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治标 重振江苏国有企业雄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江苏论文,雄风论文,国有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国有经济存在的问题不仅在于国有企业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且在于国有经济的结构不够合理,面临着战略性调整的艰巨任务。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与重塑经济微观基础相结合,与调整经济结构相结合,与科技进步相结合。同时改善企业的外部环境。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重要方面是在管理方式、观念、目标、手段上的创新。并走集约化发展的路子。
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最主要、最重要的经济基础,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中国有经济所占的比重虽有明显下降,但依然起着全省经济的主导地位的作用。1995年第三次工业普查表明,江苏国有经济的产值贡献额仅为29.72%。而企业平均生产规模为集体工业的3.7倍,是其他工业的1.4倍,占有绝对优势;国有大型企业占全省大型企业的61.1%,国有中型企业占全省中型企业44.3%,在规模经济效益方面也具有很大优势;国有企业装备水平大大高于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1995年末国有工业固定资产原值占全省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总额的47.7%,国有工业每个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是集体工业的11.58倍。提高国有工业企业的整体实力潜力巨大。而国有企业当前的困难,主要是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多年来重复建设造成的。国有经济存在的问题不仅在于国有企业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且在于国有经济的结构不够合理,面临着战略性调整的艰巨任务。
一、以跨世纪发展战略为指导,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改革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应当坚持在发展中改革,积极通过改革促进发展。江苏省第九次党代会,制定了今后一个时期,江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观蓝图,提出了实施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区域共同发展三大战略,在本世纪末全面实现小康,到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应当以全国和江苏的跨世纪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为指导,去深化江苏国有企业的改革。这就要坚持三个结合:
(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与重塑国民经济微观基础相结合。加快江苏现代化建设,必须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以此为目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培育合格的法人实体,是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塑国民经济微观基础的迫切需要。改革国有企业就是要使其成为真正的企业,使国有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十多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其目标仍然是实行政企分开,使企业自主经营。现代企业制度可以有多种形式,公司制是其中一种形式。针对国有企业复杂多样的实际情况,应当采取邓小平同志对待农业生产关系形式的态度,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比较容易把国有企业搞活,就采取哪种形式;企业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采取哪种形式。切忌推行一种模式,搞一刀切。现在江苏一批搞得好的国有企业,如春兰集团、小天鹅公司等,都是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从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形式发展起来的,在改革过程中,应当允许它们沿着自己选择的途径发展。应当重视那些经营一般和亏损的国有企业的改制、改造、改组和加强内部管理,突破国有企业改革难点,坚持从实际出发,鼓励企业大胆试、大胆闯。只要有利于资产增值、企业增效、个人增收,完全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选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不同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一定要坚持按照造就真正企业的要求,来塑造国民经济的微观基础。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与调整经济结构相结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与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相结合。目前的问题是在应该由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领域,国有经济力量不足;而在一些不适合国有经济发展的领域,摊子仍然铺得很大。这既在宏观上使国有经济难以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影响其他经济成份的发展,又在微观上导致部分国有企业困难重重、效益低下。因此,必须进行国有企业的结构调整,适当地、有步骤地进行产权重组或有偿转让一些国有小企业,重点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发展,形成国有企业新的战略布局。江苏能否在新一轮的改革和发展中赢得主动,占据有利地位,关键是看能否在结构调整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要在对全省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对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规划。通过对企业经营现状和资产结构进行认真分析,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确定重点支持的、鼓励发展的、需要调整的行业和企业,搞好战略性结构调整。
国有企业改革要着眼于搞活整个国有经济。一方面,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细胞,搞好国有企业自然是搞好整个国有经济的基础;另一方面,机体的生命力又必然表现在机体细胞的不断新陈代谢上,要从总体上真正搞活国有经济,必须通过改革促使国有企业在竞争中真正实现优胜劣汰,而决不应该企求也决不可能做到把所有的国有企业都搞好。为此,要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程,坚决走减员增效、下岗分流、规范破产、鼓励兼并的路子。应下决心搞好债务重整和资产重组,抓好清产核资工作,改变国有资产过于分散的局面,进行资产调整,使其在产业集中、规模经营等方面都有所突破,以提高主导产业和大中型企业的资本集中度,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
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表明,江苏国有企业负债率偏高,1995年江苏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4%,其中中央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7.17%,地方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6.71%。这种过度负债,使得大部分盈利企业在还本付息之后所剩无几,更何况还有30.62%的亏损企业。据江苏第三次工业普查办公室分析,江苏国有企业竞争能力也不够强。国有企业在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产品竞争能力较强,但经济效益较差;国有企业的潜在竞争力中等偏上;国有企业竞争能力综合指标也位于中等偏上。显然,国有企业具有搞活的基础。这使得国有企业的改革与结构调整的结合更为迫切。要通过国有资产在产业、地区和企业方面的战略转移,扶持和加强主导产品,通过对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淘汰一批,提高一批,以改善国有经济的整体运营状况。
(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与加快科技进步相结合。“加快科技进步,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经济新格局”,是九十年代江苏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与加大企业技术改造的力度,加快科学技术进步结合起来。要逐步实现技术改造的三个转变:一是在投资主体上,从以政府为主向以企业为主转变;二是在管理方式上,从以项目审批为主向政策引导为主转变;三是在管理覆盖面上,从单纯管理国有企业向以国有企业为重点的全社会管理转变。采取综合措施,解决企业一方面设备陈旧,另一方面由于技改背上沉重包袱的即所谓成也技改,败也技改的两难选择。应对现有企业的状况进行认真分析,制订方案,对一些行业和企业要有重点、有步骤进行改造,使现有企业的产品上档次、技术装备上水平、整体素质上台阶。要采取“多管齐下”的办法,多方设法筹措企业技改资金。可选择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改革方向的项目,争取列入国家的规划。这样既可获得国家随项目下达的技改专项贷款,又可拿到地方为鼓励科技进步而提供的财政贷款贴息。也可选择一些经营状况好、发展前景大的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股份制改造,通过定向募集等形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并创造条件争取上市。还可以把技术改造与利用外资结合起来,加快企业与国际先进技术的接轨,提高装备水平、产品挡次和企业竞争能力,扩大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
二、在非国有经济发展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江苏与一些兄弟省市相比,国有企业遇到的困难要小些,发展的情况也要好些,一个极其重要原因就是非国有经济得到了比较充分和比较健康的发展。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的发展已成为推进市场化的重要力量,这也是江苏经济市场调节比重比较大的主要原因。非国有企业的大量存在,可以对市场竞争秩序的形成产生较大影响,而市场竞争秩序的形成又会对国有企业改革产生推动作用,促使它们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活动,改革内部经营机制。江苏部分国有企业,就实施过“部分引入乡镇企业灵活机制”、“仿三资企业营运机制”、“企业内模拟市场运行”、“与外商合资合作”、“与乡镇企业联合联营”等改革,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转换机制的成效。一些非国有经济发展得快、发展得好的地方,国有企业也出现了少亏损和无亏损现象。这深刻地启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有经济处于主导地位,非国有经济也有其重要地位,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应当在积极发展非国有经济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决不能采用限制非国有经济发展的办法,来保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只有让国有经济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在竞争中进一步发展壮大,才能使它的主导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国家应当为搞活国有企业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针对国有企业社会包袱重,企业冗员多,离退休职工负担不断增加,企业办社会税负重,负债率高,技术进步缓慢等问题。采取坚持总量平衡,保持币值稳定,实现经济稳定增长,进行结构调整,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培养市场体系和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使国有企业得以发展的环境能够逐步优化。
三、振奋精神,固本治标,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当前,中央已经指明了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现在的问题是应当结合实际,勇于实践,大胆去试,大胆去闯,决不能等。回避问题,退缩不前,只能是无所作为。面对国有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应当正确对待:
一要振奋精神,迎难而上。要在加快改革步伐的同时,正确采取促进企业发展的相应措施。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小平同志说过:“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新时期保持和发扬这一精神对国有企业是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是企业的精神财富和无形资产,这种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如果放弃了艰苦创业,人心就会涣散,工人阶级的政治本色就难以保持,国有企业固有的优势也难以发挥,就会失去凝聚力和战斗力,更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艰苦创业绝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方法,一种经济管理手段,而是事关企业存亡的大事。只有始终弘扬艰苦创业精神,才能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二要固本治标,科学管理。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必须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加强管理本身就是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体制创新必然要求管理创新。体制转换势将使管理观念、管理目标、管理范围、管理方式、管理手段发生深刻变化,不进行管理改革,企业难免陷入困境。加强管理又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特征。现代企业制度包括一套完备的、科学的管理体系,不强化管理和科学管理,现代企业制度就建立不起来。加强管理还是企业固本治标的重要手段。管理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基础,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出效益。加强管理既是摆脱企业困境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企业改革的重要保证。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在短短五、六年间,所以能从一个亏损企业发展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公司,企业销售收入增加30倍,劳动生产率增加20倍,国有资产增值16倍,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列全国第18位,奥妙就在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结合中国国情,在经营机制、产品质量、管理方法等方面与国际接轨,真正按照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来办企业。他们实行高标准的质量管理,在“小天鹅”洗衣机成为名牌之后并没有陶醉,而是不断强化全体职工的危机意识,推行“末日管理”,把“末日管理”溶入到决策、生产、销售、服务的全过程,保持了名牌产品的市场信誉。他们坚持从严治厂、科学管理,把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与继承国有企业好的传统结合起来,从建章立制入手,从严治厂,形成科学严格的管理机制和精干高效的管理体系,使企业管理走上了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从而走出了一条国有企业发展的成功之路。
与“小天鹅”公司等管理先进企业形成较大反差,全省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的管理落后于形势甚至出现滑坡。这里既有难适应、难到位、难转变等客观原因。即:现行管理难以适应新的形势;企业按市场经济要求进行管理的外部环境未完全形成,政府行为不规范,对企业不必要的干预过多,使企业改善和加强管理难到位;改革过程中利益格局在调整,驱使企业热衷争项目、要政策,而轻视和放松管理,加上企业遇到的外部矛盾和困难增多,牵制了大量精力,要实现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相当难。也有部分领导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想管、不敢管、不会管等思想倾向的主观原因。
当前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主要难点是:管理体制改革难,富余人员分流难,办社会职能分离难,过度负债解决难。针对当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应着重抓好组织结构管理、经营战略管理、产品质量管理、企业资金管理。为此,首先要下决心从改革企业管理体制抓起,实施出资者和管理者的分离,形成使企业真正重视加强管理的机制;第二要加快建立起企业领导自觉抓管理的动力机制。形成对职业管理人员的培训、转换、资历认证、评价、聘用、解聘的科学标准和程序,以企业家经营管理业绩优劣,形成其自身社会价值的高低;第三要加强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经营管理,健全以节能降耗为主要内容的成本管理责任制,把加强企业管理与解脱历史包袱结合起来,重点解决好企业富余人员问题;第四要发挥人在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切实加强以人为本的内部管理,充分发挥企业干部职工在企业改革和企业管理中的主观能动作用;第五要逐步建立企业现代化管理体系,并注意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进行有效协调;第六要发挥政府在推进企业加强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努力为企业创造改善和加强管理条件,帮助企业开展好“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的活动。
三要抓好转变,集约增长。针对国有企业存在着资源消耗高、资金周转慢、损失浪费多、经济效益低等问题,切实抓好转变企业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坚持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集约型增长的道路。这是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当务之急。要使国有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必须与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同时推进。应当进行国有企业制度的创新,寻找国有资本在管理、监督、营运方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结合点,构造企业明确的产权主体和责任主体,解决国有企业的激励、约束乏力的问题。使得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从而“内生”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机制,激发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国有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集约型增长,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一些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贡献率已高达60%以上,而江苏工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还不到40%。这样,同样的资金、物资投入就比人家的产出低得多。为此,必须增大科技投入,特别是应当增加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企业比科研院所离市场近,企业搞的研究开发也就能更直接地转化为生产力。必须重视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同时,加大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力度,力争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江苏自己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江苏国有中小企业比较多,在集中力量抓好国有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同时,要放开搞活一般国有中小企业,重视它们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应利用中小企业由于家底薄而产生的相对成本优势,在发展劳动密集型经济中提高它们的运行质量。应主要通过市场竞争和由此产生的协作来推进中小企业之间的联合和与大企业间的合作。应由企业自己实行转变,主要通过企业内部改革和资产重组促进企业转变增长方式。要正确处理产权流动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关系,既要解决因产权交易市场不发达而造成的资产流不动的问题,以保证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国有企业效益的不断提高、实力的不断增强,又要解决因产权流动不规范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使国有经济不受损失。
总之,一定要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积极推进江苏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使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重振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