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家创新中的图书情报组织战略_服务创新论文

我国国家创新中的图书情报组织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论文,战略论文,组织论文,我国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167(2003)06-0026-05

人类社会正步入以知识的生产、传播与应用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更加依赖和取决于国家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率,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为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与此同时人类对物质资源与环境资源的依赖,已逐渐变得让位于对知识创新和社会信息资源的深层开发和利用。物质资源的日益稀缺与大量消耗,使优化资源配置,加快资源流通速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深层次开发问题提上日程;另一方面,以知识创新为依托的研究发展,已成为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作用要素。处于这一环境之下的以知识信息的开发、组织、传播和服务为内容的图书情报组织,其公益性与社会性及在国家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决定了它在国家可持续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也决定了它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当前,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经济实力的较量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实质就是创新实力的比拼,世界各地众多实力雄厚的竞争者无不严阵以待,加快研究发展速度,以期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新的形势下,国家创新能力已成为国际竞争力、综合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和直接源泉。面对挑战,图书情报组织只有迅速完成社会转型阶段的变革,从国家创新体系的系统发展高度出发,制定出既符合当前国情又能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社会化发展战略,才能更好为国家创新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驱动力,同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 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图书情报组织

1996年,OECD对国家创新体系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实证研究,认为国家创新体系是一种“公共和其他部门中的组织结构网络,这些部门的活动和相互作用决定国家扩散知识和技术的水平,并影响着国家基于知识创新的建设与发展。”从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角度看,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是知识创新、知识传播、扩散与知识应用的基本保障,其中,创新信息保障、创新资源的配置以及创新环境与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一般说来,国家创新体系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知识应用系统等四个子系统。在整个体系中:(1)知识创新系统是由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转移相关的机构与组织构成的子网络,主要功能是知识的生产、扩散和转移;(2)技术创新系统主要由与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或组织构成的子网络,核心机构是企业,主要功能是组织科技攻关力量创新技术;(3)知识传播旨在使创新知识得以广泛应用,同时为培养有高素质、高技能、新知识、创新能力的人才提供知识信息保障;(4)知识应用系统在于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提高决策能力,提高社会生产率、促进新知识转化为实现生产力。

在现代社会发展与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中,图书情报机构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的知识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①图书情报组织直接为知识创新服务。知识创新系统的核心组织构成包括科研机构、大学、企业、政府部门和起支撑作用的相关机构。显然,图书情报组织是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转移相关的机构,属于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其作用是其他组织不可取代的;②图书情报服务在于为知识和技术创新提供信息保障,这是启动创新的前提条件,从主体上看,知识和技术创新不仅需要科学研究部门从事知识的生产,而且也需要专门的图书情报机构从事知识信息的收集、加工、管理和服务,以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应用;③图书情报工作直接参与创新过程,是知识创新的组成部分,现代图书情报工作已不再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文献信息收集、加工、存储和提供利用,而且根据科学研究的特定领域需要,直接参与科学研究,与科学研究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④图书情报工作促进知识的扩散和转移,是知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图书情报组织历来就是知识和信息的集散地,是知识信息流通的重要渠道。它的主要任务在于促使知识扩散和转移。当前,图书情报组织正处于从封闭式的图书文献服务到开放式的知识信息服务的转型之中。社会的发展从客观上要求图书情报机构针对用户的需求,运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各类信息进行采集、鉴别、筛选、加工和组织,开发出市场需要的信息产品并提供使用,同时,进行信息咨询,推动科技成果走向市场,并转化为直接生产力,从而促进知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在以科学研究与发展为主体内容的知识创新中,除利用公共图书情报机构(主要是公共图书情报系统和综合性科技情报机构)所提供的知识信息服务外,其创新活动的信息保障主要依赖于各部门、各系统内的图书情报组织;现代条件下作为知识创新主体用户的信息需求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出于职业工作的需要和知识积累与更新的要求,他们迫切需要通过图书情报机构所提供的服务,获得从事创新活动所需的内容全面、类型完整、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知识信息,为之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知识信息保障,能够满足他们多方向、系统化和综合化的业务要求。图书情报组织在知识创新中肩负着重要的创新活动的信息组织和信息保障职能,决定了它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体系是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系统。技术、经济信息的广泛性、复杂性与离散性以及个体素质的差异性,使得创新信息供求双方仅仅依靠主观渠道实现创新信息的传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确定创新什么、何时创新、如何创新、创新的效益如何时,市场并不能提供明确的信息。因此,就必须有中介信息系统搭起一座桥梁以补不足。通过中介信息机构的联系,使创新企业与其他部门紧密联系起来,形成科学、合理的链环模式,为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稳定的支撑系统。图书情报组织以知识信息的开发、组织、传播和服务为内容,与知识创新系统的核心机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技术创新系统的核心机构企业以及政府、市场在知识管理层面上具有天然的密切联系,最具备充当它们的知识、技术创新信息的中介平台的优势条件,在图书情报机构构筑的这一平台帮助下使各个机构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迅速掌握全面而又极具价值的创新信息来源(见图1)从而将创新开发、研究、产品化到生产销售的时间尽量缩短,充分满足国家创新主体的知识、技术创新的知识需求。

图1 面向知识创新的图书情报事业发展战略构建

图书情报组织自Internet出现和迅速发展以来,很快适应了网络发展的需要,不仅构筑了其机构内部的信息网络,而且积极顺应信息资源共享的需要,开展了广泛的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工作,包括合作馆藏建设、联机联合编目及在线信息咨询等。图书情报组织在网络环境下,为实现网络资源与馆藏资源的有效结合,更大范围和程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与要求,对数字图书馆技术、推送技术、数字参考服务等展开了颇有成效的探索,积极发掘和搜集网络信息资源,深层开发和组织社会信息资源,进行个性化的用户服务。图书情报组织通过网络平台、现实途径与用户建立了友好交互的界面,将企业、高校和研究所与政府、市场有机而紧密的联系起来,形成了对国家创新有效而快速的信息传输通道,真正起到了对国家创新活动信息组织与信息保障的作用。

从总体上看,国家创新体系的根本目的在于创造和应用新知识与新技术,实现更高的生产力,保证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最终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企业是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的主体,科技生产力主要在企业实现,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直接带来经济增长,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强弱最终体现在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上,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直接动机是在竞争中获取最大利润,也就是说,企业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获利,因此,有无商业前途也就成了企业选择和评价创新项目的主要指标。创新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尽管实现商业化是其目标,如果没有一系列科学和技术的前导研究——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试验与发展等等作为技术创新的基础,是不可能有重大创新的,而这些基础性研究又是大多数企业没有能力也不愿承担的,这就必须由包括大学、科研院所在内的、专门的R&D机构,来完成知识传播和知识创新的双重作用,既培养高级人才,又从事科学研究。因此,它们也就必然地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内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企业和大学是创新的主要从事者。创新人员是从事创新活动的主体,这就意味着创新人员的培训、结构和水平反映了创新的质量和水平。于是,与创新人员相关的教育、人才培训等因素与创新人员一起共同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要素。因此,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政府的作用在于为创新设立制度规则和制定创新政策。由于图书情报组织是“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转移相关的机构”,属于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处于图1所示的知识、技术创新的中介平台的重要地位。图书情报组织作为中介平台是沟通知识流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图书情报组织的目标就是要使创新要素或主体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使其所在的创新体系内部能够有效流动新的知识。因而,也就必须与企业、政府、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建立起通畅而高效的信息流通渠道,以保证这些国家创新体系的各个主体之间能够迅速针对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变化,及时调配各种资源,进行生产、科研开发等方面的创新活动,使整个国家创新体系真正“活”起来。

当前,国家创新系统的工作集中在分析“知识流”,分析工作目标越来越集中于知识经济性能的改善,以致“国家知识创新系统成为培育和带动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引擎”。国家创新系统重点在测绘知识流动图,以此作为知识投资的补充。目标在于在国家层次上评价和比较知识流动的主要渠道,找出其制约瓶颈,并指出使知识流动性提高的政策、措施和方法。国家创新系统强调“知识配置力”更甚于“物质资源配置力”。在这种情况下,图书情报组织身处各种创新性信息的交流平台之上,而且凭借长期从事知识和信息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积累出的对知识和信息流的运行机制的经验和敏锐嗅觉,对于各种知识和信息流的走向、运行的一般规律的总结有着其他机构无法替代的先天优势,因而,承担起这项任务,不仅对于图书情报组织本身而言,是一个拓宽工作范围、提升工作实力的有利机遇,而且也是巩固和完善国家创新系统,加快系统内部信息流动,改善系统运行效率,更好地为国家创新主体服务的大好机会。

2 图书情报组织服务于国家创新的机制

图书情报组织作为国家创新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以何种方式服务于新的经济竞争环境下的国家创新体系取决于创新活动内在的需要,因而,明确创新活动的主要组成要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图书情报组织如何确定其信息组织与保障形式有着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创新总是根据创新者所拥有的基本知识存量实现的,而这些基础知识存量的影响不只反映在技术发明和发明的商业化应用环节上,而且体现在包括生产和市场销售在内的所有环节中。企业不断创新的能力就是在已获取知识的基础上创造新知识的能力,而已获取的知识可以理解为原有知识与创新知识的加和(这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加和)。创新是不同主体和机构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技术变革并不以一个完美的线性方式出现,而是这一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反馈、互相作用的结果。任何创新活动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都要以已有的知识水平为起点和前提,总要吸收和借鉴前人和他人已取得的成果。换句话说,创新活动的其他要素必须与知识创新相互作用才能产生创新。创新能力与创新实践作为创新活动的另外两大要素,也必然和知识创新发生作用。创新能力的来源除了创新实践所积累的经验和灵活的创新思维外,另一个重要来源就是知识创新,尤其是知识创新中新增的创新知识对于提高创新能力作用更为重要。创新实践进行的前提就是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就是创新工具,当然,也离不开知识创新部分的支持。它们之间形成了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以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前提的,以创新手段为手段的三层台阶关系(见图2)。值得指出的是,创新活动的完成不仅仅是形成了相关创新成果,更重要的是产生了创新知识,而这些创新知识,由于创新活动所具有的连续性,又为进入下次创新活动提供了提高创新能力,指导创新实践所必需的准备。这一过程同时说明继承与创新是知识发展内部矛盾运动的表现。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任何创新活动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都要以已有的知识水平为起点和前提,总要吸收和借鉴前人和他人已取得的成果。创新是继承的发展和提高。继承虽然可以使知识延续,但知识原地踏步,不能解决新问题,这样不但不创新,知识、科技得不到进步,社会也得不到发展。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能使知识扩大、加深和发展,才能使科技有所前进。

图2 知识创新与创新能力、创新实践三层台阶关系图

图2标示出了创新活动的过程中各种知识流的流动方向,但是这些流动并不是完全自我驱动的,一些流动必须借助创新主体外部机构才能完成,如:新增加的源于创新知识的那部分创新能力并非简单依赖上次创新活动所产生的创新知识就可以带来的,因为这些创新知识因为企业本身条件的或者创新者自身的认知限制,处于离散分布和无序的状态,因而借助具备相关知识整合能力和深层开发组织知识能力的外部机构就非常必要。从创新需要的知识来看,它需要公共知识、产业共性知识和企业专有知识三者的协同作用。创新离不开基础研究,离不开应用研究,也离不开促进创新系统内部指示信息流动的中介。从而,一定的创新分工是合理的,也即应该有一些机构专职于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所产生的各种创新知识有序整合起来,有必要的话,还要对它们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挖掘和再组织。有了图书情报组织的参与,系统中所产生的知识流动的瓶颈制约和停滞问题都能够大大得到改善,这也是图书情报组织在国家创新中所承担的重要任务。

知识创新事实上是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运用的总和。它依赖于企业、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等这些创新主体和以图书情报组织为主的知识信息中介实现自身的知识增殖循环。循环过程中,图书情报组织要从创新内生的需求出发,收集充分的知识信息,按照创新用户(组织和个人)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服务方式全程进行信息提供保障,同时,整理出创新过程所产生的新知识,加以分类组织,使创新知识信息有序化。创新能力的成长上,一方面,图书情报组织要向创新用户提供基本的知识信息,还要为创新用户提供相关的教育培训机构、咨询和备选参与创新过程的专家、创新模式经验案例等方面的信息,有必要的话,还需依照能力成长需要,安排创新用户的能力成长备选方案。创新实践方面,图书情报组织需要跟踪创新活动全程的各个环节,根据每个阶段环节的不同知识信息的需求和特征,及时提供充分、可靠的信息组织和保障服务,同时,要认真记录创新活动各个阶段所产生的创新知识。创新活动的这三个台阶的每一阶段知识信息需求都有不同的信息服务要求。以创新实践为例,系统对信息服务需求具有“广、快、精、准”等特点。具体地说,“广”即要求信息源、信息类型及其时空分布要广泛;“快”即信息的搜寻、加工、传播和应用要及时、快速,特别是对创新项目具有重大影响国内外动态性的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更是要及时、快速提供;“精”即要求对信息资源的加工、处理要精确,免除信息冗余;“准”即信息收集要与创新项目相关度高,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和有效性。

3 图书情报事业机构服务于国家创新的组织战略

图书情报组织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它在国家创新中扮演的是为创新主体的知识信息需求提供全程保障,保持创新系统内部知识信息流的通畅、高效流动的信息中介平台的角色,角色确定的同时也提出了图书情报组织改革自身,适应创新系统和外部环境要求的转变方向,从而为图书情报组织制定促进国家创新的组织战略划下了底线,而从支撑国家创新的图书情报服务机制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创新活动的三大要素对图书情报组织提出的信息服务与保障要求,与图书情报组织所扮演角色的职能与责任是一致的,是这一机制正常运行的必要保证。

图书情报组织所要实现的宏观目标就是要为创新主体的知识信息需求提供全程保障,保持创新系统内部知识信息流的通畅、高效流动,做好创新知识信息的中介平台。然后,宏观目标分解为中观目标,就是根据创新活动的组织以及各方面用户的需求,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和方式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及信息获取、传递工具和其他各种信息服务,以确保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凭借长期从事知识和信息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积累出的对知识和信息流的运行机制的经验和敏锐嗅觉,总结系统内各种知识信息流的走向、运行的一般规律,及时发现制约知识信息增加和流动的瓶颈限制所在,寻找解决办法,保证系统内知识信息流的通畅、高效流动。微观目标就是要从系统角度出发,积极参与到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动中去,为政府的制度创新、企业的技术创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知识创新的信息需求,利用当前先进的网络技术、计算机检索技术、推送技术、信息共享技术、数字图书馆、数字参考服务等,采用各种知识组织和分析方法,结合其它学科和创新主体在实践中总结的有用经验、规律,培养高素质、高效率的工作人员,改进工作制度,合理利用经费,添置组织内部设备,扩大组织的知识拥有量,最终为创新主体提供从事创新活动所需的内容全面、类型完整、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知识信息,全过程、全方位的知识信息保障,满足他们多方向、系统化和综合化的业务要求,建立起面向市场和用户的服务战略,从服务创新主体的工作中积累经验和组织拓展所必需的费用来源,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起良好的运行机制。

明确了组织的宏、中、微观的目标,制定图书情报组织在国家创新中的发展战略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管理战略。以国家创新的需求为基础,真正落实以需求为基础的管理原则,首先应当真正落实以创新主体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搞好创新主体需求调查,管理者可设专职人员或兼职人员共同负责此项工作,建立良好的创新主体需求信息反馈机制,做到专人负责,专业化处理。逐步形成和完善指向创新主体需求动态管理模式,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各种要素管理的有机结合,同时注重工作流程,以项目为中心,简化或删减不必要的工作环节和机构设置,由此构成以流程为主导的模式,强化管理的控制功能和管理人员的服务功能,适应创新活动所面对的多变复杂的环境,以实现图书情报组织自身持续发展的目标。

(2)制度创新战略。由于长期以来实行以部门、系统为主体的组织发展体制,图书情报组织的服务在部门、系统基础上进行,所制定的制度必然按照原有的组织结构进行安排,这种安排,对社会化管理为中心,以流程为主导的新的管理模式有着先天的不适应性。以图书情报事业的社会化发展为中心要求进行制度变革,打破了原有的部门隶属关系,进行资金、设备、人员培训等诸方面整合。这些都是原有制度所无法快速、顺利实现的,无法适应为国家创新服务要求的。因而,制度变革应围绕管理变革,对层次管理与流程管理进行规范和组织权益的制度化维护,协调组织创新与国家创新制度之间的关系。

(3)技术战略。以当前和未来工作需要为基础,不盲目跟风求新,适时适度发展先进服务技术。原有的能够满足用户不同层次信息需求的技术条件应加以适当改造更新,以取得更好的工作和服务效果。对于新的技术,如:网络技术、计算机检索技术、推送技术、信息共享技术,数字图书馆、数字参考服务等,根据组织内部人才、资源和经济实力,按照组织服务特色和工作重心,有选择的进行技术实力的补充。

(4)人力资源安排战略。采取“灵活”的资源配置需要原则。以项目为中心,调配组织内部人才,适当从有关部门借用专业人才,确保项目正常、高效进行。要根据组织业务发展需要,不时地对内部人才进行专业化培训,引进专业背景符合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积极推荐组织人才进修和到同行业内部先进组织和优秀创新主体实习,增强图书情报组织人才的服务实力。

(5)工作方法改进战略。图书情报事业重大变革时期,应借鉴相关学科的先进方法和经验,力求从对创新主体的全方位、系统化的服务中总结工作规律,及时发现工作方法中存在的缺陷、问题,自主改进和借助外脑(咨询类企业),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

(6)业务拓展战略。知识信息时代的创新为图书情报业务拓展提出了要求,技术与网络发展的业务开展提供了手段。基于此,在业务组织上,应致力于面向用户的信息服务业务的发展,形成面向用户的业务拓展机制,同时在战略上予以保证。

(7)知识资源开发战略。一方面,要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进行深层开发和挖掘,调集适当资金,补充新资源,进行自身特色知识资源的建设,另一方面,对于图书情报组织之间正在进行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要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做好合作馆藏建设、联机联合编目、在线信息咨询等基础工作,结合自身优势,确定组织的资源共享操作方案。

(8)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根据发展需要,更新陈旧技术,强化先进的网络设施、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建设,与创新主体服务要求有关的接口设备等,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水平,做到与服务技术发展同步,使之形成图书情报事业良性发展的基础。

(9)经费投入战略。一方面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和服务内容,吸引更多的行政拨款,另一方面,从针对创新主体的业务上,合理制定收费战略,利用对其高质量的服务吸引其对图书情报组织的服务发展项目注资,形成以发展养发展的良性资金循环。在对资金的利用上,应该根据组织自身发展和业务拓展的需要,适度使用,合理分配,使有限的资金能够真正带动图书情报组织在实际服务实力上的发展,在适应创新主体知识信息服务需要的同时,满足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需要。

(10)开放化服务战略。在图书情报服务中,既要面向市场和用户,又要讲求效益。面向市场和用户,就是要求服务是符合市场需要,满足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的。要符合市场需要,就要把握市场变化,生产的信息产品,提供的知识信息和信息服务的方式必须是市场所需要的,能够作为一种不断生产、改进的有形的服务用市场交换的手段,实现服务本身的价值。要满足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就必须明确用户的需求产生的原因、需求的内容、范围、数量、提供的形式等,采用不同层次的处理手段、战术,最终得到社会化的用户认可。讲求效益要求转变原有的重积累轻开发、重投入轻产出、重数量扩充轻质量效益、重藏轻用的观念,力求社会效益与组织效益的统一。

标签:;  ;  ;  ;  ;  

我国国家创新中的图书情报组织战略_服务创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