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命题特点,注重复习备考——几个易被忽视的高考政治命题特点及复习备考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命题论文,几个论文,注重论文,熟悉论文,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2年高考复习备战的帷幕已徐徐拉开,大量的模拟考试试题的命制必不可少,而命制试题最好的参照物和模仿物无疑是每年的高考真题。自从2010年陕西省高考进入新课改实验区,同行一线的老师们已经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全国卷高考文综真题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从试题的命制原则、呈现方式、考查重点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总结和回顾,但命制试题的逻辑思路和试题语言表达方式、层面等,却鲜有人重视。笔者试图从政治学科角度出发,以新课程背景下全国文综高考卷为依据,希望能够为2012年高考政治学科备考复习提供一些思路。
特点一:历史哲学化,政治历史化
这句话很拗口,但却是在对近两年新课程高考全国卷文综真题进行细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它的确切含义就是指,在文综试卷中,史地政三科原本的机械性的简单拼凑的形式,正在向三个学科内的逻辑思路和知识背景相互渗透的整合形式过渡。具体来讲,历史以贯穿和升华“历史观”为契机,和哲学(政治学科)联系地更加紧密;政治以史实为背景,以历史时间和事件为线索,和历史学科结合地更加密切。
“历史哲学化”是指,在历史试题的命制中,往往以历史文化名人、哲学家、哲学思想的载体来呈现。例如,2010年历史高考真题中有以下历史文化名人、哲学家:柳宗元、王安石、亚里士多德、恩格斯等;2011年有:董仲舒、苏格拉底、黄宗羲等。而且多以他们的重要哲学思想为背景来呈现。对于这个特点,笔者认为命制试题的特点与“于史学扎根,向经学升华”的史学精神相符合。这一大胆猜想也得到了一些历史同行的认可,在这里提出,只为指明历史试题命制的发展趋势,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政治历史化”也是一个近两年来值得关注的命题特点。它是指近两年的高考文综政治试卷中呈现出浓厚的历史色彩,深深地打上了历史时间、事件的烙印,而且连续两年都在第39题(主要考查文化、哲学知识)中的背景材料中使用了历史材料情境和史学逻辑思路。
例如,2010年第39题中的背景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再例如,2011年第39题的背景材料:
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业不断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在这些试题中出现的历史时间和事件印证了笔者的观点,同时,这样的命题特点应该不是出自于政治老师和政治学科的思路,这种思路被打上了浓厚的史学逻辑烙印,是以时间的脉络展现政治试题背景,显然是一种历史思维模式和习惯。作为政治学科的命题逻辑而言,一般更倾向于以时政材料背景来呈现试题。
这种以“历史事件引入、地理定位、政治分析”的命题特点体现了学科的结合和交叉,从目前来看,这种结合还处于浅层次的相关和朦胧的相契,从学科知识上来讲,往往集中于文化层面,哲学本身属于文化思想范畴,当然也应在其列。
建议:
1.在命制各种月考、模拟考试试卷时,刻意进行模仿,把原有的从时事背景出发的政治思维,改为从历史时间脉络梳理的历史思路上,以便考生熟悉这种叙述和表达方式。
2.以此思路命制的政治试题,知识的结合点大都在文化、哲学部分,这也是文化模块知识考查的重要特点,值得广大老师和考生们注意。所以在平时模拟试卷的命制中,设置问题时,可以把重点放在文化与哲学部分。
3.未来的高考试题改革,史政的结合会不会更加深入,渗透到经济思想、事件中去;对政治生活、国体政体的历史现实分析,都引发所有研究高考者的遐想,在平时的模拟训练中,我们一方面密切关注和研究高考命题动态,另一方面可以做一些大胆和有益、适度的尝试。
特点二:哲学语言稍晦涩,科学艺术压阵脚
问题一主要综合整体阐述了高考文综中政治学科和历史学科的学科交叉情况,以下主要按照知识模块对高考政治试题的命制特点进行分析。高考政治试题中,哲学模块试题(主要是选择题部分)造成学生的困扰主要表现为——“读不懂”,试题说什么,想问什么,怎么理解全然没有概念。这是因为,哲学试题的语言表达方式具有鲜明的特点——晦涩化、术语化、学术化,又多以科学艺术等最新动态成果作为背景材料,造成读题困难,进而加大了错误率。
哲学选择题的“读题”困难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在哲学试题的选项中,与学生们在哲学教材上所学知识的语言相比,呈现出晦涩化、术语化和学术化的特点。正因为如此,一部分对知识掌握不透、哲学思想还比较模糊的学生就会产生很大的困扰,而且造成错误率居高不下。限于篇幅,试举一例说明。例如2010高考文综卷第21题:
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本题实际考查的是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重点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选项①造成读题困难的是“好奇、兴趣和遐想”,因为不能够判断出这些都属于人们认识的一部分,就不能判断这是对“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哲学命题的误读,而仅根据题目中“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的词句表达就选择了该选项,最终会造成错误。以此类推,造成学生读题困难的还有选项②中的“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选项④中的“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以及“确保”等词句,只有选项③使用的是教材用语,故本题的正解为B项,而此题造成考生失分严重。
另一个层面,2010年高考政治选择题中哲学模块共有4个选择题,全部是以科学艺术材料为背景,即“钱学森关于科学与哲学之间关系的科学论述”“木星探测活动”“世博会中旧房子的艺术化改造”和“中华鲟的人工繁殖”等。2011年高考哲学选择题增至5个,以科学艺术材料为背景的减至2个,分别是“秸秆的综合利用”和“医学对大脑的研究发现”等,虽然有所减少,但不可忽视这种重要的哲学试题表现形式。读题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文科学生所学数理化生知识较少,对于科学名词的积累有限,同时对于科技材料的理解能力不足,总觉得这些词句读起来有些生疏。
建议:
1.要解决哲学语言的晦涩问题必须在平时的课堂语言和模拟试卷中加以反复强化练习,尽量使用既生活化又学术化的词句,让学生习惯哲学专业化语言风格。这不同于课本教材的原理性语言习惯,基于学生知识层次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必须加以反复练习。
2.教师在平常的课堂上,不能仅仅满足于把哲学讲明白、讲透彻,讲得通俗化、生活化,更要注意哲学作为形而上学科的特点,还需由浅入深,通过循循善诱的办法,把通俗化、易懂了的哲学再提升难度,回归形而上学科的高度。
3.不放过每一个哲学名词、每一个哲学基本命题,对于重点哲学名词和命题要讲细、讲清、讲透。例如上例中,“实践”的哲学含义和基本形式课本中已经讲清,但是对于什么是“认识”并没有明确提出,造成学生失误也主要在此。再例如,什么是“意识”,“意识”和“认识”的关系如何,都需要教师注重平常的知识积累,再传授给学生。
4.哲学部分的主观性试题,要教会学生抓住“题眼”。例如,2010年39题第(3)问,“请对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提出方法论的建议”,此处“方法论”即为题眼。2011年38题第(2)问,“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此处“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原理”即为题眼。只有学会抓住题眼答题,才会有的放矢,减少失分。
特点三:经济政治展大国风采,人民福祉谈民生人权
在经济、政治这两部分知识的考查中,着重突出国计民生、人民福祉、国际形象、人权进步等重大课题。从国家发展的宏观而言,那是经济政治地位在国际舞台的提高,国际影响力在世界的扩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一支和平崛起的力量,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从人民生活的微观而论,民生之事,大到人权,小到人民需求,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民生的目标要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关注人民幸福生活。
通过展示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来建立和巩固世界舞台上的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这是近年来高考文综政治试题的突出特点,不仅符合社会主流话语,能够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而且关注社会热点话题,突出了政治试题的时代性、科学性和现实性。
例如2010年文综考试第16题,以“亚丁湾护航”彰显我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的时事热点切入,考查《政治生活》中“国际社会与中国”的相关知识。再例如,2010年全国文综卷第18题的“同票同权”、2011年第16题“同命同价”等,都突出反映我国维护公民权利,人大通过制定或修改法律的形式实现维护对公民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的保护,关注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报道中国社会民主的巨大进步。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一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并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2011年全国文综卷第18题,即以此为背景考查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这些题目往往以社会热点话题为背景材料,突出考查具有现实时代性、生活化的知识,除了对知识进行考查外,着重在于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样的背景材料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阅读时学生倍感熟悉和亲切。但要注意的是,这些题目的难点和哲学部分不同,往往不在题目材料本身,而在试题选项的设置上,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各种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从而达到选拔性考试的分层要求。
建议:
1.要求任课教师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相关知识学习,在命制试卷时,有意识地使用新命题、新名词、新名称等,以打开学生的思路。
2.提示我们对于事关公民基本权利保障,人权的维护,相关法律、政策等的制定或调整要予以高度的重视。这要求我们关注中国社会的法治进程,关注社会影响巨大、事关人民群众基本权利的事件,同时重点关注热点话题“民生”“人民福祉”等能够密切联系社会的事件。
3.在复习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学习,对课本知识点进行深挖讲解,同时注重联系实际,把理论和现实统一起来,贯穿于整个复习的全过程。
4.在复习模拟练习中,有意识地设置较难和易错选项,提醒同学们注意,熟悉和亲切的材料背景不一定呈现的就是简单的试题,要在熟悉中保持足够的警惕。
特点四:人文素养要深厚,笔下功夫需磨炼
近两年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文综试卷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政治试题中,不断出现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文化的专业术语和专门词汇,对于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和人文知识积淀进行了综合的考查。如2010年全国文综试卷出现的“前港后厂”的生产模式;风力发电的新能源产业开发和利用;“南水北调”工程等。2011年全国文综试卷呈现出:在对外开放中,中国企业要加强自主品牌建设的问题;“月饼消费”;信息技术产业等创新产业的蓬勃发展等一系列经济政治方面的新话题、新情况。再比如,2010年的煤炭安全生产问题、2011年的“妈祖文化”、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等材料和时事结合紧密,同时又是国家社会企业的重大经济政治文化课题。这就要求学生对新兴词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于背景材料问题有基本的认知,才有利于理解试题,并形成正确思路来回答问题。
文综高考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主观性试题,这对考生的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据统计,2010年高考文综试卷整体文字阅读量大约为8500字左右,共有插图10幅,参考答案的文字量为2500字左右。2011年所有的数据都有所上升,整体文字阅读量大约为9800字,共有插图12幅、表格2个,参考答案的文字量2900字左右。
这说明高考对学生的整体要求不断提高,在有限的150分钟考试时间内,除过填涂有效信息和一定的检查时间外,真正的答题时间应该保证在130分钟之内。经过初步测算,阅读量和书写量大致在96字/分钟,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书写能力和读图能力都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如何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减少笔误和降低错误率,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备考复习中对考生的笔下功夫进行专门的有针对性的训练。
建议:
1.对学生的书写能力进行专项训练。一方面要求学生对于知识点烂熟于胸,另一方面要求考生对试题与生活的结合部分,或者说是创新部分,平时就有一定程度的积累。在复习备考中,不妨有意识对考生的书写速度和知识掌握的熟悉程度进行专门的训练,以适应高考的要求。具体办法可以是,规定时间内默写知识点或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主观性试题的答案提纲等。
2.在练习书写的过程中,要有所侧重,比如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能够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高考文综政治主观性试题部分的逻辑思维主要考查归纳和演绎的思维能力,在平时的备考复习中,请老师多加注意。
3.复习教学中,注重人文素养的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人文社科类知识的广泛培养,切忌过多过滥,给学生造成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