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人民医院产科 江苏丹阳 212300)
【摘要】目的:新生儿脐部护理两种方法比较:暴露与包扎护理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科分娩的新生儿531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71例和实验组2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沐浴后脐部包扎护理法,实验组常 规沐浴后脐带残端不予包扎,直接暴露。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和脐部感染发生率是否有差异。结果:两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和脐部感染发生率有差异。结论:脐部暴露护理法优于包扎护理法。
【关键词】新生儿;脐带;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4-0150-02
本文以我科住院分娩的正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比较脐部护理两种方法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5年出生的足月正常新生儿53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对象已获得其父母的知情同意),除外出生后因有合并症而送入新婴儿监室的新生儿。
1.2 方法
1.2.1分组 将531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271例,验组260例。对照组采用每日常规沐浴后,爱尔碘消毒脐带残端再包以无菌脐带卷,直至脐带残端脱落,脐窝干燥,无分泌物。实验组每日采用常规沐浴后,爱尔碘消毒脐带残端不予包扎,直接暴露,直至脐带残端脱落,脐窝干燥,无分泌物。
1.2.2研究方法 脐带残端脱落时间[1]:指从婴儿出生到脐带残端脱落的时间。脐部感染情况:评价标准[2-3],感染征象:如脐周红肿、脓性分泌物、发热等;为保证婴儿出院后观察尽量准确,及时得到处理,在新生儿出生及沐浴时,即对其父母实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并请婴儿父母记下脐带残端脱落和观察脐部的情况。若发现脐周红肿、脓性分泌物、发热等及时与我们联系。
1.2.3观察方法 在婴儿住院期间,每日观察并记录脐部情况。婴儿出院后,实行电话双向联系:即出院后10d内我科电话主动回访。如果发现脐带已脱落及无感染征象,即停止随访。如果脐带残端超过21d,仍未脱落,则请父母抱婴儿到病房来作进一步的处理。若婴儿父母发现脐周红肿、脓性分泌物、发热等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2.结果
两组不同方法的效果比较,结果见下表。
表 脐带脱落时间与感染例数比较
注: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WHO关于脐带护理方式的最新临床指导原则是干燥清洁法。提倡在出生后严格无菌断脐,待脐带自然干燥脱落。就是分娩过程严格执行无菌原则;断脐时应用严格无菌的器械;保持脐带及其周围清洁干燥直到脱落。日常护理用清水清洁擦干,不涂消毒剂;在护理每个婴儿前后洗手;让脐部暴露于空气中 或盖清洁、宽松的衣服;尿布要低于脐部;如果有尿、粪污染用清水清洁,否则不做处理,让其自然干燥;观察感染征象:如脐周红肿、脓性分泌物、发热等。本文研究的暴露法与WHO提倡的干燥清洁法不同之处在于:每日常规沐浴后,爱尔碘消毒脐带残端不予包扎,直接暴露。研究结果表明[4],脐部暴露法有利于保持脐部干燥,明显缩短了脐带脱落的时间;降低了脐部感染率,促进了新生儿的早日康复;和谐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满意度;优化了护理流程,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医疗物资资源,减轻了患者的费用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海苗,嫦梅,刘桂兰等.新生儿护理改良方法与传统处理方法效果分析[J].护士进 修杂志.2012,27(6):559-560.
[2]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8.
[3]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J.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54.
[4]秦彩霞,肖丽梅.新生儿脐部护理改良的临床意义[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12):123.
论文作者:徐燕,汤明娣,巢亚芬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8
标签:脐带论文; 新生儿论文; 分泌物论文; 方法论文; 干燥论文; 实验组论文; 婴儿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