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英夫利昔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论文_曹丹,王巍

1.沈阳市肛肠医院 辽宁沈阳 110000;2.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英夫利昔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到2013年6月中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入选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为100例。对于试验组患者治疗采用英夫利昔,而对于对照组患者治疗采用美沙拉嗪,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以及发生不良反应人数。结果:经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达到了95%,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仅有78%,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发生不良反应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英夫利昔治疗,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人数,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英夫利昔;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

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上属于一种病因不明确的直肠、结肠非特异性炎性肠病,导致的病因可能与患者的遗传、饮食过敏、感染、精神抑郁以及自身免疫等相关因素有关[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当前细胞因子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已经得到肯定。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以往主要采用水杨酸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药物,自从英夫利昔进入到国内市场,经过各种临床验证该药物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显著[2]。本文主要探讨分析评价英夫利昔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通过对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主要为我院在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中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00例,将所有入选的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为100例。试验组中,男性63例,女性为37例;年龄为19.5~65.4岁,平均为(34.63.5)岁;病程为0.5~4.3年,平均为(2.3)年。对照组中,男性65例,女性为35例;年龄为20.3~64.8岁,平均为(35.23.8)岁;病程为0.45~4.5年,平均为(2.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对于此次试验全部之情,且自愿参与并签署自愿协议书。

1.2选取和排除标准

选取的标准:所有患者通过采用内镜以及病理学的诊断,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且物药物禁忌症。

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器官性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疾病以及传染性疾病患者;妊娠和哺乳期患者;依从性差的患者。

1.3方法

对于试验组患者的治疗主要为静脉注射英夫利昔(5mg/kg),分别在入院后的0周、2周以及6周进行诱导治疗,然后在每隔8周治疗1次,治疗周期为46周。对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主要为口服美沙拉嗪,每天4g,直肠型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栓剂治疗,治疗周期为8周。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发生不良反应人数。

1.4疗效评价

临床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腹痛缓解,停止腹泻,大便规律且成型,脓血或者黏液血便消失,通过内镜检查糜烂面以及溃疡愈合,无出血;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存在轻微腹痛,每天大便为1~2次,且成形,存在少许的黏液,脓血消失,经内镜检查黏膜具有轻度性炎症。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没有任何缓解,经内镜检查病理没有改善。总有效率=(临床缓解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采集的数据主要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对比

经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达到了95%,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仅有78%,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两组发生不良反应对比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人数为15人,而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人数为25人,试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果

当前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尚不明确,容易反复发作,有重症倾向,还容易导致患者发生癌变,是消化内科中难治性疾病[3]。临床上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主要以控制临床症状,维持缓解为主。经过研究发现免疫机制以及细胞促炎因子的参与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中得到公认[4]。

目前临床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主要采用英夫利昔,主要是因为该药物能够有效的诱导细胞因子,使内皮层细胞的通透性提高,增加白细胞表面的黏附因子,有助于白细胞一起迁移,同时还可以有效激活中性粒细胞的活性,和TNF-α的亲和度高,相互结合,促进TNF-α的溶解,从而有效修复肠道黏膜,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5]。试验中,试验组患者采用英夫利昔治疗,而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而对照组仅有78%,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发生不良反应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于英夫利昔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世荣,陆晓娟,盛剑秋,等.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英夫利西治疗效果比较[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0,19(1):7.

[2]赵义,李嗣钊,李小霞.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引发肺结核2例[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2,12(1):4.

[3]刘莉岚.英夫利昔治疗难治性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4):18-19.

[4]杨晓梅.奥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7):1013-1014.

[5]詹 翔,胡乃中.急性重症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治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2,32(6):355-358.

论文作者:曹丹,王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  ;  ;  ;  ;  ;  ;  ;  

评价英夫利昔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论文_曹丹,王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