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折治疗中中医特色疗法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_黄路玺,刘明,李俊,邓超,段超,谭小平,周细江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2

【摘 要】目的:探究将中医特色疗法应用于治疗四肢骨折患者造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中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应用中医特色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的改善状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消肿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并且在对照组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中医特色疗法应用于治疗四肢骨折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恢复质量,缩短患者骨折的愈合时间,缩短患者的消肿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医特色疗法;手法外固定;四肢骨折;术后康复

骨折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骨科疾病,而四肢骨折则是老年人群的多发骨折病症,由于患者骨质较为疏松,并且体质较差,容易发生骨折现象[1]。而四肢骨折的现代治疗方式通常采用手术固定方式进行治疗,这种手术方式需要对患者的骨骼状态进行调整,导致患者需要应用较长时间来恢复骨骼的正常结构[2]。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采用一定的辅助方案,帮助患者进行治疗,才能保证患者的术后康复。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中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中医特色疗法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中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4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56—73岁,平均年龄(68.7±7.3)岁;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67.4±8.2)。所有患者均不合并其他全身器质性疾病。其中,交通事故损伤患者24例,重物砸伤患者23例,摔伤患者21例;骨折类型包括桡骨远端骨折18例、肱骨骨折21例、胫骨骨折29例。所有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并将患者的局部骨膜进行剥离,在患者的骨折部位后方套至骨折固定器,并在患者骨面上安置钢板,进行钻孔处理后将螺钉拧紧,手术完成后,给予患者相应的抗骨折疏松以及抗感染药物。

实验组患者则采用中医特色疗法进行治疗,主要根据患者的骨折状况,对治疗方案进行相应选择。如果患者存在骨折移位的现象,则应当应用相应的中医正骨手法,对患者的骨折移位处进行复位,并采用中药外敷的方式进行治疗,或根据患者具体症状选择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氦氖激光治疗,特大中药封包治疗,中药外敷三黄膏,局部穴位贴敷等方案。如果患者的骨折部位发生在下肢,则应当应用皮肤牵引后骨牵引技术进行松脱复位,并做好相应的外敷中药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所有资料均采用软件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方法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X2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并记录所有患者的消肿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2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消肿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并且在对照组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消肿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对比

3讨论

四肢骨折常用的治疗方式是往往采用手术方式,其手术的应用目的通常是对患者关节进行固定,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患者的骨折部位和年龄不同,采用同样的治疗方式结果都会有一定的差异[3]。传统的治疗标准要求,骨折患者的骨折断端完成愈合;但多数情况下,骨折患者骨断端虽然完成了恢复,但依旧会出现疼痛感,并且患者难以恢复正常生活状态,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4]。这是由于传统医学对骨骼结构的了解有所缺乏,一般是需要在骨折断端对其进行加压,使骨折部位像正常骨骼一样,但这种方式虽然能够使患者骨骼结构看起来正常,但也会导致再骨折和骨内感染的发生。

采用中医特色疗法,应用于骨折治疗中,一方面通过正骨手法,使患者的骨骨骼状况恢复正常,另一方面,配合中药外敷的方式,使患者的肿胀状况进行恢复,改善患者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使患者能够尽快康复[5]。这种方式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损伤,并且不会伤害患者的骨折部位及周边的神经组织,易于安放和塑形,并且具有较好的抗弯曲和抗扭转功能。具有较好的复位效果,有利于四肢骨折患者的早期功能锻炼。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消肿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并且在对照组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中医特色疗法应用于治疗四肢骨折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恢复质量,缩短患者骨折的愈合时间,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辛菊英,杨婉明.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在四肢骨折患者围术期的应用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11):145-146.

[2]沈克秀,陈延芳,邱尚娟,潘玉瑛,朱露娟,叶丕婷.功能锻炼执行表在提高四肢骨折早期功能锻炼患者依从性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22):6-8.

[3]李伟.独一味胶囊治疗四肢骨折损伤早期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7,14(10):24-25.

[4]陈冰,李郑林.中医三七散外敷对早期四肢骨折肿胀疼痛的治疗效果探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5):90-91.

[5]刘铀宁.益气活血汤联合手法复位外固定对老年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9(S1):186-188.

论文作者:黄路玺,刘明,李俊,邓超,段超,谭小平,周细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  ;  ;  ;  ;  ;  ;  ;  

四肢骨折治疗中中医特色疗法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_黄路玺,刘明,李俊,邓超,段超,谭小平,周细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