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村改造与村庄设计优化应遵循“完善体系、突出重点,增强实用、分类指导,简洁易行、便于操作”的指导思想,完善村庄规划编制体系,重点把握村庄规划的基础性内容;增强村庄规划的实用性,针对不同特点的村庄编制相应内容和深度的规划;充分考虑对村庄规划编制的指导意义,保证村庄规划编制的操作性。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工作经验,对乡村改造与村庄设计优化策略谈了一些作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乡村改造;村庄设计优化;策略;
1、引言
乡村改造是趋势,在这个工业化的时代不可避免,保留农村以后的模式也是像西方那样的大农场模式。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只是指导和合理引导,农民才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人,应当尊重农民意愿,不得强行拆建或强制农民拆建房屋。对一些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中需要的集资问题,也必须坚持农民自愿原则。
2、乡村改造与村庄设计优化策略分析
2.1科学编制村庄规划,提高设计质量和水平。
2.1.1建立健全村庄规划编制设计体系
完善“村庄布点规划—村庄规划(设计)—农房设计”规划编制设计层级体系,围绕村庄提升改造,开展村庄规划编制设计,突出地方风貌及民族特色。
2.1.2深化村庄布点规划
村庄布点规划的编制,要结合县(市)城乡用地拓展、农民迁移意愿和农村人口市民化特点和趋势,依据县(市)域乡村体系规划确定城乡居民点布局,以乡镇域为基本单元,合理确定中心村和一般村,并明确各级规划建设示范村及其定位。重点要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高度重视规划新址和搬迁选址的新农村居民点选址定点,按相关的选址定点程序的要求,开展环境评价及安全评定工作。围绕农村居民的需求和城市对农村的需求来合理布局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布局和规模,明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及区域内村庄整体风貌控制指导。
2.1.3认真开展村庄规划编制优化提质
村庄规划的编制立足乡村发展,按照政府主导、村民参与、需求导向、方便实施、有利于整乡整村连片推进的要求,以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三农”发展大规划为指导,确保乡(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保规划、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规划、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等规划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结合,积极探索采取“多规合一”形式提升规划编制质量和水平。注重产村融合、村庄风貌控制、民居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配置布局的研究。一是要在尊重村落现有格局、资源条件和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以完善公共基础服务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为主要目的,充分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合理确定村庄定位,准确预测发展趋势,注重保护、挖掘和传承村庄的自然、历史、文化、景观等特色资源和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科学提出规划目标和措施,慎砍树、禁挖山、不占河湖水域、不拆有保护价值的房屋,坚决避免“一刀切”式的大拆大建,使村庄规划与农民利益相结合,保护生态环境和田园风貌,加强传统文化保护,促进产村融合发展。二是要改进规划编制方式。各县(市)要成立由乡镇村干部、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和大学生村官、专业技术人员、村民代表参与的规划编制工作组,专门配合规划设计机构编制符合地方特色的村庄规划,真正实现规划有特色、合民意。三是要规范村庄规划编制成果。对基本或普通型村庄建设规划至少要有“四图一书”(现状分析图、建设规划图、村庄整体鸟瞰效果图、住房建筑方案图和说明书),省级示范村庄建设规划要有“七图一书”(综合现状分析图、规划总平面图、基础设施规划图、村庄风貌控制引导图则、农村危房改造方案设计图、市政基础设施改造示意图、村庄整体鸟瞰效果图和说明书),省、州及县(市)重点村庄规划,按照“七图一书”的要求进行编制,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及乡镇讨论通过,报县(市)规划委员会审查同意后,由乡镇人民政府批复实施。非重点村庄规划报县(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审查同意后,由乡镇人民政府批复实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精心开展农户民居设计,突出地方风貌民族特色。
2.2.1坚持传承创新和彰显特色的农房设计理念
农房设计要充分研究分析所在区域的地域特征、地方文化和民族特色,积极探索村庄整体风貌下的建筑单体设计;农房设计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又充分体现时代气息,既注重农房单体的个性特色,更注重村庄整体的错落有致,有序构建村庄院落、住宅组团等空间,特别要结合全州汉、壮、苗、彝、瑶、回等主要世居民族特点,精心提炼具有少数民族风格的建筑元素和符号,突出民居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塑造,打造一批具有传统风貌、民族风格、旅游风情的特色民居。
2.2.2科学配置农房功能空间
把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尊重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演变规律,适应农民追求品质生活、发展现代农业、承接城市功能的需求,合理配置农房居住空间、礼仪空间、接待空间和储物空间等建筑功能空间。按照“安全、经济、实用、美观”的原则,做到特色鲜明、人畜分离、厨卫入户。要结合当地发展特色产业的需要,进一步深化完善农房及配套用房的管理规范。
2.2.3积极推进农房设计方案落地应用
《新民居建筑设计图集》供广大农户免费选用,在此基础上要通过农房设计方案竞赛等方式征集具有地域特征和文化特色的农房设计方案,不断对图集进行补充完善。各县(市)至少应选取三至五种不同类型(或面积)的民居设计方案,并提供平、立、剖面图,对群众建房风格进行引导控制。要大力开展农房设计与建设试点,积极探索政府引导、村民自主、市场推动的建设方式,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村、示范项目、示范建筑,以点带面,推动全州农房设计和建设水平的提高。
2.2.4大力推广农房设计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
农房设计要综合考虑当地气候条件、经济状况、村民生活习惯等因素,采用适宜的技术手法,注重农房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可行性,充分考虑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的经济承受能力。要注重农房设计的安全性,依法委托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工程设计单位,并依据国家和地方建筑结构安全及自然灾害防御有关工程建设标准进行设计,提高防灾、抗震等能力。在农房设计和建设中推广应用绿色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注重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与农房的一体化设计;加强对建筑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注重采用乡土材料、乡土手法,实现传统自然材料与现代建造工艺相结合,营造浓郁的乡土气息。
2.3制定村庄规划实施配套政策
为提高村庄规划的可实施性,各部门应各司其职,根据村庄规划制定相关实施计划、政策文件等,促使规划得以实施。一是制定洞头区农房建设审批管理办法。要将农房建设行为细分为新建、拆扩建、原址拆建、原拆原建、加楼扩建和修缮等类型,再按照村庄分类体系采取不同的农房建设管理措施,划入城市社区的村庄积极引导成片的公寓式联建,允许有条件的危旧房进行原址拆建;集聚型的村庄(中心村)鼓励引导公寓式联建;特色型村庄允许有条件拆扩建、原址拆建、原拆原建和修缮;限制型村庄仅允许有条件原址拆建、原拆原建和修缮;搬迁型村庄原则上不得建设。二是出台农房疏导安置政策和安置实施方案、农村个人住房修缮规划管理办法等其他农房建设审批管理政策,作为农房建设审批管理办法的补充。对于农房建设审批管理办法中确实不能建房审批的,按照疏导安置政策规定进行疏导,疏导政策需明确安置对象、责任主体、分工安排和安置策略等内容。三是出台村庄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村庄环境整治、村庄风貌保护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办法。
3、结束语
乡村改造与村庄设计应坚持安全、经济、适用、美观、节约用地的原则,与传统民俗村规划、乡村旅游村规划、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等结合建设,突出地域特色。
参考文献:
[1]辛亮;城乡统筹下的村庄空间整合研究[D];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10年
[2]于群;基于生态安全的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3]刘小翠;新农村背景下县域村庄布局优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4]高钰雯;望城区空间发展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论文作者:许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4
标签:村庄论文; 风貌论文; 乡村论文; 规划编制论文; 特色论文; 民居论文; 农村论文; 《建筑模拟》2018年第12期论文;