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抗震技术论文_陈东海

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抗震技术论文_陈东海

江苏国兴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江苏泰兴 2254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建筑数量也在日益增多。抗震设计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涉及内容,在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造成的影响、提升建筑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结构抗震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抗震技术

引言

地震作为一种危害性极大的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现代化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人们对抗震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抗震技术的研究在减少地震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概述

我国建筑工程界对抗震设计方面的研究和总结较多,对施工阶段抗震措施落实方面的研究和总结较少,以至于在施工过程有些抗震措施落实情况容易遭到忽视,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质量。为此本文对经总结成型、具有一定实践意义的施工阶段抗震管理制度进行整理,包括开工前的抗震管理交底制度、施工阶段的抗震措施检查制度、竣工验收抗震措施专项监督制度等,力求用简明扼要的方式阐述施工阶段抗震监管的经验和做法,为保障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质量做出自己的努力。

2影响建筑工程抗震效果的主要因素

当前人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活质量也取得了显著的提高,所以对于居住的建筑工程有着多方面的要求,除了要求建筑具备基本的使用功能以外,还要求建筑具有良好的美观性以及较强的抗震能力,但是分析现阶段一些抗震建筑的施工情况,可以了解到存在着一些影响施工质量和效率的因素,不利于抗震建筑工程的正常有序建设。具体包括:其一,结构设计因素。基于抗震技术的结构设计工作如果出现问题,将会对抗震性能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建筑整体未体现出对称性以及均匀性时,则会出现抗震性能下降情况,因此,不合理的结构设计因素会影响建筑抗震性。所以在设计时,要求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于本地区发生地震灾害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如果地震发生频次高且灾害发生时的危害较为严重时,则不可以设计外形结构不规则的建筑,此种建筑无法全面的应用抗震技术,部分结构处的抗震设计较为薄弱,抵御地震灾害的效果非常差;同时,进行常规建筑抗震设计时,需要提升抗震等级,并且严格按照相应等级要求进行抗震技术的应用。其二,建筑施工技术,抗震技术对于建筑使用质量以及安全性的提升意义重大,但是以往的建筑施工中,由于施工单位对于地震灾害认识较少,而且可用的抗震技术较为落后,导致施工建设的建筑不具备抗震能力或者抗震性能差;此外,抗震标准低。与目前的建筑所需的抗震能力之间存在脱节情况,因此在当前的建筑抗震施工中,需要施工单位多进行现代化先进抗震技术、抗震标准的认识和了解,从而选择最佳的施工技术建设出符合抗震标准的建筑工程。其三,建材因素,施工单位进行抗震建筑施工过程中,若使用的建筑材料质量性能差,与建筑抗震标准不相符,会导致建筑在受到温度、极端恶劣气候等因素影响时出现建筑结构变形以及裂缝问题,地震来临时会直接出现建筑垮塌情况。

3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的抗震技术

3.1隔震技术

增加房屋结构的自振周期来减弱地震发生时能量进入地面的强度是隔震技术的主要原则。因此,建筑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要考虑隔震装置的选择,还要使用比较先进的施工设备,严禁使用不合格的产品,着重挑选一些牢固性较好、质量较好、寿命较长的隔震设备,确保所选的设备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另外需要对隔震设备设计维护方案,并且在未来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保养,增加其使用时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抗震加固技术

除了上述抗震技术以外,还可以对建筑整体进行加固处理,采用砌体、混凝土钢筋框架进行施工建设,同样有着非常好的抗震价值。其中的砌体加固处理,即施工单位可以采用钢筋网水泥砂浆来加固建筑,施工人员先要铺筑水泥砂浆,此种材料可以对建筑整体起到良好的紧固效果,避免墙体裂缝、渗水漏水情况发生,再辅以钢筋网可以为建筑构建一个保护层,但是该种抗震手段施工时没有进行基础作业,抗震技术应用时仅适用于震级较小的地方。还可以在建筑相应位置铺装抗震墙,此种墙体完全与抗震等级的要求一致,修建完成后可以对巨大地震作用进行抵抗。如果一些建筑有着非常高的历史价值,以上砌体加固建筑抗震的方法均不可取,需要使用聚合物砂浆来提高建筑整体的抗震能力。

3.3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主动控制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主动控制防震模式的实现需应用外界能源,应用施以震动反方向的力实现建筑工程的抗震。该方式的原理为:采用传感系统对建筑工程外界激励和结构在动载荷作用下所引起的结构运动、变形和应力实行监视,再把数据传输至微机,微机基于系统判定需施以多大强度的力,再由外界能源促使控制体系形成需要的力。目前,建筑行业已研发出的主动控制防震设备为:主动控制拉索体系、主动控制质量阻尼器、主动控制气动挡风板体系、主动控制支持体系和空气脉冲发生系统。

3.4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半主动控制技术

半主动控制技术防震模式采用掌控构建来调整建筑工程在地震中的结构参变量,实现抗震的标准要求,该技术方案针对外界能源的需求量不大,免于应用强电,仅采用弱电进行电力供给则可,例如铅酸蓄电池。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半主动控制减震方案的掌控往往采用断路器,利用断路器调整控制系统,最终变更建筑工程的动力特性。目前建筑行业应用相对广泛的半主动控制抗震设备为:可改变阻尼器、可改变刚度装置、可控制液体阻尼装置、主动调整参变量质量阻尼器和可控制摩擦隔震装置。上述几种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结构防震方式中,建筑工程主动控制防震方案具备最佳的成效,可由于其要求更高的外界能量,且整体控制体系更加繁杂,因此,现实应用过程中无法充分推广,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被动控制防震方案适应性较强,目前进步飞速,应用相对更加普及,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半主动控制防震方案因为精度更佳,采购成本较低,因此市场应用空间更加广阔,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合控制防震方案整合了其他防震方案的优点,因此成效显著,市场应用空间最广。

3.5消能减震技术

阻尼元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对房屋结合的保护起到很有效的作用,但是这些元件如果安装不当,它们的作用将不会发挥出来,因此,如何合理科学地安装这些阻尼元件便显得十分重要。所谓的减震技术,就是要掌握好元件地安装位置,特别是墙内的一些小构造必须合理安装,确保建筑物的每一个环节都被加固。采用构架兼顾类型的阻尼元件,保证结构内部的稳定。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抗震设计是施工中的重点内容,如果设计不合理,会对房屋的安全性、寿命和质量等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因此,要重点做好房屋结构的设计工作,积极地探索和研究现代化的抗震技术,在充分了解房屋抗震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最大限度地保证我国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吕洁.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施工技术与管理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5(12):144.

[2]丁士哲.住宅建筑的抗震施工技术及应用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5,44(1):44-45.

[3]芦白茹,严心娥.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结构抗震技术应用[J].科技展望,2016,25(34):22.

[4]马乾瑛,王社良,朱军强,等.结构抗震主动控制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6,30(1):16-20,32.

论文作者:陈东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  ;  ;  ;  ;  ;  ;  ;  

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抗震技术论文_陈东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