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社会的公民道德水平下降了吗?_滑坡论文

我们社会的公民道德水平下降了吗?_滑坡论文

我国社会的公民道德水平滑坡了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滑坡论文,公民道德论文,水平论文,我国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在不少人认为我国社会的道德水平在滑坡,所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我认为,道德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坡”作为衡量的标准。道德概念的内涵非常丰富,而且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每个时代都会有一些新的价值观念产生,也会有一些旧的价值观念衰落。

比如明清时期人们的思想就很活跃,青年男女追求个性解放、追求爱情,许多人认为那个时候道德滑坡。实际上应该说是封建道德在滑坡,而对于当时早期的启蒙道德来说,则是在爬坡。“五四时期”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当时许多人又认为是道德的大滑坡。巴金小说《家》、《春》、《秋》里,老大觉新是完全服从爷爷的,觉慧是最激进的,那觉慧的道德算不算是滑坡呢?所以,我们谈论道德水平的高低、好坏,一定要与社会发展的大势结合起来,孤立的、绝对的、永恒不变的道德价值标准是不存在的。

事实上,道德包括了人类行为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的内容,有些因素从这方面看是强了,从那方面看又弱了。所以,在社会发展当中,人们的道德常常是在“爬坡”中伴有“滑坡”,“滑坡”中也会有局部的“爬坡”。

要真正了解我国的公民道德水平的状况,不能脱离了中国社会大背景。这就是党中央多次指出的四个“化”和四个“深刻”。所谓四个“化”,就是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所谓四个“深刻”,就是我们面对的是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关系深刻变动、利益结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四个“化”和四个“深刻”,对社会道德的冲击,我觉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西方文化的强势进入。西方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尤其是青年人。比方说西方思想强调个性、自我,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发展个性就应该削弱共性乃至人性,强调自我就应当贬低集体,于是道德上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个性与共性、自我与个体,相互依存,应当是共同进步,不能只强调一方而贬斥另一方。

二是市场机制、利益结构的深刻调整。这一方面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了经济,也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但另一方面又容易诱使某些人物欲膨胀,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三是城镇化、工业化深刻改变了城乡的二元化结构,使大量的农民入城。这样,原来的血缘、亲缘、地缘的联系都开始淡化,人们的道德观念,特别是生活方式都有很大的改变。而进城的农民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亿农民进入城市,两亿农民进入城镇,总数有三亿多人。这样的社会变化亘古未有,因此一些人在一些方面失去规范也是很自然的。

以上三个方面引起了社会道德状况的很大改变。我们必须从这些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谈论社会的道德水平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是滑坡了还是在爬坡,是进步了还是落后了。总之看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不能离开整个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

标签:;  ;  ;  

我们社会的公民道德水平下降了吗?_滑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