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策略论文_胡桂芳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策略论文_胡桂芳

胡桂芳 山东省阳谷县安乐镇联校育才小学 252325

【摘要】“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在小学语文科目的教学中,对于学生良好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为小学语文知识更加侧重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行广泛的语文阅读,既有利于学生打好知识学习都基础,又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增强,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涯和更加全面的成长发展都有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惯培养;阅读兴趣;阅读环境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2-006-01

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好学习基础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所以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于学生进行相关文化知识的讲授,还要有意识地加强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落实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要求,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成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一般情况下,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所以,小学阶段应该重视对小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培养,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有效引读,激发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

要想达到对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第一步就是要充分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强大学习兴趣的带领下,自觉地投身到课堂语文课文阅读和知识学习中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引读,通过教师阅读示范、学生阅读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有效阅读在语文知识学习中的重要性,从而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能更加自觉、自愿的进行语文阅读,在良好的语文阅读中加深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比如,在语文课文《月亮和云彩》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在本课知识的具体导入环节,让学生自行进行本课课文的阅读和熟悉,并通过查字典的方式消除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疑难字词,为课堂具体的知识学习做好准备。然后,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进行本篇课文的示范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要要求班级学生认真听,注意老师的字词发音和具体断句,形成自己对本课课文阅读的看法。在教师示范性朗读完毕后,教师要给予班级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让学生和班级学生进行讨论有关本课课文阅读的具体技巧,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一边将自己的阅读技巧和经验分享给其他同学,一边认真学习和吸取他人好的阅读技巧,做到为我所用。最后,在学生课堂讨论完成后,教师要让学生把自己生活中观察的月亮和云彩形象与本课课文中描写的内容进行对比,查找到两者之间的异同,加强学生对于本课课文的理解程度。接下来,教师要从班级中选取两名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展示,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语文阅读的有效性和趣味性,使学生慢慢喜欢上语文阅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反复阅读,让学生阅读行为持久推进

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时间持久推进和坚持的过程,如果在语文阅读中总是进行随心所欲的阅读,不仅不能形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也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意识和养成。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对于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就需要做到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不再停留在字词认读的浅层环节,而是能深入到知识感知的更深层次。反复阅读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语文阅读习惯的至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所以在这一个环节中,教师要加强对于学生阅读的引导和帮助。

比如,在语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在本课知识讲授的过程中,带领班级学生明确梳理清楚课文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物形象,使学生在头脑中对本课的知识内容形成一个准确的认识,这样在下面的课文阅读练习中就可以做到简单轻松了。然后,教师要让学生进行举手阅读,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在认真听学生课文阅读的同时,也要从学生的具体阅读情况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阅读问题,及时给予班级学生指出来,同学生一同想办法解决问题。接下来教师要把本课课文内容拆分成以课文中人物形象为基础的几部分,选取几名学生进行语文课文的分角色朗读。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其他同学可以根据自己对于本课课文的不同理解,向课文阅读的学生提出问题或阅读建议,使班级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最后,教师要让学生根据每个人物都具体身份进行思考,去认真揣摩阅读的具体语气,增强学生语文阅读的情感性。这样的反复阅读过程,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促使学生更加全面具体的掌握住本课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三、教师伴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由于小学的学生年龄较小、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还有所欠缺,很难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及时帮助。教师要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多去读书,并通过良好阅读环境的创设,为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提供良好的条件,真正使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养成热爱阅读、坚持阅读的良好意识和习惯。

比如,在语文课文《孔子游春》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在完成对本课具体语文知识的讲授后,要给予班级学生充分的知识阅读和消化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学生可以在教室中与其他同学进行阅读方面的交流。然后,教师要同学生一同进行本课课文的复习阅读,教师要给予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并在学生阅读中,对学生进行监督,保证班级中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阅读中去。最后,教师要找一些与本课课文内容相似的文章,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使学生在老师的阅读陪伴下,积极进行课外阅读,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要做到有系统性和针对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许洪建.构建小学语文开放式阅读环境[J]. 新课程(上),2018,(08):63.

[2]赵晓敏.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上), 2017,(07):142.

[3]臧雯.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几点对策[J]. 课程教育研究,2016,(07):59.

[4]王丹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J]. 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8,(02):14.

论文作者:胡桂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策略论文_胡桂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