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小学科学校本课程新方向的实践研究论文

拓展小学科学校本课程新方向的实践研究论文

拓展小学科学校本课程新方向的实践研究

冯千里

(宣城市第二小学 安徽 宣城 242000)

摘 要: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科学课程主要局限于课本课堂,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等问题;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资源,将教师作为既是教学的实践者又是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者,引导学生参与研究,开发出了课程内容真正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需求,具有开放性的小学科学校本课程。

关键词: 校本课程;地域特色;科学实践;学生参与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长期以来,小学科学课程一直采用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沿用固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在幅员辽阔,各地文化差异巨大的中国,不免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同时局限于课本、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科学学习的天性。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依据学校自身情况,由学校教育人员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新课改以来,科学教育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开展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学校利用已有教学资源,以突显地域特色为亮点,选取一批热心科学教育的教师组建成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课题组,将校本课程的概念创新性地引入到了小学科学教学中。笔者作为课题组的主要推进者和负责人之一,下面将这些成果分为四点进行阐述、讨论与总结。

一、结合地域特色,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

宣城市地处江南,自然人文景观众多,除此之外宣城还有水东蜜枣、敬亭绿雪茶、宣木瓜、南湖银鱼、水阳河蟹青虾、青草湖黄酒等20多个获得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的优质农产品。宣城的山水风光更是毫不逊色,如著名的“江南诗山”敬亭山,奇峰秀美的高峰山和云雾缭绕的柏枧山,烟波浩淼的南漪湖和玉带缠绕的水阳江。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二、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过程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引导学生参与研究课题的选择。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通过对地方特色资源的挖掘和对学生兴趣爱好的调查分析,我们将银鱼,绿茶,扬子鳄,三黄鸡,宣纸等一系列研究对象作为备选。通过参考票选结果和对具体情况的评估分析,最后确立了扬子鳄,宣纸,天气作为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的教学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知识的挑战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为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校本课程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锻炼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丰富教材内容。在开展对扬子鳄这一研究对象的校本课程开发中,为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观察力,我们带领学生前往位于宣城夏渡的扬子鳄繁殖研究基地——鳄鱼湖,对扬子鳄进行观察学习,学习氛围下,同学们展开思考并提出了很多问题,如:我们一般看到的扬子鳄都是在水中已经长大了的鳄鱼,那它们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为什么在黑暗处扬子鳄的眼睛会发光?为什么会这么喜欢晒太阳?扬子鳄为什么能潜伏在水中很长时间不用探出头呼吸空气?当看到饲养员在给扬子鳄喂食时,甚至有细心的同学发现扬子鳄在流“眼泪”。学生们提出的这些问题,我们都细心的记录了下来,并思考如何引导他们自己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三)科学校本课程教学应该让学生亲身参与生产实践。校本课程开发离不开教学实践活动,教学实践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眼看心想,增强学生记忆;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通过感官融合,体验乐趣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协调眼、耳、口、鼻、脑,积极参与到学习实践活动中,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最后就是培养一定数量的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技能型农业人才,这些人才能够解决农民生产过程中面临的绝大多数农业专业性问题,帮助农民解决技术上的困境,使农民能够在生产过程中提高效率。

“还真有人那么当真啊,”抽烟男吊儿郎当地抽着烟,“这是什么狗屁歌剧,把老子当猴耍,老子才不傻呢,你们谁爱抢谁抢,我看能把我怎么样!”说完,他又狠狠地抽了一口烟。

在对宣纸这一研究对象的校本课程开发中,我们组织了部分学生到位于泾县的红星宣纸厂进行参观学习,体验宣纸的制作过程。学生们通过亲身参与制作皮料浆和草料浆、配料、捞纸、压榨和焙纸等一整套工序,对宣纸的制作过程有了清晰的概念。这是在课堂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很难达到的效果。此次参与生产实践使学生掌握了更加丰富的知识,开发了科学思维,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三、教师既是教学的实践者同时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校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但就教师自身而言是确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信念,在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所以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仅是为了编制出一系列的课程教材,更重要的是参与研究过程本身。一个好的老师并不是单一的教授者、课程的消费者,还应该是课程的开发者。与此同时,在多次和学生们一起实践学习以及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讨论交流中,将与课程有关的决策重点从原先的“上意下达”的方式转变为教师之间的“讨论”方式。教师的课程知识得到积累,课程开发能力得到提高。

利用网络分析与耗费距离方法计算会使相关定级单元得出的因素分值普遍降低,部分耕地的级别会比用传统方法的下降一个级别。主要因为道路通达性与经济中心点并不以路途经过为主,还要考虑道路出口与到达的难易度问题。

四、总结与展望

本次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中,课题组结合当地的优势资源,并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在此过程中,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得到激发,同时课题组成员通过学生的反馈意见以及对学生的观察,不断对教材编写做出调整,开发出课程内容真正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需求,具有开放性的小学科学校本课程;对未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奠定了基础。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自行开发的校本课程良好结合,有利于师生的沟通互动和课程实施,收获更加优异的教育成果。可以说谁抓住校本课程的研究,谁就抓住了学校发展的先机。

参考文献:

[1]郑金洲.《走向“校本”》,《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06期.

[2]李彩丽.《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参与学习实践活动》,《决策探索》2019年第03期.

标签:;  ;  ;  ;  ;  

拓展小学科学校本课程新方向的实践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