究。其研究成果集中在1993年出版的《Leaving college:Rethinking the causes and cures of student attrition(Second Edition)》(离开课堂:对学生辍学行为的原因和改善的再思考)。在该成果中,他总结了高等学校学生失学的三个主要原因,即学习困难,学生对学习和未来职业的盲目性以及学生融入相关机构和群体的失败。21世纪以来国际高等教育学者针对丁托提出的理论和因素展开研究,对这一理论丰富、完善和修正。如对少数裔高校学生辍学进行的研究,指出少数民族失学率大的原因之一便是教育质量拙劣,而多数非少数民族辍学者失学的原因是缺少能力[8],并且强调辍学的文化和社会因素[9]、学术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关系及整合性问题[10-11]。经过长期的高等教育教学评价与评估研究,艾斯丁(Astin A.W.)在1991年提出了院校影响力(college impact)理论和I-E-O模式[12]。同时艾斯丁在高等教育政策、教育形式、高等教育精神、不同类型的机构的影响对学生的发展等方面也有重要的学术贡献。约翰·布拉克斯顿(Braxton J)的代表性学术成果是高等教育中教职人员行为规范的研究。

三、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学术团体及其学术观点

通过描绘国际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学术文献中的引文作者的共被引网络图谱,可以探测该领域研究中的代表性核心学者及其学术思想,在作者共被引网络的基础上,使用CiteSpace软件系统的谱聚类分析功能,进行聚类分析(见图2),选取聚类结果中的前十项聚类(见表1),作为国际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主要学术团体,通过谱聚类的标志词,并结合学术团体中的代表人物及其学术观点,可以探测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核心学术团体的主要学术观点和学术贡献。

图2 基于TF*IDF的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作者共被引网络聚类

从国际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作者共被引网络的聚类结果的尺度和结构来看,选取的前十项聚类所包含的节点数占整个共被引网络节点数的89.6%。因此,这十个最大的作者共被引聚类代表了国际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主流学术团体。结合主流学术团体的聚类标识词和代表人物的学术思想,可以探测国际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主流学术观点。

最大的研究学术团体(cluster 9)包含38个节点,包含了多位国际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代表性学者,如Becher T,Clark B.R,Slaughter S,Gibbons M,Altbach P.G.等。这一学术团体的主要学术观点相对宽泛,是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基础和核心领域,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系统、高等教育组织变革、教育评估、学科分类评估等方面。

第二个学术团体(cluster 14)中的代表性学者主要有Pascarella E.T,Tinto V,Astin A.W,Tierney W.G,Braxton J.M等,学术观点涵盖了高等学校学生辍学理论、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研究等。

第三个学术团体(cluster 5)中包含25位代表性学者,主要有比格斯(Biggs J)、普洛瑟(Prosser M)等。这一学术团体的学术观点较为集中,是关于正式学习和教学质量相关问题的研究。

第四、第五、第六个学术团体(cluster 2,cluster 15,cluster 6)包含的节点数相对较少,分别有10、8、6位代表性学者,但每个学术团体的学术观点相对集中,而且都是近年来国际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第四学术团体的学术观点为批判教育学,第五学术团体的学术观点为在线学习研究,第六学术团体的学术观点为学生自我评估。其中,以第五学术团体为例,在其包含的8位代表性学者中,Garrison D.R,Rovai A.P,Arbaugh J.B等都是近年来关于探究学习群体在线学习与教育的理论框架和测度方法研究的代表性学者。在线学习及其教育理论已经或正在成为当前国际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学术团体包含的节点数即代表性学者数都是5个或更少。这几个学术团体的规模相对较小,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所代表的研究学术团体的实际研究者的数量少,而且这些研究的学术团体也出现了较为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包括研究导向的教学,情景学习与课程教学,性别、人种相关教育问题,教育环境等研究方面。其中,情景学习与课程教学是近年来国际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四、研究结论

当代国际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代表人物及其学术思想是高等教育研究的知识和理论基础,国际主流高等教育领域的学术团体及其代表性学术观点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导向和趋势;增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保证高等教育理论能够被决策者所认知、认可并有可能将其作为政策依据并付诸实践的前提。对国际高等教育领域核心学术期刊刊载文献数据的计量和信息进行可视化分析,利用科学文献的作者共被引网络知识图谱,能够较清楚地了解当前国际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代表性学者及其学术思想,并通过作者共被引网络图谱的聚类分析,能够呈现该领域研究的主流学术团体,以及他们的核心学术观点。

这些代表人物关注的主要问题有: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模式,关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指出教师要做好教学工作,首先要清楚学生的学习背景;关注研究一系列学生可控因素,如动机、方法等,强调教师要根据学生特征和个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重构高等教育的“自由教育”理念;同时还有对学科分类、学术分化理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理论、研究生教育理论、创新大学和组织变革理论以及高等教育多学科方法论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等;关注通过高等教育制度变革的根源、要素成分及各种条件,研究高等教育现代功能的特性对社会发展具有的重大意义。主流学术团体关注的主要问题有:高等教育政策,教育形式,高等教育精神,不同类型机构的影响对学生的发展,组织变革,教育质量评估,学生辍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正式学习,教学质量研究,批判教育学,在线学习调查,学生自我评估,研究导向的教学,情景学习,课程教学性别、人种,教育环境。

从中还发现,相对于国内高等教育研究的偏宏观领域倾向而言,国外的高等教育研究更注重微观研究,既注重某一具体问题的理论模型构建,又不忽视实证研究的演绎和归纳。相关学者针对先前研究者相关经典理论模型通过实践不断修正得以使之完善是国外高等教育研究的一大特点。国际高等教育的主流研究多集中在“学生”这一教育的主体上,围绕学生学习等相关问题入手展开研究。此外,除教学之外高等教育的核心性质是学术,而学科是学术的体现载体,国际高等教育关于学科的集中研究也体现出国际高等教育的学术关注。与现阶段国内高等教育研究一样,国外的高等教育研究也较早关注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但可以看出,由于国外发达国家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较早,所以关于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关注与研究也相对早于我国。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关于学习的新形式“网络在线学习”方兴未艾,其相关的问题也是西方教育学者关注的焦点,英美发达国家特有的移民文化也致使高等教育多元化背景下的相关问题成为与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相区别的特色之一。借鉴当前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代表性学术思想和主流学术观点,积累教育理论和实践新经验,对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现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标签:;  ;  ;  ;  

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典型人物和学术团体思想的可视化分析--基于“高等教育”等8种SSCI期刊作者合著的分析_高等教育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